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药学知识问答
16701000000049

第49章 中药不良反应(7)

6.(1)轻度中毒,无明显抽搐的用蜂蜜6g,绿豆120g,甘草30g,水煎频服。(2)中度中毒,有明显抽搐的用防风6g,甘草10g,钩藤12g,生姜5g,青黛2g,冲服或水煎服。(3)严重抽搐的用蜈蚣3条,全蝎6g,研末一次灌服(小儿减量)。

三十九、哪些中成药含有马钱子?

含马钱子的中成药有九分散、马钱子散、仁青芒觉、风湿马钱片、舒筋丸、疏风定痛丸等。西药士的宁与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即士的宁成分相同,合用时可能导致剂量过大,应予注意。

使用含有马钱子的中成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给药,并注意用药监护。嘱咐患者注意按照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加大剂量。服药后如果出现不适(如头晕、舌麻、口唇发紧、全身肌肉轻度抽搐等症状)时应及时停药。反应严重者可请医生处理。孕妇及身体虚弱者,心脏病、严重气管炎、单纯性高血压的患者忌服。

四十一、马兜铃酸毒性的表现

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容易导致肾小管间质损害。含马兜铃酸中药引致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从而可引起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时可伴或不伴肾小管性酸中毒。在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害中以慢性肾衰竭最为多见,急性肾衰竭相对较少,而且部分急性肾衰竭可演变为慢性肾衰竭。可通过母亲的乳汁影响婴儿,可能造成幼儿肾病。

马兜铃酸毒性作用靶器官首先累及肾脏和泌尿系统,马兜铃酸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蓄积;广防己引起的急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马兜铃酸及其代谢物在肾、肺等组织具有明显蓄积作用。

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短期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间断或持续小剂量服用可引起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服用者肾损害进展较快);小剂量间断服用数周至数月可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综合征,而血清肌酸正常。此外,还有马兜铃酸致癌的报道,在人体主要诱发泌尿系统上皮癌。

四十二、哪些中药含有马兜铃酸?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主要有马兜铃科的药材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寻骨风、广防己,另外朱砂莲、天仙藤也检出马兜铃酸类物质。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文件,取消了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的药用标准。将处方中的关木通(马兜铃科)替换为木通(木通科);将广防己(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替换为防己(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将青木香(马兜铃科)替换为土木香(菊科植物土木香)。

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36种中成药是:喘息灵胶囊、肺安片、复方蛇胆川贝散、鸡鸣丸、鸡苏丸、京制咳嗽痰喘丸、七十味松石丸、青果止嗽丸、润肺化痰丸(鸡鸣丸)十三味疏肝胶囊、胃福颗粒、消咳平喘口服液、新碧桃仙片、止嗽化痰胶囊、止嗽化痰颗粒、止嗽化痰丸(部颁标准10册及药典2000版一部)止嗽青果片、和胃降逆胶囊、香藤胶囊、杜仲壮骨胶囊、杜仲壮骨丸、风湿宁药酒、复方风湿药酒、复方拳参片、祛风除湿药酒、三蛇药酒、伤湿镇痛膏、少林正骨精(酊剂)神农药酒、益肾蠲痹丸、金朱止泻片、朱砂莲胶囊、保胃胶囊、复方胃痛胶囊、九龙解毒胶囊。

四十三、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根据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以及毒副作用研究和结果的分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8月5日下发文件,加强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其制剂的监督管理。

凡是含有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4种药材的中药制剂一律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凭医师处方购买,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定期检查肾功能,如发现肾功能异常应立即停药,并明确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已作为非处方药管理的肺安片、朱砂莲胶囊、复方拳参片按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必须凭医师处方。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批准的功能主治服用。

四十四、甘草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

甘草为豆科年生草本植物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甘草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保肝、镇咳祛痰及解毒等药理作用。随着甘草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复方甘草片、复方甘草合剂、甘草锌胶囊、甘草甜素片、甘草酸类注射液等多甘草制剂在医疗、保健、食品方面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现象也越来越多。现把其不良反应作一归纳。

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甘草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其中腹泻较为多见。当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般停药即可痊愈,腹泻严重者给予蒙脱石、双歧杆菌胶囊等治疗,胃部疼痛者给予奥美拉唑胶囊及氟美松可缓解。

2.过敏反应。甘草制剂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有急性荨麻疹、过敏及过敏性休克等。荨麻疹表现为皮下有红色瘀点或丘疹,伴随皮肤痒感等。过敏症状表现为皮肤瘙痒、局部肿胀、颜面及皮肤有风团样皮疹。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肌肉注射异丙嗪或氟美松,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抗过敏治疗,休克患者肌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抗休克治疗。

3.成瘾性。甘草制剂长期大量服用易导致成瘾性。复方甘草片导致成瘾的原因主要是药物中阿片类药物反复或长期使用后,中枢神经对阿片类药物产生适应性而引起;其次是超剂量给药服药时间长,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成瘾;第三是体质因素,复方甘草片产生成瘾性出现于老年人中,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药物在体内消除速率比年轻人有所下降,长期服用,导致体内脑啡肽对高浓度阿片类药物产生适应性,一旦突然停药,引发戒断症状;第四是心理因素,老年人服用甘草片15天—3个月,长期服用已成习惯,突然停药,也可因心理原因导致戒断症状。针对复方甘草片易成瘾性,建议患者服药剂量不宜过大,连服不要超过7天;对已成瘾患者,一方面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逐渐减少服药剂量,切忌骤停或给予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治疗。

4.肾上腺激素样副作用。肾上腺激素样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水肿、低血钾及高血压。甘草制剂引起水肿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或四肢间或伴有眼睑浮肿并导致全身浮肿。甘草及其制剂引发高血压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慌、气急、头痛、耳鸣、视物模糊、血压升高等。对于甘草制剂引起的水肿,一般停药可自行痊愈,或配以螺内酯、氢氯噻嗪或呋塞米等利尿药加速痊愈;发生低血钾应立即停药,静滴氯化钾或口服果味钾,几天可痊愈;甘草及其制剂引发高血压副作用一般不需治疗,停药休息即可缓解。

5.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甘草及其制剂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失调,主要表现为泌乳和血糖的变化。泌乳表现为非哺乳期妇女乳腺肿大、乳房胀痛,触摸痛,或挤压时射出乳汁。低血糖症状表现为胸闷、全身冷汗、不安等。出现泌乳或乳腺肿大患者停药后一般可自行缓解,恢复正常。高血糖患者立即停药,休息即可痊愈,低血糖患者静脉注射补充50%GS即可缓解。

6.生殖系统反应。甘草及其制剂可引起男性阳痿,睾丸、阴茎萎缩。其原因与甘草酸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有关。针对复方甘草制剂引发生殖系统不良反应,建议患者服药时间不宜过长,对已有生殖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停药后口服甲睾酮或肌肉注射丙酸睾丸素,可缓解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7.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兴奋、无故发笑、不能自主。对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停药一般可自行缓解,不需特殊治疗,因此临床用药对有精神病、癫痫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慎用或禁用甘草复方制剂。

8.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甘草及其制剂引发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支气管哮喘等症状。一旦出现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给予吸氧、激素、抗过敏等治疗。

9.其他不良反应。甘草及其制剂还可诱发出血、肝性腹水、中毒及横纹肌溶解等症状。上述症状一般停药可自行缓解、痊愈,出血患者口服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和肾上腺色腙可加速缓解,肝性腹水用利尿剂缓解症状,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停药并给予甲泼尼龙予以治疗,中毒者需洗胃、灌肠以减少吸收,同时给予纳洛酮治疗。

甘草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具有多样性,需针对各种不良反应的原因、特点采用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结合临床实际用药情况选择适宜的剂型及用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确保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此外,建议在使用甘草及其复方制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应慎用。(2)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况及身体状况等各种体征情况,如血压、血糖、血钾等。(3)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以防药物成分在体内蓄积产生不良反应。(4)对已发生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

以下内容与“甘草的不良反应”相关

四十五、使用含甘草的中药制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甘草是一味常用中药,现代研究证明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长期服用甘草会产生钠潴留、低血钾、水肿和高血压等副作用。使用含甘草的中药应注意遵从医嘱,不能擅自用药。甘草连续使用不应超过3个月;高血压患者或者中老年人慎用甘草制剂;服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压。

使用含甘草的药物不宜与下列药物合用。(1)不宜与奎宁、阿托品、盐酸麻黄碱等多元环碱性较强的生物碱合用。(2)不宜与强心苷合用。甘草能“保钠排钾”,导致心脏对强心苷敏感性增高,强心苷中毒增加。(3)不宜与排钾利尿药同用,可导致低钾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