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在起跑线上(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6100000028

第28章 爱生爱,恨生恨

想象一下,你拥有所有想要的一切:一个完美的工作,舒适的大房子、游泳池、大花园,两部轿车,还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美丽的女主人或潇洒的男主人、活泼可爱的孩子……还觉得乏味吗?拎起旅行箱到任何怡人的地方去度假吧!喔!错了,这些都不属于你,这是属于别人的。憎恶之情于是油然而生。

憎恨之情来得容易,特别是在你嫉妒别人拥有所有你想要的东西时,这种情绪更是一种内心的煎熬,使你备受折磨,终至耗损了健康与快乐。

因为别人拥有你想要的而去憎恨他们是不必要的。事实上,你应该为别人的成就而高兴。

别人拥有你想要的,可见你所想要的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跟上他的脚步,以先进者为师,别人的成功就是你的最佳指引,而不是绊脚石。说来容易做时难,也许是吧!憎恨其实是人类的本能,由于竞争而有憎恨。从原始以来,人类就互相竞争,以向团体证明自己的价值。

竞争之下,有胜有负,胜者骄傲欣喜,败者沮丧羞愧。当一个人失败时,他的情绪有可能是内转的:恨自己不成器,怀疑自己;也有可能是外转的:憎恨、仇视那个胜利者。

有强烈憎恨心理的人,常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一些自己无法掌握的因素,诸如:外貌、父母及家庭,这种想法让他们更痛苦,也更懒散。

事实上,如果你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社会的牺牲者,就真的会变成牺牲者。生错家庭了吗?那又如何!出身低下也许会让追求成功之路更坎坷,但绝不是不能成功;父母对你缺乏关爱吗?那又如何!往回看,只会让你更加顾影自怜,怨天尤人;只有往前看,才能让你挣脱过去的樊篱,追求自己想要的新生活。

别再让憎恨耗损你的精力了,只有摆脱它,你才能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才能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生活也会更快乐。

真正伟大的人往往能主宰自己的性情,统治自己的心灵。富有化学性心灵的人——也就是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消灭憎恨,解除烦闷,正如同化学家以碱性来中和酸性一样。

因此,一个具有化学性心灵的人,他知道用快乐的解毒药来消除憎恨的思想;他知道用乐观的思想消灭悲观的思想;用和谐的思想解除偏激的思想;用友爱的思想淘汰憎恨的思想。由于他懂得种种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他心灵上便不会有种种痛苦。许多人对于自己的憎恨思想没有方法来消除,因为他不知道应该以理性的力量来指导自己,用适当的消毒药来解除心灵上的憎恨。

心中充满了悲观、偏激、憎恨的思想时,只要立刻转到相反的思想上,便会产生乐观、和谐、友爱的思想,这就好像把冷水管的龙头一开,沸水就会立刻降低温度一样。

人应该能像调节水温一样调整自己的思想,在水太热的时候就要把冷水管的龙头打开。在将要产生憎恨思想的时候,调整自己,使这种思想转到友爱和平的思想上,这样憎恨自然就消除了。

有了友爱的思想,憎恨便不会存在。有了爱人如己的思想,便会消除妒嫉和报复的恶念。

大部分人不知道以善美的思想来替代恶念,他们认为只要把恶念驱逐了就可以了,他们不知道,用善美的思想来驱逐恶念将更有效。

一位爱发牢骚的先生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我永远记得,我新婚的嫂嫂和哥哥在我的生日那天一同外出旅行,而没有对我说一句祝贺生日的话。”

“我永远记得”——得啦,毛病就出在这里!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憎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之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愉快。憎恨就像毒害我们的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我们的生命。

头痛、消化不良、失眠和严重的疲倦等,是憎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状。一所医学院曾作过一次调查,报告中说,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憎恨的人更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患心脏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劳的人,而是抱怨工作辛劳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好像很安静,内心里却被强烈的憎恨所煎熬。

憎恨甚至会造成意外事件。交通问题专家说:“发怒的时候永远不要开车。”心里总是惦记着丈夫如何不懂体贴的妇女,比起那些毫无杂念的妇女,更容易在家里发生意外事件。

同时,正如同憎恨之富于破坏性一样,爱与同情则有激发活力的作用。正如一位健康学博士所说:“宽宏大量乃是一副良药。”

你自己是否活在憎恨当中呢?憎恨自己为什么不腰缠万贯;憎恨自己为什么没有香车美女;憎恨自己为什么得不到别人青睐?

与憎恨情绪作战的第一步,便是先要确定憎恨情绪的来源。如果我们能坦白地检讨,十次之中有九次,我们会发现其来源是自己。忽略自己的缺陷与弱点,乃是人之常情。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己的短处变成别人的错处,而后加以无以名状的憎恨。例如,在每一个离婚案件中,几乎很明显的,所谓无辜的一方往往并不如其所描述的那般无辜。

“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说,“我们自己的过错好像比别人的过错要轻微得多。我想,这是由于我们完全了解有关犯下错误的一切情形,于是对自己多少会心存原谅,而对别人的错误则不可能如此。”

发现了憎恨的根由之后,务必尽全力去对付它,接下来要做的且最有效的事便是——忘记它。有理智的人并不仅仅把怨恨变为满足,他们还经常用新的梦想和热忱,填进他们生活中的洼地。据心理学家说,我们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强烈的情感,既要爱又要恨,那是不可能的。大部分怨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要排除怨恨,就要忘记自己,而要想忘记自己,最好的方法便是帮助别人。

在帮助别人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总是多于恶意的。一所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种真正以友谊待人的态度,65%~90%的高比率是可以引起对方友谊的反应的。因此,领导此项研究的博士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这句老话绝对是不会错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让憎恨耗尽自己的精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