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1740200000094

第94章 作者点评

《三国演义》是毛泽东比较喜欢读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他常在谈话和行文中引用其内容。古往今来,在评论三国历史时,无论是谁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三国鼎立,谁为正统?是尊刘还是尊曹?就三国历史本身的史学传统来看,西晋陈寿的《三国志》是尊魏为正统的,有下述原因:一是晋乃魏之嬗变和延续;二是魏一直控制着汉末的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谁敢说曹魏“名不正,言不顺”,不是正统呢?从当时的历史状况来看,曹魏拥有中原大片领土,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刺激经济发展,打击东汉以来形成的豪强大族势力,唯才是举,革新吏治,政治清明,百姓颇能安居乐业。相比之下,蜀汉政权偏安西南一隅,人口九十余万,只有魏的四分之一。而且其他许多方面都不如曹魏政权,虽有诸葛亮这样的良臣辅佐,仍逃不了被魏晋灭亡的命运。因而陈寿尊曹为正统是较为客观的。

到东晋时期,汉族政权偏安江左,北方则属五胡十六国混乱局面。这时习凿齿作《汉晋春秋》,便改尊蜀汉为正统。北宋司马光所作《资治通鉴》,沿陈寿之先例,尊魏为正统。而到南宋时,朱熹作《通鉴纲目》又尊蜀汉为正统。到罗贯中生活的时代,明政权建立后,定都南京,北方的少数民族经常扰乱明廷北方疆域,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迁都北京,大力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这种民族矛盾才得以缓和。但这已是罗贯中死后的事了。正是在北部边患频发的历史环境下,罗贯中继承朱熹的传统,以蜀汉为正统作《三国演义》。

毛泽东对三国历史本身的史学传统应该是了若指掌的。他在评点中说明了罗贯中的尊刘是继承朱熹的传统,并指出了北部边患是罗贯中以蜀汉为正统的历史背景。但是,为什么每到汉族的统治政权受到少数民族的威胁之时,史家或小说家都会将蜀汉尊为正统呢?毛泽东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每当汉族统治政权受到少数民族的威胁,史家或小说家便在民族自尊心及民族利益驱使下,要在理论上说明汉族统治是有名分的,特别是要尊重儒家“正名”说来表明汉族统治者是尊王道的。因而都会将三国时蜀汉推为正统,因为刘备不管怎么算都是皇族后代,按封建统治的血统承传论,刘备为正统才算是名正言顺的。曹操相比之下,是有野心的,不是正统,不尊王道。因而历代推蜀汉为正统的史家或小说家,都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或直白或隐晦地表明汉族的统治是会持续下去的,并号召人们都来维护这种名正言顺的政权。这恐怕是朱熹以蜀汉为正统的基本出发点。

《三国演义》自罗贯中初创后,又经过不同时期和不同人的修改、润色,因而书中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思想倾向。这是该书的一大特点。另外,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三国的人物故事久已流传,家喻户晓,这就使创作活动受到某种制约,即不能完全无视史实的存在和原有广泛流传的三国人物和故事。但是,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世界观来决定取舍,有意识地突出或删去某些方面的内容,进行艺术虚构,从而宣扬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因而《三国演义》并非简单地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成为一部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反映了公元三世纪前后黄巾起义被镇压的过程,广泛而又具体地描写了魏、蜀、吴等封建统治集团的形成、发展、斗争的历程,反映了当时的某些历史情况。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有力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直接威胁到东汉王朝的生存。起义最终失败了,但东汉王朝也摇摇欲坠,无法维持其统治。这样,封建地主阶级内部面临着一次新的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地主武装,为了取代东汉王朝,攫取财产和权力,进行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其中,曹操、刘备、孙坚,在多次的战争中逐步扩大势力。曹操经过十一年的努力,统一了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谋划下经营着蜀中一隅之地;孙坚(权)则保有江东。赤壁大战,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后,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统一,三国归晋。《三国演义》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因而深入人心。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读者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仁君刘备和忠臣关羽等。刘备在罗贯中笔下是备受人民爱戴的,他为了百姓竟然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所以百姓宁可去死,也要跟随刘备。这是罗贯中以蜀汉为正统而对刘备进行的美化。而他对关羽,则是浓墨重彩地渲染其忠、义。自刘、关、张桃园结义以后,关羽“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披肝沥胆”,效忠刘备,最终为刘备“断首捐躯”。罗贯中对此十分赞赏,称许他为“天日心如境,《春秋》义薄云”。自他以后,明清两代的统治者几次给关羽加封号,最后成了与孔子并列的武圣了。

对于曹操,罗贯中是将他放到刘备的对立面来刻画的。刘备曾对庞统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观此,罗贯中强烈地拥刘反曹政治倾向一目了然。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而罗贯中指斥他为违反“纲纪”,破坏“正统”的“乱臣贼子”,“名虽汉相,实为汉贼”,并写出了曹操极端自私,具有无穷的贪欲和权势欲等恶劣品质。

除了刘备、曹操外,罗贯中还在《三国演义》中刻画了一批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如诸葛亮、郭嘉、夏侯丁⒒聘恰⒄欧伞⒄栽啤⒒浦业取F渲杏纫远灾罡鹆恋拿杌孀钗突出。诸葛亮在罗贯中笔下简直神乎其神,如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七纵,六出祁山等,直让人觉得诸葛亮胸怀博大,智谋无边。

在艺术结构上,《三国演义》叙述了上百年的历史,汇集了众多的人物和纷纭的事件,正如明代高儒总结的:“陈叙百年,统括万事。”小说前八十回叙述汉末大小军阀之间的混战,后四十回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直到三国归晋。全书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小说以魏、蜀、吴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以描写战争为主要情节,围绕主线,串联着数以百次的大小战争故事,虽错落参差,但前因后果都很清晰明了,用笔虚实结合,详略得当,插叙、倒叙穿插其间,充分显示了《三国演义》结构上的不凡成就。

《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间杂文言和白话。它改变了正史全部文言的特色,这种“文不甚深,言不甚俗”①①见蒋大器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的文词,使一般人能看懂,而与平话相比,遣词用字较为精炼,抒情写景也较细致。

总之,《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是尊刘反曹的。

毛泽东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已经注意到罗贯中的这种创作倾向。他在1957年4月10日的一次谈话中曾说,小说上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毛泽东是很欣赏曹操的,并对他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代表进步一方的,而刘备所承继的汉室是没落的。因而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又赞成陈寿、司马光的尊曹反刘之说。

不论是从历史或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尊刘与尊曹说的争论是正常的。但不论怎么看,罗贯中及其小说《三国演义》已长期深入人心,这是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三国演义》脍炙人口,它以其浓厚的艺术特色和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至今仍感动着中外广大读者。应毫不夸张地说,罗贯中及其《三国演义》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曾宪松)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他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幼聪明好学,酷爱神怪故事、野史稗文。他从青年到花甲之年,科举累试不中,66岁时被选为浙江长兴县丞。七十岁时,吴承恩开始创作《西游记》,历经八载,终成巨制。清代,这部书被列为禁书。而伟人毛泽东却十分推崇《西游记》,经常在文章和谈话中引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的故事,可见他喜爱之极。毛泽东评点吴承恩

你们看,《西游记》里的唐僧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的。孙悟空很灵活机智。猪八戒有许多缺点,但有一个优点,就是吃苦。还有那匹白龙马,它不图名,不图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回来,就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摘自毛泽东1938年4月30日在延安“抗大”第三期学员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见陈晋的《文人毛泽东》第181—18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若说: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那就以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为例。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

——摘自毛泽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见《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838—839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出版。

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自己认定是齐天大圣。可是你们连弼马温也不让我们做,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

——摘自毛泽东1945年在重庆谈判期间与陈立夫的一次谈话,见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第453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梁漱溟是另一类。还有跟梁漱溟差不多的人,冒充“农民代表”。冒充的事,实际上是有的,现在就碰到了。那些人有狐狸尾巴,大家会看得出来的。孙猴子七十二变,有一个困难,就是尾巴不好变。他变成一座庙,把尾巴变作旗杆,结果被杨二郎看出来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就是从那个尾巴上看出来的。实际上有这样一类人,不管他怎样伪装,他的尾巴是藏不住的。

——摘自毛泽东的《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11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

孙悟空这个人自然有蛮厉害的个人英雄主义,自我评价是齐天大圣,而且傲来国的群众——猴子们都拥护他。玉皇大帝不公平,只封孙悟空作“弼马温”,所以他就大闹天宫,反官僚主义。

——摘自毛泽东1957年3月8日同文艺界人士的谈话,见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第454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中国也有上帝,就是玉皇大帝。他官僚主义很厉害。有个最革命的孙猴子反对过他专制。这个猴王虽经历了不少困难,像列宁被抓去了一样被人家抓去,后来他又跳了出来,大闹一番,玉皇大帝是很专制的,……一定会被打倒。孙行者很多,就是人民。

——摘自毛泽东1957年5月12日会见外宾的谈话,见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第450—45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孙悟空不是很厉害的人物吗?人家说是“齐天大圣”呀,还要在八卦炉里头烧一烧。不是讲锻炼吗?锻者就是锤打,炼就是在高炉里头炼铁,平炉里头炼钢。……这一回就是一次锻炼。一个时期天昏地黑,日月无光。就是两股风来吹:一是大多数好人,他们贴大字报,讲共产党有缺点,要改;另外是极少数右派,他们是攻击我们的。两方面进攻的是一个方向。但是多数人的进攻是应当的,改得对。这对我们是一种锻炼。右派的进攻,对我们也是一种锻炼。……智慧都是从群众那里来的。我历来讲,知识分子是最无知识的。这是讲得透底。知识分子把尾巴一翘,比孙行者的尾巴还长。孙行者七十二变,最后把尾巴变成个旗杆,那么长。知识分子翘起尾巴来可不得了呀!

——摘自毛泽东的《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42—452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

孙行者无法无天,大家为什么不学?猴子反教条主义,戴了金箍咒,就剩了一半了。猪八戒一辈子都是自由的,有点修正主义,动不动就想退党,不过那个党不是一个大党,是第二国际,应该退党。唐僧是伯恩斯坦。

——摘自毛泽东1958年4月在武昌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第462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自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引自毛泽东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见《毛主席诗词》第4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出版。

“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当有余。”乡愿思想也。孙悟空的思想与此相反,他是不信这些的,即是说作者吴承恩不信这些。他的行善即是除恶,他的除恶即是行善。所谓“此言果然不差”,便是这样认识的。

——引自毛泽东读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的批语。

中国历史上也有翻译,比如唐僧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回来,唐僧就是一个大翻译家,取经回来后就设翻译馆,就翻译佛经。唐僧不是第一个留学生也是第二个留学生。讲他们的个性也是典型。唐僧、孙猴子、猪八戒、沙僧,他们的个性各个不同,他们那个集团的党性,就是信佛教。

——摘自毛泽东1945年5月3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西游记》上许多故事都讲到,开始时不知道是什么精在作怪,是蝎子精,还是蜘蛛精,还是从太上老君那里跑掉的一匹青牛?就是搞不清楚。只看现象,就搞不清本质;搞不清本质,就无法降妖捉怪。比如那条青牛,多厉害呀!(你们回去可请秘书找那个故事来看看)请来如来佛,他都没办法,他说他也不清楚,不是他那里的。玉皇大帝也没有办法。后来说到三十三重天的兜率宫那里去问问吧。太上老君住在这三十三重天上,不问政治,不参加玉皇大帝的国家组织,不做官,只炼丹,研究自然科学。结果是他的烧火娃娃青牛精偷跑下凡来作怪。查到这个原因,才整住他,请太上老君自己下来,把青牛收回去。这是讲《西游记》,单看现象是不能解决问题,要抓问题的本质。

——摘自毛泽东1959年9月15日在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