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信故里
1719800000094

第94章 城南胜迹流杯池

我国古人有个习俗,常于春秋两季在水滨举行祓禊之祭,以消除不祥,谓之修禊。春季在阴历三月初三日上巳修禊,谓之“春禊”;秋季在阴历七月十四日临水祓祭,谓之“秋禊”,而上巳修禊尤为流行。文人学士们,常在春禊之日,集会于环曲的水渠旁,为流杯曲水之饮。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咏诗一首,叫做“流觞”或“流杯”。自古以来,最著名的要数晋朝王羲之等文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举行的春禊流杯咏诗的事。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郗昙、魏滂及王家子弟凝之、涣之、献之等四十一人,宴集于兰亭(今绍兴市郊),饮酒赋诗,各抒胸怀。王羲之为诸家之诗作序,名之曰《兰亭集序》,首段文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此序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不但文章写得好,字亦写得精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展转流移,珍惜密藏,唐时为太宗李世民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故今之传本,尽非真迹。

西充多文雅之士,亦有曲水流觞的习俗,文士们常在暮春阴历三月三日,邀集于城南里许文笔山麓的流杯池,饮酒咏诗。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西充知县戴君恩,修复城郭,重建西楼时,并在文笔山下修建了流杯堤。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春禊之日,西充举人崔鳌,曾邀集袁家龙等举人,聚会流杯池饮酒咏诗。袁家龙咏《流杯池》诗云:“池临溪畔旧传杯,胜迹犹夸作赋才。啼鸟数声人尽去,流霞一片客还来。萋萋目极河边草,漠漠愁生石上苔。回首当年歌舞地,于今空对月徘徊。”崔鳌咏《流杯池》诗云:“羽觞宛转下文波,雅韵传来晋永和(晋穆宗永和九年的兰亭序)。禊罢散归重序饮,文章谁似柳州(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多。”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春,西充举人周炜,游于流杯堤,将它誉为濂溪(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故居有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并作《小濂溪》四首来赞颂它。其一:“清池小沼漾如弓,寿字阑于九曲红。古柏灵根横水际,天然桥影落长虹。”其二:“绿波鱼戏任东西,菡萏(荷花)新栽倩小奚。高躅输地莲社友,愿将心性证濂溪。”其三:“也爱山前草茵绿,自家意思一般如。最宜霁月光风里,君子名花静对余。”其四:“香风约略眼帘侵,清梦攸然伴鹤琴。听得花间残漏转,芙蓉烂漫点池心。”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春,西充进士李庄,游于流杯堤,咏诗云:“我欲饯春归,三月春正好。我欲携春来,三月春渐老。惟作留春图,春在人不老。把酒告春皇,力挽苍龙道。鸣禽识我心,声声相致祷。岩阴尚有花,径仄争茁草。满园绿飞荚,满田青种稻。晴明登山望,风清尘尽扫。发育气之豪,其如世熙皞(明亮)。妆点物之工,其如文采藻。人生在青年,各自抒怀抱。今年同留春,年年春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