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内科临床诊治
16695600000049

第49章 内科急症护理(2)

高热是以体温高达38.5C以上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各种急性发热性综合征。其特点为骤然起病,来势凶猛。患者多因缺乏疾病知识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对此证患者的心理调护应从疾病宣教入手,辨明证型,讲清治疗和愈后,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外感高热证,尽管热势很高,起病急骤,疗程短,热退后经调养可望痊愈。少数患者病势重,病程较长,愈后稍差甚至死亡。对这样的患者,要从身心两方面对其抚慰。既要安慰患者,宣教疾病知识,又要对其施以细致周到的护理,使其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四)注意事项

(1)施冷降温中要注意体温动态,当降至38C时,应停止各种施冷措施。此时体温尚可继续下降1—2°C。

(2)表热证慎用物理降温,防止引邪入里,热入心包。

二、昏迷

昏迷是以神志不清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又称“神昏”“昏蒙”“昏愤”“昏不知人”“不省人事”“不知与人言”,《类证治裁·脱证》说:“上下倶脱者,类中眩仆,鼻声鼾,绝汗出,遗尿失禁,即阴阳倶脱也。更有内闭外脱者,痉厥神昏”《伤寒论》说:“……若剧者,发则不识入,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强者生;涩者死。”

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

(一)病因病理

1.外感时邪感受时邪,蕴结化热或感受温热毒邪,传变入里,或热结胃肠,腑实燥结,扰乱神日月;或邪毒逆陷心包;或热毒炽盛内传心营;或热郁气逆,闭塞清窍;或感受秽浊之邪,郁闭气机,上扰清窍,均可致昏迷。

2.风阳上扰素体阴虚,肝阳偏亢,肝风内动,风阳上扰或夹痰火上蒙清窍,神明不用,而发昏迷。

3.痰浊闭阻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运化,聚湿生痰,痰湿闭阻,或郁久化热,痰热互结,蒙蔽清窍,亦致昏迷。

4.水湿内阻久病或脾肾素虚,水湿内蕴,闭阻清阳,神明昏乱,而发昏谜。

5.阴阳衰竭久病体虚,正气耗伤,气血亏虚,邪盛正衰,阳气欲脱或真阴欲绝,阴阳不相维系,清窍失养,神无听倚,发为昏迷。

(二)辨证施治

【闭证】

1.热闭

(1)热入心包。

主症:神昏谵语,或昏迷不醒,高热或身热夜甚,烦躁不安,面赤气粗,或有抽搐,尿黄赤,舌红绛而干,苔黄或焦黄,脉细数或滑数。

治法:清心开窍,泄热凉营。

方药:清营汤。

(2)热结肠腑。

主症:神昏谵语,躁扰不宁,日晡潮热,大便不通,腹部胀满,按之坚硬,气喘息粗,口舌干燥,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沉滑有力。

治法:通腑泄热,荡涤肠胃。

方法:大承气汤。

(3)热动肝风。

主症:高热,头昏,面红目赤,甚则神昏,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质红绛,脉弦数或弦细数。

治法:凉肝熄风,通络开窍。

方药:羚羊钩藤汤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2.痰闭

(1)痰湿内阻。

主症:面色晦滞,胸闷腹胀,时昏时醒,食欲减退,渐至神昏,语言不清,昏不知人,静而不烦,喉中痰鸣,咳嗽,恶心呕吐,舌苔白腻或灰腻,脉沉滑或濡缓。

治法:健脾燥湿,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2)痰火上扰。

主症:发热面赤,烦躁不安,躁扰如狂,渐至昏迷,呼吸气粗,喉间痰鸣,痰黄黏稠,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通络开窍。

方药:黄连温胆汤台安宫牛黄丸。

3.浊闭

(1)浊阴上逆。

主症:面色苍白、晦滞,头晕头痛,胸闷腹胀,纳呆呕恶,肢肿尿少,嗜睡,甚则昏迷,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腻,脉陈缓或陈迟。

治法:温补脾肾,泄浊开窍。

方药:温胆汤。

(2)卒冒秽浊

主症:突然闷乱,口噤,面青肢冷,脉沉细而微,或忽大忽小。

治法:芳香辟秽,利气开窍。

方药:芳香辟秽汤合玉枢丹。

【脱证】

1.亡阴

症法药

主治方

汗出,身热,面红赤,唇舌干红,脉虚数。

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厥,面色苍白,冷汗,二便自遗,唇舌脉微欲绝。

神志昏迷,

救阴敛阳。

生脉散。

2.亡阳

主症:神志昏迷,

淡润,甚至口唇青紫,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

(三)辨证施护

【热闭】

1.热入心包

(1)病室应安静,光线适宜,通风良好。室内备齐一切抢救药品、物品。

(2)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取下义齿,随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药,支持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4)持续氧气吸入,提高动脉氧分压,以供心、脑、肾等脏器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

(5)温水擦浴或头置冰袋物理降温。

(6)抽搐发作时用开口器置患者上下磨牙之间,以防咬伤舌头。

(7)鼻饲注入云南白药、三七粉或鲜藕汁。

2.热结肠腑

(1)平卧位,又偏向一侧。加床挡防止坠床。持续氧气吸入。

(2)大黄158,枳实158,芒硝20s,厚朴158,煎液500ml,保留灌肠,以通腑润燥,促使排便,降温。

(3)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尿滞留时,按摩膀胱俞、长强穴,使其排尿,无效时给予留置导尿,4小时开放1次。

(4)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

3.热动肝风

(1)平卧位,持续氧气吸入,4—6L/min,备齐一切抢救用品、药品。

(2)加床挡,防止抽搐时坠床。

(3)抽搐发作时,针刺人中、十宣、涌泉、地仓、颊车、合谷穴,强刺激不留针,避免窒息死亡。

(4)可用酒精浴或使用冰帽降温,注意保护双耳。

(5)定时被动翻身,更换体位,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

【痰闭】

(1)平卧位,持续氧气吸入,又偏向一侧。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鼻腔内的痰液,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3)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每2小时翻身1次。肢体注意保暖。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汗出、尿量的变化,积极配合抢救。

(5)做好口腔护理、发肤护理。

【浊闭】

(1)平卧位,持续氧气吸入,加盖衣被保暖,必要时可置热水袋保温,谨防烫伤。

(2)尿少、浮肿时应限制入水量,并服肉桂、沉香、琥珀粉各1.5g,以温阳利水。

(3)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中药汤剂应浓煎,少量频服,每于服药前滴姜汁2—3滴于舌面。

(5)对6小时无尿者,要检查膀胱的充盈度,如系尿潴留,宜及时导尿。

(6)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备齐一切抢救物品、药品,做好抢救准备。

【脱证】

1.亡阴

(1)取仰卧中凹位(头和下肢均抬高15°—20°)持续氧气吸入。

(2)建立静脉给药途径。鼻饲给药,必须保证管道通畅。

(3)温水擦拭肌肤,更换衣被,及时处理污染的床单、衣被。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用双层盐水纱布覆盖口腔。

(5)密切观察面色、肢体温度、汗出、呼吸、血压、尿量的变化,判定是否由亡阴转入亡阳。

2.亡阳

(1)取仰卧中凹位,持续氧气吸入,心电监护。

(2)通过静脉迅速给药,以同阳救逆。

(3)重视保暖,可多加衣被,甚至使用热水袋保暖,但切忌烫伤。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立即进行心脑肺复苏。

(5)二便失禁,应及时清理,保持床单位洁净,必要时留置导尿。

(6)避免继发感染,做好口腔护理及阴部清洁,定时冲洗。

(7)张口呼吸者,宜用双层盐水纱布覆盖口腔,眼睑不闭合者凡士林纱条敷盖。

三、厥脱

厥脱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以邪毒内陷或误食毒物,内伤脏气或亡津失血,或劳倦内伤等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为:神志淡漠或烦躁,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或潮红,发绀,四肢厥冷,气息微弱或气促,汗出不止,欲吐欲便,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

(一)病因病理

1.邪毒内陷外感疫毒或失治、误治,以致邪毒内犯,郁闭气机,气血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导致厥脱。

2.内伤脏气久病体虚,阴阳之气耗散,气血运行不畅,肌腑失养,可致厥脱。

3.亡津先血暴吐暴泄或失血过多,或大汗不止,而致津液精血耗损,气随津血耗散,无力鼓脉而致厥脱。

4.外伤剧痛外伤或剧痛,损耗精气,脏腑失养,阴日之气不相顺接,可致厥脱。

辨证施治

1.热毒炽盛

主症:壮热,烦躁不安,胸腹

沉细而数或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法:黄连解毒汤。

2.气阴不足

主症:心悸气短,精神委靡,

淡红,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敛阴,生脉固脱。

方药:生脉散。

3.气滞血瘀

主症:神志恍惚,口唇青紫,

结代。

治法:理气复脉,活血通络。

方药:四逆散合血府逐瘀汤。

4.阳气欲脱

主症:神志淡漠或神志不清,

溺,舌淡,脉微欲绝或不能触及。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四逆汤。

(三)辨证施护

1.热毒炽盛

(1)病室保持安静,患者应转单间或抢救室。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应卧床休息,躁动不安或神志不清者,加设床挡,防止坠床摔伤。

(3)高热时,每4小时测体温1次。若高热持续不退,可采用物理降温;若体温骤降,应及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若病情转危,应准备抢救。

(4)高热时,应多饮水。热结便秘者,可服大承气汤,或中药芒硝煎水保留灌肠。

2.气阴不足

(1)病室温度宜偏高。取仰位(头和下肢均抬高15°—20°),或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证患者舒适。

(2)艾灸关元、足三里、膻中穴,每穴3—5壮。

(3)气阴不足,迫汗外泄。汗出较多或大汗淋漓时,应及时擦干更衣。注意避风寒,以防正气虚弱,邪毒再次侵犯而加重病情。

(4)四肢厥冷者,注意保暖,可加盖衣被;神清者,多饮热水;神昏者,鼻饲热独参汤。

(5)气短息促时,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加大氧流量,或用面罩吸氧。

3.气滞血瘀

(1)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宜暗,避免各种声、光的刺激。

(2)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口唇青紫,予氧气吸入,可顺气醒脑。

(3)细心观察情志变化。神清者,使其情绪稳定,耐心劝导,防止其急躁忧虑、恼怒而使病情加剧。应使其气血半和,肝气条达,疾病转门。神志恍惚者,应每2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

4.阳气欲脱

(1)病室温度宜偏高。休克卧位。

(2)密切观察神志、面色、气息、汗出、肢温、心率、血压、舌脉等的变化,做好记录。

(3)冷汗淋漓、四肢厥冷、体温不升者,应及时擦汗,特别加强保暖,可用热水袋保温(水温)50°C),谨防烫伤。

(4)患者邪盛止气衰,极易继发感染,应做好口腔护理。张口呼吸者,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纱布,减少呼吸道感染。

5.重症护理

(1)厥脱患者,应安排其住抢救室或监护室。备齐一切抢救物品及药品,如气管切开包、吸痰器、除颤起搏器等。

(2)患者宜静卧,忌搬动,可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精血充盈,滋润心脑。

(3)设立重症护理记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神志、肤色温度、汗出、舌脉等的变化,每1—2h监测记录1次。

(4)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输入,改善生命指征状况。

(5)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声辘辘者,应经常拍击背部,以助排痰。痰液黏稠时,可用鱼腥草液、双黄连、糜蛋白酶等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用吸痰器吸痰。

(6)呼吸困难,出现张口呼吸时,可加大氧流量或使用面罩吸氧,并用双层纱布覆盖口、鼻腔,以防继发感染,每日进行口腔护理1—2次。

(7)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用红花酒精按摩肢体受压部位,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防止发生褥疮。

(8)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纱布敷盖双眼,防止角膜干燥。

(9)病情加重、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

(10)病情好转后,可鼻饲或喂食流质、半流质,如米汤、牛奶、菜汁、水果汁、鱼汤、银耳汤等。

(四)注意与禁忌

(1)注意补液速度,防止心衰、肺水肿。每日输液量不宜超过3000ml,每分钟滴入20一40滴为宜。

(2)应用参附汤或参附膏。剂量较大者,要慎防附子的不良反应(可出现心律失常、室颤、停搏等)。

(张晓晓丁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