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内科临床诊治
16695600000031

第31章 泌尿系统病证(5)

(2)取肾俞、命门、关元,三阴交穴,每天灸1次,每穴3—5壮,10次为1个疗程。

六、按摩

(一)足底按摩术

患者自行或由配偶按摩足底。可促进性功能。

(二)命门推拿术

(1)以一中指指端腹面置于命门穴,按压时吸气,呼气时放松,重复5—7次。

(2)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握拳置于两侧,咬紧牙齿紧闭口,用鼻呼气,左转腰,带动右拳,轻敲命门,左拳背轻敲神阙,还原时吸气。再呼气时,右转腰,两拳互换,同时相对轻敲命门和神阙。左右转为1次,重复16次。练熟后可适当加大力量。

(3)两手掌互擦至热,来回横擦命门16次。此法可培补命门,壮肾兴阳。适用于肾阳亏阳痿。

(三)益肾释恐法

1.患者仰卧,医者位于其左,用拇指按揉关元穴,持续5分钟,再用拇指按揉气冲穴1—2分钟。

2.患者俯卧,医者位其右,用拇指按揉或按推肺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约5分钟。此法宁心益肾。可用于惊恐伤肾型阳痿。

七、气功

(一)意守丹田法

自然入坐,或站或卧,耳内听丹田,眼内视丹田,鼻对准丹田,精神高度集中于丹田;呼气时将丹田轻轻向里吸,意想与后腰部相贴,吸气时再慢慢将丹田放松,稍停再反复做3次,然后静守丹田。本法适用于肝气不舒及惊恐伤肾型阳痿。

(二)托天运气法

自然站立,身体重心放在足跟上,双臂下垂,自然轻缓深长呼吸,排除杂念;然后双臂自然抬起,双手指相叉,抬到前额处时掌心向上,逐渐加力向上托天。托时吸气入腹并收腹提肛,稍停,缓缓呼气。双臂同时缓慢放下。如此反复9次。每天早晚练习。此法可强肝通经。适用于肝经湿热、肝气郁滞型阳痿。

八、日常养护

(1)夫妇双方应了解性知识,避免将正常状态视为病态,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思想压力。女方应关心、体贴、谅解,对男方给予安慰、鼓励,并积极参与和配合男方的治疗。

(2)提高文化和心理修养,开阔胸襟,避免恼怒抑郁,排除低级趣味,树立生活的信心。

(3)戒除烟酒,调节饮食,劳逸结合,适当增加运动,加强营养,保证睡眠时间。

(4)不可滥用壮阳药,要根据自身病情选择适当药物。

九、病案选录

曹xx,男,28岁,1973年4月4日初诊。

病史:患者上月新婚,婚后十天发生阳痿,伴头昏脑涨,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腰困肢软,睡眠不实,多梦,眼花流泪,怕冷,过去有遗精史,舌淡苔少,脉沉细,尺脉弱。

辨证施治:新婚房事过度,而致肾精亏虚,发生阳痿。治以补肾壮阳之法,并嘱其避免房事。

处方:熟地12g,山药12g,女贞子12g,菟丝子12g,五味子6g,补骨脂12g,仙灵脾9g,枸杞子12g,茯苓9g,芡实24g。

二诊:服药四剂,自觉症状有所好转,但仍阳事不举,脉有起色,苔白。

宗原方加车前子9g。

三诊:又服两剂,稍能兴阳。

原方去芡实,加狗脊12g,车前子9g。

然后,以上方为基础,略加化裁,共复诊七次,服药十余剂,病愈,已能同床。

(王强孙琼吕波)

(第七节)腰痛

一、概述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现代医学中腰部肌肉风湿、腰肌劳损、脊椎病变、局部外伤等以腰痛为主时,均可参照本病施治。

二、临床表现

腰背拘急,走窜疼痛为风湿所伤;腰部冷痛沉重为寒湿所伤;腰部弛痛胀坠为湿热所伤。外伤血瘀腰痛剧烈,如刺如折,固定不移;肾虚劳损腰痛则绵绵作痛,遇劳则甚。腰痛常有反复发作史,其发病与居位寒湿、气候改变、闪挫扭伤等因素有关。

三、鉴别诊断

腰痛应与伴有尿痛、尿急、尿血或发热的泌尿系统疾病、伴有月经不调、带下较多的妇科疾病等相鉴别。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病因分内外外邪侵袭,跌仆损伤,腰部过度劳累,常表现为瘀血阻滞经脉,为外伤腰痛;年老体虚,或后天烦劳过度,七情内伤。气血亏乏,使腰府失养,多表现为肾虚的证候,属内伤腰痛。

2.辨标本虚实慢性腰痛多虚实夹实,一般以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邪气内阻,经络壅滞为标,治当标本兼顾。

(二)分证论治

1.寒湿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酸胀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势不减,阴雨天发作或加剧,苔白腻,脉沉迟或缓。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

若寒邪偏胜,腰冷痛拘急,加制附片、制草乌、温经祛寒止痛。湿邪偏胜,痛引下肢,酸重无力,加生苡仁、防己、五加皮。风湿相合,腰痛引及肩背、腿膝,加防风、独活、秦艽,祛风通络。病久不愈,面色无华,腿软无力,肝肾气血不足,宜更方用独活寄生汤,标本同治。

2.湿热腰痛

主症:腰部驰痛,痛处伴热感,雨天或热天疼痛加重而活动后或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丸(苍术、黄柏、牛膝、苡仁)。

若舌质红、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则是热象偏重,加木通、泽泻、栀子清利湿热。湿热之邪,蕴蓄日久或热象偏重,亦能耗伤阴津,兼见腰酸咽干,手足心热,治当清利湿热为主,以补肾阴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3.瘀血腰痛

主症:腰痛如刺、如折,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势轻重俯仰不利,重者不能转侧,痛处拒按,或伴血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病势急暴,突然发病者,多有闪挫跌打外伤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香附、五灵脂、牛膝、地龙、当归)。

若血瘀络损大便色黑如漆,加制大黄化瘀活血。尿血、尿色暗红或夹血块,加大小蓟、白茅根,并吞服参三七、琥珀祛瘀止血。兼有风湿者,加独活、秦艽。体位不正,闪扭挫伤者,加乳香、延胡索行气活血。病久肾虚、伴有形体消痩、腰膝无力者,加杜仲、川断、桑寄生,补肾强筋利腰。

4.肾虚腰痛

主症: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自光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

方药:偏阳虚者以右归丸为主(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杜仲)。

偏阴虚者以左归丸为主(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若虚火甚者,加大补阴丸送服,若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

肾为先天,腰为后天,二脏相济,温运周身。若肾虚日久,不能温熙脾土,或久行久立,劳力太过,腰肌劳损,常致脾气亏虚,甚则下陷,临床除有肾虚见证之外,可兼见气短乏力,语低声弱,食少便溏或肾脏下垂等。治当补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升举清阳加党参、黄芪、升麻、柴胡、白术等补气升提之药,以助肾升举。

五、其他疗法

1.温熨疗法以食盐炒热,纱布包裹温熨痛处,冷则炒热再熨,每日4—6次,或以坎离砂褽患处药用当归37.8,川芎50s,透骨草50s,防风50s,铁屑1068,上五味除铁屑外,余药加醋煎煮2次,将铁屑烧红,以上煎煮液粹之,晾干,粉碎成粗末。同时加醋适量拌之,外以纱布包裹敷患处。

2.药敷疗法阿魏膏外敷腰部,方由阿魏、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穿山甲、苏台香油、生地、大黄、白芷、天麻、红花、麝香、土木鳖、黄丹、芒硝、乳香、没药组成。

六、预防与调摄

预防腰痛应避免坐卧湿地,若涉水冒雨或身劳汗出后即应换衣擦身,或服用生姜红糖茶,以便发散风寒或寒湿。暑季湿热郁蒸时,亦应避免夜宿室外,贪冷喜水。若发生急性腰痛,即应及时治疗,适当休息。慢性腰痛除药物治疗外,应使腰部不受损伤,保暖。或加用腰托。

腰痛的调摄,可作自我按摩,活动腰部,打太极拳,勤洗澡,或用热水洗擦,腰痛伴有水肿者,应限制盐和水分。

此外,在《养生方》中提出腰痛的调摄方法有:(1)进食之后不能立刻平卧,需作散步;因为胃的腐熟,需要肾的温煦,适当活动,可使肾气通畅,不令腰痛。(2)使大便通畅,每日定时解便,即使大便干燥,也不应该用力过度,否则可引起腰痛。

七、病案选录

王xx,女,40岁,1974年10月17日初诊。

病史:腰痛,不能弯腰20多天。患者发病骤然,腰髋疼痛,逐渐加重,以致活动受限,腰呈板直状,月经提前,白带多,色黄,黏稠,有臭味。四月前有扭伤史。

173

检查:腰向前屈仅10度。四、五腰椎旁有压痛,脉弦滑,舌尖红,苔薄白。

辨证施治:劳累日久伤肾,又受湿邪侵袭,结合过去有扭伤史,致血瘀湿滞,脉络瘀阻。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先予活血祛瘀,除湿清带之法,而后再予补肾以缓缓图之。

处方:独活12g,秦艽9g,当归9g,川芎6g,牛膝15g,桃仁9g,红花6g,制乳没各6g,黄柏6g,芡实30g,车前子9g,甘草6g。水煎服。

二诊:服药二剂,腰痛减轻,腰能下弯,两手触及膝盖,白带减少,唯两下肢发木,脉舌如前。照上方加续断12g。二剂。

三诊:腰痛大减,已能弯腰,两手触及脚背,白带少,仍右腿发麻,伸屈不利,苔白,脉沉。

原方去乳没,加续断12g、茯苓9g、白术9g。

四诊:腰已不痛,稍感痿困,弯腰活动自如,白带不多,脉舌如前。

上方再去芡实、黄柏,茯苓改12g,续断改15g。

五诊:自就诊来,共服药8剂,腰痛已愈,腰部俯仰自如,一般情况良好,偶尔右腿麻木,脉沉、苔薄白。另投益气养血,除湿壮腰之剂,以巩固疗效。

(万健李成君韩同卫)

(第八节)尿血

一、概述

凡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或小便全为血液者统称为尿血。

现代医学之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及多种泌尿系疫患,如急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癌、膀胱癌等,均可发生血尿,临诊时可参考本篇辨证施治。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实证皆由于火,虚证则有阴虚和气虚之分。凡起病急速,尿血鲜红,小便时尿道灼热,艰涩不利,舌红,脉数者多属实证;若病程较久,尿色淡红,尿时无涩滞感,多属虚证。气虚者每兼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脉沉弱;阴虚者,每兼颧红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

2.辨出血部位如小便一开始尿血,逐渐清晰的,多为尿道出血,如为终末尿血者,则为膀胱出血,小便自始至终混有血液的,多为肾脏出血。并运用现代医学方法,系统检查,以明确出血之原因。

3.与淋证鉴别尿血多无疼痛,仅有尿道灼热涩滞或轻微的胀痛感;而淋证则有明显的滴沥涩痛,或痛苦难忍。故有尿道灼痛感的属淋证,无痛的为尿血。

(二)分证论治

1.下焦热盛

主症: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红,脉数。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

小蓟、生地、藕节、蒲黄、栀子、木通、竹叶、滑石、甘草。

2.肾虚火旺

主症: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汤。

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干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去皮),丹皮9g,知母24g,黄柏24g。

3.脾不统血

主症:久病尿血,面色不华,体倦乏力,气短声低,或兼齿衄,肌衄,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摄血。

方药:归脾汤。

加减:气虚下陷而见小腹坠胀者,可加升麻、柴胡。

4.肾气不固

主症:久病尿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方药:无比山药丸。

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茯苓、五味子、赤石脂。

加减:腰脊酸痛,畏寒神怯者,可加鹿角片、狗脊。

三、其他疗法

(1)白茅根30—60g,水煎服。通用于尿血各证。

(2)车前草30g,旱莲草30g,水煎服。适用于尿血的阴虚火旺证。

(3)党参12g,黄芪12g,阿胶9g,大小蓟各30g,水煎服。适用于尿血的气虚证。

四、预防与调摄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改善身体的防御机能,减少外邪的侵入。注意清洁卫生,及时治疗感冒及疮疖等皮肤疾患。避免烦劳过度,防止心火偏盛。节制房事,忌烟、酒。

尿血患者应适当休息,大量出血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并记录小便情况,包括次数、血色的浓淡、有无血块等。饮食应忌辛刺激,以及虾、蟹、羊肉等发物,宜多食水果。

五、病案选录

黄xx,男,49岁,1974年9月12月初诊。

病史:尿血一天。患者昨日下午突然尿血,小便呈鲜红色,伴尿道灼热,隐隐微痛,小腹不适,口苦而黏,脉滑数,苔黄腻。

检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其他(一)。

辨证施治:湿热蕴结膀胱,热伤脉络而致尿血,治以清热利湿之法。

处方:滑石15g,篇蓄9g,瞿麦9g,木通6g,车前子12g,黄柏6g,土茯苓14g,丹皮6g,大小藓各9g,赤芍12g,甘草3g。

二诊:服药四剂,再未尿血,自觉症状亦好转,脉滑,苔薄稍腻,复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一)。

仍宗上方加乌药3g。

三诊:又服四剂,小便化验正常,无不适陈诉,仍以下方服用。

滑石15g,黄柏6g,木通6g,茯苓12g,泽泻6g,篇蓄9g,瞿麦9g,川断12g,甘草3g。

(孙琼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