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药学知识问答
16701000000016

第16章 教您识别常见中药(1)

一、如何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

1.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

2.当前中药材的真伪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有:

(1)以他种药材伪充此种药材;

(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3)个别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

(4)地区习用药材流出本地区外,造成混乱。

(5)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3.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1)品种。(2)栽培。(3)产地。(4)采收加工。(5)贮藏。(6)运输。(7)非药用部位超标。(8)个别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等。(9)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指标。

4.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的含量。

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目前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安全性为指标(3指标)。中成药的鉴定方法同中药材一样,主要包括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检查和以色谱法和光谱法为主的含量测定。

5.如何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

中药鉴定有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但因设备条件所限,在中药采集、加工、生产、应用等方面,药剂人员首选的方法是中药性状鉴定。中药性状鉴定是按药用部位的形态进行鉴定。每种药材,不论是植物类、动物类还是矿石类,往往都有其特别之处。鉴定者或观其形,或辨其色,或尝其味,或感其质,或兼而有之,既简捷又实效。很多中药品种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准确鉴别。

(1)性状不同的药材,往往有其独特的外形,而且这些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如野山参形如“芦长碗密枣核芋,锦皮细纹珍珠须”;党参形如“狮子盘头芦”;黄连形如“鸡爪”;天麻形如“鹦哥嘴”;防风根头如“蚯蚓头”;海马形如“马头蛇尾瓦楞身”;粉防己形似“猪大肠”等,皆取其形也。观察药材性状时,如系干燥、皱缩的全草、叶、花类等药材,应先用温水浸泡,待其展开后再观察。

(2)颜色各种药材多有不同的颜色。如黄连、丹参、紫草、乌梅、青黛、白芷、红花、金银花、牵牛子,皆取其色也。药材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贮藏时间不同,都会影响药材的颜色。观察颜色应在白天的自然光下或日光灯下进行。

(3)气味气味包括气和味两方面:含挥发性物质的药材,多有特殊的香气,如阿魏、丁香、鱼腥草、败酱草、鸡矢藤,皆有嗅之难忘之气;对“气”不强烈的药材,可将其切碎或用热水浸泡后再闻。而辨别药味则需口尝,如乌梅酸、龙胆苦、肉桂甘、干姜辛辣、细辛麻等,口尝药材时,至少要嚼1分钟,才能准确尝出味道;对具刺激性及有毒的药品口尝时不能太多,尝后立即吐出,并嗽口、洗手等,以免中毒。

(4)表面检查药材表面是否光滑或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如白头翁根头部的白毛(叶柄残基);羌活环节紧密似蚕;金毛狗脊表面密生金黄色毛茸;白芷有唇形皮孔等,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5)质地质地指药材的坚硬、松软、致密、粘性、粉性等特征。如南沙参因质地泡松而称为“泡沙参”;粉性强的有粉葛根、天花粉、山药等;质坚硬者如穿山龙、郁金等。

(6)断面药材有易折者,有不易折者。自然折断之断面,有粉性者,如山药;有纤维性者,如黄芪;有胶丝相连者,如杜仲;有平坦而粉性者,如牡丹皮。不易折断,或断面不平坦者,可用刀横切之后观察,特别是切制之药材饮片,切面的特征更显重要。如广防己之“车轮纹”,乌药、黄芪之“菊花心”,川牛膝之“筋脉点”,山柰之“缩皮突肉”,茅苍术之“朱砂点”等,都是形象的鉴别特征。断面观察主要用于皮类、长条状根、根茎类、藤类等药材的鉴别。

(7)入水、火烧有些药材可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鉴定。如西红花入水,可见橙黄色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秦皮入水可显蓝色荧光;龙骨、天竺黄噬之粘舌;琥珀与帛摩擦可吸附纸屑;海金沙火烧可全部燃尽,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及火光;青黛微火灼烧,可出现红色烟雾等。

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是非常实用的好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但要能正确的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还需要多年经验的不断积累,需要对中药知识的不断充实,才能认药准确。

二、如何辨别硫磺熏过的中药材

硫磺熏制中药材曾经是我国药材加工的传统做法,一是可杀死或者抑制附在药材上的螨虫和虫卵,起防虫作用;二是可杀死或者抑制附在药材上的霉菌,起防霉、防腐作用;三是可把药材表皮漂白,使药材外观好看,以便卖个好价钱。如果能严格按照传统古法中药打磺的操作执行,中药中残留硫磺的量是很微量的,短期少量服食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服食过度打磺的中药对人体健康肯定是有害无益的。

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人体食用硫磺熏蒸过的中药材、食物会破坏消化道和呼吸道系统,使这些器官的黏膜受损,导致变异;另外,还对肝、肾脏等器官有损害。更严重的是,一般的小作坊出于成本考虑,熏蒸药材的硫磺质量较差,纯度不高,含有较多的铅、汞等重金属,如果食用量较大或长期食用,会引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过度打磺中药或经常从事中药打磺的人员,轻者会出现眼红、眼痛、流泪、失眠、头晕、呕吐、恶心、乏力等症状,重者可能会出现反射性声门痉挛,说话能力下降、吞咽困难、憋气等。

另外,硫磺在熏蒸过程中会与氧结合,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其溶于水,产生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可能会造成某些药材有效成分受到破坏,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

由于硫磺熏蒸或浸泡中药材的加工方法会导致药材残留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除山药外,其他所有中药材原药不能用硫磺熏蒸或浸泡;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对中药材采用硫磺熏蒸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对于在市场流通领域的部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通过采用硫磺熏蒸或浸泡达到外观漂白的行为,应按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进行查处。”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删除了山药加工中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表明中药材已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以漂白、增艳、防虫。《药品管理法》之第四十九条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劣药,使用硫磺熏蒸,应按劣药论处;第七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劣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目前仍被不少药商违法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为了外观好看,另一方面为了给中药增加重量,用硫磺熏蒸药材(如党参)后,药材中的含水量可高达20%—30%而不发霉,从而获取更多利润,一般不经硫磺熏蒸的药材水分超过15%,即容易长霉、霉烂变质。还有些不法药商对已经发霉变质中药材也常用硫磺熏蒸的办法来进行补救“美容”,经过这么一个过程,就很难再看出是霉变药材。

识别打磺中药材有方法

选购中药材识别是否被打磺可以从“看闻捏尝”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看一看,因为硫磺熏蒸后的中药材颜色过于鲜艳,甚至艳丽得不正常。因此,对颜色太鲜亮的药材要警惕,像银耳、百合、山药、霸王花、党参等煲汤常用的料,正常情况下应该呈淡黄色,如果呈雪白色的话,基本上都打过磺。硫磺熏过的药材如果放置时间较长,就会变成黄色,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其次是闻一闻,硫磺熏蒸后的中药材通常会有一股较刺鼻的酸味;然后要捏一捏,硫磺熏蒸后的中药材要比未熏蒸的中药材重,就连质地疏松的草药也可感觉到重量的差别;最后是尝一尝,硫磺熏蒸后的中药材通常都有一股酸味。但党参和当归这类含糖量较大的药材,哪怕被“撒磺”过,煲汤后的酸味也并不明显,未必尝得出,只能靠市民自己注意多方鉴选。

选购中药,尽量去知名、正规的大药店或医院药房。另外提醒,用硫磺过度熏过的药材靠浸泡淘洗是没有用的,因为毒素已经进入到药材内部,很难洗干净。把打磺熏过的中药材打开包装,摊薄,放在通风处一段时间,可以驱除一部分残留的二氧化硫。因此,如果是误购了过度磺熏的中药,最好的办法就是弃之不用,千万不要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到时候伤害了身体、加重了病情后悔晚矣。在选择药材时除了依靠上述介绍的如何识别打磺药材外,尽量选择外观粗糙自然的品种。

三、教你怎样识别真假山药

山药又名怀山药、铁棍山药、山药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或趁鲜切厚片,干燥;也有选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其性甘、平,入脾、肺、肾经,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养阴,止泻涩精的功效,主治脾虚泄泻,虚劳久嗽,消渴遗精,带下尿频等症。山药不但是一味良药,也是药食同用的品种,目前市场上特别是食品超市有用木薯、参薯、番薯冒充山药使用,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正品: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有细小点状突起。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伪品:木薯,常呈切片状,外皮多已除去,残留外皮棕色或棕褐色,切面白色,粉性,近皮部可见明显的筋脉环纹,中央有一小木心,有的显裂隙,手摸有滑石粉样的感觉。气微、味淡。

参薯,呈不规则圆柱形或圆锥形,残留栓皮较厚,黄褐色或红褐色,木质斑块鲜土黄色(为石细胞),较易剥落。质坚实,断面淡黄白色,粉性,有少数淡棕色点状物。无臭,味甘,微酸,嚼之发黏。

番薯,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厚片,残存的外皮较厚淡红色或灰褐色。切面白色或淡黄白色,稍具弹性,可见淡黄棕色的“筋脉”点或线纹,近皮部可见一圈淡黄棕色环纹。质脆,粉性、味甘甜。

从以上特征可辨别山药的真伪。山药主产河南、河北,尤以河南焦作出产为最佳,河北产质量也属上乘。山药生产不但要求特殊的土质、环境,而且是一种劳动密集的产品,人工费用较高,种植成本也较高,因此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伪品,我们在选购山药时要根据以上特征进行区别。

四、教你如何识别真假西洋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西洋参作为医疗保健品,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西洋参又名花旗参、洋参。性寒、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但就目前中药市场看,市场比较混乱,伪品较多。

正品西洋参,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状皮孔,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或已折断。体重,质紧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本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教你如何巧辩真假西洋参?教你如何巧辩真假西洋参?常见西洋参伪品有:

生晒参根茎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芦头多已除去;表面呈土黄色或黄白色,皮纹粗糙。横长皮孔粗而短。质地较脆而疏松,有放射状裂隙,皮部红棕色小点不明显。味淡,有甜味或豆腥味。

中医用朝鲜人参的分枝加工成西洋参状,颜色灰黄色,有纵横纹,无细密的横向环纹。质地坚硬,味酸而涩。

劣质西洋参为同科属,但已人工提取了有效成分,再经干燥后伪充正品西洋参。外形同西洋参。折断面灰白色,形成层环扩散成暗棕红色,韧皮部仍可见红棕色小点,干枯不显油性。质地僵硬。气味清淡,嚼之初先苦后甘,数咽后即淡而无味。

五、如何鉴别真假天麻

天麻为常用息风止痉药,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故在各地以伪充真者较多。天麻因其茎色赤,直立似箭,故名赤箭,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天麻之名首见于宋代的《开宝本草》。

本品有冬春之分。在立夏以前刚出土抽苔时采挖的叫“春麻”,在冬至后芽苞未出土前采挖的叫“冬麻”。春麻皮皱明显,色白,肉坚硬,光泽。如采集较晚者则顶端带残茎,俗称“老断头”。质地较冬麻略松而次。质轻泡中空者,贬称为“母猪泡”或“母猪壳”。冬麻块茎充实质佳,皮光色油白或稍有皱缩,肉坚硬光泽,顶端带嫩红芽,即所谓“鹦哥嘴”。

本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为:整体呈长椭圆形而略扁弯曲,外皮有纵皱,长3—13cm,宽2—6cm,厚1—3cm。先端有残留茎基,或红棕色干枯芽苞(鹦哥嘴),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俗称圆盘底或圆脐,肚脐眼),淡黄色至黄棕色,表面有由芝麻点样的潜伏芽排列成环的节纹数圈(俗称点轮环)。质坚实,半透明,断面平坦,角质化。气微,味微苦而甜。嚼之发脆而有粘性。

鉴别天麻的真伪常可归纳三大特点,即:鹦哥嘴、点轮环、肚脐眼。因这三个特征为天麻所独具,是自然形成的,假冒者必然在此三点上留有人为的痕迹。春麻可因鹦哥嘴脱落而显樱红色疤痕或顶端有残留茎基,但另两个特征均应同时存在,若缺其中之一,就有伪品的可能,必须仔细鉴别。有二首鉴别天麻的歌诀或顺中溜,形象而上口便于掌握。一首为:“天麻长圆扁稍弯,点状环纹十余圈,头顶芽苞鹦哥嘴,底部疤痕似脐圈。”另一首是:“鹦哥嘴,扁圆体,点轮环,圆盘底,断面角质一条线”。

此外,天麻的横切片经水浸后具有伸缩性及粘液,因不含淀粉,切片遇碘不显蓝色,也是常用的有效鉴别方法。

常见的天麻伪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马铃薯,别名土豆。块茎呈长椭圆形,压扁状,表面无沟纹及皱纹,鹦哥嘴及点状环痕均为人工捏造,干后产生细裂纹,味淡且甜。

2.大丽花块根,别名大丽菊。块根扁缩,纺缍形,象牙白色,有细小的平行纹理,体轻,味淡微甜,嚼之粘牙。

3.紫茉莉根,別名胭脂花。根呈长圆锥形,有纵沟及星点状下陷或小洞状的须根痕,味淡、有刺喉感。

4.芭蕉芋的根茎。顶端有茎基,灰棕或灰黄色,半透明,质坚硬,表面可见微突起而不连续的须根痕。

5.羽裂蟹甲草的块茎,别名羊角天麻。外形似天麻,环节明显,但无鹦哥嘴,质坚,表面有不规则沟纹及皱纹,并有疣状须根痕,一端有残留茎基,略下凹,圆形。

6.芋的一年生块茎。呈压扁状,有纵沟及皱褶,顶端有芽苞残基,下端有棕色的圆形疤痕,断面粉白色,微甜有麻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