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在起跑线上(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6100000007

第7章 从细微处全面考察下属

考察是识别和衡量人才是否堪当重任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我国早在汉代就确定了刺史六条,用以监督和考察百官的政绩与行为,并把它立为百代不易之良法,可见,对人才的考察由来已久。

但中国人一直比较内敛,向来都是含蓄不露,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考察的难度,中国管理也自有一套适合中国人自己的察人法宝,即见微知著,从人不经意的细节中洞察他的本性。所以,中国式管理讲究识人必须从外到内去认识人的质性,也就是从外表的仪态、容貌、声音、神色、眼神、举止等求其内在的精髓。

周亚夫可谓汉景帝的股肱重臣,他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以后又官至丞相,为汉景帝献言献策,也算是忠心耿耿了。可是汉景帝在选择辅佐少主的辅政大臣的时候,还是把他抛弃了,原因何在呢?在古代的时候,每个皇帝年老之后,皇位的继承问题就空前复杂起来,每个皇帝都会费一番心血。汉景帝就碰到了这个问题,当时太子才刚刚成年,需要辅政大臣的辅佐,汉景帝为此试探了一次周亚夫。

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大块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给他准备筷子,周亚夫看了,很不高兴,就回头向主管筵席的官员要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给你这么大一块肉你还不满足吗?还要筷子,真是讲究啊。”周亚夫一听,赶紧摘下帽子,向皇帝跪下谢罪,汉景帝说,起来吧,既然丞相不习惯这样吃,那就算了,今天的宴席就到此为止了。周亚夫听了,就向皇帝告退,快步出了宫门。汉景帝目送他离开,并说,看他闷闷不乐的样子,实在不是辅佐少主的大臣啊!

所谓见微知著,汉景帝试探周亚夫的方法可以说是很巧妙,辅佐少主的大臣,一定要稳重平和,任劳任怨,不能有什么骄气,因为少主年轻气盛,万一有什么做得过分的地方,只有具有长者风范的人,才能包容这些过失,一心一意地忠贞尽责。从周亚夫的表现来看,连老皇帝对他不礼貌的举动,他都不能忍受,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以后又怎么能包容少主的过失呢?赏赐他的肉,虽然不方便食用,但在汉景帝看来,他也应该二话不说,把它吃下去,这表现了一个臣子安守本分的品德,他要筷子的举动,在汉景帝看来就是非分的做法,到辅佐少主的时候,会不会有更多非分的要求呢?这是汉景帝不能不防的,所以汉景帝果断的放弃了周亚夫。

在任何时候,管理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尤其是与人打交道更不能掉以轻心,匆忙给别人下结论,也就是说,防止出现过早下结论的错误,以免影响其他环节。许多高明的管理者都是善于从细微处考察人。

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来了位新总经理,名叫凯奇,几天以后银行的出纳部主任伏根要求拜会这位新总经理。其实伏根并没有任何要紧的事,只是想向新的总经理表示祝贺和致敬。

这位伟大的银行家凯奇,很喜欢与人闲聊,他对账目专家伏根的造访,表示了十分的热情。后来伏根回忆说:“凯奇先生与我谈话时,专门寻根究底,所谈内容相当琐碎。从我的儿童时代一直问到现在,当然谈得最多的还是有关银行经验。这使我惊奇不已。”他又说:“当时我就有些莫名其妙,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心里愈发糊涂了。”

不久以后,一纸委任状下来,伏根被任命为银行的副总经理。6年以后,凯奇成为美国总统府的内阁成员,伏根便接替了凯奇的总经理职位。

凯奇遴选出这位非常出色的副手,并非一件偶然巧合的事。他曾几度研究过伏根的为人及能力,而伏根并不知道自己被上司留心观察。而凯奇也并没有完全听取旁人对伏根的评价,也没有向伏根表明目的,只是与他交谈问他问题,聆听他的讲话,注视他外在表情,研究他的内心世界。

可以说,一个人在没有提防时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最能反映出他平素的为人处世。例如,有位大实业家威司汀有一次邀一个人到他家里,本来他是准备将一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他的。闲谈良久,却发现此人“胸无成竹”,只好取消原来的计划。

对于这种策略的运用,美国一名工程师,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实业界领袖曾风趣地说,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法子,便是与他一道玩网球和高尔夫球。缘由何在?可能寓意其中了。

戴维斯,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曾以善于遴选和训练职员著称。他所雇佣的职员,都是他在别家铺子里留心的人,或者是在旅途中偶然认识的人。在这些场合,与人交谈一般是不加提防的,这样正好给了他留心观察的机会。使他能对他所要遴选的人的真实面目、能力智商有较深刻的了解。合适者便聘来训练任用。

常言道,言为心声。了解下属的直接方法就是和他交谈。平时,领导要多接触下属,多与下属交谈,有意识地询问下属一些你关心和正在思考的问题,从下属的谈吐中初步判断他们的观念、才学与品性。

1.目光远大的人可以共谋大事

在询问下属“公司应该向何处发展?”,“你有什么打算?”等问题时,领导如果发现下属不满足于现状,有远大理想,有不同寻常的发展眼光,且想法也不空泛。那么,这是一个值得重用的人,可以提拔重用,成为共谋大事的搭档。

2.善于倾听的人能担大任

善于倾听别人谈话,能够抓住对方本意,领会其要旨,回答言简意赅的人能担当大任。

因为他们善解人意。善听是一种修养,它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同时,这些人想必是有谦逊的品德,有随和的个性,具有领导和管理的天赋。一般来说,三言两语就能切中问题要害的人,往往是思维缜密、周详而又迅速果断的人。他们对事物体察入微,而且客观全面,做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他们是能担当大任之人。此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启用他们,公司业务扩展获得的成果定会是实实在在。

3.“胆小”心细的人比轻易许诺的人更可靠

在布置任务时,有的下属常说“我担心……”,“万一……”之类的话。乍看起来,这种人给人一种胆小怕事的印象。其实不然,因为他们往往思维比较严密,能够居安思危,经常考虑到可能的各种情况和结果,同时也善于自我反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其可能的结果,很有责任感。由于他们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做起工作来,就会有条不紊越做越好。领导应当给他们加压、委以重任。

一个常轻松说“肯定是……”,“就这么回事”,“一定成”,“没问题”等如此之类的话的人,往往给领导一个爽快能干的印象。事实上,这种轻下断言、轻易许诺的人是靠不住的。轻易断定没有任何困难,这至少表明他工作草率、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轻易许诺是缺乏承诺的诚意与能力的一种表现。

4.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人不能使用

说话模棱两可,公式化的一问一答,善于应酬而胸中无策的人不可重用。

华而不实者,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乍一接触,很容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当作一个知识丰富、表达力强、善交往、能拓展业务的人才看待。但是,领导者不要被外表所迷惑,须要分辨他是不是华而不实的人。华而不实的人,善于说谈,谈古论今头头是道,而且能将许多时髦理论挂在嘴上,迷惑许多辨别力差、知识不丰富的人。考察这种人,谈话要多一些具体的问题,给予具体的任务,让他找出对策,试办具体的业务。如果此人谈话、做事避实就虚,圆滑应对,说明此人是华而不实者,当副手尚可,决不能独当一面。

总之,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学会从一言一行的细节处考察人才,管理公司。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它也同样适用于人才的选择和企业的管理。在企业当中,日常做得最多的还是些细节性的小事,惊天动地的大事毕竟只是少数。因此,管理者考察人才和管理决策时,最应该注意的是员工平时在工作当中的细节问题和公司存在的普遍现象。所谓“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即是指此而言。总之,从生活细节上识别人,带有很大的经验性,需要敏锐的眼力,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特点,能在转眼即逝的言行中发现某个人的隐蔽特征。身为领导者,只要注意锻炼自己观察细节的能力,就不难发现每个人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