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是一场修行Ⅱ
1730300000018

第18章 生命因寂寞而美丽(5)

佛祖闻言,面带笑容地告诉他:“你所谓的独处修行就是坚持一个人的生活,在孤寂中诵经念佛、参习佛法。如果真是这样,你确实做到了,但这种孤寂的生活并不能帮你更好地参透佛法。”上座意识到自己的方法有误,于是虔诚地请求佛祖给予赐教。佛祖便告诉他说:“如果你立志成佛,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当下,深入观察现在正在发生的一切,一心一意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但不可执著于它,更不要固执地用自己的想法来解释你看到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独处修行。”

独处确实有利于我们的修行,但我们不可陷入形式主义的独处修行中,关键是要在内心深处保持那种无牵无挂的状态。对于扰乱自己心绪的所有微小的念头进行反思,彻底净化自己的心灵。如果我们在独处的时候,没有感到百无聊赖、寂寞难耐,而是感到一种宁静安详、充实满足,那就说明你的修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效果。很少有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寂寞,但如果一个人不能忍受半点寂寞,只能说他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耐得住寂寞要求我们能安住当下,如果一个人怀有正念,具有足够的定力,就能在当下保持宁静和自在。即便将他一个人丢在森林中,放在大海的孤舟上,他也不会去担忧自己的未来,不会放不下自己的过去,而是安然地对待眼前的一切。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我们需要独处,需要在寂寞中修行,是因为我们的成长要求我们不断进行内在的整合,将新的经历和经验与旧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融合,获得内在认知结构的一致性。只有经历这样的自我整合过程,未来的新经历和经验才能被自我所消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指导我们未来的言行。

佛经中说:“远离人间的欢乐,为接近智慧,愿独处于寂寞深山。”我们只有将自己放置于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境之中,忘掉世俗的一切,才能对生命、对自我、对世界产生新的感悟,我们才能实现对日常生活的超越,超脱为追求名利而带来的种种痛苦、失意、忧郁、悲伤的困扰,让悸动的灵魂获得安宁。

人生需要在寂寞中修行,这种修行能带给我们对世界最真实的感悟,让我们主动开启生命所赋予的智慧和灵气,去思索、去体悟、去超越,丰富我们的生命,在这种修行中提升做人的境界、领悟生命的玄机。

在喧嚣中突围,在诱惑中自律

屠格涅夫曾说:“人生的最美,就是一边走一边捡散落在路边的花朵,那么一生将美丽而芬芳。”但在繁华喧嚣的物质世界中,许多人被眼前的浮华和奢侈所迷惑,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为赚更多的钱,有更多的权,期盼自己也能过上那种富足、高贵的生活。他们不愿去享受工作和生活的过程,只想尽快达到富足高显的目标。因此,一旦遭遇挫折,感到愿望难以实现,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痛苦之中。

在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了沿途的美景。结果,常常是既没有完全实现目标,也没有享受到一路走过的风景。这样的人生是多么可悲啊。

曾经有一个小伙子工作很努力,从一开始目标就很清晰,那就是要变得和富翁一样富有。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成就一番事业,他每天都很努力。但很多年过去了,他的财富虽然有所积累,但仍没有实现自己之前定下的目标。他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仍旧像以前那样拼命。但他明显感觉到现在的生活压力很沉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每当自己寂寞的时候,回首自己的奋斗历程,他发现自己多年的拼搏换来的只是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窒息的生活,他陷入迷茫之中。

为改变现状,他去见一位智者,希望他能指明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智者没有说话,而是给了他一个竹篓,让他背在肩上,随着智者边走边捡路上认为好看的石头,并把捡来的石头全部放在肩上的竹篓里。路途刚走到一半,他就被肩上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石头压得直不起腰。这时,智者说道:“现在你知道自己的生活为什么那么沉重了吧?因为你对生活的欲望太多、要求太高,总想获得更多的东西,而它们大部分都是可有可无的。你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怎能不感到沉重呢?”

人们在外界的各种诱惑下,欲望更难以被抑制。许多人都在种种诱惑下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追名逐利上,物质财富成了他们人生唯一的目的,成了他们生活的唯一旋律。所有人都有欲望,但如果我们只埋头于追逐物质财富,沉醉于享乐之中,我们就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我们的生命将在忙碌和享乐中失去其应有的意义。过度地被欲望所支配,只会让我们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外在的物质上,失去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关照,其结果必将是精神之树的枯萎。没有了精神之树的繁荣,就开不出智慧之花,我们也只能被愚昧、被浅见、被眼前的利益遮住双眼,人们甚至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寂寞与智慧常常结伴而行。寂寞之中,我们得以将心思从外面浮华的物质世界中收回来,得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心灵世界。只有我们能耐得住这份寂寞和冷清,对眼前的各种诱惑保持克制,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乐天知命。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会被对物质财富的欲望所包围。我们很难摆脱这种欲望,很难对欲望的滋长保持天然的免疫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寂寞中保持清醒,进行反思,不断地对心中的各种疯狂生长的欲望进行清理,摒弃那些只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烦恼的、毫无意义的欲求。同时,将自律当作提高精神境界的必修课,好好修炼。

能够严格自律的人是不普通的,一个不能自律的人是不可能坚守心中的追求的。自律还是我们进行精神修行的必经之路。人要想更多地回归到自我精神世界中,就必须抛弃过多的欲望,从尘世的种种物质诱惑中脱离出来。否则,人们就将被外面的欲望世界所牵绊,难以回归宁静的自我,精神修养也就成了空谈。自律是克制心中过度欲求的一种重要途径。能够严格自律的人,必能摆脱不断滋长的欲望对心灵的腐蚀,保持精神世界的独立。一个能够自律的人是重视精神财富胜于物质财富的人,他们不会为了满足不时冒出的欲望而不顾内心的抵触,他们认为心灵的安宁远胜过任何物质财富。

能够自律的人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他们不会被外面灯红酒绿的世界迷惑住双眼,因为他们一直在驯服欲望这头野兽,将它置于自己的有效控制下。能够自律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奢靡的生活对人性的腐蚀。正所谓“穷生贼,富生淫”,贪图享乐的生活只会助长心中欲望的滋长,他们最终会被欲望这头野兽吞噬掉人生真正的快乐。

当然,自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儒家强调慎独,有“君子慎其独也”之说。慎独就是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仍然遵守道德,不做逾矩之事。可见,慎独完全是依靠内心自我约束的力量,也就是自律。曾国藩在自己的修行中很重视慎独,它需要极有定力和意志的人才能做到。我们如果能够耐得住寂寞,坚持身心修养,我们才能加强自律,最终做到慎独。虽然我们不能指望自己成为“君子”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但通过这种寂寞中的修行,我们也能抵制心中过度的欲求,摆脱外在的过多困扰,回归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自律需要我们接受寂寞,反省自身;自律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和意志,不动摇自己的心性。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这样说道:“不论做任何事情,自律都至关重要。”人人都有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动机,这是人类求生本能的反映。但人类也常常做出超出限度的事情,本能的保护可能转化为一种自我毁灭,这就是放纵欲望的下场。

自律是一种信念,自律是一种智慧,自律是一种美德,自律是一种觉悟,自律是一种自爱,自律也是一种自省。能够自律的人必将是全然接受寂寞、享受孤独的人。在寂寞中,他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财富,是他们快乐和满足的源泉。《玉堂丛语》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曹鼐为泰和典史,因捕盗,获一女子,甚美,目之心动。辄以片纸书‘曹鼐不可’四字火之,已复书,火之。如是者数十次,终夕竟不及乱。”面对如此美丽而又无主的女子,心旌摇曳是在所难免的。而他身为典史,占有这位女子也是轻而易举之事。在此情况下,自律就变得更为困难了,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又极易得到满足,此时保持自律可谓难上加难。如若此时曹鼐定力不够,恐怕将铸成大错。世上很多错事都是这样发生的,被眼前的诱惑完全蒙蔽了理智的双眼,欲望战胜理智,自律、道德、法律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就此而沉沦,在欲望的深渊中越坠越深。

保持自律不易,只有坦然接受冷清和寂寞,在寂寞中修行身心,我们才能更好地自律,才能远离堕落,保持率真的人性。

许衡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家,他一生勤勉,重视自律,做出一番伟大的成就。

一年夏天,许衡的家乡闹饥荒。他便跟着乡亲们一起逃难,离开了家乡。等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河阳时,正值中午,乡亲们又累又渴又饿。许衡也是汗流浃背,饥渴难耐。这时,有人发现在不远处有一棵大梨树,上面结满了硕大的梨子。有人摘下一个,咬开之后,梨水四溢,清甜爽心。众人见状,蜂拥而至,争相攀枝上树,摘梨、吃梨,唯独许衡一人端坐树阴之中,不为所动。与他同行的乡亲问他:“你怎么不去摘个梨吃解解渴啊?”许衡答道:“这梨树并不是我家的,岂能随便乱摘呢?”问话之人听闻此言,不禁哑然失笑:“现今社会动乱,人人都各自离家逃命,这棵梨树的主人肯定也舍弃家业逃命去了。何况这棵树是谁种的还不知道呢,何必如此计较?”谁知许衡却说:“梨树可能失去了主人,难道我们心里也没有主人吗?”乱世之中,一切权益、法律和道德都失去约束,人们也开始为所欲为,而许衡仍坚守着心中的道德底线,不为外界的环境所影响,这样的境界是普通人难以达到也难以理解的。也只有达到如此境界的人,才能减少外界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在自律和慎独中成就一番事业。

在喧嚣中突围,在诱惑中自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读懂寂寞,才能不惧寂寞,与寂寞同行,在寂寞中修行身心。寂寞常常伴随着冷清,伴随着寡欲。唯有做到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心中的欲望所惑,保持自律,我们的心灵世界才能在寂寞中得以丰富,获得生命的觉悟。最终,我们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建设美好的心灵世界。一个不能克制自我,不能时时反省自我的人,是不能获得自在的心性的,他将被外在的诱惑所扰,害怕寂寞,只对繁华和热闹趋之如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