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和君商学院第四届学员,供职于某基金公司)
一、和君和我的缘分
生命中忽然多了这么多可爱的人,对于我是件生命中的大事。工作了几年的人,有时呆坐时望着成摞的名片盒,开始逐渐体味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缘分让我们走到一起呢?这种缘分对于我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大小聚会若干次,看着相熟的、不相熟的兄弟姐妹们的笑脸,那是一种没有戒心的、真诚的笑。对先生、对和君的敬仰,让我们聚首?这可能是个触因。春节放假在家的时候,我重新看《亮剑》《士兵突击》,发现不管是李云龙、赵刚、丁伟、楚云飞,还是许三多、史今、伍六一、高城,这些性格、成长背景迥然不同的人竟然成为了铁交情真的兄弟。为什么?我想,那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是的,我们这些兄弟姐妹有着不同的背景却聚在一起,必然是因为我们相信、认同同一种价值观和普世理念。其实,我们和和君的缘分,早就在那里了。不是我们发现了和君,也不是和君发现了我们,而是我们在这个美好的时刻,发现了彼此。
和君和我们普遍认同的是什么呢?想这个问题费了脑筋了。要想明白这个问题,必须先想明白的是,我自己认同什么。
我来自天津,笑话中“轰炸机以为炸过了”的地方,老工业城市。父母都是知青,最早都在工厂,后来厂子不景气都出来了,分别到了公路系统和国安系统。现在想想他们的经历确实有当时时代变革的缩影。我从小是个优秀的小胖子,各种头衔拿了个遍,所谓“优秀”对于我来说,似乎是个习惯。11岁时还作为天津市的9名代表之一参加过5年一次的全国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相当于全国小孩们的人大)。我主持小学的升旗仪式主持了3年,每天的任务是,早晨迎着朝阳,站在主席台上喊着口令,目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天老校长把我叫过去说,你在台上的时候不要抖腿,台下的全校同学都看着,这是很严肃的、很正式的场合,你代表的是我们全体同学。老校长微笑但严肃的表情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自那以后,每日清晨,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傻乎乎的小胖子在高台上庄严肃穆地目送五星红旗缓缓升上蓝天。这个场景至今在我脑海里挥散不去。回想起来,那是幼小的我荣誉感开始形成的时候。在我成长的这20多年时间里,我从没有放慢过努力的脚步,用好友的话讲是“自我驱动型”。似乎在我的潜意识里,我总会被很多人关注着,即使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把每件事做到最好是我的本能,这是一种自我的荣誉感,卸不掉的荣誉感。
灰烬,虽然总归要熄灭,可它毕竟燃烧过;
流星,虽然最终要陨落,可它毕竟明亮过;
落花,虽然难免脱落枝头,可它毕竟芬芳过;
烟花,虽然终究烟消无踪,可它毕竟绚烂过。
我喜欢这样的诗句,它带给我感动。我相信,人生只为一件大事而来。这件大事,必然不是以物质为目标,而是寄托在某种理想上的。相信每个人的大事是不同的。我的那件大事是什么呢?自小唱《长征之歌》的我,逐渐发现,每次真正能从心底感动我的,总是国家情和民族义。《亮剑》里面秀芹在鬼子炮楼上的最后那段声嘶力竭的喊叫,每次都能感动得我热泪盈眶。“李云龙你开炮啊!不要让我瞧不起你!我秀芹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下辈子我还嫁给你。”一个弱女子最后的呼喊,承载了夫妻深情与民族大义,虽朴实无华确感人至深,具有穿越灵魂的力量。
上大学、读研究生、竞选、办社团、实习,而后工作几年,忙着挣钱、恋爱,操心房子、车子,时间过得也快。偶尔朋友们问我,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仍然会认真地说,为我的祖国做些事。他们一般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觉得我假,净玩虚的;另一种觉得无聊,国家、民族跟咱的生活有啥关系。就像我2009年10月在上海,硬拉着朋友全程看完开国大典,我情绪高昂,人家意兴阑珊。慢慢的我也反思,为啥有我这种想法的人这么少呢,难道我还停留在年轻人的眼高手低与不实际,还相信那些假大空的东西?
经由私塾和二届的朋友介绍,决定加入和君。三笔三面的过程费时费心,然而我能体会到组织者的那份认真和执着,让我先感动,后敬佩,再亲切。开始有触动的感觉是在第一次班会上,两位班主任豪气洒脱,他们在谈到和君、谈到六班时的坚定的荣誉感吸引了我。我开始想,这群人是有理想的人。后来对和君的感情是一种渐入佳境式的,先生渊博而有深度的见解自不必谈,深度引起我共鸣的是先生流露出的对中华民族信念的坚定不移。我发现这个世界上是真有人以做大民族事业为原动力的,而且他们活得有目标,很充实。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进取,正是我本源里最笃信的价值观。看到先生讲到超越麦肯锡的夙愿时两眼放光的神态,看到先生讲到唐万新一代英雄壮志未酬时的一刹那落寞的神情,我几乎感动得落泪。虽然我年纪尚轻,未能体会到那个年代的精彩,但那份振兴中国人自己产业的雄心伟愿在我的心里也时时存在,心中颇有共鸣。
于是我明白了,我和和君这群兄弟姐妹们是同类人,我们都拥有很强的荣誉感和紧迫感,同时有着看似不着边际的报国理想、民族志愿。我想我属于这里,如果不是这里,我到哪里去找心灵的慰藉和集体的认同感呢?如果在有生之年,能和有共同志向的和君兄弟们共同投身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当中去,人生不枉一遭啊!什么小资、闲适、高档、上流社会,都是过眼云烟,只有荣誉感和自豪感,才是人最应该追求的。
二、我在和君一年的计划
第一,在文化上,通过接触不同的兄弟姐妹,深刻理解和君的文化体系。在现在经济至上的社会里,保持理想,心绪平和,是不容易的事情。我自己就经常处于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当中,时而痛苦或烦闷,非常需要把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成熟、完善起来。我想,在和君,不论年龄背景,必然有能给我启发的精神导师。
第二,我自己目前从事的是证券投资类行业。然而我通过在和君的短暂时间里与先生及前辈们的接触中,逐渐把原先的视野打开,渐渐觉得资本市场是有着不同维度的格局的。国内的股票证券类投资只是某一个维度象限中的一部分,我追求的更高境界应该是把不同维度的市场打通,就像武功高手打通各种经脉一样。并购重组、退市上市、国内国际、外汇黄金、商品股票,看似零乱的知识体系,实际上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的。我希望能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多和人分享、交流,共同进步。
第三,将自己的资源与和君共享,达到多赢。我日常的工作是拜访各种上市公司,在调研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上市公司或者当地的非上市公司有各种与资本对接的需求。在以后的日子里,随着对和君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点小力量把和君的团队导入到各个有需求的地方去。
第四,读书。读先生和各位前辈的书或讲稿,读经典书籍。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开始涉及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我喜欢的投资学方面的重要思维理论是查理芒格和比尔米勒推崇的“思维模式格栅”。这个理论指的是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得到独立思考后的启发。但我目前的理论功底尚浅,连本身经济学、金融学、商学学得还很不扎实,所以应该怎样开始融会贯通地思考,还需要和朋友们讨论。
第五,参与到读书会的组织当中去。这是我现在很看重的一件事情。在和君这样一个崇尚脑力激荡的团体里,读书会无疑是个很好的与人沟通、交流的平台。已经参加过一次,感觉大家热情非常高,如果组织架构更加完善的话,和君读书会将成为一个智慧碰撞的舞台。
这一年的时间很短暂,我相信大家之间彼此的情谊会愈来愈深厚。孟子云:“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一起走下去吧,我们的时间还很长。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初的那个傻傻的小胖子,能和一群好友一起,站在朝阳下,肃穆地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充满了对自己、对国家的骄傲和自豪感。我期待那一天。
【一个放牛娃的职业理想】
(和君商学院第四届学员)
一、放牛娃的故事
自小家里穷,学龄前自己也干不了什么农活,为了也能给家里带来经济收益,我成了一个放牛娃。买入牛犊,养一两年再卖出去,能赚个小一千块钱,期间牛还能用来犁地耕种,一举两得。上学后,寒暑假就到山上拔“马蹄跟”“鸡舌红”(都能做药材),晒干了卖,到水里捞田螺,到鞭炮厂做鞭炮(违法行为),到各个村庄卖冰棍,到集市上卖蔬菜……也能赚个两三百块钱。上小学五年级时,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家里要盖新房子,我兴奋得不行,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鸟儿啼叫声都是“1997”。可也就在盖房子期间,老爸发生车祸,大腿骨折,大笔的医疗开支使得房子没钱装修,于是我们便住进了没有装修的新房子(直到我高中毕业)。也就是从那一年起,我开始承担家里大部分的农活,尤其是母亲在医院照看父亲的那段时间,我在两位姑妈的指导下学会了挑水、治虫。一开始背着喷雾器时还跌跌撞撞,到初中时,寒暑假我每天的劳动量已经超过一名成年人,当时村里每天能挑一百担水以上的,只有我和我的母亲。
家里穷,免不了被人看不起,以村里我的婶婆为最甚。当时的我恨不得能扒她的皮,吃她的肉,可是我不能。几年下来心里的愤恨渐渐化成我奋斗的动力,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改变现状,出人头地,至少在经过校门口的包子铺时我不用再咽口水,至少可以在村里这些看不起我们的人面前潇洒地走过。很幸运,我的学习成绩一直较好,我也成了这群放牛娃里唯一一个能走出村子,继续上学的人。
二、乞丐与状元
在搬进新房子之前,家里六个人睡着两张床,我和弟弟一直跟奶奶一起睡。奶奶没读过书,不识字,但她从不忘时刻教育我,经常给我讲故事。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每年春节电视节目都会播的芗剧《乞丐与状元》,说的是有两个家庭在同一年都生了小孩,其中一个是地主家庭,一个是乞丐家庭。有个算命先生经过这两个家庭时给这两个孩子都算了命,地主家庭的小孩以后能高中状元,乞丐家庭的小孩以后还是乞丐。于是地主家庭的小孩认定自己今后就是状元,可以什么事都要不用做,整天吃喝玩乐,长大后开始赌钱;乞丐家庭的小孩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刻苦学习。最后乞丐家庭的小孩高中状元,而地主家庭的小孩把自家的财产全部赌光,成了乞丐。
奶奶给我讲完这个故事后经常叫我“乞丐状元”,还说我刚出生那年,我跟村里两个同龄人也被算命先生算过命,另外两个一个会成为高官,一个会成为富商,而我是会读书,但没什么成就。现在回味起来,我能深深感受到奶奶对我的期望,于是,我也便有了比较明确的理想:当一个乞丐状元。没钱买课外书,就把学校发的所有书都研究透,甚至于把村里每户人家的对联背下来,连别人家八仙桌上放的佛经都看;为了节约笔墨,练习毛笔字就一盆清水加一块砖,写上字后水立马就干,然后继续写;傍晚放学后要干农活,没时间学习,就早上5点钟奶奶起来做饭时跟着起来,坐在灶旁看书。虽然自己资质较差,但经过刻苦学习,自己学习成绩开始突飞猛进,从初二时年级50开外到中考时年级第一,成了村里考上县一中的第一人。从高中入学时年级27名到高二时年级第一,最后成了镇里考上清华大学的第一人。我的乞丐状元梦在一步步实现着。
三、锤炼与选择
到了大学,顿时发现这个世界原来跟自己认识的完全不一样,我就像是一个刚从井底跳出来的青蛙一样,带着十足的土气和惊奇的眼神,开始慢慢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我才开始深刻意识到,从努力学习到出人头地,创造价值,甚至改变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之前的我对如何去走这段路没有任何概念,我才知道实现理想还有选择的问题,还有路径依赖的问题。
于是我开始彷徨,各方求助,也开始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我的未来应该如何规划。学长们说,这不是一天半个月就能想清楚的问题,当你还想不清楚的时候,就做正确的事,好好学习就是正确的事。于是,我继续努力学习,从刚开始成绩靠后到大四的时候有资格参加学校特等奖学金评定,每年成绩都在进步。还有些过来人说,清华的传统就是双肩挑,一肩挑业务学习,一肩挑学生工作,清华的牛人都是“又红又专”双肩挑的代表,于是我开始参加社会工作岗位锻炼,从大一下学期进入系团委办公室当组员,到系团委组长、组织副书记、常务副书记,再到研究生阶段学生部辅导员,这些经历也让我综合能力、素质得到很大锻炼,使我不断成长、提高,并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家里条件还比较艰苦,我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勤工助学,到校外做兼职,每年定期往家里寄钱。就这样,在大学的每一天里我都过得很充实,每天都在成长。不过,对于“我的理想”这个问题,我似乎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到了研究生阶段,我强烈意识到自己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需要认真并实际地考虑职业规划问题。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这几年来我一直在追求什么?或许这就是我的理想。再结合自己的特点,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到达理想的彼岸。之前我一直在想着能够出人头地,改变家庭贫困的状态,让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到现在这个想法也还没有改变。这几年的大学生活,我开始渐渐体会到我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我不会简单停留在物质上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过得好,我需要做出一番事业,为社会创造价值。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企业组织领袖,在企业管理和行业发展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生活贫困的家庭,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我将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让更多的人能够坚定信念,改变现状。
正如先生所说,从一名高校毕业生到成为企业组织领袖,期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实现从读书人到合格职业人的转变,从一个职业人慢慢成长为出色的业务高手,再从业务高手升华成为卓越组织领袖。可能自己永远也成不了组织领袖,但我已做好准备,面对一切困难与挫折。在追求理想的征程上,只要自己努力付出,永不放弃,就算到达不了最终的目的地,一路的坚持和沿途的风景已足以成为一生的财富。人生就是要时刻保持这种“永远在路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