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8900000033

第33章 女孩贪吃好奇怪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一个爱美的女孩。我原本有着美丽的身材,但是现在变得好胖。因为我害怕太胖了,所以每天跑步,每晚都站着写作业。运动量不算少了,但还是胖胖的,好烦。其实,我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胖。那是因为我贪吃,进入高中后表现更严重了,经常饭后还吃面包、饼干、水果,总是毫不节制地吃。我并非对什么事都不能控制,只是对于贪吃不能控制。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记得小时候,妈妈很讨厌我吃得多,我一吃东西她总会讲一些很难听的话。再后来,她不再给我零花钱。从那以后,我的自尊开始似有似无,就像败家子似的,让我更加喜欢吃了,手上一有零花钱总会花在吃上,似乎猛吃一阵心中才有一种快感。有时候我并不想吃。但是由于习惯了还是买来面包饼干之类,硬是吃了下去。而每次吃完,我又非常后悔,很讨厌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但是以后还是照吃不误!

当我知道肥胖会给人带来很多疾病的时候,我更加担心自己。但就是改不了。因为这种坏习惯已经很长时间了。每当看到自己胖胖的样子,又会猛吃。我很痛苦,知道自己的缺点,又不能改正。我痛恨自己的这一切,请帮助我,我该怎么做?

这位同学的情况属于神经性贪食症的表现。神经性贪食症,是指从难以克制的进食到进食之后的后悔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难以克制的进食欲望;二是进食后十分担心发胖而影响自己的身材;三是进食后常常后悔,甚至自我催吐或药物导泻;四是情绪波动,焦虑,抑郁;五是存在心理障碍;六是具有冲动性行为;七是女性的月经紊乱。其核心是一面贪食,一面怕胖,常为自己的贪食行为后悔自责。

有些贪食症可能与脑部功能的变化有关,比如下丘脑的功能失调,人就会出现不知道饱的情形。但是,神经性贪食症属于心理障碍。有些青少年为了向往魔鬼身材,而过度控制进食,结果又控制不了自己,变得大量进食,也就由厌食变得贪食。有研究认为,进食障碍与情感障碍有关。比如,人遭遇挫折情绪抑郁的心态下,就容易出现贪食行为。而且,由于恶性循环有的会转化为一种强迫行为,成为强迫症的一种表现。一般说来,贪食症状的背后往往反应了当事人面临某种源于生活的心理压力。

就你的情况看,虽然你没有直接谈到心理压力,但是可以推测,刚刚开始高中生活,陌生的环境会成为心理压力。你已经进入青春期,有关性心理的困扰也会形成心理压力。对于身材胖瘦的过分关注又是一种心理压力。妈妈对你的讨厌和难听的话以及不给零花钱,让你无形中会有一种不满情绪,这也是一种心理压力。此外,我推测还有你有意无意回避了的另外的心理压力。

人的心理压力常常不知会以怎样的突破口来宣泄。长期压抑在胸,难以排遣,偶然的贪吃行为,就会使人得到了一种畸变的宣泄和满足。还有,你的贪食还是对妈妈的一种无声的对抗和逆反;你越是反对我越要吃。于是感觉似乎惩罚了妈妈。这种宣泄和满足反过来又会强化了贪食的行为。于是,只要处于一定情绪压力之中就会“自然”出现贪食行为,以致面对自己的胖也要猛吃来宣泄。

你该怎么办呢?首先需要做的是认知调整。就是重新认识生活,认识亲情,认识自我,通过新的领悟,化解心理压力。比如,面对高中生活谁都需要一个适应阶段,比如,妈妈的批评其实完全是为了你好,比如,青春季节谁都会有成长的烦恼,比如,只要喜欢自己接纳自己,胖一点一样是一种风采……如果你还有什么心理压力,可以拨通马老师的心理咨询专线,我们再来沟通。总之,一旦你接纳了自我,接纳了生活,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化解。当心理压力化解的时候,也就不用贪食来宣泄了,贪食的行为会逐渐淡化。

同时,采取注意转移法。当贪食的欲望出现时,赶紧把注意转移到唱歌、舞蹈、弹琴、绘画、书法、跑步、打球等活动上来,促使大脑皮层形成新的兴奋灶,也就抑制了贪食的兴奋灶。从而逐渐减轻乃至消除症状。

在认知调整的基础上,还可以建立规律的进食模式。可以制定一份进食安排表,内容包括食品的种类,进食的时间,每次进食的数量,详细记录执行情况,根据情况的好坏进行自我奖惩。从而强化了规律性的进食模式。形成规律的进食模式,可以消除进食中和进食后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进食越来越规律化。

当然,如果必要,神经性贪食症还可借助药物的辅助治疗。但是一定要请医生开处方,不能随便用药。就你的情况看,关键是认知调整。只要心理压力化解了,心绪平和了,你就告别了贪食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