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凯刚送李木木回到家门口,就被对方婉转赶了出来。
忙活了一上午,不仅捞不到一句感谢的话,竟然连顿饭也没混上,施凯回到自己的房间,望着空空如也的冰箱,不禁哑然失笑。呆立片刻,抄起公文包出门,开车径直去了公司,从楼下餐厅拎了一份12元钱的肥肠云南米线进了办公室,又开始一个人的加班生活。
可能是饿了,这份云南米线吃得很爽,连羹汤都喝得一滴不剩,脑门子也吃出了细汗。再次打开电脑,看着几张华丽的报表,又看了看前几天画的那张关系图,突然脑门一闪,找到了自己之前冥思苦想、久而未得的答案。
这个隐藏的风险就是防水补漏。
水是无孔不入的,它借着风压、对流、冲击、附着、毛细等力量,逐渐渗入建筑内部,而且在渗透的过程中极其隐秘,很难被察觉。正如韩非子所讲: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毫不起眼的蚂蚁洞穴,经过长时间的啃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座长堤。
换言之,找寻漏水原因必须深入“内脏”分析判断,才能对症下药。
难题在于,如何才能深入内脏,寻找到那个漏洞,那个蚁穴?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到了“木桶原理”。
很多人理解的“木桶原理”,是寻找那块最短的木板。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捆绑在一起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如果其中一块木板很短,木桶就会漏水。也就是说这只木桶装水多少,是由这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若要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所以“木桶原理”也多被理解成“短板理论”。
施凯并不这样认为。
大家考虑的“木桶原理”更多是站在个体和整体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一个有缺陷的个体对一个集体的制约作用,这种考虑不能说错,但理解过于狭隘。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人们在生活中会发现,一只木桶装水的容量,并不仅仅取决于几块木板的长短,还要考虑是否漏水。真正决定一只木桶质量好坏的,也不是短板的问题,而是那些根本不起眼的小东西,比如黏合剂和铁箍。如果木板之间不能紧紧粘牢,铁箍绑得不结实,仅仅追究这个木桶有几块短板,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施凯认为,真正的“木桶原理”,除了“短板理论”,更需要考虑的是“防水补漏”。
理清了思路,施凯又把思路返回到了“畅行无忧”的项目上。
对于“畅行无忧”这个快速奔跑的木桶来说,漏洞在哪里?如果不能及时堵上,就能造成整个项目功败垂成、功亏一篑?又是什么样的漏洞正在悄然发生,而且不容易被察觉的?
他点燃了一根烟,慢慢站了起来,走到窗前。
如今这个大办公室视线很好,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弯弯的马路分布均匀,很像一条条河道。经常出差的人都知道,北京的马路规划很有讲究,都是正南正北方向,而上海的马路规划则按地势或河流走向分布。
映入施凯眼帘的,是对面一座三十多层高的甲级写字楼,全身上下贴满了蓝色的玻璃幕墙,被高空作业的蜘蛛人洗刷得干干净净,下午渐落的太阳斜照了一半墙体,熠熠生辉,犹如一个发光体。
看着这座建筑物,施凯突然想起了国贸大厦,紧接着就想起了在那座高空中的咖啡厅里,自己跟投资人的一段对话。
“风险在哪儿?”
“有两个,一个是诚信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政策风险。”
“你们俩,难道不觉得这是致命的风险吗?”
施凯满脸的肃容渐渐有了变化,原来生硬的嘴角微微往上扬,再往上扬,最后如咧开了嘴的石榴花一样,傻傻地呵呵笑出了声音,他想他终于找到答案了。 “畅行无忧”从成立到现在,从来没有解决这两个问题。
一个是诚信问题。
另一个就是政策风险。
恰恰相反,由于一笔200万的资金狠狠砸在管理团队的头上,砸花了他们的眼睛。从那以后,团队所有人都把精力放在了如何加速奔跑,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具体事务的执行方面。作为这列火车的司机,他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对原有清晰判断的风险选择了忽略和漠视。现在,这两个问题就如同两颗炸弹,从来没有消失,一直埋在不远的前方默默地等待着自己。“畅行无忧”跑得越快,就离它们越近,或许已经近在咫尺,给予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施凯狠狠抽完手中最后一口烟,对着空中缓缓吐出,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一切都还来得及,万幸的是在这两颗炸弹发作之前,自己发现了它们。
再次回到办公桌前,施凯的动作快速又有力。
他已经等不及明天早晨初升的太阳,他希望现在就能马上商讨和解决。于是,在一连串的短信和电话之后,他的管理团队陆续返回到了作战场地,行动快速,动作整齐。这是创业团队最大的优势,因为充满了梦想和激情,一切艰难困苦在他们的眼里都变成了一种磨炼,一种前进的助力。
几个人关在办公室里,整整讨论了两天一夜。
首先解决了诚信问题。
如何保证网站上所发的拼车信息安全、真实、有信誉、服务质量好?团队商讨出来的解决办法,是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方面,进行网站升级。增加认证会员真实身份评估和网友事后评价两种功能,加强线上网友的相互约束,实现口碑营销。
第二方面,进行评级认定。根据网友评价的数量和优质程度,对长期稳定会员逐渐分级区别对待,加以推荐,增加网友的信任度。
第三方面,建立第三方仲裁委员会。畅行无忧既是一个平台提供者,也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如何让所有人都能井然有序地进行正常交易,避免欺诈和违约,这需要一个第三方机构公平公正处理各种投诉与偏离案件,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第四方面,提出先行赔付口号。对特别优质的会员,网站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和交易中介费用,一则成为广告收入之外的另一来源,二则方便网站提出先行赔付的理念。加强整个拼车网站的诚信,消除网络与现实结合的隐患和风险。
另一个危机,就是政策风险。
拼车最大的政策风险,就是“非法”和“合法”的身份鉴定。
John认为,国家政策一般分为三种状况:
第一种是鼓励和支持。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如果它鼓励民众去做一件事,最喜欢做的就是吹风和出台政策,舆论导向在前,文件和法律法规出台在后。很显然,拼车不属于这种,既没有新闻舆论的热议,也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的书面文件。也就是说,民间拼车的业务发展,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是不赞成的。
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整个团队都没有异议,均表示认可。
政策不鼓励做的事情,民间能不能做,怎么做,如何防范风险?这就得考虑第二种状况,就是模棱两可。
一件事民间做了,还做起来了。政府也瞧在眼里,但就是不吭声不表态,也就是说既不说你做得对,也不说你做得不对。这在国外是比较少见的,但在中国却很常见。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解释来讲,就是中庸之治。
先让民间组织自个儿高兴地蹦跶一段时间,政府躲在一边细细观察和衡量,这个事情对政府有什么好处?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有什么风险?受不受控?有什么安全隐患?有什么利益纠葛?这个不吭声并不代表许可和默认,它还有一个深层含义,就是游刃有余。在将来的某一天,无论说对说错,道理都在政府手上。
第三种状态,当然就是明令禁止。
国家规定,某些行业某些领域,民间组织你就是不能碰,也碰不起。只要你敢碰,随之而来的就是加倍的惩罚,甚至牢狱之灾。幸好,拼车还没有沦落到这个地步,国家并没有出台政策明令禁止,否则这个团队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很显然,在John说出三种状态之后,团队所有人都知道“拼车”处在国家政策的第二种状态中,模棱两可,不明朗。
然而,这个不明朗的走向就是这个公司最大的风险。
拼车的有利因素很多,比如缓解大城市病的拥堵;比如减少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比如帮助老百姓节省开销;比如减轻公交和地铁的超负荷运作。但是,它也有诸多不利的因素,比如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黑车市场的壮大;触碰到其他行业的利益。
经常打车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很多城市,每一位的士司机后面都有一个管理机构,他们需要向管理机构无条件上交一笔“份子钱”,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这个份子钱通常并不低,少则三五千,多则七八千,超过他们自己本身的收入。也就是说,每个城市收取“份子钱”的这种出租车管理公司就是这个生态链条上的最大阻力。不幸的是,出租车市场在很多地方属于垄断行业。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面,施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为与投资人John的观点大相径庭,两人在会议桌前发生了激烈争执。
John认为:
“畅行无忧”现在只管闷着头做,如果有一天国家真把“拼车”定位于“非法运营”,那也是畅行无忧已经壮大并发展起来的时候,这是后话,是公司在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上需要考虑的事情。现在要做的是走好第一步,越低调越好,先赚到钱再说。以后的事变化太快,无法预测,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高调做事,制造舆论,能不能解决身份问题还是一个未知数,结果引来一批狼一样的竞争对手,得不偿失。
施凯的想法不一样:
“拼车”的身份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团队所有人明明看到了这个炸弹就在不远的前方等着自己,闭着眼睛都会碰到,为什么还要使劲开快这列火车,又不做任何风险防范呢?这不是加速它的灭亡吗?竞争对手任何时候都有,不在于你高调还是低调。“畅行无忧”公司在他眼里,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更是他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他希望这个公司能长长久久、健健康康地活下去。
因此“畅行无忧”不能低调,更不能视而不见。恰恰相反,他应该积极面对,努力去创造生存的空间,拿出证据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得到各类组织和专家的支持。主动出击游说各个地方政府,最终得到他们的认可。
这个会议解决了前一个问题,但后一个问题悬而未绝,最终的结果是创业者和投资方不欢而散,谁也说服不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