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16793100000018

第18章 说话左右逢源,心想事成(2)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6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耙边,有的射中靶心。第5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击,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对手。

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却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了长戟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车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怀恨在心。

颖考叔果然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

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在旧时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杀害功臣之事,如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大家读过《三国演义》后可能注意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好像没有大的作为了,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刘备这样的明君手下,诸葛亮是不用担心受猜忌的,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因此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曾当着群臣的面说:

“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他的心思呢?

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天子”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显示自己老而无用,以免祸及自身。这是韬晦之计,收敛锋芒是诸葛亮的大智慧。

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当今社会,此理仍然,与领导交往的技巧就是“故意装傻”。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掌握说话的分寸

与领导说话,并不难在有礼,而难在得体。大多数人对于上司或领导都是非常尊重的。因此,他们在对领导说话时,都是很讲文明礼貌的。可以说,做到这一点不论对哪一个人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但对于他们在领导面前说出的话是否得体,是否把握了分寸,是否恰到好处,这就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得到的了。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与领导说话的分寸呢?

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动和领导谈心、打招呼

作为下属,积极主动地与领导交谈,渐渐地消除彼此间可能存在的隔阂,与上级关系相处得正常、融洽。当然,这与“巴结”领导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工作上的讨论及打招呼是不可缺少的,这不但能祛除对领导的恐惧感,而且也能够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圆满,工作顺利。

(2)不媚不俗、不卑不亢

对领导要做到有礼貌、谦逊。但是,绝不要采取“低三下四”的态度。绝大多数有见识的领导,对那种一味奉承、随声附和的人,是不会予以重视的。在保持独立人格的前提下,你应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必要的场合,你也不必害怕表示自己的不同观点,只要你是从工作出发,摆事实、讲道理,领导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会予以考虑的。

(3)尽量适应领导的语言习惯

应该了解领导的性格、爱好、语言习惯,如有些人性格爽快、干脆,有些人沉默寡言。领导大都有一种统治欲和控制欲,任何侵犯其权威地位的行为都不会被允许,还有的领导性格可能较为古怪,你必须适应这一点。

(4)选择适当的时机

领导一天到晚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你应当根据自己问题的重要与否,选择适当时机与领导对话。假如你是为个人琐事,就不要在他正埋头处理事务时去打扰他。如果你不知道领导何时有空,不妨先给他写张纸条,写上问题的要点,然后请求与他面谈;或写上你要求面谈的时间、地点,请他先约定,这样一来,领导便可以安排时间了。

(5)对谈话内容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在谈话过程中,要尽量将自己所要说话的内容,简练、扼要、明确地向领导汇报。如果有些问题是需要请示的,自己心中应有两个以上的方案,而且能向上级分析出各种方案的利弊,以有利于领导做出明确的判断。为此,事先应当周密准备,弄清每个细节,做到随时随地可以回答,如果领导同意某一方案,你应尽快将其整理成文字再呈上,以免日后领导改变主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要先替领导考虑提出问题的可行性。有些人明知客观上不存在解决问题的条件,却一定要去找领导,结果造成了不欢而散的结局,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柔弱的处世绝学

人活着的时候筋肉柔弱,死了则筋肉坚硬。万物草木生则柔脆,死则枯槁。所以“坚”是走向死亡的道路,“柔”是走向生存的道路。因此,自以为兵力坚强则不能战胜,树木坚强则将被砍伐,不能久存;以强大自居的人,最终要处在下面,以柔弱自居的人则最终处在上面。

任何一位在职场上谋生的人都有与上司处好关系的良好愿望。这种愿望能不能实现,关键则是要看你如何看待上下级关系,怎样处理上下级关系。有些人受某些消极世俗观念的影响,以为同上级处好关系只能靠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和请客送礼这些低级的手段,甚至把别人尊重领导和赞美领导也一律看成是低下的言行。于是为了兑现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信条,他们偏不顺着领导的性情说话,偏不按照领导的意图行事,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这样的人永远也得不到领导的喜欢、赏识和器重,纵使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没有人会为你提供用武之地。

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有成,你的上司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成为你的“梯子”或“助推器”,也可以成为你最大的“拦路虎”或“绊脚石”,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再恰当不过了。

上司在某些方面可能并不比下属强多少,但只要是你的上司,你就必须服从他的命令。人虽然从心底都不愿意轻易地服从于别人,但对于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还是能够接受的。因此有必要多寻找上司优越于你的地方,做出尊敬他、学习他的姿态。凡是尊重、服从上司的部下,即使最初上司对他一点好感没有,但也会逐渐改变这种印象的。只要你认识到尊敬上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会从心理上解除对服从的抵触,从而摆脱那种耻于服从的心理。

另外,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也表现在我们平日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例如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客套话:“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也有很大的妙用,显得讲此话之人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嫉恨。越是好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眼前成绩的取得究竟自己占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分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分给你的上司。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上司脸上也添了光彩,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机会。如果你只会打眼前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上司也会认为你是功利心重之人,将来一定会吃亏。

从本质上讲,谁都不希望有才华的人没有丝毫缺点。领导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才华之外谨小慎微,滴水不漏,领导也许会怀疑你对他而言是潜在的威胁。不如在领导面前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借机展示“本身的你”,而在领导面前取得信赖,这也正是柔弱处上之根本所在。

把自己变成上司的“心腹”

你曾经和上司冲突过吗?要知道,在多数时候,这些片断或瞬间往往凌驾于个人的专业能力或事实真相本身之上。当权力的刀锋一挥,一句话就足以让你陷入水深火热,百口莫辩的境地。

一位在汽车行业工作的高级经理人于此心有戚戚焉。他与总经理私交甚好,总经理也十分信任地把他当作自己人对待;当个性率直的他一次与总经理因工作意见不一致吵完架后,原以为双方都就事论事,事情很快就过去了,但他发现,过去互称战友的哥们儿关系,一下子居然又成为权威命令的上下级关系。乃至有一次董事长想提拔他,也被总经理给搁置了下来。

他的体会是:“做一名优秀经理人,能力好只是第一阶段,这是上司对你的中性需求。到第二阶段时,上司会希望身边有他自己的人,对属下就会有额外期望。第一阶段是他帮你想,但是当他把你当作自己人后,他就期望你要懂得主动帮他想。如何配合就看个人感受度。”事实上,许多部属与主管间的冲突,往往也是因为这种认知落差而产生。如何缩小差距,也正是权力关系运作和谐与否的关键。

缩小这种差距,其实就是管理上司对你的期望,看你是不是会站在他想达成的目标上去想事情,这是小晨在自省过程中的体会。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体会,也与此前经历的一次挫折密切相关。当时带他的是一位对他相当授权、疼爱有加的主管,但有段时间这位主管因病长期住院,小晨不想让主管再烦心于公事,希望他安心养病,所以就自己一肩挑起所有决策,也没上报更高层主管,他相信以过去主管对他的信任,这样做没有问题。

但有一天,他去探望主管时,主管对他说:“小晨你权力好大啊!”当时他以为主管不再信任他,事后他才悟出,这位长辈主管是在提醒他,缺乏沟通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会完全否定他所做的任何事情。

小晨的经历其实足以使许多人引以为戒,即使你自认为对的事情,也必须得到上司的理解和支持。否则你做得越好,反而会给上司带来极大的不安与焦虑,甚至可能让他以为你与他会有职位竞争关系,开始磨刀霍霍。

“职场里,人与人的差异就在于谁犯的错少,尤其在紧要关头,做对与犯错的结果差别更大!”这是小李对多年职场经验的总结。所以他认为,许多在职场里获得顺利提升的人都是因为弄懂了“先让上司放心才好做事”的沟通哲学。

虽然现在上司要求小李的是每3个月报告一次工作就好,但小李坚持每月都主动让上司知道他的工作状况,并提供完整清楚的数据分析。他认为:表面上这是让主管可以掌握整个方向,实际上却是在累积你对主管的影响力,让他放心授权。

其实,越是上司的心腹爱将,越需要主动让上司了解你,每一次接触,都是他定义你的时候。“平日接触机会越少,犯错误的成本就会相对越高。反之,如果上司平日对你了解较多,容忍犯错的弹性与授权空间自然较大。”

也许不乏清高的下属认为整日找上司汇报,会有拍马屁之嫌。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上司都知道或应该知道你在做什么,所以让上司了解你绝不等同于拍马屁,因为最根本的核心依然是每个人的专业能力。主管在他的主管面前也要生存,绝不会因为喜欢一个人,就不在乎他的工作表现。

在某保险公司投资部工作的小丁,主管公司的市场投资工作。但他当时的主管经理并不完全放权让他做,每一笔投资,都要他详情汇报并说明理由。但这个经理又偏偏是外行管内行,小丁认为市场投资讲究的是时效性,如果每天忙于早请示和晚汇报的作业模式,那损失最后到底要谁负责?

那时他几乎每天都在因为不能说服上司而情绪低落,甚至时常与上司争吵,争吵的最终结果演变成整个部门和新主管的对立,最后导致不得不以集体辞职的方式一了百了,继而又不得不为重新找工作而烦恼万分。

几经周折,如今的小丁已经成为了独当一面的经理,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当时的做法是正确的:每天都在忙于争执对错,几乎跟造反一样。“上司已经有定论的事,你还一直吵,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你会提早让自己出局或变成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