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药学知识问答
16701000000027

第27章 教您识别常见中药(12)

27.重楼因含甾体皂苷,其水浸液振摇后产生很多泡沫并且经久不散;而拳参含没食子酸而无皂苷之泡沫反应。

28.天麻隔水蒸后有臊臭味(马尿味)者为真品,且野生者较家种品味浓。另取天麻粉末1g,加水10ml,浸渍4小时随时振摇,滤过,滤液加碘试液2—4滴,呈紫红色或酒红色反应。

四十九、几对易混淆中药的性状鉴别

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用于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中药的真伪优劣关系到人们用药安全与疗效,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由于历史的沿革、地方习用、药材外形相近或相似出现部分品种混乱、同名异物、名实混淆、以伪充真的现象。现简述几对易混淆中药的鉴别方法如下。

1.拳参与蚤休

拳参,始见于《图经本草》。别名有草河车、红蚤休、虾参等。为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华北、西北地区。呈扁长条形或扁圆柱形而弯曲,两端略尖或一端渐细,有的对卷弯曲。表面紫褐色或紫黑色,粗糙,一面隆起,一面稍平坦或略具凹槽,全体密具粗环纹,有残留须根或根茎痕。质硬,断面近肾形,浅棕色或棕红色,具有环状排列的黄色小点(维管束),味苦涩。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的功能。用于赤痢、热泻、痔疮止血、瘰疬、口疮等。

蚤休,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别名有重楼、重楼金钱、白蚤休、草河车等。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主产于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12cm,直径1.0—4.5cm。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外皮脱落处呈白色;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结节上有具有椭圆形凹陷的茎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须根或疣状的须根痕,顶端具有鳞叶及有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陷的茎痕或茎的残痕。质坚实,断面平坦,呈椭圆形,白色或浅棕色,可见细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粉性或角质,味微苦,麻。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能。

二者都有“草河车”之称,但功能不同,临床中运用极易混淆,须注意鉴别。

2.败酱草与苣荬菜

败酱草,为败酱草科黄花败酱草或白花败酱草的干燥带根的全草。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根茎呈圆柱形,向一侧弯曲,有节,节上有细根,常倒生粗毛。基生叶丛生,有长柄;茎生叶对生,叶片薄,完整者呈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边缘有粗锯齿,常三裂,裂片狭长,绿色或黄棕色。伞房状聚伞圆锥形花序。具败酱气,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的功能。

苣荬菜,亦称北败酱,为地方习用品。为菊科植物苣荬菜的干燥全草。主产于东北、河北、山西等地区。根茎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8cm,直径0.2—0.5cm,淡黄棕色,有纵皱,近上部有类环状突起的叶迹残痕。基生叶长圆披针形,边缘有疏缺刻,或浅裂或深裂,裂片三角形,边缘有细齿。基生叶渐窄成短柄,有的带10cm以下的幼茎;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呈耳状而抱茎,质脆,头状花聚成伞状花序。气微,味微咸。性寒、味苦,具有清湿热、消肿排脓、化瘀解毒的功能。

二者均称“败酱”,功能略异。苣荬菜有的地方习用作败酱草。二者并非一物。

3.半夏与水半夏

半夏(旱半夏、羊眼半夏)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除去外皮及须根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河南等省。呈类球形,有的稍扁斜,少数为长圆球形,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部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辣,麻舌而刺喉。含有特殊成分次黄嘌呤苷。具有燥湿化痰,消瘰散结功能。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呈椭圆形、圆锥形或者半球形,似桔核,高0.8—3cm,直径0.5—1.5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突起的芽痕;下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成分中不含次黄嘌呤核苷。具燥湿化痰、止咳之功。不可作半夏入药。但是现在某些地区还在混用,注意鉴别。

4.青葙子与鸡冠花子

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干燥成熟的种子。呈扁圆球形,少数呈圆肾形,直径1—1.5mm,厚约0.5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内面白色。商品中常有残留的黄白色果壳包被于种子上端,果壳如帽状,顶端有一细丝状花柱长约4—5mm。无臭无味。以色黑光亮、饱满为佳。苦、微寒,具有清肝、明目、退翳的功能。

鸡冠花子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呈细小扁卵圆球形,直径1—1.5mm,表面平滑,黑色,有光泽。放大镜下观察可见表面有细密网纹和小的凹点,种皮薄而脆,种仁黄白色。无臭,味淡。以色黑光亮饱满者为佳。具有凉血止血功能。多数地区习惯用作青葙子。二者功能不同不可代用。区别点在于:鸡冠花子果壳上残留的花柱长约0.2—0.3cm,比青葙子短1/3左右。如以放大镜观察鸡冠花子表面有细小的凹点而青葙子表面不甚明显。

5.鸡内金与鸭内金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呈不规则皱缩的囊片状,完整者长约3.5cm,宽约3cm,厚约2m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有多数条棱状皱纹,呈波浪形。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性平味甘,健胃消食,涩精止遗。

鸭内金为鸭科动物鸭的沙囊内壁的干燥品。多呈碎片,为碟形或片状,较厚,棱沟皱纹少,外表面暗绿色、紫黑色或黄棕色,内表面黄白色。质韧,断面无光泽。

由于二者的淀粉酶、蛋白酶的活力有明显区别,故不宜互相代用。

6.地骨皮与香加皮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呈筒状或槽状或不规则卷片,长3—10cm,直径0.5—1.5cm,厚1—3m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具纵横皱纹或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苦,地骨皮性寒,味甘淡,清虚热凉血。

香加皮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2—4m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易成片状脱落,内表面黄白色或淡红棕色,有细纵纹,质地疏松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整齐。有浓厚的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香加皮性温,味辛苦,有毒,祛风湿、壮筋骨、强腰膝,现代研究表明它具有强心作用。

由于二者外形相似,故有误将香加皮当地骨皮使用,二者功能主治不同,且香加皮有毒性,使用时应注意区分,以免混淆。

7.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它扭缠成团状,灰绿色或灰棕色。有主根1条,须根纤细、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多破碎,极皱缩,易脱落,有托叶,花腋生,多见梗。气微,性凉,味甘、淡,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

水线草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的全草,又名伞房花耳草,形态近似白花蛇舌草,但花2—5朵集成腋生伞房花序,花梗极纤细,长0.5—1cm;托叶合生或鞘状,顶端近截形,有刚毛,它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

过去有些地区将水线草作白花蛇舌草入药,但二者功效有异,现将它作为白花蛇舌草的伪品。

8.石菖蒲与水菖蒲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鳞毛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有明显内皮层环纹,并可见多数棕色油点散在。气芳香,味苦,微辛,具有开窍、豁痰、化湿、和胃之功效。

水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根略呈扁圆柱形,少有分枝,根茎较石菖蒲粗大,少有分枝,质硬,断面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而特异,味辛,具有芳香开窍、和中辟浊之功效。

二者功效相似却有差异,并非一物,不宜互相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