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关于教育的格言
16723700000027

第27章 学问类格言品评(2)

【译注】

不知底细的人,迷惑于此人的一时之勇,常会击节赞叹佩服,并终生相信此人的勇猛。唉!世事真是难以讲清楚。

志气节操是骗不了人的,出于一时的冲动,小人也能做出君子之事;利用人们的心理,骗子可以赢得君子的名声;还有的人开始十分努力上进,但时间一长,高尚的情操就改变了;有的人在危难中能奋起,在安逸的生活中却消磨了意志。这些人一时的君子之行,都不是出自平日的修养,如果真正掌握了圣贤之道,那么,一生都不会出现漏洞了。

【原文】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也;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译文】

道理以领悟和体会为精粹,所以应当沉潜到事物中去,不然便是无根基的道听途说;史事以典籍和掌故为依据,所以应当广博精确地掌握,不然便是想当然的主观臆造。

【原文】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心变。

【译文】

只要有一毫粗疏,真理就把握不准,所以说“只有求精”,不然,在许多见解面前,就会疑惑不定;只要有一丝动摇,立场就坚持不稳,所以说“只有专一”,不然,在利害荣辱面前,就会失去节操。

【原文】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译文】与人交往,要谦和中有耿介;处理事务,要斟酌中有果决;体认真理,要正确中有通达。

【汇评】

陈榕门云:“此三种,是何等学识!何等作用!非浅学所可貌似。”

【译注】

陈宏谋说:“这三条格言,体现了怎样的学识,又能起多么大的作用啊!涉世短浅的学者连貌似都难以做到。”

【原文】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译文】

生活在古人之后,指责古人的过失,很容易;处在古人的时代,完成古人的事业,却很难。

【汇评】

一“恕”字尽之。恕则公,恕则厚。其理如此。

【译注】

一个“恕”字可以充分说明问题。用恕道看问题才会公正,用恕道待人才会宽厚。道理就是这样。

【原文】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译文】古代的学人,得到一句精粹的话,就会身体力行;现在的学人,得到一句精粹的话,只是向人炫耀。

【原文】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译文】古代的君子,耻于自己才学不高,就发愤学习;现在的士人,耻于自己才学不高,却隐讳遮掩。

【汇评】

吕新吾云:“学者不长进,其病根只在护短,恐人笑己之不知也。一笑之,耻;而终身之笑,顾不耻乎?”

【译注】

吕坤说:“学者的才学不能提高,病根在于讳言自己的缺点毛病,怕别人笑自己学识浅陋。一次受人笑话,尚且感到羞耻;一辈子贻笑于人,却反而不羞耻吗?”

【原文】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译文】眼界要开阔,就要遍游名山大川;度量要恢弘,须得熟读经史典籍。

【原文】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译文】先读经书,再读史籍,以经论史,就不会与圣贤相悖;既读史籍,再读经书,以史证经,就不会只为章句之学。

【原文】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译文】读经阅传,就会基础坚实;读史鉴今,就会雄辩难屈;遍观景物,就会眼界开阔;去除嗜欲,就会胸怀磊落。

【原文】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译文】阅读未读过的书,就像得到好朋友;重读已看过的书,就像会晤老朋友。

【原文】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止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译文】何事值得多思多虑?心境应如静止的水,纯洁宁静;不要停止不要遗忘,求知恰似奔腾的河,不舍昼夜。

【原文】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译文】

治学不能心念芜杂,因为心念太杂就会动摇不定,难以集中;读书不能过分勤苦,因为过分勤苦就会精神疲惫,不能深入。

【汇评】

用功过勘者,心力既疲,未见得手。须于诵读之余,闭目静坐,养其神气。令此心如鱼之在水,如鸟之在林,悠悠洋洋,活活泼泼,是读书之至乐也。

【译注】

有用功过于勤苦的人,精神已经困乏了,再读下去,也未必会有所得。应该在诵读一段时间后,闭上眼睛,安心静坐,养养精神。让心神像鱼游在水底,鸟栖在林中,悠闲自在,生动活泼,这才是读书最大乐趣之所在啊!

【原文】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译文】

心思要防止掺杂欲念,不杂欲念,才会格外聪明锐利;眼睛要防止看得太杂,集中观察,才会格外精微明了。

【汇评】

心欲其时时结聚,结聚则聪明生。

【译注】

思想要常常集中在某一个方面,才会产生聪明。

【原文】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译文】书案不可以多放书,心里却不能缺少书;鱼儿离开水,鳞片就会干枯,心里离开书,精神就会萧索。

【汇评】

张梦复云:“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

【译注】

张梦复说:“读书可以增强向道之心,是保养身心健康的最好办法。”

【原文】焚修,非神仙中事;学问,岂诵读中来?

【译文】

焚香修炼,并不属神圣仙佛事务;满腹学问,怎能从死记硬背中来?

【原文】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译文】

志气所趋向的地方,任何遥远的地方都能到达,高山大河也不能阻拦;志气所趋向的地方,任何坚固的堡垒都能攻破,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挡。

【汇评】

朱文公云:“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之处。只如而今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做贵人而不做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

【译注】

朱熹说:“读书记不住内容,读熟就可以记住了;道理理解不透,细心揣摩就透彻了。只有不立志才是最可悲的,因为有劲无处去使用。譬如如今一些人贪求利禄,却放弃道义;只要做贵人,却不肯做好人,这些都是不立志造成的。”

【原文】把意念沉潜下来,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起来,何事不可做?

【译文】

把心思沉浸在治学上,什么深奥的道理不能透彻把握?

把志气奋发在事业上,什么艰难的事情不能圆满完成?

【汇评】

今之学者,将个浮躁心观理,将个萎靡心临事,只模糊过了一生。

【译注】

现在的学者,用浮躁的心去探求真理,用萎靡的精神去办事,只是模模糊糊虚度一生罢了。

【原文】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译文】不虚心,如同用水灌溉石头,一滴水也灌不进;不开窍,如同用胶粘住琴柱,一点弦也转不得;不体会,如同闪电照耀物体,一丝毫也抓不住;不力行,如同河里车路上船,一点用也不会有。

【汇评】

许鲁斋云:“读书最怕是自满,惟虚故能受,满则无所容。”学者当佩此言。

陈子兼云:“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薛文清公云:“为学不是虚谈道理,须于应事接物时,随处详审体察。若泛观天下之理,而不知善处事物,究于实际何补?”

高忠宪公曰:“学者读书,须要句句反到自己身上来看,一面思索体认,一面反躬实践。这才是读书。”

【译注】

许衡说:“读书求学最忌自满,因为虚空才能盛东西,满了就无法装了。”求学的人应当对这话感到钦佩。陈子兼说:“读书必须懂得出入的方法。开始时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能钻进去,最后要想办法跳出来。看书看得入迷,觉得道理亲切,这是入书法;实际运用得得心应手,这是出书法。”

薛文清说:“读书学习不是空谈理论,应该在待人接物中,随时应用、体会、检验。如果只是空泛地学习天下各种理论,却不知如何运用它去很好地处理问题,那么学这种空头理论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高攀龙说:“求学的人在读书时,应该字字句句都运用到自己身上,一面深刻思考体会,一面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

【原文】拣做过事,心自明了;读未明书,学有进境。

【译文】

择取亲历的往事,分析利弊,得失自然明了;研读未懂的书籍,沉潜其中,学业自然精进。

【原文】与智者言,学其旨趣;与愚者共,教以当然。

【译文】

和才智高的人交谈,应学习他思想的精髓;

与智力差的人共事,要教诲他当然的道理。

【原文】人惧不能自立,莫患人欺;学至有所见闻,莫愁运蹇。

【译文】做人,只怕不能自立,不要怕别人欺侮;求学,只要确有见识,不要怕运途艰难。

【原文】志宜远大,谓我不可及人,甘于自弃;心贵和平,休云世莫我知,便尔自负。

【译文】志向应该远大,说自己赶不上别人,那是甘心自弃;心胸贵在谦和,说世人不了解自己,那是骄矜自诩。

【原文】取友观其大处;读书识其纲领。

【译文】结交朋友,要看其大节,不可求全责备;读书学习,要抓住纲领,以求纲举目张。

【原文】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译文】恭谨自守,心境自然静定;收敛气机,心气就会平和。

【原文】

读未见书,重新眉宇;温已习业,再洗胸襟。

【译文】捧读未见之书,令人面目焕然一新;温习已课之业,使人心胸如同再洗。

【原文】

抱济世才,莫皆自弃;未阅历事,安得为知?

【译文】人人都有济世才能,不要轻易自弃;不曾实际经历世事,怎能自命才能?

【原文】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译文】读书学习,贵在提出疑问,疑问是确信的先机;读书学习,贵在循序渐进,渐进方能最后成功。

【汇评】

陈白沙云:“疑者,觉悟之机,知其可疑,而思问焉,其悟自不远矣。若徒以为晓得,便竟住了,大无益。”吕新吾云:“天地所以循环无端,积成万古者,只有四个字,曰:‘无息有渐’,为学亦然。”

【译注】

陈献章说:“提出疑问,是从迷惑中醒悟过来的关键,知道可疑,就想向别人请教了,这就离觉悟不远了。如果认为自己什么都明白了,就停止了探索,这是对求知非常不利的。”

吕坤说:“天地万物所以循环往复而没有终始,积累成万古的历史,就是因为不停而逐渐地变化,求学也是这个道理。”

【原文】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译文】

读书求理,要使自己由衷折服方可;向人谈理,要使别人由衷赞同才成。

【汇评】

老妇能解之诗,便是幼妇绝妙好词;行文而如鬼咒神谶,尔虽得意,谁为点头?

【译注】

老太婆都能听明白的诗。就是“绝妙好词”。写文章晦涩难懂,如鬼咒神符,作者自己虽然得意,又有哪个读者会点头称许呢?

【原文】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

【译文】

爱惜精力,留待将来担负经天纬地的重任;虚掷光阴,请问何时报答君主父母的恩情?

【原文】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译文】

宇宙万事万物,都在个人本分之内;个人本分之事,含在宇宙万象之中。

【原文】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译文】身虽然生在天地开辟之后,心却涵盖着天地开辟之前;身虽然在万事万物的纷扰之中,心却凌驾于万事万物的纷扰之上。

【汇评】

康节诗、白沙诗。皆超然物表,阅之作天际真人想。

【译注】

前两句是邵雍的诗,后两句是陈献章的诗。都超然于万物之外,读来令人产生做遨游天际的仙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