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全知道
16779500000069

第69章 文体篇(5)

古代水上游戏有什么花样?

水嬉,古代水上游戏的总称,主要包括游水、赛船和水上杂戏等项目。纵观历史,我国古代善于游泳者不计其数,这主要是一种生存手段的传承。而游泳在秦汉以后则逐步成为民间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苏辙《竞渡》诗曰:“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唐朝赵磷在其《因话录》亦记载:“洪州优胡曹赞者,长近八尺,知书而多慧。凡诸谐戏,曲尽其能。又善为水嬉,百尺樯上,不解衣投身而下,正坐水面若在茵席,又于水上靴而浮。或令人以囊盛之,系其囊口,浮于江山,自解自系,至于回旋出没,变易千状。见者目骇神竦,莫能测之。”可以看出,唐时不仅有跳水等高难动作,而且游戏时还能变换各种姿态,反映出当时游泳技艺之高超。至南宋,钱塘江水嬉称得上是水上活动的盛举。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每年中秋后,“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在水嬉活动中最引人注目和最具挑战性的运动就是水上杂技。目前保存的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的壁画中有一幅“水戏图”。此画所绘场面十分壮观。在滚滚河水中有十余位游泳高手,他们中有的仰泳、有的跳水,最高超者为画面中间的游泳者,他双膝盘腿在水面上打坐。可以说,这幅清代水嬉壁画,画面生动,充分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游泳技术。

古代冰上游艺活动主要有哪些项目?

冰嬉,各种冰上运动的总称。我国北方民族冬季生活在寒冷地区,很早以前就开展了滑雪、滑冰等体育活动。《宋史·礼志》载:皇帝“幸后苑观花,作冰嬉”。清代诗人的《冰嬉》一诗,生动地描绘了滑冰的景象:“朔风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戏,炼铁贯韦作膝行。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磨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往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作攲侧,凌虚作势斜燕轻。飘然而行陡然止,操纵自我随纵横。”时至明清,冰嬉真正盛行起来。当时冰嬉运动主要包括:一、速度滑冰。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二、冰上足球。《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冰上作蹴鞠之戏,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位而立,以革为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坠,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或此队之人将得,则彼队之人蹴之令远,欢腾驰逐,以便捷勇敢为能。”这种与古代蹴鞠相结合而产生的冰上蹴鞠,参加比赛的队员分成两队,背上插上不同颜色的小旗,脚穿冰靴。冰场上立三座插有彩旗的高大的门。两队队员各自列成一路纵队,分别从门中穿过,在冰场上形成两个云卷形的大圈,场面相当壮观。

“弄潮儿”一词是怎么来的?

弄潮,古代在潮头搏浪嬉戏的民间体育活动,流行于今浙江杭州地区。明田汝衡《西湖游览志》记载:“濒江之人,好踏浪翻波,名曰‘弄潮’。”每年夏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有观潮之举,善泅健儿,踩水嬉弄于潮头,以显示其惊险动作和高超技艺。宋吴自牧《梦粱录·观潮》记载:“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弄潮的人视水中如陆地,以弄潮为戏,水平之高,可以想见。古时候,“弄潮”活动往往与“天下奇观”的钱江潮联系在一起。《武林旧事·观潮》记载:当潮水涌来之际,弄潮儿“百十为群”、“披发文身”,争先跳入潮中,踏浪争雄。他们出没于汹涌澎湃的潮水之中,腾身百变,各献技艺。弄潮胜出者,除赏赐银钱外,还插花披红,鼓乐吹打,迎入城中,万人夹道欢呼争观。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可知“弄潮儿”古已有之。现在的“弄潮儿”一词,则指的是“敢于冒险、有进取精神的人”。

古人如何拔河?

拔河,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古代最初称为“牵钩”、“强钩”。相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其起源与古时水乡拉纤和水军操练活动有关。春秋时期,楚国准备攻打吴国,曾以“牵钩”来训练士兵。这种牵钩是用竹皮做成的一种竹索,在水战中,这种工具可以紧紧钩住敌船,使其无法逃脱。拔河就是从楚国这种用牵钩对拉的军事训练中演变而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民间游乐活动。拔河活动曾在唐朝盛极一时,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中记载:“拔河……古用篾缆,今民则以大麻,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分二朋,两朋齐挽。当大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唐人薛胜还专门作了一篇《拔河赋》,全面翔实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一场声势浩大的拔河比赛,对场地、器材、规则、裁判以及比赛的紧张激烈、扣人心弦,都写得惟妙惟肖、真切翔实,其中还提到“令壮士千人,分为两队”,每队有500人参赛,声势之大,历史罕见,真可申请吉尼斯纪录了。有趣的是,拔河还曾经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被归入田径范畴,自1900年起连续举行过五次,从第七届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1920)后,国际奥委会考虑到拔河缺乏基本的体育比赛条件,因而取消了奥运会的拔河比赛。

古人如何跳绳?

跳绳是一项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唐代以“透索为戏”,明代称“跳白索”,清代称“绳飞”。明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描述道:“二童子引索掠地,如白光轮,一童跳光中,曰跳白索。”形象地描绘出小孩跳绳的情形。还说:“跳白索无稚壮。”即青壮年人也参加这项活动,因此,不难看出跳绳的参与群体范围颇广。《松风阁诗抄》中也有诗记载:“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一边跳绳一旁还配有伴唱,娱乐性很强。现在,跳绳活动仍广泛流行。跳绳有短绳和长绳之分:短绳可单人跳或双人跳,长绳则为集体跳。跳法有前甩、后甩、前交叉、后交叉、多人跳双绳、双摇飞、多摇飞、计时跳绳、集体八字形编花等;跳绳花样也层出不穷,有单脚跳、单脚换跳、双脚并跳、双脚空中前后左右分跳、一摇一跳、一摇二跳、一摇三跳、双人同跳、******跳、同跳、编花跳、自摇自跳、边摇绳边跑跳等多种。

爬绳运动是怎样起源的?

爬绳是一种沿着悬垂的绳索向上攀援的民间体育活动,属于传统体育活动之一。爬绳最初是为了适应生产活动和军事战争的需要。在山区的日常生产劳动中,人们遇到陡崖峭壁便需要悬绳拉索进行攀援,而攀援时便需要一定的爬绳技巧。此外,据《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载,在一次战争中,汉军“绳索相悬,上通天山,大破乌桓”,可知在当时爬绳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作战手段。爬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足并用。双手握绳直臂悬垂,然后收腹屈腿夹绳,两腿蹬直,同时屈臂引体上升;另一种只用上肢,双手握绳,两腿悬空,双臂用力向上引体,双手交替向上换握,不断引体上升。比赛时可数人同时爬,以先到顶端者为胜。现在,爬绳成为了一种在中国比较普及的健身运动,它不仅能发展力量、耐力和攀援技能,而且能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目前,爬绳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