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
1712200000116

第116章 萧规曹随

萧何,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家。刘邦起兵前,他不过是沛县从事一般文书工作的小职员,跟随刘邦起兵后,一直担任后方的行政工作。他有远见。当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进入咸阳的时候,各个将领都去争夺财宝,而萧何最先入城,只把秦王朝的档案、律令、户籍等这些重要资料收藏起来,控制在自己手里,因此,掌握了秦的山川形势、关隘要塞及土地和户口数字,为以后支持刘邦的统一战争准备了条件。他善于识别人才,极力推举了韩信为大将军。在楚汉战争期间,萧何留守关中,保证了前方粮饷的供应和兵源的补充,使刘邦可以专意东进而无后顾之忧。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天下已经安定,刘邦对所有的将领官员论功行赏,但由于大家都争着说自己的功劳大,争吵不休,以致这一工作拖了一年多还决定不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多最大,首先封他为赞侯,给他的食邑也很多,许多功臣都不服气。他们说:“我们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多的打了一百多仗,少的也战了几十回,攻破城邑,夺取土地,功劳的大小都在我们。萧何从没有在战场上立过功劳,只靠舞文弄墨发议论,自己并不参加作战,然而论功行赏的时候反而列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原因呢?”高祖说:“你们知道打猎吗?”他们回答说:“知道。”高祖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用处吗?”他们回答说: “知道。”高祖说:“凡是打猎,把逃跑的野兔之类的猎物追捕回来,这是狗的功劳。但是寻找野兽的踪迹,把野兽的所在地指示给猎狗,这却是猎人的作用。现在你们只能捉住奔跑的野兽,那功劳和猎狗一样的。至于萧何,他找寻野兽踪迹,指示你们行动,那功劳当然是和猎人一样了。并且你们跟随我,只是自己一个人,就是多些,也不过一家两三口人。而萧何,他把自己宗族几十个人全部交给了我,这个功劳是我不能忘记的。”那些人听了这番话,都不敢再说了。高祖的这个比喻是不很恰当的,但说明了他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封侯的工作已经结束,够封侯资格的都已受封了。接着就是排列位次的问题。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经百战,身上的伤痕有七十多处,攻占城邑,夺取土地,他的功劳最多,应该把他列为第一。”高祖觉得在封侯的时候,已经使功臣受了委屈,多封了萧何,到了排列位次,高祖虽然没有反对他们的表示,但心里仍然想把萧何列为第一。这时候,关内侯鄂千秋上前说道:“他们的意见都不对。那曹参虽然有冲锋陷阵、夺取土地城邑的功劳,这只是在一个短时间内所完成的任务。皇上与楚国打仗,一连打了五年,经常被楚军打败,军队打散,几次只身而逃。然而萧何,每次都能从关中征集士兵派到前线进行补充,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这并不是皇上曾发出什么诏令,但是每次,几万士兵都能在皇上最危急的时候恰好赶到。那次楚汉在荥阳相持几年,我们部队没有粮食,萧何设法将粮食源源不断从关中运来,保证了部队的供应。陛下虽然几次在山东一带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萧何却一直稳定着关中的局势以等待陛下的到来。这是千秋万世、永垂不朽的功劳。如今即使失掉一百个像曹参这样的人,对汉又有什么损失呢?用了他,汉也未必就能得到安全的保证。怎么可以把一时的功劳摆在万世功劳之上呢?所以我认为排列位次,应该萧何第一,曹参第二。”高祖说:“你讲的有道理。”于是就确定萧何排在第一,准许上殿时可以佩带宝剑,不脱鞋子,入朝进见皇上的时候,可以慢慢走。这算是一种特殊的待遇了。后来,高祖又加封萧何食邑二千户。因为高祖以前担任泗水亭亭长的时候,曾押送服徭役的民工赴咸阳,一般的朋友和同事都奉送三百钱给他路上用,只有萧何送五百钱,比别人多两百。这就是加封萧何两千户的原因。

萧何虽然年轻时就和高祖过从甚密,高祖还是一般平民时,萧何曾多次救护过他。后来高祖担任亭长,更经常在一起。高祖起兵后,他一直担任重要工作,成为高祖的左右手。但是高祖对他也不是没有猜疑的。比如公元前204年,高祖和项羽在京、索之间激战的时候,曾连续几次派使者去慰劳萧何。这个情况就有些反常。当时有个姓鲍的对萧何说:“汉王正在野外艰苦奋战,还几次派使者来慰劳你,是对你产生怀疑了。我替你设想,不如把你的子孙兄弟中所能够作战的都送到前线去,表示你无二心,这样,汉王就会更信任你了。”萧何采纳了这个意见,汉王果然非常高兴。又如还有一次,那是在公元前196年高祖亲自带兵去平定陈稀叛乱的时候,他刚到邯郸,就听说韩信在关中阴谋造反而被吕后所杀的事,于是派遣使者回去任命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又派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去做萧何的警卫。这可说是很高的荣誉了,所以很多亲戚、朋友、同事都来向他道贺,但独有召平为他忧虑。召平对萧何说:“你的祸端就在这里了。皇上出去平叛,天天在野外辛苦奔波,苦心筹划,而你却安安逸逸居住在官府之中,并没有去打仗立功,倒反而加封你,派部队保护你,这无非是因为最近淮阴侯刚在关中阴谋发动过叛乱,皇上对你也有猜忌之心了。所以派兵保护你,并不是宠爱你。我希望你辞谢了这次的封赏,不要接受,并且把自己的家财统通拿出来补助军饷,那皇上对你就不会疑心了。”萧何照着召平的建议做了,高祖果然很高兴。萧何镇守关中多年,政治清明,深得民心,这点高祖是知道的。公元前195年,黥布反叛,高祖又亲自带兵征讨,在前方曾多次派使者回来询问相国萧何在做些什么事。萧何因为皇上领兵在外,他就尽心抚慰和勉励百姓努力生产,以全部力量支援前线,正像讨伐陈稀时那样。当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你不久就会遭到灭族之祸了。你身为相国,功劳全国第一,还有什么可再升迁的呢?可是你从到关中以后,一切措施都得到百姓的拥护,十多年了,百姓都依附你,亲近你,你经常还是勤勉地工作,使人民都能安居乐业。皇上之所以多次派人来问你在做什么,就是担心你在关中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发动叛乱。现在你为什么不多买些田地,在收买田地时,故意去利用权势压低价格,又不给现钱,用这样的方式来把自己的名声搞臭呢?皇上听到人民怨恨你了,他才会心安。”于是萧何依照这个办法去做,高祖知道了,果然很高兴。当高祖平定黥布叛乱回军的时候,人民拦在路上告萧何的状,控诉相国萧何如何用低价强买人民田宅几千万的事。高祖回到宫中,萧何去谒见,高祖笑着对他说:“担任相国的人还去夺取人民的田宅以为私利么!”高祖把人民拦在路上所递交的状纸都给他看,并对他说:“你去向人民认错,把田宅退还他们。”萧何虽然如此小心翼翼想尽办法来消除高祖的猜疑,但还是坐过一次牢,幸而有个王卫尉仗义执言,高祖才将他释放了。萧何自家所购置的田地,都是偏僻贫瘠的地方,他也没有修建华丽的高楼大厦。他说:“以后我的子孙如果好,他们会学习我勤俭过日子;他们不好,不要让我辛苦添置的家产被别人夺去。”两千多年前西汉的第一号开国功臣、长期担任丞相的萧何,对子孙就能这样要求,是难能可贵的。

萧何病危,当时孝惠帝即位不久,亲自去看望他,并征求他的意见:以后哪一个可以接替他担任丞相。萧何只推荐了曹参。曹参以前也是沛县的一个小官员,与萧何关系较好,后来一道随同刘邦起兵。等到两人都当了将相,却产生了隔阂,有了成见。但是,萧何并没有因为个人之间的成见而埋没曹参的才能。

曹参接替萧何而为相国,对所有的规章制度等等都没有丝毫的变更,一切都照萧何的老法子去做,而自己终日在相府中饮酒,无所事事。惠帝以为是曹参看不起他,颇有意见。曹参说:“高祖比陛下贤明,萧何比我能干,高祖和萧何平定了天下,制定的法令已经清清楚楚,现在陛下只要垂衣拱手,不必多操心,天下自然而然的太平了。我只要牢牢守住自己丞相的职务,一切都遵照萧何的办法而不打折扣,这不是也很好吗?”惠帝同意了他的看法。曹参做了三年相国就死了。后来百姓编了一首歌,歌词的意思是这样的:“萧何制订了法律,严明而又齐备。曹参继任丞相,严格遵守,一点也不疏忽。有了他这样宽舒的政策,人民生活安定,没有烦恼。”因此,后来就形成了一个成语:“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尊重前人的经验,注意政策的连贯性,是必要的,但不求进取、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作风,却不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