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地震后四天左右公开的信息,瑞信首席经济学家HiromichiShirakawa估算,日本地震的经济损失将达到1710亿~1830亿美元。巴克莱的经济学家预计日本经济损失将达到1800亿美元,这相当于日本GDP的3%。而三菱UFJ证券和瑞士嘉盛莱宝则预计,地震最终成本可高达GDP的5%。最悲观的预计来自于伦敦智库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VanessaRossi。他预计,日本在这次地震中将损失10%的资本存量,相当于GDP的20%,即1万亿美元。他说:“更大的成本是资本存量的重建。这种问题的确将严重破坏资本存量,重建不可能只有1~2年,我预期有4~5年。”
此外,美国风险研究建模公司AIRWorldwide在3月13日对日本大地震所造成损失的评估为约等于1995年阪神大地震损失的3倍,相当于日本GDP的约6%。日本三菱日联证劵3月15日说,大地震导致GDP的“受损率”应该为5%。
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之大,主要是核电站危机进一步延续加大了损失——严重影响了救援,也加大人员伤亡和物资财产损失。
重创日本制造业,一些知名企业可能外迁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生产供应全球40%的手机和电脑芯片,1/5的半导体产品。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东北部沿海地带,经济规模虽然只占日本GDP的8%左右,但是,由于该沿海地带分布着核电、汽车、石化、钢铁、半导体等众多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而对日本造成重创。
地震迫使日本众多半导体、液晶面板配套组件、数码产品生产厂纷纷关闭。索尼关闭了6座工厂;佳能8家工厂停产;尼康顶级机身生产厂受灾;松下选择暂时停产;东芝也关闭了位于岩手县的微控制器工厂。据报道,地震后的第二天,在地震波及地区,至少有21家日本大型企业的数十家工厂进入停工状态。其中一些工厂生产规模所占分量颇重。如起火的COSMO石油公司千叶炼油厂是该公司最大的炼油厂,日处理原油能力达22万桶。
3月12日,COSMO石油公司位于千叶县市原市的一处炼油厂地震后着火,日本组织扑救
“3?11”大地震将推动制造业在日本国内以及全球的重新布局。
经过这次惨痛的教训后,出于对日本频繁地震的担心,像苹果公司等知名企业,可能把工厂向中国等地转移,核辐射的持续扩散,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这样做。而日本企业自身,也可能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将工厂外迁到自然灾害少的国家。由此可能促使日本经济重新进行结构调整,当然,也可能由此造成“抽血效应”。
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这次大地震对苹果公司的影响非常之大。日本是苹果产品主要部件的供应来源地之一。其中,iPhone4和iPad2等苹果产品的NAND闪存大部分来自日本东芝公司,iPad2电池管理芯片来自日本精工公司,通讯部件则来自日本村田制作所。而这三家日本公司的重要工厂目前均处于停产状态。苹果产品从原材料到组装出货,一般需要3个月到半年时间,分析师称:“若不尽快复工,日本地震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消费产品的影响可能在今年第二三季度显现出来。”受日本地震影响,3月16日和17日,苹果公司股价分别下跌了23%和45%,近两个交易日内市值共计蒸发220亿美元。
行业调查公司iSuppli近来一直在分析苹果iPad2的构造。这家公司认为,虽然iPad的很多零部件都可从日本以外地区采购,但iPad的屏幕玻璃和电池可能难以替换。以前苹果是从AsahiGlass采购,但AsahiGlass有多个生产设施遭破坏。即使一些iPad供应商未直接受到影响,但日本的企业经营中断,以及大地震的余震,依然可能破坏部分零部件的运输。日本发生的地震灾难“可能会导致”苹果的“物流中断”。
更激烈的竞争
这次地震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在于,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日本的制造业正遭遇越来越多的竞争,既有来自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优势制造业的竞争,也有来自于德国的尖端制造业的竞争,而且,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电子、汽车、钢铁、半导体等方面,都已具有竞争规模。
这意味着,时间带给日本的不是复苏的机会,而是更大的阻力。
日本在走向复苏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比以往任何时候的挑战都大,比以往任何时候的难度都大。
日本首相菅直人灾难迟迟不能终结,长时间的延续,让日本长时间忍受痛苦,无法展开自救,这将加大对日本经济的损害。
“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包括电网、道路和港口等大量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核电站发生爆炸。如果说一般基础设施还比较容易恢复的话,那么,核辐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已经成为萦绕在日本上空和全球上空的一片巨大阴影,使许多人心中充满担忧和恐惧。
核辐射的影响力正在放大“3?11”地震的危害。
从3月12日下午开始,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多个机组相继爆炸,截止到3月17日,福岛核电站多个机组的安全壳已经破裂,爆炸不断,情况已处于失控状态。为此,日本已撤出了大部分抢救人员,只留下50名电力公司员工看守现场,进行最后的抢救。核辐射阴云笼罩在日本上空。
核辐射问题的延续,对日本而言,已经成为比地震本身更棘手更难应对的难题。
局势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尽管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核辐射尚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日本自卫队检测之后发现,核辐射要严重得多。因此,3月1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求自卫队出动直升机参加福岛核电厂的灭火工作,遭到自卫队的拒绝——如果不是核辐射非常严重,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2011年3月16日,美国核能监管委员会主席GregoryJaczko对核危机作出了比日本政府更悲观的评估,他断言福岛第一核电站4号反应堆乏燃料池已干涸或水量所剩无几,3号反应堆的乏燃料池可能在漏水。随后,美国政府建议美国公民远离福岛第一核电站半径50英里(80公里)范围内。
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国际媒体早就关注一个问题:多年来,日本一直在累积钚,而“钚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做核武器”,到2009年时,日本已拥有足够造出5000枚原子弹的钚!如果日本不是为了发展核武器做准备,这种庞大的储备对于日本自身来说,一旦出现问题,岂不等于自残?
这段文字写于日本大地震以前,现在看看,更有现实的意义。
不幸的是,今天日本遭遇了这种危机。过量地发展核能,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其实,日本有很多选择,比如,风电、太阳能等,但日本唯独对核电情有独钟。这次地震能够让日本的决策者清醒吗?
无奈的老龄化,债务负担沉重
日本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现在处于老龄化时代,同时处于负债超过GDP两倍的时代,经济复苏缺少最基本的动力。
日本政府公布的老龄化白皮书显示,日本早在1994年便步入超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占总人口14%)行列,到21世纪已进入老龄化“国际最高区域”。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10年”,而进入老龄化社会也被认为是造成“失去的10年”的原因之一。
日本的老龄化困境
目前,127亿日本人口中21%的年龄已经超过65岁,到2050年日本老龄人口比例将上升至40%。在老龄化社会中,赡养一名退休老人需要13个劳动人口,具有这种人口特点的社会面临着越来越高的退休和养老费用开支,与经济增长的预期不可调和。
日本的老龄化影响到了就业。尤其在农业领域,老龄化问题更突出。根据《日本国势图绘》的统计数据,目前,65岁以上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占456%,50~59岁占266%,40~49岁占126%,而39岁以下的农业劳动人口只占18%。
现在,日本65岁的老年人数已有2600多万,而养老护理人员却严重不足,目前全日本只有120万名护理人员。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除了医护知识外,责任心也很重要,而且身体负担很重,要经常值夜班。在日本,养老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不高,平均月工资20万日元。而日本国民人均月工资标准是50万日元。为此,日本政府日前给每个养老护理人员每个月增加了15万日元的工资。
日本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中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一现实让社会本身的存活陷入危机。
关键的问题是,日本因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由于老人多,日本政治家们更重视有选举权的老人,因此,21世纪初期,尽管日本的少子化倾向已十分严峻,日本用于高龄者的费用占GDP的73%,而用于孩子的费用仅占GDP的06%,不及丹麦的1/6,在OECD国家排名仅占第24位。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保险行业成为此次地震和海啸的最大受害者,因为预计保险商和再保险商所需支付的保险费及所蒙受的损失将是其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预计受保财产损失金额将在150亿~350亿美元之间——该估算数字并未包括海啸的全部负面影响,以及人身伤害保险或其他损失。这意味着,日本保险业将遭受重创,而这可能反过来对日本现有的保障制度构成伤害,从而带来更多的问题。
因此,除非日本放开它的移民政策,否则,这个经济体很难产生出应有的活力。这也是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普遍感到悲观的原因之一。
至于债务问题,我们前面已经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