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龙宫仙境: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
16874900000018

第18章 摄人心魄的海底之谜(2)

这里的海风一向以出没无常而著称。每年10月至来年4月,即使是一阵微风也可能在瞬间变成一场威力无比的狂风,吹起海滨的沙石和贝壳,以遮天盖地之势向陆地侵袭,把果园掩埋,把街道堵塞。1944年9月的一场大风暴,以每小时110海里的高速席卷哈特勒斯角。当时所有的风速仪全部被吹掉或损坏,以致无法记下正确的资料。

这里还经常出现使海员们胆战心惊的“南方黑暗”。它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大气现象:海面上微波荡漾,天空中万里无云,在刮起东北风之前或正南风之后,南方的天际线上突然会蒙上一层昏暗的色彩。当这种“南方黑暗”降临时,船只会发生航行误差,陷入浅滩而不能自拔。这种奇特的天气现象,目前还无法解释,有人认为与百慕大三角区的“绿雾”一样,可能与电磁场的作用有关。

蒸汽升腾如雾的墨西哥暖流,也是航海家的天敌。每当风暴肆虐时,暖流表面的海水大量蒸发,使海面的能见度变得很差,给航行安全带来很大危害。

400多年以来,有3000余艘船舶先后在哈特勒斯角海区遇难,其中220艘有具体的遇难日期、地点和船名的记载。时至今日,在哈特勒斯角的外浅滩下还埋藏着葡萄牙人华丽的轻便帆船,西班牙人的大型货船,西印度公司的航船和近代钢船。这些都是人类为认识哈特勒斯角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正是因为这一点它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西洋南坟场。

2.大西洋的北坟场

塞布尔岛位于世界上最活跃和最繁忙的北大西洋航线上,是造成许多船只失事的灾难之岛。在碧波万顷的北大西洋上,人们很难发现它。即使在最好的气象条件下,人们只有站在甲板上仔细瞭望,才能发现天际线上的一条沙洲。

海岛周围天气多变,是使船舶遇难的另一个原因。这里永远弥漫着朦胧的雾纱,水汽腾腾,使航海者感到头痛。每年秋末冬初,狂风推波助澜,使人望而生畏。冬季的大风雪连续几个月逞威肆虐,巨浪咆哮怒吼,使海面翻腾不息。岛上很难找到树木,只有在低矮的沙丘之间,偶尔才能找到一些不怕疾风的劲草。

塞布尔岛四周的浅沙滩变幻无常,成为大西洋北坟场的海洋泥沼地。它使遇难之船陷入泥沙的重围,黏滞着不能动弹。即使是长百米的5000吨巨轮,驶入塞布尔流沙区之后,也很难逃脱覆灭的命运,只需两三个月就会被贪婪的沙滩消化得无影无踪。变幻莫测的浅滩流沙,成了航船的坟墓。

据统计,1800年以来,每两年就有3艘船只在北坟场遇难。在海岛厚厚的沙层下,沉睡着北欧的海盗船、西班牙的商船、法国的渔船和英国的三桅帆船。

今日塞布尔岛上,设有加拿大的水文气象中心、无线电站、现代化的灯塔和救生站。那里拥有全天候的救生船和直升机,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救生人员,一有险情马上可进行救助活动。岛上东西两座灯塔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芒,指引着航船安全航行。在风平浪静的海况下,在16海里外的船只就能见到两座灯塔的闪光。灯塔警告人们:前方是塞布尔岛。

神秘沉没的阿夫雷潜艇

20世纪50年代初,“阿夫雷号”是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一艘潜艇,也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潜艇之一。作为潜艇部队的代表,“阿夫雷号”一直是英国海军的骄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51年4月16日,“阿夫雷号”在英吉利海峡训练时突然失踪,失踪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当时,“阿夫雷号”正在朴次茅斯到伐尔茅斯之间的海域进行巡海训练,艇上共有75名官兵,其中有24人不属于这条潜艇,他们到这里参加首次训练,有些人是第一次出海。“阿夫雷号”在下午4时出发,晚上9时,基地接到它发出的信号:“本艇即将沉没!”

随后,不管基地如何呼叫,“阿夫雷号”再也没有了音讯。它就这样在海底神秘地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英国海军在接到“阿夫雷号”的信号后,立即下令实施一个名为“海底碰撞”的营救计划。

然而,让人感到棘手的是,“阿夫雷号”的失事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实在让人捉摸不透。根据英国海军的分析,可能是海上风暴导致了“阿夫雷号”的失踪。但也有人认为,“阿夫雷号”舰长海军上尉布莱克经验丰富,他应该完全能够应付这种情况。尽管未能确定失事原因,在几个小时之内,来自比利时、美国和法国等国的40余艘舰艇还是马上展开了紧张的搜索行动。

第一次搜索毫无结果,“阿夫雷号”就像从空气中消失了一样。英国海军不死心,马上进行了第二次搜索。在这次行动中,英国海军动用了一切可能的先进设备,在“阿夫雷号”失踪的海域展开更加全面、细致的搜索。扫雷艇、驱逐舰和护卫舰等舰只用潜艇探测器对英吉利海峡的海底进行探测,战斗机、直升机等各型飞机对海面进行扫描。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后,搜索结果却令人失望。

行动结束后,英国海军发布了一个简短的声明:鉴于搜索工作再也不能营救遇难者,因此海军部决定停止对“阿夫雷号”潜艇的搜索,同时表示极大的遗憾!

救援工作就这样草草结束了,“阿夫雷号”失踪之谜被暂时搁置起来。但是,专家们却并没有放弃对“阿夫雷号”失踪的研究。不久以后,特丁顿研究室的专家们研制出一种水下电视装置,他们利用它在水下对“阿夫雷号”再一次进行搜索。1951年6月14日,它在赫德深海一角发现了看上去极像“阿夫雷号”的潜艇残骸。通过对多角度拍摄的图像的研究和多次分析,专家们终于确定,那就是“阿夫雷号”的残骸。

虽然找到了“阿夫雷号”的残骸,但对于“阿夫雷号”的失事原因,人们仍然众说纷纭。从屏幕显示的图像上看,舰艇上的桅杆已经折断,有人据此认为它遇上了风暴。然而检查结果表明,那是由于船桅的焊接不过关造成的。当局的说法也与此不同,他们怀疑“阿夫雷号”是因爆炸而沉没的,尽管这种说法根据并不充足。

失踪的“蝎鱼”号

在神秘莫测的大海深处,是否真的有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的那种妖魔鬼怪!这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许多船只在大海深处的神秘失踪至今仍令人费解,美国两艘“蝎鱼”号潜艇的失踪便是其中一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潜艇“蝎鱼SS278”号给予敌人的打击正如蝎鱼那样有破坏性。这艘刁钻狡猾的潜艇既能在深水中徘徊,又能在浅水中急驶。它是美国舰队中第五艘以这种毒鱼的名字命名的舰艇。战争期间,它活跃在太平洋水域,声名不亚于那种伤人致命的海中动物。

它勇敢地攻击重兵护航的日本货轮;灵巧地躲过雨点般密集的深水炸弹;击沉货轮、驱逐舰和配备重型武器的巡逻舰。在突然袭进和快速撤退上创下了惊人纪录。

1943年5月8日,那艘潜艇结束了它的首次巡航,返回珍珠港休整检修。3个星期以后,“蝎鱼”号再度出航。它在中途岛加足燃料,向东驶向台湾——对马——长崎航线。在这第二次出航中,它遭遇了一场艰苦的战斗。

7月3日上午,目视记录证实海上有5艘由护航驱逐舰护航的货轮。“蝎鱼”号立即开往作战位置。它向不同方向发射5发排炮和3枚鱼雷,很快就听到了它们的爆炸声。两艘货轮“阿山丸”号和“国友丸”号被它击中。

由于敌方护航舰几乎跟它处于同一方位,“蝎鱼”号顾不得看明究竟,它射出最后一炮就开始下潜,同时关掉螺旋桨,以免搅起泥沙,一声不响地潜在海底。

7枚近距离深水炸弹在它周围相继爆炸了。潜艇被震得摇摇晃晃,像一只玩具小船。艇上全体官兵紧张地听着一声声爆炸声,炸弹却一颗也没有击中!

两分钟以后,一根链条碰到了潜艇外壳。官兵们屏住呼吸,谛听着金属链条刮擦潜艇发出的令人不安的声响。紧跟着又是一颗深水炸弹的爆炸声。“蝎鱼”号开始慢慢地移动,它想改变航向,转移到较深的水域去。

潜艇又一次被链条探到了。像上次一样,随之而来的是深水炸弹的爆炸声,1颗、两颗、8颗、4颗!炸弹一个接一个地落下,潜艇不停地摇摆震荡,但是“蝎鱼”号没有被击中,它慢慢移进了深水区,逃脱罗网,平安地离去了。

它并没有遭到什么实际的损坏,只是通讯设备完全失灵,有8天时间没能跟基地取得联系。此后它离开作战区域,于7月15日返回中途岛,8月中旬抵达珍珠港检修。这一次,由于作战英勇,它获得两枚星章。

10月中旬,好斗的“蝎鱼”号再次出发巡航。它驶过“魔鬼海”,在马里亚那群岛附近追逐“神秘船”,攻击由军舰护航的运输船队。到11月初返回珍珠港时它拥有3枚星章,成为一艘英雄潜艇。

1943年12月29日,在M·G·施密特海军中校的指挥下,“蝎鱼”号出海执行第四次巡逻任务。那是它的最后一次巡航了。

“蝎鱼”号重返“魔鬼海”水域,投入作战。在离开珍珠港以后的第五天,它用无线电呼叫求援,它说艇上1名船员上臂骨折,要求跟当时正在那一水域的“鲱鱼”号会合。但是海上波涛汹涌,“鲱鱼”号无法让伤员登船,也不可能把他送到中途岛去治疗。

“蝎鱼”号了解到这一情况,就于午夜前后回电说;“情况良好。”这是那艘潜艇发回的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它便渺无音信。基地命令它通话,也没有回音。最终海军只得断定,“蝎鱼”号在战斗中被毁。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战后仔细检查了日本人的档案,查寻有关那艘屡建功勋的潜艇的材料,但是没有得到丝毫线索。它没有被敌舰击沉;当时日本人并没有跟它遭遇过。到今天为止,找不到点滴材料说明它的下落。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没有一片残骸。它和艇上5名军官和54名士兵一起,在“魔鬼海”的无底深渊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虽然“蝎鱼”号已经不知去向,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它。海军把它的英勇战绩记入了史册,以表彰随它丧命的官兵。

巨轮杀手“魔鬼海”

太平洋的日本东京湾以东洋面,以沉没巨轮而被称做“魔鬼海”。

日本东京湾的东侧为房总半岛,东濒烟波浩淼的太平洋。房总半岛最南端为野岛崎。它本来是个岛屿,1703年的一场大地震,使那里的地壳隆起形成了半岛,与横须贺隔海相望,其间是进出东京湾的门户——浦贺水道。这里每天有许多巨轮进进出出,成为世界有名的繁忙水道。野岛崎以东海域,每年的12月至翌年2月,常常有一种高达20~30米高的金字塔形三角波,突然从海面喷涌而上,它本身包含有几千吨剧烈翻腾的奔涌海水,其力量足以把巨轮劈成两半。近十几年来,已有10余艘巨轮在此罹难,百多人丧生。这里遂成为近代航海家们和飞机驾驶员们望而生畏的海区,习惯上称它为太平洋“魔鬼海”。该海区的地理位置:是指北纬30°~36°、东经144°~160°的海域,位于北太平洋的重要航线上。它给现代海运带来了巨大灾难,有些巨轮在遇难前甚至连无线电呼救信号都来不及发出,有的虽然发出了“SOS”求救信号,但当救助飞机赶到时,巨轮早已销声匿迹,海面仅仅留下了漂浮物和浮油。

1980年11月27日7点50分,“尾道丸”号在美国南部的莫比尔港解缆起航。它的货舱里载着5.39万吨煤炭。它穿过墨西哥湾,进入巴拿马运河,然后又进入烟波浩瀚的太平洋,向日本驶去。

经过1个月的连续航行,“尾道丸”号到达北纬30°、东经160°的海区。这里是西太平洋低压中心的南缘。“尾道丸”号遇到了强西风和大波浪,航速显著下降。巨轮在翻腾的波涛中艰难地前进着。下面是该轮遇难前的一段航海记录:

12月28日19点30分,遇到较大的波浪和涌浪,主机转速从116转/分减为90转/分。

29日8点,西风强,风力7级,波高6~7米,波长150~180米。航向275°~278°,巨浪拍打着船首右舷,汹涌的波浪冲上甲板,航速降至7~8节。

30日6点30分,西南风8级,涌浪高8~9米;主机85转/分,航速6.3节。8点15分,航向反转180°,顺风航行,对舱口盖、货舱、双层底和水密门等进行周密的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9点40分,风浪更大,并且继续加强。

14点30分,航向290°。海浪来自左舷20°方向,船体在前进过程中受到周期性冲击,船首在涌浪中起伏。正当船首随着浪谷下降的瞬间,突然在船首右舷出现十几米高的巨浪。巨浪将船头及第一号货舱抬起,船首被折断,上甲板遭到破坏。事故发生位置在北纬31°、东经156°11′处。

14点37分,货轮发出遇难警报。船长下达命令:准备放救生艇。通信长命令:发“SOS”求救信号。全船紧急动员。

16点30分,主机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