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16778600000038

第38章 世事洞察,人情练达(6)

不要“想当然”

人们做事的时候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做事有“心机”的人却总是先想办法验证一下,才会接着去做。

苏轼去拜访王安石,不巧王安石当时有事,苏轼就独自在王安石的书房溜达,发现书桌上压着两句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看后,大笑。信笔续了两句:黄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老翁仔细吟。苏轼是觉得王安石老糊涂了,菊花怎么会落瓣呢?据说,这事惹恼了王安石,于是将苏轼贬到黄州去。后来,苏轼发现那儿的菊花的确是落瓣的,这才感到自己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年轻的男孩和女孩相约在图书馆见面,不料到时候空等了许久,彼此竟没见到。年轻气盛,两人也没解释什么便轻易分手了。20年后偶遇,早已是男婚女嫁。基于好奇,他们质问对方当年为何不赴约。谁知原来他们一个人在图书馆里等,一个人在图书馆外面等。假如他们能够适时地打一个电话或者向对方解释一下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个悲剧了。

人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很多做错的事,都是“想当然”造成的。他们想不到貌似理所当然的事情的发展并不当然。有时候,某种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某一事实,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他可能性并不能排除,人们常常形成某种错觉,把各种可能看成一种必然。

“想当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定式。我们认识事物,总有一定的思维框架,是以前经验的沉淀。它常常使我们认识事物时有了一定的参照系。它是有用的,但是,它又可能使我们用来对照复杂的对象时陷入“想当然”的错误。

要减少“想当然”的错误,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轻率下结论。从一个印象,两三句交谈中做出的判断往往是“想当然”的。我们要时时对自己说,我的判断充分吗?我的结论符合事实吗?有没有新的事实来证明这个结论?更重要的是做事之前你不妨先想办法得到准确的信息再行动。

由于“想当然”的推理,得出了某种结论,也要对该结论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要注意对情况进行反复的分析,并尽量搜集新的事实加以检验。

对于你要做的事,首先要重新评估一下,虽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也必须养成用自己的头脑仔细思考事情的习惯。

你要把现在的想法一一加以检讨,想想看,是自己真的那么想,还是照别人告诉你的去想的?会不会是偏见或错误的信念?如果没有偏见,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头脑,听听各种人的意见,想想看是对或错,或者有哪个地方不对,然后再综合各种意见,归纳出自己的看法。当然,人的判断力不可能永远正确,或许也有失误的时候。不过,以失误最少者为指针,则是不变的方法。及时弥补这种失误的,就是看法和与人交往。

做事的“心机”在于少犯错。看书和与人交往就能减少这种“想当然”的错误。

钓胜于鱼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快意的人生,喜得不喜失。不过人生本就有失有得。不可能永远平顺无忧,也不可能长期身陷泥淖。正因为人生是由高低起伏的命运串连而成,所以愈显其丰富多彩。

要想过一个精彩的人生,首先要体悟到,生命中的得失是必然的,人不可能只有得没有失,也不会只有失而没有得。有此体会。才能冲破层层心卡,开启新的人生。

虽说人生有些事情可以重新来过,但我们必须了解,人活在世间,总有各自的利害关系,各有情境、物欲等的牵绊。牵绊越多,得到的也许越多,但可能失去的也越多,正所谓“福兮祸所伏”。所以人生势必有失有得,难以圆满。

我们常常会对一些拥有名望、权势之人,或是被传媒捧红的歌手、明星心生艳羡。尤其是在年轻迷惘的岁月,常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将自己推向崇拜偶像的行列,总觉得他们好有魅力,禁不住为他们疯狂。

对我们来说,这些人享尽别人对他们的宠爱,拥有了不起的“得”,他们得到了所有人给予的关爱。当我们将焦点放在别人的“得”时,总会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人生词典中没有“失”这个字,其实他们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还要多,起码失去了自由,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的甚至失去了健康和正常的生活。不过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怨不得谁。

有一位日本当红的艺人就曾经感慨地说:“那些真正收入高的人,每天都非常忙碌,就算他拥有广大庭园和豪华住宅,也没有什么时间可以好好享受。”因为想要拥有高收入,就必须拼命工作。自然就没有闲暇的时间可供自己支配。虽说赚钱的目的是为了享受。但忙于赚钱以至于没有时间去享受挣来的一切,不也是枉然。不论是国王或乞丐,是男还是女,上天都给了每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为了金钱而丧失了宝贵的时间,连做自己喜欢的事,或是同喜欢的人分享收获和快乐都没有空,这样的人生真的幸福吗?相比之下,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悠闲地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共度假期,或是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艺术创作或是旅行等,珍惜人生的每分每秒,用生命去享受它、充实它,是不是更快乐、更幸福呢?

有人选择为了地球的洁净、社会的安宁、人类生存的权利,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奋斗,化小爱为大爱,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社会、国家或理想,试问他们是失是得?

有人虽身居高位,是所谓的政界首脑、富商巨贾,但为了自身利益,或扩张自我权势,而穿梭在买官晋爵、拉帮结派、尔虞我诈的活动中,为保住自己的地位,获得更多财富而贪赃枉法或行贿受贿,这样的人生是失是得?

有一天在新闻报导上看到一位在澳洲从事环保工作的女士,为了抢救当地的珍稀森林,单独与某大财团对抗,不断与之进行谈判,要求该财团绝不能对当地的稀有森林进行砍伐。双方立场皆很强硬。不肯退让一步,但这位女士绝不退缩,独居在大树上,置个人性命于不顾也要保护环境资源。她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在树上住了两年,不论刮风、下雪、风吹、日晒、雨淋,她都在树上度过,毫不妥协。

在广大民众和舆论的声援支持下,两年后伐木公司终于让步,规划出稀有森林保护区,承诺绝不砍伐这块保护区的任何一棵树。当这位女士从树上爬下来踏在地上时,虽然步履蹒跚,需要别人搀扶,但她脸上却显露出令人动容的神采。

对她全心保护森林的行径,有人认为幸好是伐木公司让步了,这两年的付出也值得。但我的想法是,这位勇敢的女士一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得失早就已经置之度外,才能够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理想坚持到底。这也是她的选择。

什么是失?什么是得?别人是无法给你答案的。你必须自己问自己,因为价值的定义因人而异。对某些人来说,能让更多的人快乐,帮助更多的人,是最有价值的。但对某些人来说,探究真理,明辨是非才最有意义的。有人则喜欢追求美的事物,为艺术献身……答案在你自己的心中,没有人能够左右你,所以你一定要经常与自己对话,问问自己:现在我选择的道路,真的是即使失掉其他的东西,也不会令我感到后悔吗?我现在追求的东西有价值吗?我现在的生活方式,会让我失去什么,或获得什么呢?

不论你对生存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建议你最好不要陷入以下的误区之中:

1.对金钱物质的过度渴望。

2.过分地以自我为本位。

3.过度的偏执。

4.强烈的依赖心。

5.无休止的攀比。

6.苟且因循,推卸责任。

7.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如果你已经陷入了以上的情形,在面对得失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为了避免失掉得失之间的准则,要特别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1.在追求地位、财富及他人的尊敬时,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些当做是自己的终极目标。

2.要避免现在所做的任何事都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

3.要去除对某些人持有偏见或歧见。

4.在乎周围的人所作所为的同时,也要了解自己所求的是什么?

5.追求效率。但不要想一步登天,很多事情是需要时间来酝酿的。

6.想要拥有权利,就必须承担责任。

7.去除自以为了不起的毛病。

人生本就有得有失,选择权在你自己,面临人生重要关卡时,你可要看准想好了。老翁垂钓,虽然无鱼上钩,却一样怡然自得——钓的乐趣,远胜于鱼。人生亦然。

搬开急功近利这块绊脚石

柳宗元写了一篇《蝂传》,讽刺贪心的人:“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仰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重,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极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已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其高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悲夫!”

蝂之人,比比皆是,不单生活在柳宗元的时代。可悲的是他们名枷利锁而不自知。在名利面前超脱一点,淡泊一点。不就轻装上阵了吗?轻装上阵的人无其心理负担,无其思想包袱,在奔赴成功的路上,跑得反而比别人更快。让我们的灵魂释然安然,这比什么都强。

急迫地追求短期效应而不顾长远影响;追求眼前的区区小利而不顾全局的根本利益,这都称之为急功近利。

古语讲,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是成就大事业的绊脚石。

急功近利者,一定是戴着功利名位近视眼镜的目光短浅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闻到了芝麻的香,而忘却了西瓜的甜。只看到目前的境况,只看到暂时的贫富盈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急功近利者一贯的行为方式。为了治好头而不顾脚,为了治好脚又可以不顾头了。为了摆脱眼前的状况,可以不顾未来的利益。为了求得一时的痛快,而以长远的痛苦为砝码。其实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你如果患上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就一定心胸狭窄,胸无大志。总是盲从世俗,脑袋长在人家的脖子上。别人说军人时髦,你便想法儿穿上军装。别人说文凭重要,你便马上去混文凭。别人下海捞钱去了,你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马上削尖脑袋下海去。

你根本不管人何以为人。什么人格啦、德行啦、人生境界啦、品行操守啦、灵魂啦,优美啦,在你看来一钱不值。你以为人生在世唯吃好、穿好、玩好、乐好便就是好,便就是实在,便就是价值。于是,为了达到吃穿玩乐之好,你可以不择手段,不顾廉耻,出卖灵魂。然而,这世间的事情也真怪,越是急功近利者越不容易得到功利,没有一个不顾廉耻,出卖灵魂的人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无论什么样的急功近利者,总是瞪着一对贪得无厌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名利二字。然而名利之对于你好似一个西方哲学家打过的一个比喻一样,如同吊在车把前面的一块肉对于拉着车的车夫一样。车夫总想抓住那块肉,却总是抓不到。无论你把车拉得多么快,那块肉始终在你的车把前面,始终抓不到你手中。你成天绞尽脑汁,时刻伺机着投机取巧,而且忙忙碌碌、大汗淋淋、辛辛苦苦,到头来仍然一无所有,你仍然功未成名未就利未得。

大凡急功近利者,虽与前述好高骛远者殊途,却同归。同归于二:一同于一事无成;二同于无幸福可言,只有空忙一场。急功近利者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因为你本来就没有什么长远追求,没有成就什么事业的志向,你的全部精力,全部时间和全部生命都无形地消失在你的短期行为之中,消失在你虚浮浅薄的劳作之中。你也许一时得利,可是你付出的太多,得到的终归微不足道,而且你活得太累。所以,你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难道快乐和幸福首先不是一种心灵的优美和灵魂的安泰吗?

——所有急功近利者,无论年轻人的急躁、中年人的急进、老年人的急迫,莫不如此:无功无利无幸福。

可见,孔圣人没说错:欲速不达。为什么要急功近利呢?产生对功利的急迫心理,说到底没有通达生命的根本之道和根本之理。你认为人生中最大的事就是捞名挣钱。最高的人生幸福就是拥有名气钞票,却不知我们来到世间,我们自己的身子不该被自己的心所奴役,我们的心也不该总是奴役着我们自己的身子。自之身成了自之心的奴隶,这身子就太无价值了。自之心总是缚着自之身,这心也太狭隘了。在名利面前超脱一点,淡泊一点,不就轻装上阵了吗?轻装上阵的人无其心理负担,无其思想包袱,在奔赴成功的路上,跑得反而比别人更快。让我们的灵魂释然安然,这比什么都强。获得自由健康的身心,充分发挥我们内心的最高的力量,展示我们最美善的天性,这难道不是我们人生最重大的事情吗?

搬开急功近利这块绊脚石,你的眼界会豁然开朗。

切莫好高骛远

你知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就从那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就从那一撮泥土筑起,就从此时此刻开始,从坚实的土地上迈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