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学
17399200000032

第32章 房事与养生(1)

房事,亦称性生活,古称“房室”“****”“入房”“阴阳”“合阴阳”等。性行为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属于正常的生理需求。有人把性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列为人类的三大生活。适度的性生活不仅是配偶之间交流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利于双方的身心健康。房事养生,就是以人体的生理特点和生命的规律为依据,采取健康的性行为,以达到防病保健,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延年益寿的一门学科。房事保健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正确认识性,学习科学性行为,培养高尚的性道德,做好优生优育,建设社会主义的性文明,提高人口的素质。

第一节 房事的生理作用

一、房事与阴阳之道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房事活动是阴阳整体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长沙马王堆竹简《十问》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尧问了舜曰:‘天下孰为贵?’舜曰:‘生为贵。’尧曰:‘治生奈何?’舜曰:‘审乎阴阳。’”古人以阴阳思辨自然,以阴阳剖析自身,东方哲学认为阴阳、天地、男女,统成一体。所谓阴阳之道,乃是性的真髓、核心,这一基本理论和法则是研究人类生活的一大需要。孔子认为男女关系是“人伦之始”,“五代之基”,《孟子·告子》谓“食色,性也”,《礼记·礼运》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将****和食欲并举说明了它是人类的本能,“保存自己”和“繁衍种族”是生物的两大使命。因此,食、色乃为动物的两大自然属性。男女的阴阳规律乃是人类的繁衍昌盛的基础。我国古代道教很重视养生,也很重视“阴阳之道”的研究,将它看成重要的修炼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保精、致气、还精、补脑,正如元代李鹏飞在《三元延寿参赞书》中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有不可废者。”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男女相需符合阴阳相合之道,若男女两者不合,则违背阴阳之道。犹“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合之,是谓圣度,圣人不绝和合之道”。《玉房秘诀》中亦谓:“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道也。”由此可见,房事本乎自然之道,这是养生延寿的基础内容。

二、房事是人类生理需要

性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的自然生理需求。正常的房事生活不仅是人类天性和生理之需,还是生活情趣上不可缺少的。禁欲既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也是违背人类天性和生理规律的。因此,如果不适当地抑制性需求,会导致脏腑阴阳失调,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素女经》谓:“天地有开合,阴阳有施化,人法阴阳,随四时。今欲不交接,神气不宣布,阴阳闭隔,何以自补?”又指出:“阴阳不交,则生痛瘀之疾,故幽、闲、怨、旷多病而不寿。”《备急千金要方》中亦说:“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患者,则大佳长生也,然而万无一有,强抑闲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抱朴子》也说:“阴阳不交伤也。”《三元延寿参赞书》指出:“若孤阳绝阴,独阴无阳,欲心炽而不遂,则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久而为劳。”这些观点都是反对禁欲的。男女相互依存,适当的性生活有助于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的平衡,促进性激素的正常分泌,具有防止衰老的作用,良好的性生活还可以增进夫妻和谐、家庭幸福。科学研究表明,茕茕独处或旷男怨女多病而不寿,“独身主义”不符合人类正常的生理规律。这个观点与现代医学及心理学的研究结论相一致。正常的性生活可促进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可以疏散忧郁、苦闷和精神压力,预防疾病和不良行为。我国研究人员在1987年对广西巴马县的长寿老人调查结果表明,长寿老人一般都有相对较长的和谐、稳定的夫妻生活。国内外医学研究表明结婚者比独身者长寿。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终身未嫁及离婚、鳏寡之男女比正常人群有着更高的乳腺癌发病率,其死亡率也较高,这说明正常适度的性生活对疾病的预防也有积极意义的。

第二节 节制房事的意义

“欲不可纵”,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要点之一。如古人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杀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独身或禁欲均不利于健康长寿,适当的房事生活是天性之需,但是纵欲太过也有损健康。因此,房事生活需要适度和节制。

一、节欲保精与防病延年

精、气、神是人之三宝,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夫精者,身之本也。”肾精及肾气的盛衰决定了人的盛衰,与人体健康密切关联。节欲保精乃是养生延年的重要环节。《史记·仓公传》载病例25个,其中病因是“内”即房劳者就有8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金匮要略》:“房室勿令竭乏,……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以上条文均指出纵欲耗精是提前衰老及导致疾病易发的主要原因。《三元延寿参赞书》:“书云:欲多则损精。可保者命,可惜者身,可重者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发浮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孙思邈亦指出“所以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不耗,可以不老”,“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一度制得,则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能制,纵情施泄,即是膏火将灭更去其油,可不深自防”。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性生活过于频繁,雄、雌激素分泌失调,机体免疫力下降,组织蛋白合成能力减退,代谢率降低等,不仅导致容易疲劳,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还增加了疾病的易感性。这都表明适当的有节制的房事生活是保养精气的重要措施,对防病延年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有着重要意义。

二、房事节制与优生优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优生优育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还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大事。孙思邈指出“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故有绝嗣之患”,提出了“胎产之道,始求于子,求子之法,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明代万全也指出“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阳精溢泻而不竭,阴血时下而不愆,阴阳交畅,精血合凝,胚胎结合而生育滋矣”,张景岳指出“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这说明了纵欲伤精是造成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会影响后代的体质强弱,可见节欲保精还是优生优育的保证。

第三节 房事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房事保健对防病延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从年轻时就开始注意,一直到终老。房事保健的原则和方法,历代医家有不少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事卫生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大部分生殖系统疾病都是因为房事过程中不注意个人卫生所致。不洁房事可引起男方或女方的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或前列腺炎、****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因此,注意房事卫生是防病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常见的措施包括睡前洗涤外阴,内衣、内裤经常清洗,要有专用的手巾、浴巾和盆,被褥要勤洗、勤换。****前双方要排空小便,清洗颜面、双手和外阴。女方****后排尿,有益于减少膀胱刺激症状,尿液可冲洗尿道口,防止逆行感染。根据性科学研究,良好的房事卫生习惯,不仅可有效地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还有利于男性生殖器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房事质量。

二、行房有度

房事是男女生活的正常需要,既不可缺少,也不可以放纵,而要有所节制。适度的房事生活使人能够身心协调,给家庭带来和谐。忽视房事有度,则会有损健康,引起疾病。历代医家均提倡房事要有节制,以固护****、预防疾病。

“度”,就是频率。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转化,机体****的自然损耗,行房的次数要逐渐减少。《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素女经》认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年六十者,即当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自相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痈疽。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接,意中平平者,可闭精勿泄也。”以上表明人体精气盛衰有其自然规律,养生当顺势而为,年少时肾精足、肾气旺,行房相对可以频繁,中老年以后,肾精开始虚衰,当以节欲保精为重,适当减少行房频率。

一般认为,房事生活的频率与体质、年龄、情绪、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并没有统一标准,宜因人而异。青壮年,每周1~2次房事是比较合理的频率,既能够达到性生理需要,也不影响生活和工作。衡量房事是否适度一般以第二天精神饱满,身心愉快为原则。如果出现全身疲乏、腰酸背痛、精神涣散等,则说明房事过度,应当适当节制。中老年人,则应该结合身体状况,尽量节制。总而言之,以保养****为重,适当满足性生理需要。

三、晚婚少育

中医认为“欲不可早”。《寿世保元》中“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指出了早欲的危害。《三元延寿参赞书》说:“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未笈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完而伤。”说明过早交合影响正常生理发育。《泰定养生主论》指出:“古法以男三十而婚,女二十而嫁。又当观其血色强弱而抑扬之;察其禀性淳漓而权变之,则无旷夫怨女过时之瘵也。”不仅倡导晚婚,还要考察双方的体质情况而定。这些观点都符合当代医学优生优育的要求。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生子愚痴,多病短寿”。过早的性生活不仅损耗****,还会导致后代先天禀赋不足,而体弱多病,易于早年夭折。同样,产后妇女,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时间长短根据个人体质而异,待脏腑阴阳恢复平衡,能够胜任孕产,再进行下一次的孕产计划。

晚婚晚育也必须根据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而定,不是越晚越好。中医认为肾为生之本,是生命的根源。后代的先天禀赋是以父母的素质为基础,为了保证后代的健康,父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合适的生育期孕产后代。《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可见,男女在30左右就会达到生命当中肾气最旺盛的时期,是生育的最佳时期。以上观点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符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最佳婚育时期是21~28岁,男性最佳婚育时期是24~32岁。这个时期生育子女智力缺陷、畸形等的发生率最低,从而保证后代的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最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