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质与修养(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20700000079

第79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

事情未发之前,“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冷静沉着,不露机锋,好似僵云雷蓄而不发,其实都是在暗中观察、谋划,静待最佳时机的到来。而一旦时机成熟,万事俱备,就要及时出手,以迅雷之势,直扑目标。有如霹雳,划亮整个夜空;有如惊雷,让人不及掩目。

春秋初年,郑武公去世后,太子即位,他就是郑庄公。郑庄公出生时,因脚在先,头在后,让母亲武姜几乎难产丧命,所以武姜十分讨厌他,而偏爱他的胞弟公叔段。兄弟俩长大之后,武姜曾几次请求立公叔段为太子,但武公碍于传统习惯,没有答应。对于这事,武姜和公叔段一直心怀不满,所以武公一死,他们便加紧了夺权步伐。

开始,武姜以母亲的身份为公叔段要求封地,要求庄公把制邑封给公叔段。制邑是军事要塞,庄公没有答应;武姜就又替公叔段要求易守难攻的京城,庄公只好答应了。

公叔段一到京城,就加高加宽城墙。郑国大臣们对此意见纷纷,负责国家礼制的大臣对庄公说:“对于都邑城墙的高度,先王都有规定。如今公叔段不按规定修城,您应及时阻止他,以免后果难以收拾。”庄公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心里另有打算,所以说:“我母亲希望这样,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公叔段见庄公没有对自己采取限制措施,便更加放肆起来,下令让西部、北部边陲守军听命于自己,并私自占领了周围的城邑来作为自己的封地。这种举措使郑国将士们愤愤不平。大将公子吕对庄公说:“应及早下手制止他,否则军队慢慢就会被他掌握了!”郑庄公还是不紧不慢地说:“用不着,不仁不义的事做多了,就会自取灭亡。”

公叔段看到哥哥还没有反应,更加肆无忌惮起来,聚集粮草,修治武器,扩充步兵和车卒。并且还暗地准备攻打庄公的国都,并约好了母亲作为内应。这下子举国上下的百姓都义愤填膺。

这时,庄公派人探听到公叔段起兵的日期后,便说:“时机到了!”于是立即调派公子吕率领两百辆战车攻打京城。京城军民纷纷倒戈,而公叔段却没有做好防护的准备,只好撤退,跑到鄙地,庄公派大将打到鄙地。公叔段只好逃亡到外国去了,不久即被逼自杀。

对付一般敌人,只要自己实力上不处劣势,就好对付。但郑庄公的敌人不是别人,却是他的生母和胞弟!这就让他有些犯难了。用什么方式与他们斗争才好呢?

郑庄公高明之处,在于其遇事能忍善藏。当他的母亲姜氏与胞弟公叔段串通一气,给他多方制造麻烦的时候,他能做到隐忍不发。公叔段想占好的地方,他就把公叔段分封到京地;公叔段贪欲不足,大修城邑,图谋不轨,他也能克制隐忍,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藏起自己的智慧和意图。如此这般,使得他的胞弟对自己产生错误的判断,错把自己表现出的妥协退让误认为懦弱无能,于是步步进逼。这样一来,一是使胞弟过低地估计庄公的实力而疏于防范,二是让他一步深一步地暴露自己的弱点,向世人昭显那足以致命的滔天罪行。如此,自己既能一出手就能轻松地置对手于死地,又能不使自己背上“不孝不悌不仁”的罪名,反而会赢得“大义灭亲”的声誉。

能忍善藏之后,第二步便是抓住最佳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旦时机到来,便以迅雷之势出手,重拳出击,让对手再无翻身之时。

郑庄公在胞弟逼宫问题上的隐忍,说到底不是单纯的隐忍或退让,而属于韬光养晦,不愿过早地和对手摊牌。如果早早动手,就是抓住了胞弟却不能将他处以死罪,留下无穷后患。所以,郑庄公在确定最适当时机之后,给予对手以迎头痛击:“克段于鄢”,一举端掉国内****的祸根。

这样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常理: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若是与他人竞争,时机不利,要能忍善藏;一旦时机成熟,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拖延,也不要含糊。否则,便会如古人所言:“当断不断,自取其乱。”

阿伦曾是美国阿穆尔肥料厂的一名速记员。尽管他的上司和同事均养成了偷懒的恶习,阿伦仍保持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重视每一项工作。

一天,阿伦的上司让他替自己编一本阿穆尔先生前往欧洲用的密码电报书。阿伦虽然每日里不辞辛苦,勤勤恳恳埋头干活,但他也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员工一样,不想自己永远停留在一个速记员的位置上。因此,这一次,当上司又像往常一样将本应是自己的工作又交给阿伦做的时候,他心头在想,自己为这个懒惰而又有些糊涂的上司白白干活的时日该到头了。

这一次,他一定要特别用心地做好这一本密码电报书,做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他不像一般同事那样,随意地编几页完事,而是尽可能详尽地搜集各种相关的资料,用电脑清楚地打印出来,编成一本精巧而方便翻阅查找的小书本,然后又仔细装订好。做好之后,他便把它交给了上司,上司也很快把它送到了阿穆尔先生的手里。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阿穆尔先生问。“呃……是我叫阿伦做的……”上司颤栗地回答。阿穆尔先生沉默了许久。

一个月不到,阿伦代替了以前上司的职位。要想让他人认识你的真面目,要想不湮没于朽木落叶之中,你就不能一生都是忍耐、掩藏,一生都不出手。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的声名,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勇敢果断而迅速地出手。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就要勇敢地挺身而出。即便是一时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我们也可以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一边出手一边谋划,在行动之中寻求成事之机。在这方面,不少成功人士都有着切身的体验。美国的伯纳德·巴鲁克,便是凭着准确及时而机敏快捷的出手,取得了非凡实绩。

美国著名的犹太实业家,同时又被誉为政治家和哲人的伯纳德·巴鲁克,30岁之前已经靠经营自己的事业而成为百万富翁。他在1916年时被任命为“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还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以后又担任了“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1946年,巴鲁克担任了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并提出建立一个国际权威机构,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的原子能设施的计划,即著名的“巴鲁克计划”。

1898年7月3日晚,28岁的巴鲁克正和父母一起在家里过周末,惬意地听着广播。忽然,广播里传来消息,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消灭,这正意味着美西战争即将结束。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才是星期一。按照惯例,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都是关门的,但伦敦的交易所则正常营业。巴鲁克立刻认识到,股票必然有很大的起伏,自己做大手笔的时机来了。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那么就能发一笔大财。可是,他父母家离自己办公室很远。那时,交通还不发达,没有小汽车,火车在夜间又停止运行。怎么办呢?

在这种似乎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巴鲁克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赶到火车站,租了一列专列。终于,巴鲁克在黎明前赶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在其他投资者尚未“醒”来之前做成了几笔大交易。一个早上的果断出手,巴鲁克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一旦发现了机会,就要勇敢果断而迅速地出手,不要犹豫,不要推三阻四,困难可以克服,条件不够可以想办法创造,没有“东风”可以借来“东风”,总之,该出手时就出手。

不能无有节制地随便出手,更不要在不该出手时出手。准备不充分、盲目或者急躁、情绪冲动、判断不周密,等等,都是出手的大忌。

同时,若是发现条件有变,或者判断失误而情况不妙时,即便已经出手,也要做到“须撤脚时就撤脚”。如果因为在某项目上作了大量失去理智的投资、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时,结果发现该项目没有前途,却又舍不得放弃,不能及时撤脚的话,只能是越陷越深,全盘皆输。这时候,最好是面对自己的失败,尽量将损失降至最低。因此,我们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也要该收则收。收放自如,进退由我,这样才会有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