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三级医院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手册
16694900000049

第49章 输血科(血库)的质量管理(4)

(2)在工作中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用血制度。特别是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按照操作一步一步的做,并做好各种登记并归档备查,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2.完善科室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1)完善输血科的规章制度,确保输血安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通过参考其他医院输血科的工作,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己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输血科的质量管理。质量是输血科的根本,所有工作都必须制度化,操作规范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输血科要有适合本科室的规章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且每位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其中主要是血液入库四查七对;出库时认真检查输血记录单的填写项目,合格后方可发血;交叉配血;一人上班复检一次,两人上班双人双鉴;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同时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有效期和配血结果及血液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签字后方可发出;配血后标本保存1周以上;试剂管理;临床用血量一次超过2000ml时经输血医师会诊,科主任签名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事后补办手续);规范了临床输血申请单和反馈单等规章制度。

有关资料保存10年。从制度管理上促使医生合理、科学、正确、有效的使用血液,完善了输血科的管理,增强质量意识,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严把用血安全关,杜绝了医疗事故和输血纠纷的发生。

3.做好与临床、血站、患者的沟通工作。加强临床用血宣传、合理用血。输血是特殊并存在高风险的一种治疗手段,要进行科学、安全的输血,除了加强实验室工作外,还应加强宣传力度,使临床医生掌握输血指征,按现代输血理念进行输血,减少输血风险。

与中心血站加强业务交流,共同做好临床输血工作,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把临床用血的不同需求报告中心血站,工作中注意每个环节,避免由于沟通不足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患者关于输血方面的咨询,输血科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准备制作各种宣传资料向广大患者宣传输血知识;对于门诊患者的用血,不能及时供应时,也要向患者解释并留下联络方式,在准备妥后第一时间通知患者。

4.加强学习。输血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还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减少在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概率,从而减少医疗事故和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要从多个渠道组织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从而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提高我院的输血诊治水平。

输血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服务,一旦出现差错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增加不少医疗纠纷或事故,因此,值得从管理等多角度进行探讨,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也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业务副院长、有关院领导、医务、门诊、院感、检验、输血科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组成。

2.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在医院领导下工作,是医院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和咨询机构。

3.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医务部负责召集并做好会议记录。门诊部负责准备会议资料。

4.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报院长同意后生效。

5.由秘书或组织人员负责,详细记录每次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决议事项、检查结果等),并存档。

(二)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由主管副院长任委员会主任委员,医务处长、输血科主任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委员会人员组成包括医疗管理、临床、输血、麻醉、护理、检验等相关专业的专家。

3.负责宣传和贯彻《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输血法》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推动、促进、完善医院临床输血发展和管理。

4.推广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教育培训。开展全院范围内临床输血科研工作协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医院医护人员输血和管理水平。

5.制定各种临床输血治疗用血的原则,监督指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血、科学用血、安全用血,不浪费和滥用血液。

6.在医院临床用血和血液的保管、领取、使用过程中行使管理、监督、检查职能,实施规范管理。

7.评估输血科的统计资料,调查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8.估算输血科贮备血或输血比例,负责制定本院献血工作规划和年度用血计划。

9.定期召开医院输血管理工作会议,及时通报输血管理工作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及时整改。按照国家法规做好医院输血管理工作。

10.闭会期间,输血科和医务处负责执行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议。

四、输血不良反应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样复检制度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h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二)输血不良反应紧急处理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预案。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控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临床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

(2)对侧肢体采集病人血液(血常规管和肝素抗凝管)及血袋中剩余血液(最好和血袋一起)送血库检测分析。

(3)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有血红蛋白)。

(4)抢救。

(5)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式两份,一份送输血科,一份科室留底,各科护士长将结果汇报护理部。

2.输血科处理。输血科收到标本后,应该立即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297(4)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h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和流程

1.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

2.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按如下流程进行。

(1)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5条规定,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

(2)溶血性输血反应处置流程。怀疑病人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时:

①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②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病人《临床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及病史各项内容。

③重采病人血样。

④保存输血袋中残留血。

⑤护士及时通知值班(床位)医师-上级医师-输血科值班人员-护士长-护理部。

患者新采集血样送输血科。

⑥输血科确认溶血性输血反应后及时通知输血科主任-医务处负责人-分管院长。

病区护士-护士长-护理部-值班(床位)医师及上级医师-病区医疗主任-科主任-医务处负责人-分管院长。

⑦医务处负责人或分管院长组织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查找原因组织进行抢救,做好详细记录。

(3)细菌性输血反应处置流程。

怀疑病人为细菌性输血不良反应时:

①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②输血袋不离开病人或家属视线。

③每0.5h一次、共2次,抽取病人血液做细菌学检测。

④护士及时通知-值班(床位)医师及上级医师-必要时病区主任-科主任。

护士及时通知-输血科值班人员-输血科主任-医务处负责人。

护士及时通知-病区护士长-护理部。

⑤医务处负责人组织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查找原因组织进行抢救,做好详细记录。

⑥输血科(血库)通知-供血机构。

⑦在病人或/和直系亲属、医院、供血机构三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测后,封存血袋。

(四)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见表12-5。

(第二节)输血科制度化建设

(一)输血科工作制度

1.输血科以卫生部【2000】184号《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宗旨。

2.输血科所有血源购自河北省血液中心。输血科应制定合理的贮血计划,保持一定库存量。

3.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工作环境要安静,配血时要精力集中,不得和他人交谈。

4.认真执行核对制度,包括:血液出入库(有关资料需保存10年)、标本接收、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及临床科室取血时的核对。

5.按A、B、O、AB血型将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输血科专用冰箱不同层内,并有明显的标识。每日检查冰箱温度,同时观察血液质量。应严格按照不同保养液要求的期限保存血液,发现质量可疑时,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储存血液报废时,应报医务处批准。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一次微生物学检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7.安排用血时,应执行先储先用,合理搭配(特殊情况如血液病、新生儿等根据临床需求给予新鲜血),对危急、危重病人用血优先处理及时供给。

8.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科学、有效用血。

9.按照上级安排承担教学任务,指导实习、进修人员的学习;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10.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d之内的。加强对一次性输血量大于2000ml的审核。

11.血液一经出库不得退回。受检标本应置冰箱保存7d备查。

12.定时检查各种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上报。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主任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输血科的临床业务、科研和行政管理。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院长任期目标制定本科室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组织全科人员制订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督促做好各项登记、统计和消毒隔离工作,不断研究和改进输血方法,严防差错事故。

(3)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考核。开展质量控制,把好质量关,提出本科人员的升、调、奖、惩的具体意见。

(4)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5)搜集、掌握国内外输血技术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实际,开展技术革新和新技术项目。

(6)督促检查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负责审签仪器、试剂和器材的请领、报销。

(7)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本室人员进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教育,牢固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

(8)安排本科人员的工作岗位和值班。

2.副主任技师岗位职责。

(1)在输血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本科室的规章制度检查及技术操作规程的实行,严防差错事故。

(2)参加输血科的日常工作,并解决工作中疑难问题。

(3)开展科研,担负教学工作,指导进修、实习生的学习。

(4)协助科主任制定科研计划,学习国内外的配血及血液成份使用等先进技术,开展新的输血科工作项目。

(5)协助科主任抓好本科各项工作的质量。

(6)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科学、有效用血。

副主任技师按分工履行主任技师职责的相应部分。

3.主管技师岗位职责。

(1)在输血科主任及主任或副主任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联系临床所需的血液制品,经常检查血液质量,做好血液的储备工作。

(3)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差错事故。

(4)指导和参加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血液发放工作。

(5)负责试剂及器材的请领和管理,负责仪器设备的检测及保养工作。

(6)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7)协助主任组织输血科人员业务学习,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业务学习。

(8)检查或填写输血科各项登记、统计等。

(9)参加科室值班。

4.技师岗位职责。

(1)在输血科主任及主管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联系临床所需的血液制品,经常检查血液质量,做好血液的储备工作。

(3)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差错事故。

(4)指导和参加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

(5)参与试剂器材的请领和管理,参与仪器设备检测及保养工作。

(6)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

(7)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业务学习。

(8)检查或填写输血科各项登记、统计等。

(9)做好科室值班工作。

5.技士职责。

(1)在输血科主任及主管技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联系临床所需的血液制品,经常检查血液质量,做好血液的储备工作。

(3)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严防差错事故。

(4)参加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血液发放工作。

(5)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

(6)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业务学习。

(7)检查或填写输血科各项登记、统计等。

(8)做好值班工作。

6.质控工作人员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业务技术的全面质量检查监督。

(2)质控人员必须坚持原则,作风正派,遵纪守法,能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能胜任本岗位工作。

(3)负责对血液及成分、化验检查等各项技术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