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上)
16765100000009

第9章 记事篇(1)

老镜子

洗过脸后,我顿觉神清气爽。三个小时旅途的疲惫,好像被清水冲洗得一干二净。

看着镜子中年轻的脸,我满意地笑了。“妍妍,走,去看望太婆吧。”妈妈的脸出现在镜子中——黑黑的眼圈、眼角的几条细纹、用笑容掩饰不住的旅途劳累。

一瞬间,我才发现妈妈是这么苍老。我不忍再看下去,于是和妈妈直奔太婆的房间。太婆的房间中也有一面大大的落地镜,它被嵌在一个极为古老的衣柜上。也许是年岁久的缘故,镜面已经变得凹凸不平,人在镜中显得有些变形。从镜中,我又看见了年近九十的太婆。

她显得那么小,缩在一张轻轻一碰就“吱呀”作响的藤椅中。齐耳的灰发有点儿乱,半遮半掩着一只眼睛。她怔怔地盯着地面,像在出神。她的脸被镜子戏剧化地拉长,有点儿恐怖。妈妈站在太婆身后为她捏肩,微笑地看着自己的外婆,还不时地弯下腰,用连隔壁邻居都能听到的声音和她聊上几句。镜中的妈妈竟然像个孩子,天真、淘气地在长辈的身旁玩耍。

“肖澜……”太婆操着浓重的苏州口音叫着妈妈,那沙哑的声音仿佛是酝酿了好久才发出来的。

她微微抬了抬头,镜中的脸被拉得更长了。“什么事?”妈妈弯下腰,那神情像一个女孩儿静静等待着太婆的奇妙故事。“今天是重阳节吧……我给你10块钱……你去买重阳糕吧,你最喜欢的。”她说得断断续续,很吃力,我好半天才听懂。接着,她开始艰难地移动身体,伴随着一连串“吱呀”声,镜中的脸不停地晃动着……终于,她瘦骨嶙峋的手颤抖着从衣袋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10元旧版纸币,仿佛是早已准备好的。她尽量远地把手伸向妈妈,镜中那条细细的臂膀显得好长好长。

妈妈小心翼翼地接过钱,继续给她捏肩。

突然,太婆的嘴角动了动,脸上的皱纹挤到了一起——她笑了,而妈妈,却哭了。

镜子从不会骗人,镜中窥人,我清楚地看见了人情最真实感人的一面。

妈妈是由太婆一手带大的,太婆在妈妈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们祖孙之间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国庆长假期间,尽管妈妈要值班,但她还是在值班之后,顾不得休息就赶到苏州专程去探望太婆。

受到妈妈对太婆孝敬的言行和太婆对妈妈关爱的举动的感染,我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论

一个亲情的故事在小作者细腻的文笔下显得格外动人。作者不是直接叙述发生在自己眼前的这个故事,她选择了一个特殊的角度——她是从那面老镜子中窥见的一切。老镜子就像一位见证岁月流转的老人,把中国人历来推崇的骨肉亲情印在心中并反射出来,写法上别出心裁。

奶奶的顺口溜儿

我的奶奶年纪虽大,但身子骨很硬朗。奶奶小的时候没读过书,是个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文盲,但她老人家编顺口溜儿的本领特别高,一张嘴就是一大串。

一个寒冬的早晨,我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在被子里,死活不肯起来,奶奶做完了家务活儿,见我还在睡觉,便唠叨:“阗阗,怎么还不起来?”“被窝里暖和呗!”我拉过被子蒙上头,以为奶奶这下儿没话说了,谁知她竟把冰冷的双手一齐插进了我的被窝里,同时说出一个顺口溜儿:“早晨空气最新鲜,多吸几口能成仙。”

我激灵了一下,乖乖地起床了。

饭后,弟弟把嘴一抹,拔腿就想往外跑,奶奶忙拦住他:“哪儿去啊?”弟弟脸上堆出了笑:“去玩一会儿。”“不行!得先洗碗!”奶奶厉声喝道,弟弟立刻露出愁容:“您饶我一回吧,我的朋友约我来了。”奶奶不理弟弟,顺口溜儿又溜出来了:“人越玩越懒,嘴越吃越馋。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

弟弟像泄了气的皮球,不得不乖乖地洗碗去了。暑假里,被称为电视迷的表弟到我家做客,这下可是放虎归山了。你瞧,他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电视。日子一天天过去,可他的暑假作业却还未完成一半。这天,奶奶和他黏上了:“万万,你怎么天天看电视,不读书?”“假期还长着呢!”表弟满不在乎。这时,奶奶又使出看家本领:“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别说时间早,一去没处讨。”

表弟笑了,他特别喜欢听奶奶的这些顺口溜儿,马上关掉了电视机。

奶奶的顺口溜儿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句句都能使人从中得到教益,别看奶奶不识字,她可称得上我们村子里的语言大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