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6693400000030

第30章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制定。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疼痛肿胀,有挤压痛,足背屈时疼痛加重,胫足踝部水肿。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发热,自臀部以下整个下肢水肿疼痛,大腿内侧三角处有明显触痛,皮肤发白,重则紫绀,皮温增高。慢性期,肿胀减轻,浅静脉扩张充盈,皮肤增厚,小腿可出现色素沉着。

(3)个别病例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时,则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面色紫绀,血压下降,甚至厥脱。

(4)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外伤,产褥,盆腹腔手术,肿瘤或其他血管病史。

(5)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增高,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有助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制定。

(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二)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色暗红而热,浅静脉扩张,皮肤按之凹陷;伴有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数。

2.气虚血瘀证:患肢肿胀较重,疼痛明显,皮色白或青白,夹杂暗红,热不明显,小腿脉络显现,患肢活动受限,指压有痕或无痕;或体虚乏力,患肢肿胀、沉乏,朝轻暮重;皮色正常或暗褐色或色素沉着,舌质暗紫或红紫或瘀斑瘀点,舌苔白厚,脉沉细。

3.脾肾阳虚证:水肿发病早,进展快,肢体粗肿,皮温低,部分患者皮温略高,皮色暗红。兼有气机凝滞,而见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腹部胀,久泻久痢,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合三妙散加减。主要成分:金银花或忍冬藤、蒲公英、当归、玄参、炙甘草、苍术、黄柏、川牛膝、丹参等。

加减:热盛,重用金银花,加公英,地丁;湿热加薏苡仁,泽泻,车前子;血瘀重加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水蛭等。

中成药:槐米浮萍胶囊(院内制剂)。

中药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

2.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益气消肿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主要成分:生黄芪、炒白术、党参、陈皮、升麻、柴胡、茯苓、薏苡仁、桂枝等。

加减:瘀血重者,加用水蛭、山甲、地龙等;血瘀化热者,重用赤芍,加生地,玄参。

中成药:益气消肿胶囊(院内制剂)。

中药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益肾,利湿化瘀散结。

推荐方药:真武汤加减。主要成分:熟附片、干姜、茯苓、炒白术、当归、丹参、川牛膝等。

加减:脾阳虚重者,辨证加用干姜,吴茱萸等;肾阳虚重者加用右归丸。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

1.针刺

湿热下注型:平卧位,取足三里,三阴交,地机,丰隆等穴位,每次30分钟,1次/日,采用泻法。

2.穴位药物注射疗法:气虚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选双侧足三里穴位药物注射,如注射维生素B12等。

3.中药贴敷疗法:芒硝1000g,冰片2g,捣碎混匀装袋,外敷患肢,1次/日。

4.中药熏洗疗法

(1)湿热下注型:用芒硝,黄柏,侧柏叶等;用法:中药水煎日1剂,留药渣,入中药熏洗器,调定水温至45℃—50℃,约15—20分钟。先熏后洗,每日1—2次。

(2)气虚血瘀型:黄芪,薏苡仁,红花,黄柏,甘草,牡丹皮,赤芍,垂盆草,当归等。

用法:中药水煎日1剂,留药渣,入中药熏洗器,调定水温至45℃—50℃,约15—20分钟。先熏后洗,每日1—2次。

5.空气波压力治疗:脾肾阳虚型:选择合适压力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日2次。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评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制定。

治愈:患肢肿胀及疼痛消失,有关检查明显改善。

显效:患肢疼痛消失,肿胀明显减轻,有关检查有改善。

有效:患肢疼痛及肿胀减轻,有关检查有所改善

无效:患肢肿痛不消,有关检查无变化。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1)临床治愈:

(1)站立20—30分,行走1500米后,无明显肿胀疼痛,沉重感,压痛。

(2)下肢浮肿明显消退或完全消退(以平面周长对比,大腿以髌骨15cm点以上,小腿以胫骨粗隆以下10cm点上缘侧周长)同健侧相比,周径差<2cm。

(3)彩色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完全再通。

(2)显效:

(1)站立15—20分钟,行走1000米后,疼痛、肿胀比治疗前有所改善。

(2)下肢浮肿明显减轻,平面周长同健侧相比不大于3cm。

(3)彩色多普勒显像血管大部分再通。

(3)有效:

(1)站立10分钟以内,行走500米后,疼痛、肿胀比治疗前有所改善。

(2)下肢浮肿减轻,平面周长同健侧相比治疗前有所改善。

(3)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血管小部分再通。

(4)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或患肢水肿加剧,并发肺栓塞者。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方法:

临床痊愈:患肢疼痛、肿胀消失。

显效:患肢疼痛、肿胀明显好转,由+++→+。

有效:患肢疼痛、肿胀好转,由+++→++或++→+。

无效:患肢疼痛、肿胀无改善。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方法:

疗程4周为1个疗程,根据以下观察指标评价疗效和安全性。

(1)疗效指标

患肢肿胀、疼痛症状改变程度(第0天及试验开始后每周各检测1次)

患肢homan’s征、股内侧压痛体征改善程度(第0天及试验开始后每周各检测1次)

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2)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血液PT、TT、APTT、FIB测定。

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sCr)。

(整理:乔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