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说话闯天下
1717500000018

第18章 批评时的“名嘴”效果(1)

目标:提高说话水平

提高说话水平,必须明确说话目的。没有目的的表达,谓之“有口无心”又谓之“乱弹琴”,心中没谱儿,是不可能“弹”出“水平”来的。积之愈深,言之愈佳。

每课名言

语言是为了装饰人的思想而存在的。

——塔列兰

每课经典

买笔的故事

新加坡名作家尤今有这样一次经历:

当记者时,笔是随身工具,一日不可或缺。

一回,托一位同事为我买圆珠笔,再三再四地嘱咐他:“不要黑色的,记住,我不喜欢黑色,暗暗沉沉,肃肃杀杀。千万不要忘记呀,12支,全不要黑色。”

次日,同事把那一打笔交给我,天哪,我差点昏过去:12支,全是黑的。

责他、怪他,他振振有词地反驳:你一再强调黑的,黑的,忙了一天,昏沉沉地走进商场时,脑子中只有印象最深的两个词:12支,黑色,于是就一心一意地只找黑的买。

言之成理,我哑口无言。

当时,我如果言简意赅地说:“请为我买12支笔,全要蓝色。”相信同事就不会买错了。

从此以后,尤今无论说话、撰文,总是直入核心,直切要害,不去兜无谓的圈子。一、“说话”的批评艺术

1.寓情于景

例1

1988年,任传俊任江苏仪征化纤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当时。仪征公司引进了西德利玛公司的一条先进生产线。但是,利玛公司提供给仪征公司的机器设备存在技术故障,致使生产线无法运转,全部报废,给中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于是,仪征公司向西德方面提出索赔,并开始与利玛公司进行谈判。此事由总经理任传俊负责。当时,中方提出索赔800万马克,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也绝不是漫天要价。但利玛公司拒不认账,他们顽固地坚持仪征存心敲诈。一时,谈判陷入僵局。

这事让任传俊极为苦恼。公司的损失确实很大;但利玛公司拒不认账,这怎么办呢?如果诉诸法律,由于是涉外案件,程序极为繁杂,时间会拖得太久,而且也没有绝对胜诉的把握,还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谈判,力争在谈判桌上将问题解决。苦苦思索之后,任传俊决定换一下谈判的思路和方法。

于是,当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任传俊提出暂时停止谈判,邀请西德谈判人员到扬州游览名胜。

当他们一行兴致勃勃地来到扬州西北的名寺一唐朝高僧鉴真居住和讲学之处时,任传俊向对方介绍说:

“这里纪念的是一位为了信仰,六渡日本,双目失明之后终于达到理想境界的高僧鉴真和尚。今天,中日两国人民都没有忘记他,你们不是常常奇怪为什么日本人对华投资比较容易吗?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日本人了解中国人的心理,知道中国人重感情,重友谊,我们对真心和我们合作的朋友会坦诚相待。”

一番话使利玛公司的谈判代表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谁都明白任传俊的话外之音:你们如果也想像日本人那样和中国合作的话,就应该充分了解中国人重情义,就应该明白中国人不会漫天要价,更不会敲诈!

游览后又回到了谈判桌上,任传俊又开始了他的攻心术:

“我们都是经常合作的老朋友了,……总不能为了这件事破坏了良好的合作前景;但是你们也要为我想想,我们中国还穷啊!我总得对这里一万多名建设者有个交待呀!

这一次,利玛公司的代表们不再顽固了,他们痛痛快快地认可了800万马克的赔偿。任传俊大获全胜。

点评:一次游览可以打破谈判桌上的僵局,任传俊的秘诀便是用鉴真和尚东渡扶桑的典故借景抒情,让利玛台公司明白:中国人是重情义、讲友谊的,是每一位合作者的伙伴。

名作家沈从文小时候曾有一件事让他终身难忘。

例2

沈从文小时候十分淘气贪玩,对学习并不感兴趣。有一天上课,他又逃课了。

第二天早晨上学,他刚走进学校,就被他的老师毛先生发现了,毛先生叫住了他,准备教训他一番。而沈从文却毫不再乎,这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了。碰巧,沈从文站在一株楠木树旁,毛先生于是便叫沈从文跪在树下,斥责道:

“勤于功,劝无益,你怎么总是不吸取教训!你看这株楠木,它喜欢天天往上长,你次次愿意在它面前变成个矮子吗?你就不感到羞耻吗?”

毛先生一番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让幼小的沈从文感慨万千。等老师走后,他久久地打量着那株高大挺拔的楠木树,耳边回响着先生的训导,鼻子酸酸的,心想:楠木树,我总有一天要超过你!

在以后七十多年的时光里,这株楠木树给沈从文树起了一面镜子,照着他成为一代著名作家,他的心中始终装着这株楠木树,装着给他教诲的毛先生。

劝说是口才的角逐,更是智力的角逐,而口才决不是滔滔不绝喋喋不休。这需要有一个恰当的环境,借助于某些有特殊意义的环境、景物将劝说融于其中,能使被劝说者产生深刻的联想,并且铭念不忘,劝说效果自然极佳。

2.促其自悟启发说服法

例1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陈毅以上海市市长的身份赶到北京参加一系列会议。

组织上给陈毅安排的是老北京饭店的一间豪华大客房,房间里陈设华丽,灯光明亮柔和,还有冷、热水齐全的卫生间。跟随陈毅一同前来的警卫员十分满意,心想:陈老总一辈子忙得东奔西走,日理万机。现在好了,趁着开会,晚上回来真该舒舒服服地休息一下了。

哪知,几位警卫员刚刚把东西安顿好,陈毅就通知他们,住宿地改在了中南海。于是,警卫员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中南海,到那里一看,顿时傻眼了,当时的中南海大部分房屋尚未修缮,屋顶虽是琉璃瓦,但屋内仅有一盏昏黄的电灯,屋角甚至还有蜘蛛网。屋里的摆设也只不过是一张大木床,一张旧木桌,两把放不平的椅子,别说热水了,连凉水,都要跑很远去接。

警卫员们疑惑不解,心里琢磨:这是怎么搞的?有好房子不住,来这儿干嘛!于是,等陈毅回来时,便禁不住问他。

陈毅漫不径心地回答说:“噢,那套房子让给傅作义将军了。”

傅作义?他不是国民党将领吗?凭什么他住好房子。我们住这儿?”

陈毅笑了笑说:

“凭什么?凭我们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就是要以诚心对待朋友,傅作义将军光荣起义,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这个贡献有多大,你们想过吗?我们避免了多少战土流血牺牲?北平城能够保存得这么好,缺了傅作义能行吗?现在让他住一套好房子,你们都看不过去!共产党都像你们这样,能够得民心,打天下?”

一番教导,警卫员全都沉默了,他们点了点头,自语道:“也对,是这个理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会议期间,陈毅代表上海市委赠给傅作义将军两辆豪华小轿车。此事一传出,在部队中产生强烈反响,大家都想不通陈老总为什么对“败军之将”这么敬重。为此,陈毅专门召开了一次干部会议。

“同志们。我的老兄弟们,要我怎么讲你们才能明白啊!我陈毅不住饭店,不坐小车照样上班,照样‘骂人’,但傅将军就不同了,傅先生在电台讲了半小时话,长沙就起义了两个军啊!这为我们减少了多少伤亡,让傅先生住北京饭店,有了小汽车,他会明白我们共产党是真心交他这个朋友的。”

陈毅越讲越激动,用手指敲着桌子:

“我把北京饭店让给你们住,再送你们十辆小汽车,谁能给我起义两个军?怎么不吭声?”

停了片刻,陈毅又缓和了语气:

“我们是共产党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气量嘛!要想把我们的事情办好,团结的朋友越多,才越有希望。”

无独有偶,董必武也有一次搬家换房的经历。

例2

1953年,董必武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原来住在北京钟鼓楼后面的一个大宅院里。那个院子原来是一座王府,布置当然十分讲究,而且有个很大的后花园,里边四季长青,种满了各种花草和果树,董必武本人也非常喜欢这个住所。但有一天,他告诉家人:他们要搬到中南海去。

家人都非常舍不得这个景色幽雅安静的院子,不明白住着挺好的,为什么要搬?

董必武解释道:

“我也知道,这个地方房子好,花园也很漂亮,到哪也找不出这么好的地方。但是,你们应该算一笔帐。”

“算帐,算什么帐?”

“你看,第一,为我一个人,需要有警卫排,要烧锅炉,要用煤,还要有人跑这么远来送文件。这要占用多少人力物力,浪费多少钱财啊?”

“这二呢?我上班太远,要坐很长一段距离的汽车,这样要用掉不少汽油,如果搬到中南海,再到高院去上班,至少近一半路程,就节约了一半汽油。”

“现在咱们国家刚刚建立,还很穷啊!我们搬到中南海可以为国家节约不少的钱财,又方便了我的工作,你们说,搬,还是不搬呢?”

“是应该搬。”大家齐声回答。

在这故事中,董必武抓住了家人们的思想症结,从多角度、多侧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从国家的物资、财力、人力的节省,到方便工作,说得都极为具体,不得不引起家人们的思考,直到最终认同。

在说服的过程中,不能只讲大道理,但并不是说就不可以讲“理”,如果将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引人思索,让他们觉得是这么个理儿,就能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将道理说个明白。

3.示之以害晓以利害法

一个人最关心的往往是与自己有关的一些利益,因为人们毕竟生活在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里,虽不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人要生存,就离不开各种与已有关的利益。所以,当你想要劝说某人时,应当告诉他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则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后果,相信他不会不为所动。

例1

球王贝利,人称“黑珍珠”,是人类足球史上享有盛誉的天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足球的天赋,并且取得不俗的成绩。

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赛后,伙伴们都精疲力竭,有几位小球员点上了香烟,说是能解除疲劳。小贝利见状,也要了一支。他得意地抽着烟,看着淡淡的烟雾从嘴里喷出来,觉得自己很潇洒、很前卫。不巧的是,这一幕被前来看望他的父亲正好撞见。

晚上,贝利的父亲坐在椅子上问他:

“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小贝利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这样做,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地走了好半天,这才开口说话。

“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分,如果你勤学苦练,将来或许会有点出息。但是,你应该明白足球运动的前提是你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是,今天你抽烟了。也许你会说,我只是第一次,我只抽了一根,以后不再抽了.但你应该明白,有了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次你都会想:仅仅一根,不会有什么的。但天长日久,你会渐渐上瘾,你的身体就会不如从前,而你最喜欢欢的足球可能因此会渐渐地离你远去。”

父亲顿了顿,接着说:

“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主要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说到这里,父亲问贝利:

“你是愿意在烟雾中损坏身体,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足球运动员呢?你已经懂事了,自己做出选择吧!”

说着,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迭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你不愿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些钱就作为你抽烟的费用吧。”说完,父亲走了出去。

小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得掩面而泣,过了一会,他止住了哭,拿起钞票,来到父亲的面前。

“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贝利训练更加刻苦,十六岁就入选巴西国家队,三夺大力神杯,成为一代球王。这番成就的取得跟父亲的一番教导是分不开的。至今,贝利仍旧不抽烟。

例2

一次,唐代著名谏臣魏征直言进谏,使唐太宗很难堪,太宗不由得有些愤恨魏征。

太宗回寝宫后,向长孙皇后说及此事。长孙皇后听后,深有感触地说道:

“曾听说陛下器重魏征,只是不知其中缘故。今天听起陛下说魏征直谏的事,此人果然能以大义劝止陛下感情用事,可称得上国家正直之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妻,承蒙礼遇,情义深重。然而每当说话时还要观察陛下的脸色,不敢轻犯威仪,何况是臣下情疏礼隔呢?触犯龙颜是危险的,因此古时韩非曾说‘说难’,东方朔也叹‘谈何容易’,都是很有道理的。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掌握国家的人以国事为重,听取忠言就会使社会安宁,拒绝忠言就会使政治紊乱。陛下详察其中道理,那么天下就幸运了。”

皇后一席话,使唐太宗顿时省悟,以后对魏征更加器重。魏征死后,太宗深感悲痛,亲临魏征灵堂恸哭,追赠他为司空。太宗后来对人说:“用铜来作镜子,可端正衣冠;拿历史来作镜子,可以知道朝代的兴亡更替;拿人来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经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的过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丢了一面镜子啊!”

例3

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攻郑。兵临城下,郑文公命烛之武去说服秦国退兵。

烛之武趁夜来到秦国军队的营门前放声大哭。秦穆公闻报,便亲自接见了烛之武。

烛之武说:“老臣哭郑,也哭秦,郑国灭亡在所难免,并不可惜,可惜的是秦国呀!秦晋合兵攻郑,即使胜了,对秦国也是无益而有损。因为秦国在晋国的西面,与郑国相隔千里,无法越过晋国占邻郑国的一寸土地。而郑和晋相连,胜利后领土必然全部归晋。秦晋两家本来势均力敌,可是晋国若得到郑的地盘,力量就会大大地超过你们,且晋国历来言而无信,这些年他们天天扩军备战,今日拓地于东,灭郑;它日必然会拓地于西,攻秦。君不见,晋国假途伐彼的教训吗?

秦穆公听了觉得有理,便悄悄撤兵了。晋国自觉孤掌难鸣,便也班师回朝了。

不论个人行为还是国家大事,无不关呼利害,趋利避害是每个人都会作出的选择。所以,在辩说中说明利害得失,进而指明方向,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二、缓解批评时的尴尬

1.“说话”批评术

例1

法国式的幽默可以概略地说是一种富有批判精神的机智笑话,例如:

在某餐厅,一位已经喝得酩酊的客人,从座位上走出来,对站在其附近的服务生大声地嚷道:

“喂!小子!厕所在哪里?我要去小便啦!”

于是,服务生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是的,先生,厕所是在大厅最里面向左转后,通道的尽头。入口处的门上写有‘绅士’两字,不过您也可以进去。”

例2

在某餐厅内用完餐的一位绅士把店主叫了过来说:

“你店里的厨房实在干净得令人佩服!”

“多谢您的夸奖,实在不敢当。可是您从未参观过我们的厨房,对里面的情形怎么会这么了解呢?”

“这不用看也知道啊!你店里的每道料理都带有肥皂味呀!”

上面两则笑话,其实都带有强烈批评意味,但听者是一定会感到惭愧脸红,但并不致于发怒吧!

现代人对于这种寓斥责批评于笑谈的说话方式,似乎很不行。所以试着学习一点法国式的笑话或许是很有用的。

例3

法国家喻户晓的幽默大师小仲马先生曾帮一位律师修改剧本,而让该律师的剧本大受欢迎。可是,那位律师不但一点也不感谢小仲马,而且还经常在人前炫耀那是他自己的才华。对于律师的这种言行,小仲马说:

“他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律师,而且是一位会利用我的时间来写剧本的人。”

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