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龙宫仙境: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
16874900000017

第17章 摄人心魄的海底之谜(1)

浩瀚的海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大海的神秘、险恶和变幻无常,使它对人类有着巨大的挑战性,海洋成了展开想象的翅膀、考验和显示人类意志力量的理想场所。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非常有限,对于一些发生在海洋上的现象,还做不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所以诸多有关海洋的神话和就诞生了。

神秘的海底之光

1967年,埃及和以色列正处在战争状态,双方的士兵经常互相袭击。一天晚上,一队配备着现代化武器的以色列士兵正在西奈半岛海岸巡逻。突然间,他们发现前面的一片珊瑚礁旁有绿色的荧光团在闪闪发光。士兵们立即紧张起来:莫不是埃及士兵要从海上来登陆偷袭?面对这一严重情况,以色列的指挥官决定先下手为强,命令士兵向敌人发起进攻,冲锋枪朝着那团荧光猛烈扫射,手榴弹准确地在珊瑚礁上炸响,一会儿过去了,却不见对方有丝毫反应,难道敌人全部被歼灭了?于是,士兵们呐喊着冲到珊瑚礁前,都准备争个头功。不曾想到的是,士兵们见到横七竖八躺着的都是黑色小鱼,鱼眼发出幽绿色的荧光。原来,“偷袭者”竟是一群黑色的小鱼。

事后,经生物学家的鉴定,才知道这是一种白天栖息在海底洞穴中、夜晚出来活动的光脸鲷。这种鱼的头大嘴小,在每只眼睛的下方都长有一个黄豆般的发光器官,它的亮度与一只电力稍弱的手电筒一样,在漆黑的海水中,潜水员在15米外都能看见这种光亮。

其实,在海洋中有几千种生物能发光。据科学家的测算,在终年漆黑如墨的深海底,90%的生物会发光。1945年,法国一位潜水员,乘深海潜艇潜入2100米深的海底,当他打开探明灯时,看到一幕瑰丽的海底焰火:一只长约45厘米的乌贼,从漏斗中喷射出一滴闪光的液体,在深海中很快散发成光焰夺目的绿色焰火。随之,另外两只乌贼又喷出两滴闪光液体,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大片令人眼花缭乱的流体焰火云,在水中持续了近5分钟。生活在印度洋约3000米深海底的乌贼有着同时发出3种光亮的本领:肛门上的两个发光点发出铁锈色的光,腹部发出青光,两眼发出蓝光。深海中的翻车纯,则是红、黄、蓝、白光交相辉映,在黑色的海幕上,相央成趣,煞是好看。

还有一种生活在海底的鱼,更为奇特,它能把发出的光照进自己的气囊内。它的气囊颜色是银白色的,能够反射射入气囊的光,通过肌肉发生散射,使鱼的整个下部发出奇异的光亮,当它在深海中游动时,活像一只浮动着的飞碟。

海洋生物为何会发光?水生生物学家经研究得知,它们发光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防御其他动物的侵害。乌贼在漆黑的深海中发出光芒四射的光带或烟云,使得天敌眼花缭乱,它便趁机逃之夭夭;光脸鲷在受到敌方威胁时,突然亮一下发光器,以迷惑对方视线,接着,迅速关闭光源,改变自己游弋的方向,等猎捕者赶到,光脸鲷早已不知去向;还有一种叫海鳃的动物,竟会用“借刀杀人”的办法,当敌方接近它时,它便发出光来,照射在“侵犯者”身上,使“侵犯者”原形毕露,被更大的掠食动物捕获。

鱼类通常都有趋光性。海底生物发光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用光来诱捕或猎取食物。鲼鲸鱼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头顶上有一个长着倒刺的“钓竿”,长度约为自己体长的12倍,“钓竿”的顶端有一盏可随意发出柠檬色、红色、蓝色和白色光的“灯笼”。它在水中摇来摆去,诱惑小鱼向它靠近。在小鱼还没弄清怎么回事时,它就一口把小鱼吞掉了。枪乌贼的手段也不差,它那15倍于体长的触角的触腕上,覆盖着既毒又黏的花蕾腺体,在海底闪闪发光,吸引着甚多的无辜者自投罗网。

海洋生物发光的原因还有一个更为普遍的功能——寻找同伴、引诱异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副教授莫林,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把两条从海底捕获的电筒鱼带回实验室,将它们置入暗室里的相邻透明的水箱中,发现这两条鱼用迅速开闭发光器的方式互相打着信号。当莫林教授把一块黑色的木板置于两水箱之间时,这种闪光的“灯语”便立即停止了。

给海洋底部带来神奇光彩的远不止鱼类,早在18世纪中叶,法国的特夫因侯爵在海上探险途中,就曾从深海底打捞上一簇灌木状的发光珊瑚。当时,它正放射出比“20个火炬”还要明亮的火焰,把黑夜照得通明。为此,特夫因在航海记事上这样写道:“所有的珊瑚枝条上都在放射着灿烂夺目的光焰,它们忽明忽暗,变幻莫测,忽而由淡紫色变成深紫色,忽而由红色变成橙黄色,有时又由淡蓝色变成浓淡不同的绿色……光焰最亮时,6米外的地方,报纸上最小的字都能看到。15分钟后,光焰熄灭了,而珊瑚全变成了枯枝。”

海底绝非暗无天日的世界,如果你置身海底,展现在你眼前的必定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天空”,闪耀着的“星星”,宛若一条生命的银河,装点着无垠的海底世界。

“魔鬼海”的奥秘

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是令人生畏和难以捉摸的海区,有不少舰船和飞机在那里惨遭不幸或无缘无故地销声匿迹。直到今天,科学家也未能解开它的神秘之谜。

正当海洋学家们为寻找打开百慕大三角之谜的钥匙而绞尽脑汁之时,又一个“百慕大”出现在科学家们的面前——在日本千叶县野岛崎以东洋面上,出现了一个以沉没巨轮而闻名的“百慕大”,人称太平洋上的“魔鬼海”。

野岛崎位于日本房部总牛岛的最南端,1703年,一场大地震使海底隆起来而变成了牛岛,与横须贺隔海相望,其间便是船舶进出东京湾的门户——浦贺水道。

所谓“魔鬼海”,就是指北纬30°~36°、东京144°~160°的一片海域。

1969年1月5日,日本5.4万吨的矿砂船“博利瓦丸”在该海域被折成两截,31名船员中只有两人获救;1970年1月5日,利比里亚万吨级油轮“索菲亚”号断成两截沉没;接着,另一艘万吨级油轮“安东尼奥斯·狄马迪斯”号在2月6日沉没了,两艘船上共有16名船员失踪或死亡;2月9日,一艘6万吨级的矿砂船“加利福尼亚丸”号在“魔鬼海”沉没;1980年底,一艘由美国洛杉矶驶往中国的南斯拉夫货轮“多瑙河”号在“魔鬼海”遇到险情后突然失踪了;1981年1月2日下午5点47分,希腊货轮“安提帕洛斯”号在“魔鬼海”突然失踪。科学家们发现,在“魔鬼海”附近失踪的船舶有的竟连无线电呼救信号也来不及发出;有的虽发出了“SOS”信号,但是当救助飞机赶到时,巨轮早已无影无踪,在海面上仅留下漂浮物和浮油。

“魔鬼海”沉船的奥秘究竟在什么地方?据海洋气象学家观察,北太平洋冬季的风浪是很大的,但对于万吨特别是几万吨以上的巨轮来说,这些风浪实在无法将其掀翻或折断。不过,科学家们认为,“魔鬼海”附近的风浪与北太平洋其他海域的风浪不太一样。在“魔鬼海”,常常会看到能掀起高达20~30米高、金字塔形的“三角波”。

“三角波”就是巨轮沉没的罪魁祸首!可“三角波”又来自何处呢?海洋科学家们作出了很多猜测,但由于人类还未能获得“魔鬼海”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也仅仅是猜测而已。

“三角波”成因猜测之一。野岛崎以东海底是火山和地震活跃的地带,当海底火山喷发或海底地震爆发时,将形成巨大的恶浪,这巨大的恶浪就是人们见到的“三角波”。

“三角波”成因猜测之二。“魔鬼海”处于从各方来的海浪的交汇处,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来自不同方向的波浪和涌浪在此处叠加成奇峰异波。

“三角波”成因猜测之三。“魔鬼海”是世界著名的暖流——黑潮所流经的海域,水温较高,而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空气的前锋也正好到达这一地带。每到冬季,这里的水温和气温相差常在20℃以上,因而海面上空经常产生上升气流,低气压的寒冷锋面过后,往往造成风向的突然改变,从而导致海面产生“三角波”。

三种猜想,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为了揭示“魔鬼海”之谜,保证北太平洋冬季航行的安全,日本已决定在“魔鬼海”上建立自动观测海洋浮标,记录大洋波浪、气压、风力、海流等数据。此外日本还决定派出海洋调查船,对“魔鬼海”海底地形、海洋气象、海洋环境作全面调查,以便从根本上解开“魔鬼海”兴风作浪、沉船覆舟之谜。

古老的海上神话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女娃。一天炎帝不在家,女娃便独自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女娃死后变成了乌,名字就叫“精卫乌”。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她要填平东海。于是,她一刻不停地从山上衔小石投到东海里面,从不停息。植根于其历史文化中。而关于海洋的神话故事是其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在希腊神话中,波塞冬是克洛诺斯与瑞亚之子,宙斯之兄,地位仅次于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主神之一。与提坦神的提坦之战结束之后,波塞冬成为伟大而威严的海王,掌管环绕大陆的所有水域。他用令人战栗的地动山摇来统治他的王国。他有呼风之术,并能掀起或平息狂暴的大海。尽管他在奥林匹斯山有一席之地,但是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海洋深处的金色宫殿里。爱琴海附近的希腊海员和渔民对他极为崇拜。

不光西方有丰富灿烂的海上神话,东方关于大海的神话和故事也不少。最被人熟知的如“哪吒闹海”、八仙过海等。八仙过海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八位神仙没有搭船,各自想办法渡过了大海,这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源。其实,有关大海的神秘,都少不了美人鱼的传说。而世界各地有关美人鱼的传说很多,也十分美丽动人,其中要数安徒生童话里的“海的女儿”,最为感人。安徒生著名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中的人物一小美人鱼铜像。人身鱼尾的小美人鱼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恬静娴雅,悠闲自得。它不但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也给漂泊在海洋中的海员以美好的憧憬与祝愿。

海底失落的文明之谜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着许多辉煌灿烂的文明,它们有的记录在史书中,有的遗存在地面上,或具体生动,或残缺不全;也有一些文明,历经沧海桑田,已经很难再寻到痕迹,有的则沉睡在了深深的海底……要想重拾深藏海底文明的往日辉煌,就需要人们对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进行考察和探究。

在众多失落在海底的文明中,古代埃及的两座城市——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的发现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公元前500年前后,埃及北海岸尼罗河入海口,曾经存在着以繁华富有和规模宏大而闻名于世的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这两座古城曾是埃及的商贸中心,希腊船舶也大多经此从尼罗河进入埃及,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另外,它们还是很重要的宗教城市,建于城中的神殿每年都会吸引全球各地大量信徒前往朝圣。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古城当时盛世繁华的景象。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古城繁华的景象没有感动历史的变迁,终于,在每年尼罗河洪水的无情泛滥下古城渐渐淹没于水下。

在没有关于古城的确凿文物出现之前,我们对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的了解只能是来源于古代典籍上的零星记载。据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书中的描述,这两座城市似乎是地中海上的岛屿,这引起了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兴趣,并开始对它们进行探索与研究。

法国考古学家弗兰克·高迪奥多年来一直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面的阿布齐尔海湾进行探查,在2000年之前他都没有任何发现,到2000年时,高迪奥才满心欢喜地在7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两处有着残墙、栏杆,已倒塌的庙宇和雕塑等遗址。距离今天的海岸线1.6千米处有第一处遗址。经过深入挖掘,以高迪奥为主的考古团队还发现了一些护身符、钱币、珠宝首饰等,据估计应该是公元前600年的物品。通过石板上记录的文字,得知城市名应该为赫拉克利翁;通过上面刻着的税务法令及相关文字,得知签署者为奈科坦尼布一世。除此之外,考古团队又确认了两座分别供奉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利斯和埃及主神的庙宇。在赫拉克利翁神庙以北的地方,还发现了大量青铜器,估计当时应该是用于祭祀的。在数千米之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第二处遗址,经考古学家鉴定,认为它应该是东坎诺帕斯古城。

经过后续的研究工作,考古团队认为这两座古城建在泥沙地上,没有足够的地面支撑,加上尼罗河洪水泛滥,地基在洪水的冲刷后,不断下沉,天长日久,洪水就把古城淹没在了水下。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斗转星移,风云变幻。曾经的赫拉克利翁和东坎诺帕斯古城都已成为历史,它们的容颜,它们的生命,它们的繁华,都已成过往,却在海底留给世人一种残缺之美,遗址在那里浅吟低唱,诉说着当年的灿烂辉煌……

历史不可能重现。这两座古城的繁华景象只能靠我们去想象了,但是海底探索的旅程没有终点,海底依旧深藏着太多的秘密,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

变幻莫测的大西洋坟场

1.大西洋的南坟场

美国东海岸,北纬35°14′、西经75°31′处有一条狭长的沙滩,叫做“外浅滩区”。它把碧波万顷的大西洋同美国大陆蜿蜒曲折的东海岸相隔开,其最狭窄处只有百米宽,最宽处也不超过4千米。大西洋的汹涌波涛把外浅滩区冲出一道道缺口,切割成几个小岛,其中比较大的有哈特勒斯岛、奥克拉科克岛、罗安诺克岛和朴茨茅斯岛,构成了举世闻名的死亡之地。俗称大西洋的南坟场。

哈特勒斯角海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区之一。那里浅滩簇簇,海流复杂,风云突变,浓雾沉沉,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海员途经此地时,也是提心吊胆。

世界上最大的海流——墨西哥湾暖流,以每秒5500万立方米的流量在哈特勒斯角转向,浩浩荡荡折向东去,与北方南下的拉布拉多冷海流相遇,使这一带的气候变得非常复杂。这里会形成巨大的激浪裹挟着沙石和贝壳向海岸扑打。冬季来临时,拉布拉多冷流的强大冷锋又使这里产生浓雾和雷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