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雨
16659400000009

第9章 心灵视野(1)

好人

提笔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所谓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后来,我给好人下了一个定义:好人首先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同情别人和帮助别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好人可能是强者,但更多的都是弱者。因此,好人经常是女人,是布衣,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

人性形形色色,好人坏人自然没有明显的标记。若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车站、码头遇到一个主动为你提包的人,你肯定是认为他是好人,是一个活“雷锋”;但是如今若是遇到这样的人,你往往认为他是一个坏人,没准是个诈骗犯,或是别有用心的家伙。于是乎有人疾呼:做人难,做好人更难。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报道:有一老妇人被货车撞倒受伤,正当肇事司机和围观群众不知所措时,途经此地的李先生在用手机给现场拍完照之后将老人紧急送到医院抢救。先拍照后救人,不是给自己的义举留下佐证而是怕日后被人敲诈而自保,李先生的拍照留证给这场好人的行动添加了几分悲凉色彩。但是我们在反思如何避免好人被诬陷,鼓励公众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同时,也不能因为有好人被诬陷,就忘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

有人说:这世上好人太少。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好人总像树一样沉默,不好喜功外显,好像根本就不存在,才显得少;而坏人总是像狗一样的乱叫,好像世界上只有他们,才显得多。尽管如此,这世上毕竟是好人多坏人少,关键在于你如何辨认他们。在你困难的时候,你会知道谁是好人;在你荣耀的时候,你最好看清楚谁是坏人。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自打从钱这东西的出现,人们便不知该如何善待好人了。前不久,去某地出差,出了火车站,才发现现金短缺,便向身边一老者打听银行方向,这位老者热情地领我们去找银行。当时,我们心里热乎乎的,感激、敬慕之情油然而生。然而,等我们走到仅百米之内的银行时,那位老者竟然伸手向我们索要50元的问路费。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叫“有偿咨询”,刚才那份感激之情瞬间荡然无存。

我敢肯定:大凡能称之为好人的人,必定有一副菩萨心肠,但也有迂腐的一面。因为好人在倾听别人的虚伪哭诉时,会把整个心都托出来流泪,不停浇灌别人本已肥沃的心田;好人帮助别人,会把吃奶的劲都用上,而被他帮助的人却暗中偷吃他的“奶”。正因为如此,好人才越来越少,少得可怜,以致大家都在寻找他。好人寻找好人无疑是寻找一种真诚、无私和共识;而坏人寻找好人,则是寻找彼此欺辱的对象和哄骗的市场。

问及你周围的人,人人都说自己是好人。这时,你必须特别留意一种“大好人”。他们有着一副慈祥、温良、老实的面孔,但暗地里却干尽了坏人的勾当。他们把你卖了,你还毫无察觉地替他数钱。这种人是最卑鄙无耻的人,也是令人深恶痛绝的人。

纵观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坏人大多活得春风得意,好人总是无可奈何者居多。但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古如此。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问我属于哪种人?我可以毫不隐讳地说:我不是坏人。因为,对待好人,我可以把心都掏出来献给他;要是遇到坏人,我会用正义迎头痛击他。我觉得只有这样,好人才能一生平安。

——原载于《东南早报》

乡音

那是在一家铁观音茶叶店,老伯和几个吐着家乡口音的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他七八十岁上下,头发已花白,慈眉善目,衣着朴素,乍一眼看去,一副地地道道的惠安老人模样。经过店老板介绍,才知道他是一位祖籍惠安的台湾同胞。

面对着满口惠安味地瓜腔的老人,六十多年的海外生活依旧没有改变他厚重的乡音,端着茶杯细细品啜的样儿也很容易联想起家乡的某位老人。老人说十七岁就离开大陆了,曾经在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漂泊和旅居,五年前老伴去世后,虽然子孙满堂,但一个人时常感到孤独和寂寞,思乡之情也日益剧烈。老人说,他最大的遗憾是当年回乡时老母亲己去世,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叶落归根回大陆定居。

老人很健谈,浓浓的乡音引起我许多感触,此时此刻,才真正地理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诗句的含义。乡音未改,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千百年来有这种境遇的人都感同身受,都能触动自己内心深沉而不平静的感情。因此,一个人不管在外漂泊多少年,他的记忆中肯定还珍藏着母亲的叮咛,父亲的训诫,童伙的呼唤,每当记起,便感觉到故土的温馨,而这些声音无疑都是乡音版的。心灵的独白,情急之下的呼喊,乡音脱口而出。乡音像家乡的饭菜,在老家时它是那么的平淡无奇,甚至有时觉得俗不可耐,土得掉渣,但当你品不到它的滋味时,却又若有所失。

可以说闽南人的普通话不标准是种地方特色,应该是从小受家里的熏陶,上学后又有些是本土老师的不标准普通话的影响,加上自己的语言天赋影响,讲起普通话来自然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有时需要讲普通话时往往被人讥笑,甚至因此而自卑。尤其是出差到北方时,自己明明是十分卖力地在讲普通话,可马上就会被听的人揭穿:要么说你是广东人,要么说你是福建人。而我自己呢,也搞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听出来的。

听说古时候人们出远门时要带一包家乡的土,每天都要撮一点泡水喝,否则会因水土不服而患病。我搞不清这是否有科学道理,但家乡的土也一定是一种精神的依赖。故乡,是每一个人都难以割舍的情愫,而乡音则是最容易随身携带的、最原汁原味的故乡气息,经常品味它,也是一种文化的滋养。好在当今社会的大融合,使得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找到几个地道的同乡,而同乡聚会也就成了一种经常性的社交活动。同乡聚会,不是因为志趣相投,不是为了事业的交流,为的只是一种家乡的气氛。此时,大家可以尽情地用家乡最俚俗的语音和词汇畅谈故乡的人和事,犹如共同品尝一杯家乡的茗茶,让人舒畅无比。

不知不觉逐渐变老的我们,早已经习惯于在异乡飘荡。当走过了很多或大或小或繁华或偏僻的地方,才懂得最美的是故乡;改变了很多据说比江山难改的纯真率性,才知道无改的是乡音。想来一个人对自己故乡的依恋和对自己文化的热爱一样是与生俱来的吧,即使那些事物在他乡人的心目中一无是处乏善可陈,你都不能不爱啊,因为和你的乡音一样,那早已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

——原载于《惠安文学》

欣赏

办公室里又响起了一阵轻快的打字声,阿彬凝望着这位白衣背影的天使,享受着从她那纤细的指尖碰撞出的每一个音符,仿佛不仅仅是机械的打字声,而是在谱写一首美丽动听的协奏曲。

阿彬总爱看她穿白色运动装的背影,如瀑布般的辫梢用一方洁白的丝巾在脑后轻松扎了个结,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玉兰花。他凝视她的双眸,从那里面时常流露出一股不可名状的哀愁。她是寂静的,声音如流水般的轻柔,时尚运动鞋如春蜓般的轻盈。后来,阿彬听人说她刚离婚,阿彬觉得她丈夫算是个俗胚,如天使般美丽的妻子不懂得怜爱和欣赏。

阿彬和她说话甚少,但他喜欢这种方式,喜欢默默地注视着她的背影,默默聆听着她的打字声,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阿彬觉得该买束兰幽草,放在她办公室的花瓶里,替代那束毫无生气的菊花。那个傍晚,阿彬兴冲冲地跑了一家又一家的花店,就为了那束兰幽草。

待他充满憧憬和幻想从花店拿着花出来时,却在旁边的一家咖啡厅里发现她那张天使般美丽的面孔,他看着她夸张地笑倒在另一个男子的怀里,一扫往日的哀愁,尽现欢颜。兰幽草滑落到地上,阿彬这才发觉,白衣天使虽然孤单但并不孤独,虽然寂静但并不寂寞。

白衣天使在阿彬的心中陨落。是因他窥视到她的另一面,而那正是阿彬不敢想象的欣赏,不愿接纳的一面。

阿彬不再欣赏。

——原载于《东南早报》

佛哀

忽然感到,现在去佛寺烧香拜佛的人比过去多多了。佛教是比较开放的宗教,去佛寺瞻仰的人,只要购买香纸烛果,就可进去随意乱逛,没人管你是真礼佛乎,抑或是看野眼乎;是诚心诚意有所图乎,或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挑刺找瑕疵乎。这种相对宽松的气氛或许是形成寺庙里平日里总是香客喧嚣,尤其是逢初一、十五甚至于摩肩接踵的原因吧?看着大雄宝殿前的香烟缭绕,令人有不胜唏嘘之感。只见住持和尚往往在点香烛的人刚一进殿,就马上将烛火弄灭撤下。尽管灭火机就在边上一字儿排挂着,也不得不要有人小心看护香火炉,因为香火太旺了着起火来菩萨也是无法保护自身的了。那到底是菩萨保佑人呢,还是人保护菩萨?

看着这些善男信女,我常常陷入沉思:要是神佛有灵,怎么会受得了这样的烟熏火燎?现代人心浮气躁,早已少了心香一瓣、心诚意到的念头,而在这烟与火的较劲中以烟火胜过别人为能事,来显示天上的神灵降临福祉到自己头上的希望。这就好比凡间的送礼行贿一样,你送我送比着送,价码越抬越高,高者得利吧?显然,求神拜佛,似乎也已成了另一世界里的现金交易:投资是为了回报,比起升官发财、趋利避凶的大目标来,烧几股香,磕几个头,那真是太小的代价了,值!于是乎,在袅袅香烟之中,在喃喃诵经声里,一大片地跪倒在蒲团上,个个似乎都成了虔诚的信众、佛门的弟子。

记起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谈到中国人特有的向神佛许愿的过程,忍不住要来抄上一段:“求神拜佛时先许愿,等所求应验之后再还愿,这就相当于人和神之间的一笔公平交易。通常的商务交易中,总是商业信用度较高的一方后支付(发货)。由此可以看出,在许愿还愿程序中,人们认为自己的信用度高于神佛,所以采取货到(应验)后付款(还愿)的方法。”

这可真是令人扫兴。原来说穿了,在神圣外衣下的虔诚不过是孜孜以求利的商务活动而已。这看上去有亵渎神灵嫌疑的结论,实在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佛哀什么?莫过于烧香不信佛。且不说不少磕头最卖力的人,磕了半天连上面坐着的是何方神圣都搞不大清,带有功利目的的礼拜,离佛的教诲更是背道而驰。佛经中有“四谛”之说,谓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互蕴炽盛苦。总而言之,千苦万苦,就在于人有贪欲,而诸般苦的解脱之道即四谛中的“道谛”,是要让人去欲,忘却自己的肉体,走向纯净的精神世界。当然,这样的境界芸芸众生是办不到的。但既来到佛祖面前,总该抑制一下自己的贪欲,不能再开口要这要那了吧?

坛坛众生,求神拜佛也是利益当先,悲乎!但是,你的苦劳是否有得到佛的回报,回报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这不正说明了佛本来就在人的心中吗?倘若心中无佛,你咋就知道其中的回报了呢?

望着莲座下各怀目的、顶礼膜拜的所谓“信众”,佛祖该感到大悲哀的。

我喜欢

我喜欢一切不经粉饰的事物。

这也许缘于我血中的气质,使我生来就爱清彩淡笔构画的风光,虽则单调,但孕育着纯洁、朴素、庄严。喜欢石板色的天际,浅蓝浅蓝的天宇;喜欢落日悄声悄气地道别;喜欢那深夜中切归于寂静。喜欢虽则明媚如同花期般短暂的阳春;喜欢织烈似火的夏日;喜欢那满盈着成熟的金秋;更喜欢那一身素洁如富含哲理的隆冬;喜欢空旷无遗的山坡上躺下歇息,从眯着的眼缝里瞅着那些自由飞翔的生灵;喜欢田野荡漾春意,溪流奔跑有声;喜欢雨淋淋的天,雾朦朦的山……

我喜欢当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移上来,能够用我顿挫的笔写下我几十年来的欢笑和忧伤。

人生随缘

认识自己,是人生随缘的前提。你不是演员,无法化妆成另一张面孔。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你必须忠于自己,不自责、不委屈也不轻视自己。认识自己的平凡,才不会好高骛远;认识自身的缺憾,才不致自取其辱。

才貌双全,一见钟情,事业爱情兼备的机遇,却极少有人获取,奢望无法强求现实。你不必放弃自尊看人脸色,得到的同时却失去了最重要的——你自己。天生英俊的仪表固然得天独厚,姻缘或许少些曲折伤痛,但这并不代表人的优势,也许反而因这点矜持而埋没了其它生命的潜能。君不见“绣花枕头”比比皆是吗?

是的,人很难摆脱自己——无论是自得与自卑,但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就因为除了动物属性的本能,人有更高境界和更深的智慧,能自救也能自得其乐。凡事有得必有失,关键在于你必须学会调节心理上的平衡。要知道会发光的并不只是星星,塑造自己去吸引别人,而不要毫无指望地浪费精力去追求一份虚无!美丽的女孩固然人见人爱,令人赏心悦目的并不一定适合于你,世间有些东西是无法下赌注的,有人能输得起一条命,但输不起一颗心呀!为情所困,你应该早做选择。二十六块骨头拼成人的脊梁,足够支撑风霜雪雨的人生。生命的方式不只一种,你要活得超凡、活得傲气、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

人生随缘,寂寞些又何妨?

——原载于《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