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16793100000019

第19章 说话左右逢源,心想事成(3)

春秋时期的齐景公姜杵臼好猎,可箭法又并不高明,常常大张旗鼓出猎,一无所获而归,为此很恼火。后来,有人想出一个主意:在鸟的脚爪部拴上细线,像风筝一样,可收可放,操纵自如。这样的猎鸟法,叫“弋”。一次射不中,可以再射,反正有线绳系着,无法逃脱,总会被他射中的。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一只被“弋”的鸟,飞得无影无踪,齐景公气得要死,火冒三丈,把名叫烛邹的管鸟官员找来,下令当场处死。宰相晏子当然不能支持这种残暴行径,可要改变齐景公的决定,谈何容易,弄不好连自己都得搭进去。于是,才思敏捷的他,请求景公让他陈述为什么要杀烛邹的理由,然后再执法,要他死得心服口服。齐景公想想也是,便同意了。然后,晏子声色严厉地申斥:“你知道吗?烛邹,你为吾王管鸟,却把鸟管飞了,罪该死。因为鸟飞了,害得吾王生气,为了鸟的缘故开了杀戒,罪该死。杀了你倒还罢了,可在诸侯间,都以为吾王重鸟轻人,造成极坏影响,罪更该死。”说到这里,他对刽子手说:“三条罪状已经宣告完毕,你可以执行了!”

这位昏君还算没有糊涂到底,于是收回成命。晏子敢于直面相谏,是凭借他的机智、干练和正直,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忠心赤胆。不过,最重要的是他很懂得讲话的技巧,能够把握讲话的时机,了解讲话的对象。对至尊至贵的君主,臣下是没有资格教导他该怎样、不该怎样的,只能拐弯抹角地予以晓谕。同样,对待企业的“君王”,经理人也一定要讲究沟通的技巧,哪怕你是他的心腹爱将。

人们总是说:“伴君如伴虎”,意思是领导很难伺候,风险大。但问题总要辩证地一分为二看,在领导身边工作提升的概率也很高。

小何大学毕业后便到一家民营企业任总经理秘书,一干就几年,现已是该集团的副总裁了。他的经验是:在工作中需要一些必要的“错位思维”。所谓错位思维就是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他首先设身处地地站在上司的角度,揣摩上司需要怎样的下属,如:工作态度、能力水平、性格脾气等等;其次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察上司的工作方式、领导风格、价值标准、生活规律、兴趣爱好等,之后综合两方面的内容找出缺点,不断地改进沟通,就容易相容共存。譬如:上司注重结果,你汇报工作就不要事无巨细地把每个过程都娓娓道来;假如上司喜欢控制管理,你就不要把很重要的事做完后只跟他说一声“已完成”了。常言道:只有投其所好,方能广结人缘。

他认为:很多人之所以认为“伴君如伴虎”,是因为觉得上司喜怒无常、思无定式,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上司不满意的牺牲品。其实未必,有些原因还是下属自己造成的。上司固然有猜疑、武断等毛病,但如果定位准确、尺度把握得当、掌握沟通的技巧,则伴君未必是伴“虎”,也可能是伴“父”、伴“母”、伴“侣”。也说不定呢!

巧借贵人成大事

清政府的官场中历来靠后台、走后门、求人写推荐信。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左宗棠有个知己好友的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候到实缺。他见别人都有大官写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气,但当黄兰阶一提出想让他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时,顿时就变了脸,几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离开左相府,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到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字体,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摇回福州。

这天正是参见总督的日子,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老兄为何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我这柄扇子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自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总督要过黄兰阶扇子仔细察看,确系左宗棠笔迹,一点不差。他将扇子还与黄兰阶,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

黄兰阶不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总督一次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有识货人。’老兄就很识人才嘛!”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贵人为背景,让总督这个小贵人给他升了官,实在是棋高一着的鬼点子。当然,欺世盗名,瞒天过海,这原本是不可取的。

单从借力的角度,为自己寻求一些贵人作为背景,从而使自己尽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却是值得使用之法。因此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给诸位提供五项具体可行的建议:

(1)找寻贵人。是指在层级组织中职位比你高且能帮助你晋升的人。有时你得费心地去分辨谁具有这种能力。你或许以为,你的晋升几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的评语好坏,这观念或许是正确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阶层可能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已到达不胜任阶层,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荐和好恶。所以,不要太肤浅,仔细深入观察,你将能找到能帮助你晋升的贵人。

(2)激励贵人。不激励贵人等于没有贵人。值得注意的是,在层级组织里,帮助你的贵人会考虑你往上晋升后对他有什么好处,如果他不帮助你晋升,他又会有什么损失。

(3)以退为进。康庄大道永远是最好的途径。试想你正通往跳水的高台,却被前面的人挡住了去路。你无法超越他,这时,他占据了要道,使朋友们虽然拼命为你呐喊加油,结果还是无济于事。

同样地,在工作上的层级组织中,如果你的上一层职位被某一个不胜任者占住,那么你花再多力气或你的贵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将徒劳无功。

为了到达跳水板顶端,你必须离开那座被堵塞了的阶梯,横越到另一侧没有障碍的阶梯,然后再顺利地爬上顶端。同样地,在层级组织中,你必须离开挡路人那条升迁管道,然后从另一个没有阻碍的管道往上晋升。如果那人仍有资格获得晋升,他便不算是挡路人,而你也不必躲开他。只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时日。他获得晋升职位出现空缺,你的贵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4)争取多位贵人的提拔。“多位贵人的共同提拔,可产生乘数的提拔效果(指贵人人数乘以个别提拔效果)。”乘数效果的产生,系由于这些贵人在他们的交流中,不断互相强化你的优点,因而使他们决心提拔你。假使你只有一个贵人,你便得不到这种强化的效果。所以,拥有多位贵人便能获得晋升的机会。但是有一点要注意,这些贵人中可能是有尖锐矛盾的死对头,否则效果难以预料。

看清上司的意图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赢得上司的好感,就必须时刻留意对方的兴趣、爱好,明白上司的意图,理解上司的心思,这样才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然而,上司的意图往往捉摸不定,善逢迎者必须下工夫揣摩上司的心意,琢磨上司的心理,然后尽量迎合他,满足他的欲望,甚至还能抢先一步,将上司想说而未说的话先说了,想办而未办的事先办了,让上司乐得美滋滋的。自然,上司的回报也会是沉甸甸的。

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也应做到知己知彼,“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交往之道,随机应变,才能事事顺遂。比如,在和领导相处时,就要根据领导的性格特点和其好恶,对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做一些必要的修正,以便迅速赢得领导的好感,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在此基础上,领导才会有兴趣深入了解和考查你的才干,并使你“英雄有用武之地”。

冯某为人热情大方,很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调到一个新单位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领导的好感和赏识。在做了一番调查后,他得知领导为人保守就毅然舍弃了长发、牛仔等时髦装束,而以循规蹈矩的形象出现在领导面前。

在初步赢得领导的好感后,冯某就想发挥自己热情、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优点,主动与领导交往,建立友谊。不料,领导为人孤僻多疑,喜欢独处,对冯某的热情颇不习惯。冯某碰了几次壁后,就决心改变策略,去顺应领导的性格特点,不再经常围着领导转。

后来,冯某发现领导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打乒乓球,于是他就苦练了一段时间的球艺,然后频频在领导常去的一家俱乐部露面,并每次都是和领导在一起对阵、切磋球艺。此举果然奏效,在球来球往中领导渐渐放松了心理防卫,与冯某成为朋友。

经过一番交往,领导了解了冯某身上的优点和才干,在工作中开始对他予以重用。冯某投其所好、出色地把自己推销给领导,从而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由此可见,投其所好、曲意逢迎不仅是一种进阶的手段,更是一门高超的处世艺术。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人们整天去揣摩领导、上司的意图,围着上司转,处处溜须拍马。但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上司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现象太多,人们必须学会:“知上,识下”,尽量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才能避免“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难堪。

“假糊涂”与“真糊涂”

并不是所有的上司都精明能干,生活中你也会遇到一些“糊涂”的上司,但他可以糊涂,你却不能糊涂。相反,必要时不妨针对其特点,以“假糊涂”来应付他的“真糊涂”。

(1)健忘型上司

有的上司很健忘,明明在前一天讲过某一件事,可两三天后,他却说根本没讲过,或者说在前两天讲的话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可再过两三天,他又会说是另一个意思,搞得颠三倒四的,也常常丢三落四。

对于这样的上司,应付的方法是:当他在讲述某个事件或表明某种观点时,下属可装作不懂,故意多问他几遍,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故意引起讨论来加深上司的印象。在最后,还可以对上司的陈述进行概括,用简短的语言重复给上司听,让他也牢牢记住。

有的上司,明明你在上午把某个材料送给他了,下午他会一本正经地说根本没拿,重新向你要。

对这样的上司,最好的办法是,送材料时不要一放就走,或托人转送,可适当延长接触时间,也可对材料做些具体解释,如有旁人,要让他们也知道有这样一个材料,以扩大影响,增加旁证。如是重要材料,可要求上司签字,尽量不要托人转送。若必须转送,可在送前或送后再打个电话给上司加以说明。

如果你是秘书,接到上级的文件或书面通知,要你们上司参加会议或活动等,就要把通知直接给他,并把有关时间、地点、所带物品等要素用笔划出来,或者把它写在上司的台历上。假如是电话通知,可把具体内容转写成书面通知,直接送交上司,如人不在,可放在办公桌上,但事后见面时要重复一下。

(2)模糊型上司

有的上司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含含糊糊、笼笼统统,从来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既可解释成这样,又可理解成那样;有的前后互相抵触,下属很难把握和实施。一旦你去做了,他就会责怪,说他的要求不是这样,反而是你弄错了。

对于经常有这种行为的上司,在接受任务时,一定要详细询问其具体要求,特别在完成时间、人员落实、质量标准、资金数量等方面尽可能明确些,并一一记录在案,让上司核准后再去动手。

你去请示某项工作,要求得到具体指示或明确答复,可有的上司却“嗯嗯啊啊”一通之后,没有明朗的态度,有的只是说“知道了”,有的则是说“你看着办”。有时,请示或汇报的事具有相互排斥性,即要么行要么不行,有的上司却也没有明确的表示。

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做下属的可反复说明旨意,并想方设法诱导其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必要时,可采用提供语言前提的方法,如:“您的意思”让上司续接,或者用猜测性判断让上司回答,如:“您的意思是不是×××”?当上司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之后,立即重复几遍加以强化,也可进一步延伸,假如是这样,那就会如何等等。

(3)马虎型上司

有的上司做事很马虎,常常做些啼笑皆非的事,弄得下属无所适从。如对上级文件不仔细研读,对上级召开的会议不认真参加,在没有完全理解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就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或公开传达。

某公司的马经理和秘书去参加房改工作会议。开会时,马经理不是说说笑笑,就是进进出出,很不认真。回本公司传达时,他只照本宣科。当职工提出具体问题时,他语塞了,无法解说清楚,有些地方自己也没理解。

此时有人就问在场的秘书。面对尴尬的上司,秘书回答得很巧妙,他不说经理没认真听,也不对问题做具体解释,而是说这些问题上面也没确定,待过几天去问问再做答复。其实,秘书是清楚的,只是为了照顾上司的面子而故意这样说的。

事后,秘书就职工提出的问题一一向上司做了解释。秘书这样做,虽然有点假的成分,但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