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FBI教你超级藏心术
1706400000010

第10章 镇定!——藏住想要逃离的心理(3)

但是很快,FBI特工就把目光对准了一对夫妇。这对夫妇在进门的时候手牵着手,显得非常亲密,在落座后,他们面对面的坐着,偶尔耳语几句,但是在说完话之后,却都是背靠着沙发的靠背,这是明显的距离感。FBI特工马上判断出:这是一对假夫妻。对他们便留意起来。

果不其然,不久后,FBI特工便找到了他们接头的证据,将二人拘捕了。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知,在大部分时候,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感是一种心理上的默契,很难长时间的假装。这种人际关系交往的距离,很可能将我们的内心暴露出去。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保持距离。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比如说,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你的所有同学都在场,其中肯定有和你关系特别亲密的,也有关系比较一般的。这时候,如果你不注意对社交距离的控制,和那些关系好的表现得特别亲密,和其他人则显得有些疏远,肯定会给人厚此薄彼的感觉,引起不满。

所以,我们要藏心,有时候先要藏住我们和别人之间的距离。否则,很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距离的控制,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情感。比如说你与恋人吵架了,

仅仅是普通的吵架,并没有伤害到彼此的感情。但是你想刻意表现你很生气,以便让对方明白你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当然,这个生气是假的,你心里其实早就归于平静了,那么你如何才能掩饰自己的平静心情,假装很生气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刻意的保持距离。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你坐的离对方远一点,并且不容许对方的筷子和你的筷子有触碰,那么就肯定骗过对方,让对方以为你还在生气。

也许大家读到这里会有所启发:原来那些最能暴露我们内心的种种线索,同样也是我们藏心的好方法!如果大家都能够领悟这一层,那么也算是对“藏心术”有所感悟了。

事实上,这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绝对性的东西,藏心也是如此。在很多时候,“暴露”和“隐藏”是相对的,你完全可以通过给对方一些虚假的信息来更好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逃避型人格的分析

现代心理学将习惯性逃避的人群,归结为逃避型人格。

在古代,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者,就可能是属于此类人格。对于现代人而言,想做一个隐居者恐怕非常困难,因为我们必须面对红尘俗世的纷纷扰扰,即便你不想,但是你别无选择。所以,逃避型人格在现代社会中,显得与世情格格不入。因此,即便你对生活有再多不满,对现实有再多无奈,你依然要藏住自己的逃避心理,积极地面对眼前的社会。

但是在现实中,对于许多逃避型人格的人而言,他们虽然不能选择隐居,可是往往关闭自己的心灵,不与他人亲密的接触,唯求自安。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江苏南京有一位父亲,将自己的两个孩子“囚禁”在自己的家中,不让孩子和外面的世界有任何接触。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怕孩子被外界坏的东西所影响。可是,他这种古怪的想法断送了孩子的童年与青春,是一种犯罪行为。

逃避型的人,不敢面对外界社会,也同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灵。所以,这种逃避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等特点。因此,逃避型人格如果发展到最后,对于人是有害无益的。只有克制和隐藏自己的逃避心理,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取得一定的成就。

FBI心理学专家霍妮认为逃避型人格有以下特点:

(1)因为别人的批评和反对意见而深受伤害;

(2)除了自己的亲人之外,没有或很少有交往密切的朋友;

(3)除非他们确定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否则不愿意介入到别人的事情中;

(4)对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尽可能的逃避;

(5)在社交场合显得沉默寡言,尤其害怕别人的评价;

(6)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的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霍妮认为,只要满足以上特征中的4项,那么就可以断定一个人属于逃避型人格。

逃避型人格最大的特点是普遍地疏远他人,甚至有对自我的疏远,他们对自己都持旁观态度,这与他们总的生活态度是一致的。他们的内心还有一种有关键意义的需要: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保持感情的距离。更精确地说,他们有意识和无意识地作出决定,不以任何方式在感情上与他人发生关联,无论是爱情、争斗、合作、还是竞争。

逃避型人格最大的特点是普遍地疏远他人,甚至有对自我的疏远。

当然,逃避型人格也并非没有好处,拥有逃避型人格的人,往往是细腻的内心观察者,显得独立而有主见。但是,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不愿意与别人协同合作,那么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且,从藏心术的角度来讲,逃避型人格的人往往不能克制自己对于集体和他人的恐惧,所以极容易被他人看穿,对藏心是极为不利的。

拿破仑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当时,他的家族已经穷苦不堪,但是他的父亲还是把拿破仑送进了地处布里恩的一所贵族学校。在这里,拿破仑的同学都是一些富贵子弟,他们经常夸耀自己家庭的富有,嘲笑拿破仑家庭的贫穷。拿破仑的自尊心被深深地刺伤了。

终于,拿破仑实在忍不了了,逃离这里。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始终忍受着别人的嘲笑,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向我炫耀他们的金钱,讥讽我的贫困。父亲,难道我在这些富有而高傲的人面前永远只能谦卑地活下去吗?”

拿破仑的父亲回信写道:“诚然,我们很贫穷,但是你必须在那里把书念完。”

无奈之下,拿破仑在那所学校坚持了5年,经受了长期的折磨。但是那里的每一次嘲弄、每一次欺侮、每一次轻视的态度,都使他坚定了改变命运的决心。既然无法离开这里,那么只有试着改变现状,他要让那些嘲笑自己贫穷的人看看,他确实比他们优秀许多。拿破仑没有任何的空口自夸,只是在心里暗暗地计划着,决定把这些没有头脑而又傲慢的人作为通向权力、财富和名誉巅峰的桥梁。

到了16岁,拿破仑成为法军的一名上尉。也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拿破仑不得不从他微薄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来供养他的母亲。在军队里,拿破仑发现很多人把空余的时间都用在追求女人和赌博等事情上。拿破仑身材矮小,不讨女人喜欢;经济拮据,也没有钱拿来赌博,所以拿破仑显得很不合群。形单影只的拿破仑选择到图书馆打发时间,这使他获益匪浅。

拿破仑漫无目的地读一些杂乱无章的书,并不是以读书作为消遣的方式,而是把读书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他决心将自己的才干与能力展现给世人,并把它当作自己选择图书类别的指引。在图书馆的时光里,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总司令,描绘出了科西嘉岛的地图,并在地图上标明应当布置防范的地方。他用数学方法对所有的一切进行了精确的计算,他的数学才能也由此而得到了发展。

拿破仑的努力使他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长官发现拿破仑与众不同,决定把操场上一些极复杂的计算工作派给他做。他漂亮地完成了这些工作,于是又获得了别的机会。

就这样,一切情形都因此而改变了。从前嘲笑过他的人,现在都簇拥到他周围,想从他的奖金中分得一点;从前轻视他的人,现在也都希望与他成为朋友;以前贬低他矮小、无能、死用功的人,现在都对他表示尊重。他们都变成了他忠心的拥戴者。

后来,拿破仑回忆这种转变时,感叹说:“我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我没有逃避。我决不会失败,除非我确信自己已经不敢去面对了。”

如果想控制自己的逃避心理,就需要从自身出发做出努力。由于具有逃避型人格的人大多伴随着认知歪曲现象,所以,想要改善自己的逃避型人格,就必须扭转自己的认知歪曲。

对于逃避型人格的人而言,他们的认知歪曲经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会认为自己必须出类拔萃;

(2)认为无论做任何都必须谨慎小心;

(3)认为这世界上没有谁值得相信,所以认为朋友可有可无;

(4)尽量少介入他人事务,以免麻烦;

(5)要求自己必须高效,对于金钱的利用尤其是如此。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扭转认知歪曲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向观念法”,就是指与自己原有的不良自我观念唱反调。

比如说,对于大部分逃避型人格的人来讲,他们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应该逐渐放弃自己的这种心态,学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原来爱走极端,现在则学习从多方位考察问题。原来喜欢超规则化,现在则应偶尔放松一下,学习无规则地自由行事。

通过反向观念法,我们应把这些歪曲的认识改变为:

(1)我希望出类拔萃,但是我也不能排斥眼前的平庸;

(2)我必须做事谨慎,但是也不能完全提心吊胆;

(3)虽然获得知音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我不能拒绝交各种各样的朋友;

(4)不管他人闲事,但他人有难,我当尽力相助;

(5)我希望自己办事高效率,即使效率不高,做总比不做好。

采用反向观念法克服缺点,就需要通过自我认识的方法来执行。先按照上面的方法找出自己的错误,然后再提出相反的改正意见,也就是更新自己的关键。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照着自己的新观念去指导自己的言行。这种自我分析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几天一次或一星期一次,也可以在心情不好或屡遭挫折之时进行。认识上的错误往往是无意识的,通过上述自我分析,就可把无意识的东西上升到有意识的自觉层次上,这有助于改进不良心理状态。

但是,想要矫正逃避型人格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需要你做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你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个具体的矫正计划。

比如说,如果你不愿交朋友,就必须给自己制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你先从和熟悉的人聊天开始,然后逐渐学会和陌生人正常的交往,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

这看起来非常容易,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你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你的执行情况,并监督你坚持下去。最终,你会扭转自己的逃避型人格,做到更好的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