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16724100000021

第21章 妈祖祭典

妈祖是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及台湾诸岛等地备受崇拜的海上保护神。关于妈祖的奇异生平、救海难等神迹传说,在史籍、文人笔记和民众口头传说中都屡有记述。相传,妈祖于宋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二十三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一林姓人家。因初生一个月内都不啼哭,父母便名之林默,依当地称谓习惯,又叫她林默娘、默娘。林默自幼聪颖过人,能诵经书、通医理、善舟楫、识天气等。她有很多超乎常人之处,平时又热心帮助乡人,深受邻里乡亲的喜爱。传说中她还有乘席出海、梦中移神救海难等神异本领,常常救渔民于危难中,因此得“神女”“龙女”等称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林默在登高时乘祥云羽化升天。

感念林默生前行善济世之功德,在她死后不久,乡人在湄洲岛上自发建庙奉祀,始称“妈祖”,尊为护航女神,即海神。此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妈祖身着红装,于海上飞奔救助遇难呼救的人。于是,出海的船上逐渐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妈祖还得到宋、元、明、清历代皇帝多次封赐,封号由最初的“夫人”不断升级,终至“天妃”“天后”,乃至“天上圣母”无以复加,并被列入国家祀典。朝廷的累加封敕,最终树立了妈祖至高无上的海神地位。妈祖庙也有妈祖阁、天后宫等不同称呼。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闽方言文化区的民众平时或危难时,惯以“妈祖”俗名称之或求救。据说,紧急求救时,如喊妈祖,女神则如普通渔家女样,顾不得梳妆,披发跣足而来,立显灵验;若喊天妃或天后,女神必凤冠霞帔穿戴整齐才现身。为及时获救,人们更多以平民化的妈祖之名呼救。

莆田湄洲岛的妈祖庙作为妈祖海神的祖庙,成为祭祀海神的中心,历代有多次扩建。明代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到湄洲岛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妈祖庙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其原有的建筑群逐渐荒废,所剩无多,且规模较小。近年来,人们对湄洲妈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使其初具规模。这里成了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宋元以来,随着我国航海技术和海上对外贸易的发展,妈祖崇拜也被带到东南亚、南亚等船行所到之处以及海外华人的侨居地。除了船上供奉妈祖像之外,人们还通过“分神”习俗在当地建有妈祖分庙。据统计,目前世界上颇具规模的妈祖分灵庙宇共达五千多座,分布在国内五百多个县、市以及海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恭祭妈祖的民众约两亿多人,每年前往湄洲妈祖祖庙朝拜的海内外游人超过一百万人次。我国台湾地区就有一千多座妈祖庙,北港的朝天宫、澎湖天后宫和鹿港天后宫等都为有名的妈祖庙。深圳赤湾妈祖庙、香港九龙妈祖庙和澳门妈祖阁曾并称闽南三大妈祖庙。北方地区的天津天后宫也是著名的妈祖庙之一。

妈祖祭祀的固定日期有两个,分别为妈祖诞生日和升天日。官方和民间都要举行一系列隆重的祭祀仪式。平日出海、临时遇难等民间小范围的祭祀活动等则随时可以进行。另外,在妈祖信仰的世代发展中,民众又赋予了妈祖海神之外的神职,有求子嗣、求雨等愿望时也不定期地向妈祖诉求。妈祖祭典习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尤其在我国大陆沿海、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带,妈祖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老少皆知。依传统,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生日和(或)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妈祖祖庙等其他分灵妈祖庙都要举行隆重的妈祖祭典仪式。宋以来,历代帝王不仅对妈祖频频褒封,还由朝廷颁布谕祭。元代曾三次派朝臣到湄洲向妈祖致祭。明成祖则在南京天妃宫举行御祭,由太常寺卿主持,并配备乐舞。清康熙帝也屡次派朝臣诣湄洲致祭,雍正帝则复诏普天下行三跪九叩礼。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妈祖祭仪进一步引向规范,1994年,相关部门参照历史资料和传统民俗祭仪,制定了《湄洲祖庙祭典》。随后,对祭典乐舞等不断加工,以期与祭典仪式、妈祖整体文化等有机结合。妈祖祖庙祭典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举行,行祭地点在湄洲祖庙广场或新殿天后广场。祭典有指定的主持人、主祭人和各项执事等配合完成。其程序依次为:1.擂鼓鸣炮;2.仪仗、卫队就位,乐生、舞生就位;3.主祭人、陪祭人就位;4.迎神上香;5.奠帛;6.诵读祝文;7.跪拜叩首;8.行初献之礼,奏《和平之乐》;9.行亚献之礼,奏《海平之乐》;10.行终献之礼,奏《咸平之乐》;11.焚祝文,焚帛;12.三跪九叩;13.礼成。整个祭典过程,雍容肃穆,数万妈祖信众聚集在湄洲祖庙之前,虔诚上香、膜拜、祈福。

各地民间妈祖祭典的仪式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包括烧香、上供、祈拜和许愿等仪式。有的地区渔民还将船模供奉在妈祖庙中,求妈祖保佑自家船只在海上运作时能够顺风平安。还有一些地方有抬妈祖像出巡游街仪式,如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妈祖庙,于妈祖诞生日举行的绕境活动。是日清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在仪仗队等众人簇拥下,由十名壮汉组成的轿班,抬着妈祖“銮驾”开始绕境或巡街仪式。途经各家各户时,家家都向海神献供品,放鞭炮,求神福佑降吉祥。巡行结束后回到庙里。当天庙前还会有各种娱乐活动和杂货买卖等。

许多地区的妈祖等祭典都有热闹的庙会与之相伴,庙会不仅涵盖民间信仰、五行八作的娱乐竞技和经贸往来等内容,也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由神而结缘的群体文化认同。以妈祖祭典为核心的妈祖文化,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妈祖信仰圈,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象征,妈祖文化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巨大感召力,是联系海内外华人、沟通世界各地的文化桥梁和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