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长成一棵树: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尊与自爱
16685700000024

第24章 学习与沟通——学会自爱,保护自己(3)

同学们,请吸取我的教训,不要再犯这个错误,听长辈的话,做个好孩子,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这些游戏是惹不得的,它就像海草一样,死死缠住你不放,适可而止啊!

网络这个虚拟的梦幻般的世界吸引了无数的青少年,甚至不少的成年人也沉迷其中。其实,上网并不是只能给我们带来坏处,只要合理利用,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好处。

不说别的,我们每天做完作业,可以在父母的监督下,上上网查查资料。将平时写的一些文章传到网上,请大家发表评论,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甚至在QQ上和好友聊聊天,听听音乐,偶尔也玩玩网络小游戏,开发智力,丰富课余生活。只要是在大人的监督下,合理的安排上网时间,上网还是有好处的。

但是,我们同时一定要认识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沉迷网络游戏有着根本区别。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常常是每天作业还没有完成,就在没有大人的监督下长时间玩网络游戏,甚至逃课去网吧上网,结果不但成绩一落千丈,而且视力严重下降。身心健康都受到极大的损害。

据调查显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游戏类型依次为:角色扮演类、第一人称射击类、冒险类、赛车类、智力类,他们经常玩的游戏有美国的《反恐精英》、韩国的《传奇》、中国台湾的《大富翁》、日本的《生化危机》,等等。这些游戏都是让游戏玩家身临其境,在虚拟社会漫长的体验过程中获得升级,获得成就感,从而越玩越想玩,直到难以自拔。

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其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未成年人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会对他人施暴,这不但会在网上而且有可能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客观地面对网络游戏。网络游戏费时费力又费金钱,不少人为了一时的快乐毁了一辈子。沉迷于虚无是可悲的,回到现实中来吧,在现实中来找到自己的天地,众多的悲剧不能再重演,不要让自己在后悔与虚无中度过一生!

告别网络游戏!我们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曾经是那么傻,被一个虚拟的不存在的世界左右了那么久。

离开了网络游戏!我们才会明白,原来在无比神奇的网络里,还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

我们终于可以不用整夜地陪电脑作战了,我们可以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轻松起来。别了!网络游戏!我们曾经迷恋得发了狂的传奇世界。别了!网络游戏!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用理性思考,选择属于自己的网络生活吧!

远离香烟: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被喻为21世纪的瘟疫,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对社会来说,吸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吸烟导致疾病和过早死亡,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和医疗费用的增加。

“吸烟有害健康”,早已成为我们的常识。吸烟不仅是不自爱的表现,而且是在危害别人的健康。烟明明是“臭”的,兜售烟者人却把它叫作“香”烟,而且这香烟,不仅名不副实,而且害人不浅啊!

朋友们,我们先来看一个中学生吸烟成瘾的故事吧。

程芳是一名初三学生,她的烟龄有两年多了。“第一次吸烟是初一时,我看到两个男同学在偷偷吸烟。当时觉得很好奇,就想尝试一下。”

在这种好奇心驱使下,程芳偷偷从爸爸的烟盒里拿了一根烟。趁着爸妈不在家,她和班里另外一个女同学在家中的洗手间点燃了第一根烟,看着嘴里冒出的烟,程芳觉得吸烟是件很好玩的事。

渐渐的,她吸烟的次数多了起来。每次吸烟,她都在和老师还有爸妈进行一场“暗战”。担心父母发现,她的烟很少带回家,“每次我都是委托男同学给我买上一两根,多了容易被发现”。

除此之外,担心爸妈闻到烟味的程芳,每天口袋里都有口香糖,甚至还会带着大蒜。抽完烟后,她会仔细地除掉烟味再回到教室和家中。直到现在,程芳的父母和老师都未发现她的这一行为,这样的感觉也让程芳觉得“很刺激”。

不过,学校曾开展过多次让学生远离吸烟的活动。活动中那些触目惊心的吸烟者的肺部照片让程芳胆战心惊。“特别害怕自己的肺有一天也会变成那样,太恶心了。”

尽管当初吸烟的好奇心已经没有了,尽管有时也会刻意减少自己吸烟的次数,但程芳说:“现在已经养成了习惯,有时还是很想有那种背着爸妈吸烟的刺激感觉。我知道吸烟不好,可我不知道该怎么摆脱这些困扰。”

曾几何时,吸烟是男性的专利,时至今日,一些女性也涉足其间,难以自拔,程芳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最初只不过是为了寻求一种新鲜刺激,没想到却上了瘾不能自拔,可见香烟真的是碰不得啊!

许多人感觉手夹一支烟,摆个造型,感觉自己很酷。其实在这个“酷”的过程中,你知道又有多少危害呢?现在就让我们来数一数吧。

科学研究表明,一支小小的香烟含有4000多种化合物,其中主要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焦油中含有几十种致癌物,可使吸烟者患上多种疾病;尼古丁是使人成瘾的毒物,一支烟中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只小白鼠。

香烟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有很大影响,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据调查,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3倍。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如肺癌、咽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等等。其中肺癌病例中,85%是吸烟的结果,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可能性越大,如每天吸10支~20支香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高出不吸烟者17倍,若每天吸烟40支以上,则患肺癌的可能性高出不吸烟者60倍!女性青年吸烟还可导致不育、早产、流产、月经紊乱、痛经、宫颈癌,等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年都有3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我国每天有2000人因吸烟而死亡。我国烟民的数量正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如果按目前的状况持续下去,到2030年我国每年因吸烟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将高达200万人。吸烟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旺盛时期,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组织还比较娇嫩,各种功能都还不够稳定,对外界的不利因素的抵抗力较弱,人体细胞对致癌物质更加敏感,因而吸烟对青少年身心的损害更大,吸烟所致疾病,在青少年身上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青少年吸烟可直接导致脱发、听力下降、身体矮小、记忆力衰退,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的支气管与成年人相比较直,当烟雾中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时,很容易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使肺组织遭到损伤,从而削弱呼吸道的防御能力。

据报道:吸烟青少年患咳嗽、痰多、肺部感染的比例,比不吸烟青少年多得多。另有资料显示,开始吸烟年龄越早,患肺癌的危险性越大。

再者,烟草中的一氧化碳,与血液里的血色素亲和力极强,因可使人处于缺氧状态,从而破坏了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理解能力变差。此外,吸烟的青少年身体素质也较差,主要表现为抗病能力低下,如易患流感和痢疾等疾病。

况且吸烟既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份。父母绝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骨瘦如柴,精神萎靡的香烟受害者!

由此可见,吸烟对于我们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此,我们不妨看一个“老烟民”的忠告吧。

郑菲今年16岁,是一名高一年级学生。她第一次吸烟是在中考结束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中。

“当时因为大家要分开了,我中考的成绩不怎么理想,所以那次聚会的时候,心里挺郁闷的。”郑菲说,当时班里一位男同学递给她一根烟,对她说:“别烦了,吸一根吧,让那些烦恼跟着烟飘走吧。”犹豫片刻,郑菲还是将烟接了过来。

“吸第一口时,心跳得特别厉害,还是很害怕,毕竟知道吸烟不是好事,更何况我又是女孩子。”第一根烟,郑菲只吸了几口,就在咳嗽声中将烟掐灭了。

郑菲说,因为担心回家被妈妈闻出来,她吃了三条口香糖。不过,从那以后,每当有什么心事时,郑菲就会习惯点根烟来“消愁”。

可郑菲发现,吸烟并没帮自己解决烦恼,反而让自己更忐忑不安。“其实说实在的,吸烟根本就没法消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总会习惯性地想到吸根烟,其实我也讨厌这个习惯。”

因为不敢当父母和老师的面吸烟,郑菲总煞费苦心地寻找能偷偷吸烟的场所。学校女厕,家里的地下室……这种感觉让郑菲觉得自己像个“贼”一样,让她感到很别扭。

在好友的劝说下,郑菲在这个学期作出了决定:“我要彻底与烟说拜拜了,女孩子夹根烟,总觉得怪怪的,况且每次看到爸妈时,真有点做贼心虚的感觉。”

郑菲还对自己的同龄人提出了忠告:“一定要拒绝第一根烟,吸烟的感觉糟透了……”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禁止吸烟,控制烟害是世界的潮流,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学校的制度可能约束住我们在学校里不吸烟,但要彻底远离香烟、拒绝烟草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认识和意志,在此,送上一首《钗头凤》给那些对吸烟还有无限向往的同学以作警诫。

本国烟,外国烟,成瘾苦海都无边。前人唱,后人和,饭后一支,赛似神仙。错,错,错!

烟如旧,人苦透,咳嗽气喘罪受够。喜乐少,愁苦多,一朝上瘾,终身枷锁。莫,莫,莫!

不要喝酒:喝酒会伤身体

华灯初上,某重点中学旁的小酒馆里,学生模样的青少年鱼贯而入。坐定以后,便旁若无人地点酒点菜。数桌酒席一字排开,其后气氛之热烈,令很多路过的人注目。

但谁也不会想到,这只是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为庆祝自己的生日而举行“盛大招待会”,赴宴者也多系他的学兄学妹。不一会儿就“觥筹交错”起来。在座的其他吃客们也多是熟视无睹,并无一点惊讶表示。席间不仅上了果酒、白酒,还有“红塔山”在其间“腾挪跳跃”。

这样的场面你是不是很熟悉呢?是的,像这些青少年喝酒的事例可算是举不胜举。也许有人会拿出少量饮低度酒并不一定有害来搪塞,但要知道,这是对成年人说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少量也是有害无益的。而且,现实情况往往是一旦开始喝酒,就不是少量低度,而是大量高度了!

朋友们,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事情吧。

“来,再喝一杯,迎接平安夜!”2011年12月23日晚上,历城区彩石镇商业街双彩大酒店一个包间里,20多个年轻大学生趁周五晚上没课,相聚庆祝平安夜和圣诞节的到来。

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大家正酒酣耳热,一个壮实的男生却倒地不起,他这一倒下,就再也没能起来。

据该酒店一名员工介绍,晚上大概6时多,附近一所大学来了20多个学生,有男生有女生,要了楼上的201包间,把包间里的两个大桌都坐满了,他们看上去很开心。

当时客人很多,他们一共要了4箱啤酒8瓶白酒,后来退了一箱啤酒,又要了瓶白酒,这样他们共要了3箱啤酒和9瓶白酒,这里面男生女生都有,女生可能不喝酒或者喝得少,这些酒应该大部分被男生喝了。

20多名大学生喝酒,一名男生当场猝死。平安夜,缘何变得不平安?都是喝酒惹的祸!近年来,学生喝酒过量猝死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真是让人悲叹!

综观今日青少年喝酒行为的现状,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些显著特点:一是青少年接触酒年龄越来越呈低龄化趋势。生活在今天的少年儿童,家庭疼爱、社会关心,往往容易形成“小皇帝”的性格特点。随着家庭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酒已是人们接待宾客、迎亲送友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消费品。那些“小皇帝”们便常常对自己“领地”内的这些有诱惑力的东西行使“支配权”。

据调查显示,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酒的占90%以上,江苏宿迁市三棵树乡就曾有一个4岁的儿童因酗酒而身亡。在学龄前儿童中便有一支可观的酒民的队伍,也难怪中小学里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了。

二是由隐秘走向公开。以前的青少年喝酒一般都受到较多的制约。而在各种观念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整个社会、家庭对这一问题的观念也显得更加开放了。

随着中小学生互相庆祝生日风气的日渐蔓延,搞生日聚会,以酒助兴也往往得到家长们的认可了。甚至在学校中选上了先进,当了班干部,也有下酒馆庆贺的。所有这些,都促使青少年喝酒迅速地由隐秘走向公开,并由以前的个体“单兵”现象较多地转化为“集体活动”的形式。

三是青少年的喝酒行为还常常和追求高档联系在一起。尽管中小学生是纯粹的消费者,无独立的经济能力,但对他们的调查却发现,他们喝酒的“档次”更明显地比他们的祖辈、父辈要高出一截。其“锋芒”所向,确实能让老一辈们汗颜。不过,如此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就实在不是什么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