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碧波使者:航海设备与舰只
16876600000016

第16章 海军宠儿——军用船舶(3)

1957年12月,美国开始建造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造的第一艘新式巡洋舰。该舰排水量1.7万吨,以30节以上的速度可连续航行16万多千米。它可与核动力航空母舰协同作战,成为航空母舰警戒舰艇的核心,能够远离基地,长期在海上活动。60年代,第一艘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在与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和第一艘核动力驱逐舰“班布里奇”号,编成世界上第一支核动力特遣舰队作环球航行时,中途根本不进行燃料、食品补给。

前苏联五六十年代没有航空母舰,因此,他们在巡洋舰发展过程中则另辟新径,发展了一种专门攻击美国航空母舰的反舰导弹巡洋舰。他们打算使用这种巡洋舰平时就尾随前来活动的美国航空母舰,把它们一一监视起来,只要一有战争时,即对美国航空母舰实施先发制人的导弹攻击,采取“防患于未然”的对策。但是不久又出现了新情况,1960年美国“北极星”战略导弹核潜艇中的第一艘“乔治·华盛顿”号驶入太平洋,至1963年,后续的9艘“北极星”潜艇也都编入现役;并有31艘新一代的导弹核潜艇“拉斐特”级陆续下水,过去由航空母舰进行核打击的战略任务明显地转移给了导弹核潜艇。这对前苏联来说当然是不能等闲视之的,于是,前苏联于1963年开工建造了以反潜使命为主的“莫斯科”级直升机巡洋舰,此级共建造了2艘,舰体的前半部为典型的巡洋舰布置形式,而后半部则与航空母舰相似;于70年代又有“克列斯塔”Ⅱ级、“卡拉”级等17艘反潜巡洋舰相继问世。

进入80年代以后,巡洋舰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出现了一代新舰: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前苏联的核动力巡洋舰“基洛夫”级、常规动力“光荣”级,都代表了当今世界巡洋舰的最高水平。这些巡洋舰排水量都在9000吨以上,“基洛夫”级满载排水量3.2万吨,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巡洋舰。这些巡洋舰虽然貌不相似,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不再是执行专业化任务的巡洋舰了,而是担负起对海、对空、对陆、反潜的全面作战使命。它们装备了多种型号的导弹,攻击力得到空前提高;它们广泛应用了卫星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具有完善的通信指挥系统;它们都装备了可以快速反应、能同时对付20个目标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虽然,它们的主要使命之一是为航空母舰执行护航任务,但在战斗中它显然不只是作为一个配角出现的;特别是当以它为核心组成海上独立作战编队时,它将会大显身手。毫无疑问,当今的巡洋舰已是除航空母舰之外,战斗力最强的水面舰艇。

美苏冷战结束后,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裁减军备,巡洋舰又面临一次大的考验。由于两三万吨的大型巡洋舰和几千吨级的驱逐舰所用武器几乎一样,只是携载数量的多少略有不同。所以,人们认为没有必要继续建造新的巡洋舰。美国军方发出指令:要在2000年前使现役所有的核动力巡洋舰全部退役,同时停止建造新的巡洋舰。俄罗斯海军也做出决策,除“基洛夫级”巡洋舰外,其他巡洋舰也将全部退役,并且停止建造新的巡洋舰。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巡洋舰已经基本退役完

著名巡洋舰一览

轻型舰王:“布鲁克林”级巡洋舰(美国)

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是美国为了对付日益扩张的他国海军力量而建造的装备15厘米主炮的轻型巡洋舰。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最初的设计强调本级舰的速度和巡航性能都不能低于重巡洋舰。1931年初,最终选定的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的建造方案是排水量9600吨、装备4座三联装炮塔、装甲防护同新奥尔良级。后来,为了安装2.8厘米的防空炮,本级舰的设计再次被修改,对装甲防护同样也做了一些改动。这个时期,装备多达15门15厘米主炮的日本最上级轻巡洋舰的出现,使美军受到了启发,布鲁克林级的建造方案再一次被修改。最终的设计里,布鲁克林级的主要武器变为5座15厘米三联炮塔,飞行甲板移至舰尾。

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装备了新研制的47倍口径Mk16型舰炮,这种舰炮的最大射程约为23882米。炮塔正面装有16.5厘米的重甲。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的副炮为12.7厘米25倍口径的单装炮,防空武器主要为1.3厘米的机枪,舰尾装备两部弹射器和4架水上飞机,没有装置鱼雷。

1933年计划订购了4艘布鲁克林级,1934年再次订购3艘。本级舰最终共建造10艘,其中最后两艘有少量的改进,以至于有些资料里将其单独列为圣路易斯级轻巡洋舰。战争的严酷教训使战时的布鲁克林级加装了四联装的2.8厘米防空炮。所有舰只全部在1935~1939年间建造完成服役。

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作为战前建成的一级新锐轻巡洋舰,自始至终参与了大量海战。其中“圣路易斯”号在1943年7月12日的科隆班加拉海战中被日本鱼雷重创,1944年11月27日莱特湾海战中再次被日本“神风”机命中。“海伦纳”号在日军偷袭珍珠港时被击伤。1943年7月,所罗门群岛海域的库拉湾海战中被3枚鱼雷击中,第二天由美军驱逐舰善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拥有坚强火力和优秀性价比的布鲁克林级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抢手货,除“萨凡纳”号、“檀香山”号和被击沉的“海伦纳”号之外全部被南美国家购入充实本国海军实力。值得一提的是,被出售给阿根廷的“费城”号,在1982年马岛战争被英国核潜艇击沉,死亡水兵高达1000余人,给本级舰抹上最后一笔悲剧色彩。

死亡陷阱:阿拉斯加级巡洋舰(美国)

阿拉斯加级是美国建造的一款大型巡洋舰,其设计介于新型战列舰与条约型巡洋舰之间。它本是为专门对付敌方重巡洋舰而生的,近似战列巡洋舰,但在舰型、武备和防御装甲以及运用思想方面却不尽相同。该级舰最大的特点是火力极强,尤其是以127毫米炮、40毫米“博福斯”和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组成的密集防空火网,简直是日本飞机难以幸存的死亡陷阱。1941年12月,在“珍珠港事件”爆发10日之后,该级舰在纽约船厂正式开工。原计划造舰6艘,分别以当时6处美属海外领地命名,然而随着战局的发展和军方优先建造航母的策略,最终只完成“阿拉斯加”号和“关岛”号2舰,3号舰“夏威夷”号更是在完成84%的工程后,被无限期搁置了。

阿拉斯加的主动力装置包括4台冲动式高温高压蒸汽轮机和8座单烟道燃油锅炉,工作参数很高,超过同期日本舰用蒸汽轮机50%左右。为提高军舰的抗沉性,每座锅炉和轮机都布置在独立的水密隔舱内;且锅炉舱和轮机舱交错布局,进一步提高了动力系统的生命力。动力推进装置为4轴4桨、单平衡舵。辅机是4台三相交流汽轮发电机组,另有4台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阿拉斯加级的主要对海打击武器是装备于3座三联炮塔里的9门30厘米50倍径Mk8主炮。该主炮由怀俄明级战列舰的Mk7型主炮发展而来,使用Mk18型穿甲弹和Mk22型爆破弹。使用穿甲弹时,炮口初速为每秒760米,最大射程达35271米。经过美国海军军械局测试发现,该型火炮在1.83万~…2.74万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可达33厘米,威力不亚于美国海军旧式战列舰装备的35.5厘米火炮,用来对付日军的重巡洋舰绰绰有余。

1944年底,“阿拉斯加”号和“关岛”号投入现役,然而该时亚洲和太平洋战区上的战局已经明朗化,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因而二舰服役后一直担负为快速航母编队护航的任务,没有任何战绩,舰上强大的武备也只有高射炮真正发挥过作用。

多种使命:莱希级巡洋舰(美国)

莱希级原是美国海军第二代导弹驱逐领舰,1975年改称导弹巡洋舰。该级舰共建9艘,首舰“莱希”号于1959年开工,1962年服役。作为航空母舰编队的组成部分,莱希级用于直接护卫航母,首要使命是防空作战,其次是反潜,同时还可用于支援两栖作战。

“莱希”级采用长艏楼舰型,艏部平直倾斜,艏部下方设有球鼻首声呐导流罩。为了防止烟害对武器和电子设备的腐蚀,莱希级首次采用烟囱和桅杆一体化结构。

莱希级的动力装置采用2台蒸汽轮机,蒸汽轮机使用了铬钼和镍合金钢材料,适合在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下工作,且重量较轻、可靠性较好。

莱希级舰上舰空、舰舰和反潜导弹一应俱全:2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2座MK-10型SM-2ER“标准”舰空导弹、1座八联装MK-16“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同时在舰中部两侧还布置了2座MK-32型鱼雷发射装置。此外,设有2座30毫米“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该级舰电子设备齐全、通信能力强。

“里夫斯”号是莱希级最后一舰,自1964年5月开始服役。该舰曾在1969年4月退役,却又于1970年8月重新入役,后在1973~1982年间多次进行大修,安装新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实现了指挥通信系统自动化。1979年2月,“里夫斯”号在夏威夷海域作导弹射击演习时,以“小猎犬”防空导弹迎击11个来袭空中目标,命中10个,创造了“小猎犬”导弹命中率的最高纪录。

大洋杀手: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前苏联)

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继卡拉级之后被建造出来,于1983年在黑海海域首次亮相。该舰最初被西方情报界称为“BlackCom1”级,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克拉辛那级,但按照首舰命名的习惯被称为光荣级。“光荣”号(现称“莫斯科”号)于1976年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始建造,1979年下水,经过大量试验之后于1983年服役。

从光荣级战舰的舰体可以看出,它的设计源于卡拉级大型反潜舰,增加了战舰长度以便留出空间装备新的武器系统。此外,这种比卡拉级更大的尺寸也提高了战舰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增加雷达天线杆的高度。装备的两个烟囱能够彻底排出燃气涡轮推进系统所产生的废气。

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的首柱前倾斜度较大,这可以减小前甲板淹湿;舰体外倾,可以进一步改善舰艇的耐波性。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区别于其他大型舰艇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它采用“三岛式”设计方法,上层建筑分为首、中、尾不相连接的三段,有利于武备、舱室的均衡布置和提高舰艇的稳性。

在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的中部上层建筑前端平台上设有2部“椴木棰”火控雷达,用于控制舰中部两舷的近防炮;其桅杆(后桅杆)上则设有1部“顶对”对空搜索三座标雷达,此外,在该桅杆两侧还集中设置有各种电子战设备,用于控制诱饵发射系统,实施电子对抗或干扰敌方掠海飞行的导弹。

光荣级舰以先进的全燃联合动力装置作为推进系统,包括4台功率为64.68兆瓦的加速机和2台功率14.7兆瓦的巡航机。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在巡航速度航行时,可使用2台巡航机工作;如果在快速航行时,可使用4台加速机工作;倘若是高速航行时,可同时使用6台燃气轮机工作。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的全燃联合动力装置的各台机器之间转换灵活方便,既满足高速航行需要,又满足低速航行时节省燃油的要求,具有经济、可靠、续航力高等优点。

海上强盗:“吉野”号巡洋舰(英国)

“吉野”号巡洋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制造,1892年1月3日开工,同年12月20日下水,1893年9月30日建成。“吉野”号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军舰,航速高达惊人的23节,速度比当时中国海军巡洋舰快一到两个数量级。“吉野”号不仅航速快,而且战斗力在当时也是世界一流。1891年,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在海军扩张案中正式向英国提出订购“吉野”号巡洋舰。

“吉野”舰装备了大量大口径速射炮。主炮选用4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40倍口径速射炮,火炮膛长6096毫米,弹头重45.4千克,初速671米/秒,有效射程8600米,射速7发/分钟。主炮2门分别安装在军舰首尾楼甲板上,另外2门的安装位置则比较特殊,分别布置在艏楼末端主甲板两侧的耳台内,船头对敌作战时,可获得最大火力。

“吉野”号的独特设计,也是识别“吉野”的重要外观特征,为了使安装在耳台内的这2门200毫米炮的前向射界更为开阔,艏楼尾部各向内侧削去了一块。军舰两舷至尾楼之间还设计8个耳台,各配置1门40倍口径速射炮,形成了密集的舷侧火力,这些速射炮同样是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膛长4801毫米,弹重18.1千克,初速467米/秒,有效射程7000米。这些大口径速射炮均采用了厚度为11厘米的后部敞开式炮罩进行防护。

1904年5月10日,日俄争夺旅顺口的战争爆发。“吉野”号被编进了防护巡洋舰战队,配合主力舰队参加对旅顺口俄国舰队的围攻和封锁。5月15日中午1时,封锁旅顺的五艘日舰开始返航。返航途中它们遇到浓雾,在浓雾中,军舰竟驶进了俄国人布设的雷区。22时50分,日本“初獭”号巡洋舰首先触雷爆炸。其他各舰纷纷放下舢板去抢救舰员,并冒着危险向“初獭”号靠近。不久“八岛”号巡洋舰在“初獭”号触雷线上接连触发两枚水雷,海水大量涌入,两艘日舰同时燃起了大火,舰上日军乱成一团。

“吉野”号此时就在附近,听到水雷爆炸万分惊慌,在浓雾中想尽快撤离到安全区,结果被正在高速航行的“春日”号巡洋舰拦腰撞中右舷中央。一声巨响后,“吉野”号右舷出现一个10多米的大口子,一时之间,海水大量涌入,舰体严重倾斜,很快沉没。

§§§第三节海底幽灵——潜艇

潜艇的问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