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有技巧,做事需手段
16793800000026

第26章 成功的密码(6)

⑦设定一个短的时间要求。告诉自己:“我将仅仅进行这项工作5分钟,然后,我再停止下来。”对于任何事情,仅仅进行5分钟都不会十分困难,这就是所有你确保去做的。仅仅5分钟,然后允许自己停止进行。在5分钟之后,如果你再认为自己无法继续进行这项工作的话,再停止工作。

这种经历常常就像是跳进游泳池里游泳一样。一开始,感觉水很冷,但是,一旦你适应之后,就不会再感觉那么糟糕了。如果你可以进行5分钟,那么你就可以进行15分钟。既然你可以坚持,为什么不继续进行呢?但是记着,只有进行5分钟之后你才可以允许自己放弃。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在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这项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工作,然而你却根本没有着手去做。

⑧停止左思右想,立刻动手去做。对于一项困难工作的恐惧和猜想往往比任务本身更加严重。不要犹豫,不要踌躇,放手大胆去做就是。

惰性成功的最大障碍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怠惰的毛病,他们一心想着享乐,又为享乐找借口,这就是怠惰。人不光是为自己活着的,我们得有活着的责任。既然要担负责任,就不能光顾着自己的享乐,就不能有怠惰的心理。怠惰的人,往往是什么事都干不成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都要付出劳动,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那种便宜事。

怠惰能让人有片刻的享受,能让人摆脱劳动的痛苦。但是须知,怠惰带来了片刻欢乐,换来的却是长久的痛苦。为了一时的享乐而不能获得劳动的收获,这是很糟糕的。怠惰换来的享乐是暂时的,是昙花一现的东西,只有经过顽强的拼搏得来的收获,才能给你恒久的欢乐。就一个人的身体来说,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就是说,人的身体本身也要求人不断地活动、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劳动。要是没有不断地活动、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劳动,那么,你的心理吃得消,你的身体却也会吃不消的。怠惰的人,终日泡在享乐场所,或者干脆睡大觉,长此以往,人会发胖,会四体不勤,一些懒惰病如高血脂、脑血栓等,都会侵袭你。

那么,该怎么克服怠惰的不良习惯呢?

①希望成为优秀的人,就得勤奋工作,就得积极行动。须知,机会来自积极的努力,它从不自动上门。有些人以为只要想想机会就会降临,说什么“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其实是误区,是要不得的,其结果是很糟糕的。

为了事业或学业的成功,你得知道,一个优秀者,每天必须做些什么。如果你去了解那些成功的人,那么,他们会告诉你,成功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

优秀的人,比起一般的人来,一定是更吃得起苦、更努力、更勤奋,而且,他们也做得比别人多。

如果他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那么,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他一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他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没有一个成功的人例外,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付出艰辛劳动的。

面对他们,如果你每天无所事事,怠惰不思进取,那么,你一定会惭愧不已,无颜见人。

②要成为优秀的人,就要时时抓住现在,而不是寄希望于将来。有的人,当作一件事厌烦的时候,就想着“明天再做”;而到了明天,他又想着“明天再做”。

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立即去做,不要拖延,不要把应该立即完成的事情,拖到以后。

其实,拖延正是怠惰的典型表现。

要立即行动,不要拖延。

③要记住,成为优秀的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靠积累,靠循序渐进。别小看一个小小的行动,一次小小的进展,它关系着以后的大成功,它是以后的大成功的一个必要步骤。

怠惰使人想:现在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又看不到成功。他不知道,成功就是由这些“看不到成功”的要素构成的。

专注于同一目标

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离不开艰辛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你可知道石匠是怎么敲开一块大石头的吗?他所拥有的工具只不过是一个小铁锤和一支小凿子,可是这块大石头却硬得很。当他举起锤子重重地敲下第一击时,没有敲下一块碎片,甚至连一丝凿痕都没有,可是他并不以为意,继续举起锤子一下再一下地敲,一百下、二百下、三百下,大石头上依然没出现任何裂痕。

可是石匠还是没懈怠,继续举起锤子重重地敲下去,路过的人看他如此卖力而不见成效却还继续硬干,不免窃窃私语,甚至有些人还笑他傻。可是石匠并未理会,他知道虽然所做的还没看到立即的成效,不过那并非表示没有进展。他又挑了大石头的另一个地方敲,一锤又一锤,也不知道是敲到第五百下还是第七百下,或者是第一千零四下,终于看到了成效,那不是只敲下一块碎片,而是整块大石头裂成了两半。难道说是他最后那一击,使得这块石头裂开的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一而再、再而三连续敲击的结果。这个引喻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抱持持续不断改善的心,就有如那把小铁锤,它能敲碎一切横在人生路途上的巨大石块。

目标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引导我们努力的方向,至于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就全看我们是否能始终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法布尔本人正是这样做的。他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俯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她们仍然看到他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功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拉马克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个牧师,送他到神学院读书,后来由于德法战争爆发,拉马克当了兵,他因病退伍后,爱上了气象学,想自学当个气象学家,他整天仰首望着多变的天空。后来,拉马克在银行里找到了工作,想当个金融家。很快的,拉马克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这时,他的一位哥哥劝他当医生,拉马克学医四年,可是对医学没有多大兴趣。正在这时,24岁的拉马克在植物园散步时遇上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卢梭。卢梭很喜欢拉马克,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在那里,这位“南思北想”的青年深深地被科学迷住了。从此,拉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拉马克35岁,当上了法国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员,又花了15年,研究植物学。当拉马克50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动物学。此后,他为动物学费了35年时间。也就是说,拉马克从24岁起,用26年时间研究植物学,35年时间研究动物学,成了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最早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像拉马克后来一样,很注意把精力用在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成功的最佳方案。

曾经有人问牛顿怎样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回答说:“我一直在想着这件事。”

在回答“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时,爱迪生答道:“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假如他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上,他们就会成功。”高度专一与否,一天就有很大的差别,一月、一年、十年呢?那差异就更大了。因此,卡莱尔说:“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于单一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分心于太多事务,可能一无所成。”

历史上不少人被埋没,除了社会原因之外,没有找到他们为之献身的具体事业目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日点瓜,明日种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成功者们始终将目光集中在他们的目标上,他们常常在向目标奋进的过程中运用想象,提醒自己目标所在。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一次对美国柯里商业学院毕业生的讲话指出:“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和最大秘密,是把精力和资力完全集中于所干的事。一旦开始干哪一行,就要决心干出名堂,要出类拔萃,要点点滴滴地改进,要采用最好的机器,要尽力通晓这一行。失败的企业是那些分散了资力,因而意味着分散了精力的企业。它们向这件事投资,又向那件事投资;在这里投资,又在那里投资;方方面面都有投资。‘别把所有的鸡蛋放入一个篮子’之说是大错特错。我告诉你们,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入一个篮子,然后照管好这个篮子。注视周围并留点神,能这样做的人往往不会失败。照管好那个篮子很容易,但在我们这个国家,想多提篮子因而打碎鸡蛋的人也很多。有三个篮子的人就得把一个篮子顶在头上,这样很容易摔倒。美国企业家的一个错误就是缺少集中。”

集中注意力是这样一种能力,即你将思维与行动集中在某一特定目标上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工作量日益增加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已成为事关重大的成功必备素质之一。集中注意力的一个很好的比方,就是放大镜将太阳光集中到一张白纸上,透镜将散射的太阳光线的能量集中起来,并且聚成一点——能量强大的一个中心点——迅速让白纸燃烧起来,冒出缕缕青烟,最终烧出一个窟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