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8900000052

第52章 面对难缠的同学

我的心理咨询专线电话铃声响过,传来一个女孩的声音:“是张老师吗?有个问题您说我该怎么办?”

“别急,先具体说说你的问题好吗?”我有意识地平缓着她的情绪。

“我们宿舍有一个同学特别难缠。她不讲道理,在宿舍里总是胡来,早上该起不起,晚上该睡不睡,还在同学之间拨弄是非,搅得宿舍不得安宁……”

“她和你个人的关系如何?就是说她是不是跟你一个人的劲头?”我问。

“那倒不是。”“这就简单了。”我说,“你是学生,又不是专门来负责管教她的。如果仅从你个人的角度讲,可以采取的对策首先是回避。俗话说,惹不起还躲不起。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教室,主要活动内容是学习。让她在宿舍里随便,也没有多少时间。或者你可以回家……”

“您说的有道理。可是,就是因为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我才感到很麻烦。我们是毕业班,说话就要毕业考试了,正是关键时刻。临近毕业,在宿舍学习的时间也挺长的了。我离家又挺远的,没法回家。我也是想回避忍让。可是我回避不了啊……”

看来她的问题是比较麻烦。“那你就一直这么忍着?”我试着启发她。

“她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抱什么希望,越来越胡闹起来。那天我实在忍不下去了,当面严肃地批评制止了她,并且明确告诉她,如果她再胡闹,我就去告诉老师告诉学校。反正那天我真急了,真不客气了。我从来没有这样表达过自己的不满,我自己都感到很惊讶……”女孩现在说起来还是那么激动。

“结果呢?”“她怕了,她不敢了,她收敛了。”女孩为自己庆幸地说。“祝贺你‘斗争’的成功。”我绝不是想挑拨她们之间的同学关系,而是想肯定她这种该说“不”的时候敢说“不”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的确有不少同学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明明是自己的权益受到了别人的侵害,只知道一味地退让忍受;有的同学自习课上面对邻桌同学的一再肆意的干扰,只知道一味地忍受,实在难受了只会在日记里自己诉苦,而不能或不敢当而说半个“不”字;有的同学的饭卡被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借”去买饭,明明自己不愿意借了,也不会或不肯说出来,只知道跟老师来诉苦,要老师说说这件事还别说明了,别让那个同学听了不高兴;有的同学的日记被别人偷看了,自己明明知道是谁却不敢明说,只会背后嘀咕……这种不会说“不”的现象即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良性格的表现。试想,一个人当他自己的切身利益一再受到侵害且自己内心又非常不满的时候,他却不能或不敢理直气壮说出来一个“不”字,这是怎样的懦弱、退缩,他怎么可能会为了他人或公共的利益挺身站出来,与不良现象做斗争?面对一些特别难缠的人对自己权益的一再侵害,必须学会明确地表示拒绝,表示不满,表示反对,必须学会说“不”。这和宽容别人原谅别人并不矛盾。学会说“不”,即是一种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也是现代中学生应有的勇敢、负责、率真、坦荡良好性格的体现。

想到这里,我的确为这个女孩感到高兴:“你真不愧现代的中学生。有一则阿拉伯谚语说得好:‘第一次人欺侮我,人可耻;第二次人欺侮我,我可耻。’……你在该说‘不’的时候就说‘不’,是你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的,与难缠的人打交道的一种挺好用的方式,这并不妨碍你是个好女孩。你还用怀疑自己的选择吗?再说,你一旦学会说不,难缠的同学也不那么难缠了,这从另一个角度看,客观上也是对难缠同学的一种帮助呢。”

话筒里传来女孩爽朗的笑声:“我懂了,该说‘不’的时候就说‘不’。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