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1800000333

第333章 上山采靡芜

【原文】

无名氏

上山采靡芜[1],下山逢故夫[2]。长跪问故夫:“新人[3]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4]。颜色类相似,手爪[5]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7],故人工织素[8]。织缣日一匹[9],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鉴赏】

该诗最初录于《玉台新咏》。《太平御览》引此诗作时把它当“古乐府”。该诗是一首叙事诗,主要内容是一位被弃妇女与自己前夫的对答。

[1]蘼芜:香草名,其叶风干后可作香料。[2]故夫:前夫。[3]新人:新妇。[4]故人;前妻。姝:好。

[5]颜色:容貌。[6]手爪:指纺织等女工技巧。[7]缣:黄绢。[8]素:白绢。[9]匹:汉制布帛长四丈为“匹”。“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两句是全诗的引子,正由于这意外的偶遇,才引出两人之间的对话。“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两句,充分体现了被弃妇女温顺有礼的性格。被弃妇女应眈眈而视,而这女子却长跪而问,被弃之后仍对丈夫十分关心。“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四句是丈夫的对答,通过对新妇与旧人对比,真实反映出被弃妇女的美丽。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是被弃妇女的插语,种种不平和悲愤全部在这句话中流露出来。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以上六句是丈夫的再次对答,充分表现出被弃之妇的勤劳能干,而丈夫的对话中的结论更是真实可信。

该诗极具特色,诗的主要内容全部用对话组成。通过对话刻画了一个美丽温顺,勤劳能干的劳动妇女形象。诗歌语言浅显易懂,而内涵深刻。虽属一首弃妇怨诗,但格调却平缓自然。张琦评此诗说:“巧拙既殊,钝捷亦异,而爱憎取舍,一切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