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在马尼拉的舰队由唐·帕特里西奥·蒙托霍少将率领,舰队中仅有1艘现代化的军舰旗舰“雷娜·克里斯蒂娜号”,排水量3500吨,但舰体漏水,无法远航。另一艘巡洋舰“卡斯蒂利亚号”,3300吨,是一艘老式木船,且动力不足。还有5艘500~1000吨的炮艇,装配都非常低劣。舰队全部火力,一次齐射为1273磅,其中只有占总数1/3的6英寸的火炮可与美国舰队的火炮相匹敌。蒙托霍估计很难在机动作战中战胜美国舰队,便决定在锚地进行抗击,把自己的军舰当成要塞舰队支援岸基炮兵打击美国舰队。
4月30日下午,杜威对苏比克湾进行侦察,在那里未发现西班牙舰队,然后驶向通往三面被陆地包围的马尼拉湾的航道。当时杜威估计不太可能在深水航道上准确布置水雷,决定利用夜幕作为掩护驶入港湾。1898年5月1日,星期天,午夜刚过,在旗舰“奥林匹亚号”引导下,美国舰队偷偷驶进了直通马尼拉湾的水道。两岸岛屿上都有防御工事,当半数舰只通过岸炮阵地时,被守军发现,几门岸炮开了火,但很快被美舰队炮火压制下去。黎明时分,美国舰队无一损伤地逼近马尼拉,开始搜索西班牙舰队。约在凌晨5时,杜威发现西班牙舰队停泊在距马尼拉10海里的甲米地海面。
这时气候温和,晨雾朦胧,海面如镜,西班牙各舰只自东而西排列。西班牙舰队和陆上守军在远距离就向迎面驶来的美国舰队开炮,但并无威胁。因为没有弹药补给地,美舰为了节省弹药一直逼近到离西班牙舰队只有4600米的距离才射击,5时41分旗舰“奥林匹亚号”的20厘米大炮打出了第一发炮弹。霎时,各舰炮火齐鸣,美舰打击的主要目标是西班牙的旗舰“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和巡洋舰“卡斯蒂利亚号”。杜威命令各舰鱼贯而行,往返依次使用两舷火力,打过几个航次之后,距离越来越近,直到1829米的距离,好几艘西班牙军舰,包括“雷娜·克里斯蒂娜号”,曾几次企图冲击美舰,但均遭重创,不是被击沉便是被打退。7时30分时,杜威因接到弹药短缺的误报,决定暂时撤离。11时,杜威命令重新开火,1小时后西班牙的舰队全军覆灭。
西班牙舰队的“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卡斯蒂利亚号”沉没,其他舰艇均已报废。战斗中西班牙人共伤亡381人,杜威舰队只有7人受伤。西班牙舰队的吨位、装甲、火力明显低于美国人,而且射击技术也远不如美国。美舰开炮至少命中了170发,西班牙仅命中了15发。美国人的胜利,不仅因为实力上占优势,也是因为准备充分,所以杜威曾说:“马尼拉战役是在香港打赢的。”
加勒比海地区的战争比菲律宾地区的战事复杂一些,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6月1日之前,塞韦拉率领的西班牙舰队几次躲过美国舰队的追击堵截,安全抵达圣地亚哥;6月1日之后,美国舰队封锁圣地亚哥并最后消灭西班牙舰队。
美国、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激战
1898年5月19日,由海军上将塞尔维拉率领的西班牙舰队经过长途航行,偷越美国海军的封锁线,驶入古巴的圣地亚哥港。7月3日清晨,塞尔维拉率舰队出海与美国舰队遭遇,一场激烈的海战开始了。海面上炮弹横飞,水柱冲天,战斗十分激烈。美国舰队坚甲利炮,在战斗中占了上风。西班牙旗舰“玛丽亚”号遭到5艘美舰的集中攻击,中弹30余发,甲板上烈焰腾腾,很快失去了控制,不得不缴械投降,舰队指挥官塞尔维拉上将被美军生俘。至下午2时,西舰“克里斯托瓦尔·科隆”号被美军重创后,被迫自行凿沉。加勒比海海战结束了。这次海战,西班牙舰队全军覆没,有400余人战死,而美国舰队仅1人死亡、1人负伤。战斗结果竟那么悬殊。
圣地亚哥之战后,美西战争已接近尾声。在海军炮火支援下,美国陆军开始围攻圣地亚哥,7月14日西班牙2万余守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宣布投降。加勒比海已牢牢控制在美国海军之手,美国派往波多黎各的远征军很快肃清了该岛。7月底美国海军计划对西班牙本土进行一次攻击,西班牙很快提出和平请求,8月12日双方宣布结束战争状态。1898年12月10日,美西双方在巴黎签署最后条约,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放弃对古巴的一切要求,后来古巴实际上完全由美国控制,西班牙还把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关岛割让给美国。作为补偿,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
美西战争标志一个旧的殖民帝国的没落和最后瓦解。昔日庞大的西班牙在战争中失去了它在加勒比和太平洋上的主要殖民地,仅在战争结束后第二年又以廉价拍卖了它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等大大小小近千个岛屿。难怪塞韦拉的旗舰长V.M.康克斯在冲出圣地亚哥港外时曾说:“我们的号角是夺取格拉纳达过程中的号角声的最后回音,这是4个世纪的历史终结。”
告别风帆时代的利萨海战
利萨海战是意大利与奥地利在亚得里亚海的利萨岛附近海域进行的一场海战,以奥地利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海战标志着人类的海战史从风帆时代正式进入蒸汽铁甲舰时代。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利用外交手段积极争取意大利的支持,促成了普鲁士与意大利的结盟。普奥战争开始不久,意大利就打着统一的大旗对奥地利宣战。然而,战争刚开始,意大利陆军就在库斯托扎(今意大利东北部)遭遇失利,意大利随即采取积极的策略,决定将战场转移到海上,于是意大利海军进攻奥地利占据的利萨岛,利萨海战爆发。
1866年7月中旬,意大利海军在总司令佩尔萨诺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向利萨岛出发,7月19日意大利海军的“强大”号战舰遭遇沿岸的奥地利火炮攻击,不得不暂时返回就近的安科纳暂作休整。第二天,奥地利的救援舰队到达,双方在海上交火。
奥地利海军虽然在实力上不如意大利海军,但是战前奥地利统帅做了周密的部署,充分分析了与敌方的差距,决定打破现有海战战术的局限,采用复古的撞角战术,同时将阵形做了调整,总体按楔形(即“V”形)排列,阵形相对比较松散,面对意大利的火炮攻击时更有利于及时调整。
意大利面对奥地利的这种战术,一时间不知所措。作为意大利海军统帅的佩尔萨诺的平庸表现也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家。战争一开始,他就离开了原定的旗舰,将指挥部临时转移到“铅锤”号(“铅锤”号是在英国建造的,其装备和设计都处于当时世界的一流水平)装甲舰上,以便更有力地打击敌人。但是,旗舰发生转移的情况只有部分舰队得到了通知,这对整个舰队统一执行统帅命令产生了不利影响。
奥地利海军及时抓住主将换乘战舰这一有利的时机,向意大利舰队发起了攻击,猛烈的炮火加上疾驰而来的撞角战船,意大利海军顿时陷入被动混乱的局面。由于整支意大利舰队并未全部获悉主将转移旗舰的消息,所以大部分舰船对于“铅锤”号舰上发出的指令无动于衷。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大利海军只能各自为战,在奥地利海军频繁有效的攻击下,意大利海军溃败,余部逃回了安科纳,奥地利海军取得了海战的胜利。
利萨海战以奥地利的绝对胜利而告终,利萨岛的危机解除了,强大的意大利舰队遭到重创。但是局部的胜利不等于整个胜利,对于整场普奥战争来说,奥地利最后还是失败了,并且丧失了德意志诸邦的领导权。
在利萨海战中,蒸汽铁甲舰队间进行了首次交锋,这是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同时也是海战史上的革命,开创了海战的新时代,海战中海军战舰的灵活性、机动性得到巨大的提高。这场海战标志着海战从风帆时代正式进入蒸汽铁甲舰时代。
利萨海战中奥地利海军采用的“V”形阵引起了当时各国的普遍重视,对于这之后的各国海军战术起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利萨海战中奥地利海军复活了古老的撞角战术,在此次海战中相当奏效,于是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多数国家的军舰上都安装了撞角。
欧元上面印的是谁的头像
欧元作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货币,其版式经过精心设计编排,在其上的名人头像更足以说明了这些名人的影响力。2004年发行的20欧元的纪念币上刻印的正是冯·特格特霍夫的头像。作为奥地利帝国海军上将,他率领奥地利海军在利萨海战中一举挫败意大利海军成为奥地利的民族英雄。作为一个指挥者,他在海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高明的指挥战术和非凡的勇气,足以让他位列19世纪最伟大的海军指挥官的行列。为了纪念冯·特格特霍夫这位伟大的将领,1877年在当时奥地利帝国的波拉(现克罗地亚的普拉)竖立起了冯·特格特霍夫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