书城文学冬牧场
1740700000036

第36章 后记

本书的起因是参与了《人民文学》的非虚构写作计划。在 2010年至 2011的冬天里,我跟随一家熟识的牧民进入新疆阿勒泰地区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生活了三个多月。那里是哈萨克游牧民族的冬季牧场,在牧民们逐水草而居的动荡生活中,算得上是最艰难的一段。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曾经顺天应地、自律而慎微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失。不久的将来,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牧场也将被放弃。

正是在那里,我积累了一些新鲜而复杂的体会,便形成了这本书。这是我第一次写约稿,第一次坐下来有计划地创作。不是很习惯。无论是文字还是心意,都感到粗糙而匆忙。很不安……无论如何,它们作为与我的力量相匹配的东西,已经出现在这里了。它们往下的命运将会在读者那里。

这本书刚动笔时,我开通了微博。进行到最后一遍修改时,我关闭了微博。整整半年,赶稿的日子里,冬牧场的荒寒之气渍透了这半年来的喧嚣世事。每到心浮气躁的时候,总算还有磐石镇放胸间,总算不至迷惘。为此我深深地感激,不只是对这场写作和这段经历本身。

还要感谢几个朋友。感谢此书的第一个读者张溢,她为之做了细致耐心的校对工作。还有春儿,她是第二个读者,她的认可让我大松一口气。还有喀纳斯管理委员会的康剑先生,在我离开冬牧场,生活动荡,一时无处可去时,为我在美丽的景区提供了一个安静的房间,使我得以顺利完成此书。还有我家二娇,她陪我渡过了整个紧张又沉重的写作期。去年此时,当我还在冬窝子里时,她打来的两个电话是我孤寂生活的最大安慰。当时她还为我画了一幅画,我很喜欢,便连同相关文字附在了后面。

2011年 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