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让你懂事明理的亲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16800400000031

第31章 暖心篇——博大亲情,温暖心灵(2)

“星期六之前,同学们一定要把家长带到学校来。记住了吗?”老师对我们说,“学校要求学生们带家长到学校,主要是为了商量小学升初中的有关事宜。”

别的同学当然无所谓,而我……能和我一起到学校的,只有奶奶一个人。

听到老师的话,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唉……”

寒酸的衣服、微驼的背……最要命的,是奶奶指尖那脏兮兮的黑色!

不懂事的我,掩饰不住内心的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不管怎么样,我都不愿让老师看到奶奶指尖的颜色。

我满脸不高兴地回到家,犹犹豫豫地说道:“嗯,奶奶……老师让家长明天到学校。”

虽然不得不说出学校的要求,但我心里却暗自嘀咕:唉,万一奶奶真的去了,可怎么办啊?我心底备受煎熬,晚饭也没吃,盖上被子,蒙头大睡。

第二天下午,有同学告诉我,老师让我去教务室。还没进屋,我忽然间愣住了,几乎在一瞬间,我的眼睛里充满泪水!

“呀,奶奶!”

我看见老师紧紧握住奶奶的手,站在那里。

“智英呀,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孝顺奶奶!”

听到老师的话,我再也忍不住,顷刻间眼泪夺眶而出!

老师的眼角发红,就那样握着奶奶的那双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整个手掌肿得很大,红色的伤痕斑斑点点!

原来,奶奶很清楚孙女为自己的这双手感到羞愧,于是整个早晨,她老人家都在用漂白剂不停地洗手,还用铁屑抹布擦手,想去掉手上的黑色!结果,手背上裂开了大大小小的口子,血从里面流了出来。

看到那一双手,我才懂得了奶奶那颗坚忍而善良的心!

奶奶的一双手,无论是又黑又脏,还是布满伤痕,都是艰苦生活留下的印记。为了孙女,她的心中早已没有了自己,只留下了无言的爱。

树上的那只鸟

◆文/[马来西亚]胡艾耶·玛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是只乌鸦!”

“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儿子已经变得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慢腾腾地走进屋里。几分钟后,父亲坐回到儿子身边,手里多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地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他父亲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亲翻到25年前的一页,然后开始读出声来:

“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他,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是什么,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地问那只乌鸦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你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原谅我吧!”

父亲伸手紧紧抱住儿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父母在养育儿女时付出了无与伦比的爱心,而子女却无法回报他们相同的爱。有的时候,耐心地对待父母也是孝敬他们的一种方式。

流泪的故事

◆文/佚名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的三个星期。

我送她回家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地抬起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去?”

“我的心肝,我的宝贝。”爱珍跪在地上,把女儿拢住,“再跟妈亲亲,妈要出国。”

她们母女俩脸贴着脸,爱珍的脸颊上流下两行泪水。

一坐进出租车中,妻子便号啕大哭起来,身子在车座上匍匐、滑动。我一面吩咐司机开车,一面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嘴里喊着她的名字,等待她从绝望中清醒过来。但我心里明白,实际上没有任何女人能够做得比她坚强。

妻子辞别人世二十多天后,从“海外”寄来了她的第一封家书,信封上贴着邮票,不加邮戳,只有背面注有日期。我按照这个日期把信拆开,念给我们的雯雯听:

心爱的宝贝儿,我的小雯雯:你想妈妈了吗?妈妈也想雯雯,每天都想,妈妈是在国外给雯雯写信,还要过好长时间才能回家。我不在的时候,雯雯听爸爸的话了吗?听阿姨的话了吗?

最后一句是:“妈妈抱雯雯。”

这些信整整齐齐地包在一方香水手帕里,共有17封,每隔几个星期我们就可以收到其中的一封。信里爱珍交代我们按季节换衣服,换煤气的地点,以及如何根据孩子的发育补充营养等等。读着它们,我的眼眶总是一阵阵的发潮。

爱珍的温柔话语和口吻往往能使雯雯安安静静地坐上半个小时。逐渐地,我和孩子一样产生幻觉,感到妻子果真是远在日本,并且习惯了等候她的来信。

第九封信,爱珍劝我考虑为雯雯找一个新妈妈,一个能够代替她的人。“你再结一次婚,我也还是你的妻子。”她写道。

一年之后,有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雅丽。她离过婚,气质和相貌上都与爱珍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她从未生育,而且对孩子毫无经验。我喜欢她的天真和活泼,唯有这种性格能够冲淡一直笼罩在我心头的阴影。我和她谈了雯雯的情况,还有她母亲的遗愿。

“我想试试看,”雅丽轻松地回答,“你领我去见见她,看她是不是喜欢我。”

我却深怀疑虑,斟酌再三。

四月底,我给雯雯念了她妈妈写来的最后一封信,拿出这封信的时间距离上封信相隔了6个月之久。

亲爱的小乖乖: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妈妈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就要回国了,我又可以见到你爸爸和我的宝贝儿了!你高兴吗?这么长时间了,雯雯都快让妈妈认不出来了吧?你还能认出妈妈吗?

……

我注意着雯雯的表情,使我忐忑不安的是,她仍然在专心一意地为狗熊洗澡,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

我欲言又止。忽然想起雯雯已经快3岁了,她渐渐地懂事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我陪着雅丽来到家里。

“雯雯”,此刻我能感觉到自己声调的颤抖,“还不快看是不是妈妈回来了?”

雯雯呆呆地盯着雅丽,尚在犹豫。谢天谢地,雅丽放下皮箱,迅速走到床边,拢住了雯雯:“好孩子,不认识我了?”

雯雯脸上表情瞬息万变,由惊愕转向恐惧,我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接着……发生了一件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事。孩子丢下画报,放声大哭起来,哭得脸面通红,她用小手拼命地捶打着雅丽的肩膀,终于喊出声来:“你为什么那么久才回来呀!”

雅丽把她抱在怀里,孩子的胳膊紧紧揽住她的脖子,全身几乎痉挛。雅丽看了看我,眼睛里立刻充满了泪水。

这一切都是孩子的母亲一年半前挣扎在病床上为我们安排的。

母亲总是想为我们安排好一切,无论是她生前的还是身后的,她不放心的永远是她最疼爱的孩子。即便她有一天不在我们身边了,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她浓浓的爱包围着我们。

幸福午餐

◆文/薛峰

曾经有好多年,当我打开饭盒吃午餐时,都会觉得那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妈妈的烹调手艺十分高超,哪怕只是一种简单的蔬菜,都会弄得有滋有味。于是每天中午当我享用着美味的午餐时,都会感到无比幸福。那时家里并不富裕,妈妈却尽心尽力照顾我正在成长的身体,调换着花样儿给我安排饭菜,让我吃得既舒服又可口。有些时候,饭菜中还会多一个炸鸡蛋或一块肉,一起吃饭的伙伴们常被色香味诱惑,伸过勺子到我的饭盒里面“淘金”。

然而,孩童时代的心是多么不体谅母亲的含辛茹苦啊。记得一个冬天的中午,我们班上一位家境富裕的孩子捧着饭盒向大家炫耀,说是自己想吃什么家里就给做什么,冬天还能吃上西红柿炒鸡蛋呢!当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望着他饭盒里金灿灿红彤彤的美味咽着口水,要知道那时候能在冬季吃到西红柿实在是一种奢侈!晚上回到家,我把白天的事讲给妈妈听,结尾还加上自己的感叹:要是我也能吃上西红柿炒鸡蛋该有多幸福啊!

事隔两天后的中午,当我打开饭盒的一刹那,被那一盒金灿灿红彤彤的东西惊呆了。那个中午,我捧着饭盒坐在无人的角落,一种强烈的自责与不安弥漫了我的心,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我曾一遍又一遍地想象着妈妈在寒风中逡巡于菜市场寻找西红柿的情景。而为了这一餐奢侈的饭菜,她会在以后的几天里加倍地精打细算。

就这样,母亲总是在尽力给予我她所能给予的,更重要的是,她想极力弥合我隐约间的那一种“孩子间不平等”的感觉,这是怎样的良苦用心啊!

现在的孩子真正拥有了“想吃什么吃什么”的幸福童年,然而他们对饭桌上的菜肴却又有了更多的挑剔。我很想对他们说:无论是什么样的饭菜,只要是妈妈亲手做给我们的,那其实都是满满一饭盒的幸福啊。我多么希望每一个享用着如些厚重的亲情的人,能够在体味幸福的同时,体味母亲。

许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再麻烦妈妈替我装饭盒。甚至我时常为妈妈准备第二天要带的饭菜,每当我做这些,总会不经意地想起过去的岁月,便禁不住再多夹一块肉放入妈妈的饭盒里。

世界上有许多珍馐美味、佳肴大餐,但无论他们有多么好吃,都比不上母亲亲手制做的一餐家常便饭。因为那饭里有母亲对我们的爱,菜里有母亲对我们的情,这样的饭菜比用任何调味品调制出来的饭菜都可口。

白发亲娘

◆文/赵丽军

命运再一次朝我背过了脸。经过漫长的20天的治疗,刚刚出院一星期,无情的病魔又一次侵袭了我,我不得不再次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这一次,我没有告诉母亲,母亲已经六十多岁了,长年往在京郊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可是第二天,白发苍苍的母亲在姐姐的带领下,一脸焦急地走进病房。看见我,她止不住老泪纵横。之后的两天里,见到我输液,她默默流泪;看见我抽血,她忍不住抽泣!看母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姐姐们连哄带劝,终于把母亲送回了老家。

谁想到,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记不清的老母亲,竟然不知怎样记下了我的长长的手机号,而且学会了给我的手机打电话。每天早、中、晚三次,她都会准时把电话打进我的病房,一声声的担心,一句句的叮咛,再有,就是一遍遍地要求再来病房陪伴我、守候我。

那天中午,在我睡意朦脓的瞬间。忽然发现门外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我一下子睁大了眼睛。正在迟疑间,我的年近古稀的老妈妈,已经头发蓬乱、一脸是汗地站在我的面前。

“妈,您怎么来了?”

“哎呀,闺女,你可好些了?瞧把我急的。”

“这么远的路,您怎么来的?谁把您送来的?”我惊讶地连声发问。

“我自己偷着跑来的。你在医院里躺着,我哪放心得下。在家里吃不香、睡不着,再不来,要把我折磨死了!”

泪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眼眶。我激动地扑在母亲怀里,失声痛哭。

已是深夜,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年迈的母亲,终于如愿守在了女儿的病榻旁。她实在太累了,带着一丝甜蜜,带着一脸满足,我的白发母亲,她深深地、深深地睡着了。

母亲最牵挂的人就是她们的孩子,无论自己的孩子身在何方,身处何处,见到他们有多么大的困难,做母亲的都会让自己克服千辛万苦,让自己的心随着孩子走向远方。

心中的布鞋

◆文/金伟忠

我的母亲曾有着做布鞋的好手艺。记得上初中以前,班里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看着我脚上的布鞋,都羡慕地问我是谁做的,我说当然是我母亲。那时,我真为母亲而骄傲,穿母亲做的布鞋,心里是融融的幸福感。

初中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县一中。入学的第一天,我就是穿着。母亲为儿子做的布鞋,从贫困的山村,涉入谈不上繁华的小县城,跨进了县一中的校门。也许是幸运和骄傲挤满了我的心田,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脚上的布鞋的“卑微”——因为咱们村就咱一个人考上了重点高中。

城市毕竟不同于乡村,很容易地改变着较幼稚的我。大约隔一个多月,我就深觉脚上的布鞋的寒酸和别扭,穿着布鞋行走,好似总要比别人低一等。虚荣心与母亲之间,我艰难而无情地选择了前者:省下60元钱买了一双皮鞋。

第一学期放假后,我穿着皮鞋走进家门,母亲问怎么不穿布鞋,我谎称学校寝室常常湿湿淋淋的,给白白烂掉了。母亲有些不高兴,但很快便被儿子归来的喜悦冲淡了。在下学期开学时,母亲又熬夜为我赶制了一双布鞋。

母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是家庭殷实的母亲还是经济拮据的母亲,她们总是竭尽全力地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舒适环境,让孩子觉得委屈是母亲心中最大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