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
1712200000114

第114章 外戚宦官争权

从光武中兴到汉和帝是东汉的兴盛时期。从和帝开始,皇帝多是幼年即位,无法管理朝政,就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这是东汉政治最为黑暗、腐败的时期。

汉章帝死后,十岁的和帝刘肇即位,养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封自己的兄长窦宪为侍中,掌握朝政,从此,刘家王朝成为窦氏天下。窦氏家族的成员充满朝廷,他们仗势欺凌弱小,无所不为。公元92年,和帝在宦官郑众等人的支持下清除了窦家势力,窦宪兄弟自尽,窦氏家族的成员或被诛杀或遭革职。郑众也因此封侯,宦官把持政权的局面由此开始。

公元105年,和帝病逝。年仅百日的婴儿殇帝即位;不久殇帝夭折,殇帝的母亲邓皇后又立和帝十三岁的侄儿为安帝,继续临朝听政。邓后依靠兄长邓骘辅政,邓氏家族又开始把持朝政。邓骘四兄弟全部被封为万户侯。邓氏还吸取窦氏专权失败的教训,对邓氏子弟约束较严,同时她也起用了一些名士和宦官,以争取官僚士大夫阶层的支持和认可:但邓太后一死,宦官李闰等人又合谋清除了邓氏外戚势力。

邓氏势力一除,安帝的皇后阎氏—家逐渐掌权,开始了宦官和外戚联合掌权的局面。外戚、宦官狼狈为奸,胡作非为。他们互相勾结,废太子刘保为济阴王。安帝死后,阎皇后立幼小的北乡侯为少帝,几个月后少帝病死。公元125年,宦官孙程等十九人发动宫廷政变, 迎立十一岁的济阴王为顺帝,杀阎显及其同党。孙程等人因功封侯,宦官势力大盛。但是孙程等人居功自傲,连顺帝也不放在眼里,顺帝就开始扶植外戚势力。

公元144年,顺帝死,两岁的刘炳被立为冲帝,梁太后临朝,梁冀为大将军辅政。刘炳死后,八岁的刘缵被立为质帝,梁冀权势蔽天,肆无忌惮。朝会时,年幼的质帝见梁冀骄横,就说了他一句“跋扈将军”,当日就被梁冀用毒饼毒死。质帝死后,梁氏又迎立十五岁的刘志为桓帝。梁冀也在几年内被连续加封,升为三万户侯。梁氏党徒遍布朝野,成了实际的皇帝。各地来贡奉,都把上好的礼品先献给梁门,剩下的才献给皇帝。百官升迁任职,也得先到梁门谢恩,然后才能到尚书台报手续,连梁家的把门人通报客人到来的赏赐都涨至千金,可见梁氏门庭之盛。梁氏专权长达二十多年,把东汉外戚专权推向顶峰。公元159年,梁皇后死,梁冀被诛,宦官单超等五人因诛梁冀有功被封为“五侯”。从此权归宦官,朝政更加混乱,百姓也纷纷起兵造反。

桓帝死后,十二岁的灵帝刘宏即位,窦太后临朝,她的父亲窦武以大将军的身份辅政,窦武联合太傅陈蕃等人,想诛尽宦官,窦太后认为宦官是汉朝的旧制,不能全部诛杀。正在犹豫中,宦官曹节等人听到风声,劫持灵帝和太后,诬陷窦武谋反。曹节假传圣旨捉拿窦武等人,窦武拒不受降,组织了数千人反抗。但曹节挟天子以令各路官兵,窦武兵败自杀,陈蕃遇害。曹节死后,宦官张让、赵忠等人任中常侍,被称为“十常侍”,昏庸的灵帝甚至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宦官成为皇帝父母,更加肆无忌惮,东汉的统治黑暗到了极点。

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势的斗争一直持续到东汉灭亡,争权斗争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十常侍”加封后不到三年就爆发了黄巾农民大起义,把东汉政权推向灭亡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