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1665300000024

第24章 心有理想,春暖花开(1)

理想是干什么用的?理想不能当饭吃,理想是用来安魂的,是用来点燃生命激情和指引人生航向的。理想未必能给我们带来功名利禄和钱财物质,有时候我们为了理想还需要放弃功名利禄和钱财物质,但理想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人生的精气神和飞扬的神采,让我们过得充实而激情,甚至于让我们变得崇高和伟岸。

理想与欲望是不同的,用欲望偷换理想是人生中的最大陷阱。欲望是小我的,理想是大我的。现实生活中,你我他都一样,都希望有很多很多的钱,拥有好车子、好房子,拥有很大很大的名声,但那是欲望,而不是理想。

下面选登若干篇和君学子们的理想。面对这样的理想,面对拥有这样的理想的年轻人,我们肃然起敬!或许他们未来的一生未必遵守了理想的要求,也未必真能实现理想,但他们曾经如此理想过,他们曾经如此奋斗过,仅此就足以让我们尊敬了!笛卡尔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我们想说的是:我理想故我在!恺撒大帝的名言是:I came, I saw, I conquered!(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就征服了!)我们欣赏的是:I came, I experienced, I dreamed!(我来了,我经历了,我梦想过!)

【成为卓有识度的管理学家】

(和君商学院第三届学员,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生)

在假期的宁静中思考自己的未来,前路的变数与他人生活的诱惑,会把视线扰得模糊。但待沉淀下去就渐渐觉得,是心性选择生活,而不是生活选择心性。到最后心底的两个声音最清晰:成为卓有见识的管理学家,成为负责任的儿子与父亲。或许未来的生活图景将是这个模样。

一、成为卓有见识的管理学家

我时常在想,先生所说的摩根时代的背后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番图景。1897年到1904年,当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最强劲的并购整合浪潮时,也迎来了美国工业的科学管理时代,一个管理学家崭露头角的时代。

如果说,以J.P.摩根为代表的金融巨子们以资本为手段整肃了小散乱弱的市场乱序,赢得了结构效率,是不是也可以认为,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群星,巴斯、甘特、吉尔布雷斯等人,从运营效率出发,解决了生产标准化、生产效率、资源浪费等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奠定了美国工业继续做大做强的基础?之后,他们的管理思想被亨利?福特活学活用,流水线生产造就了一个摩登时代。

当我注意到,2010年春节前后,中央领导人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时,我愈发觉得,中国经济或将迎来摩根时代与科学管理时代的双翼齐飞,之后,市场乱象中诞生巨人,它们的企业内功足以与世界顶尖级的大企业媲美,甚至在某个产业领域以企业种群的姿态傲立。这种景观,就像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在保持了18年GDP年均增长率9.3%的高速增长之后,迎来了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工业的世界称雄。

在微观层面,中国企业将形成自己坚实的竞争力。如果可以进行历史对比的话,这种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有中国特色的生产方式的形成,恰如福特制之于美国,丰田制之于日本。自2008年以后,随着人民币升值和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深,劳动集约型的“中国制造”逐渐式微,以钢铁、汽车为代表的重工业取代以纺织为首的轻工业成为工业重心,2009年王传福成为新首富的财富故事甚至具有几分符号意义。在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丰田生产体系)之后,被德鲁克称为“制造业中的制造业”的汽车领域会不会出现一个China Production System(中国式生产体系)?

在这个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过程中,还将伴随着地区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工农不平衡的急速转变,其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必将被一再放大,调整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举措会不断出台,就像2007年出台的《劳动合同法》。而伴随着试错与纠错,在生产关系领域,这个最富有国情特色、时代烙印与国民性格的领域,或将衍生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管理。恰如美国在这个类似的时期,诞生了诸如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哈尔西的奖金计划、泰勒的计件工资制、甘特的奖励工资制等理论创新;恰如日本在类似时期的三大神器,即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与企业内工会。

这场历史性的跨越注定不会寻常。但当这场凤凰涅槃之后,“中国制造”必将产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密集型,在汽车、电子、精密机械、高级钢材等领域占据强位,而一扫“中国制造”低端、低价、低质的前耻,恰似当年日本,更如曾经美国,自高端至下顺次排开,各种产品全面通吃。而这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蜕变,将成为孕育中国式管理学家的最佳土壤,他们就置身其中,并在这之后沉淀,把这过往岁月,发酵成芳香醇厚的中国式管理思想。

我不知道这个转变的时期会有多长,但从科学管理发轫到巴纳德、德鲁克等管理大师的诞生,美国等了逾30年;从日本经济开始腾飞到伊丹敬之、藤本隆宏、野中郁次郎等人诠释出日式理论,大概不到30年。如果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模仿、改良而更加节省时间的话,这个过程可能有20年。

因此现在谈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管理,还尚早,但它应该不会诞生在高校与政府智囊机构。2005年至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企协、清华大学三家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尽管不失为一次初衷甚好的研究出发点。我有幸参与了其中两家企业的调研,但必会因为调研者与最终撰稿人的不统一,而遗落了在实地调研中难以说清的、微妙的,但又最珍贵的感受,而又成为各方学霸新瓶装旧酒、竞相展现自创理论的秀场玩意儿。谈及此,总让我深恶痛绝的是,国内的学术研究已多半沦落成拼凑数据与验证废话的论文游戏,甚至加官晋爵的工具。但在这个项目的调研中体会最深的是,确实有一批中国企业正在出落成靓丽模样儿,开始展现出某些优秀企业的潜质。

或许,求真的管理学研究该有这样一番样子:研究者不带有任何成见,对一个企业正在发生的经营故事饶有兴趣,对那些工人与企业家感兴趣,怀抱着浪漫的理想跑到那里去生活,扎根落户,在与人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得更多、更立体,也更鲜活,自己成为他们,他们又成为自己,最后又回到自己原先的日常生活,开始有条有理地叙述那里的所见所闻。唯如此反复,才会卓有见识。

倘若从现在算起,这该是怎样的20年?我美好地畅想,这20年间,我辈和君青年,就像20世纪初的巴纳德,何其有幸生于这个时代,切身参与到一个经济大国的历史性跨越,而自己也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职业经理人。其间,经风沐雨,阅人间百态,荡涤心灵,怀抱当年情怀,实践与总结,推翻与重建,在困顿纠结之后逐渐了悟,著书立说,遂成一代管理学大家。如果诸事遂愿,彼时,我辈也像巴纳德当年似的40多岁,焕发第二春。该我们上场了,现在就是出发!

25~29岁:南开攻博,和君求知。从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出发,融会贯通管理学各个模块,深研生产关系、企业进化论与经营史。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掌握科学方法,锤炼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多去经历正在生长的企业,多去悟其中的道理。但目前最想做的事是拿出一年时间离开学校,跑到东莞的某个生产车间去打工。然后再回学校重拾书本,写出有真知灼见的博士论文。

29~33岁:投身咨询。倘能遂愿,就在和君。趁年轻多去经历人与事,在真实世界中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组织之妙、人性之美。恰如和君所倡导的:踏千山万水,求心灵之大美;阅人间百态,让此生不枉然。而从管理学家的成长路径来看,无论彼得斯、科林斯,或是大前研一等人,无一不是在年轻的时候供职于优秀的咨询公司,而和君,就是中国明日的麦肯锡。

33~45岁:投身制造业。坚持在一家企业供职10年以上,扎根其中,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度建设,帮助企业实现组织机能的发育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之所以选择制造业,是因为我对制造业、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率、生产关系等始终饶有兴趣,我也相信中国经济如果真的能在发展质量上比肩美日,一定要在制造业胜出。同时,我所欣赏的亨利?汤、泰勒、法约尔、大野耐一等人,都是在生产现场成长起来的管理学家,他们是我的榜样。

45岁以后:重回南开,重回和君。到那时,如果南开能破除现在的封闭与古板,我还会回到这个我学习了10年的地方,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彼时,倘能力足够,我该多么愿意在和君担职,为这个点亮我理想的地方供余生之力;彼时,我将拥抱我所谓的求真的管理学研究,仿效日本管理学界的大师,藤本隆宏、野中郁次郎等人,数十年坚持每周看一家企业,甚至数十年关注一家企业,必将在某个领域卓有见识;彼时,那株在20多年间始终顽强生长的中国式管理思想之树,将枝繁叶茂,在世界管理学丛林中赫然挺立——看,那是和君派!

二、成为负责任的儿子与父亲

去年,两件事让我触动。

其一,父亲史无前例地大病了一场,至今也没有痊愈,短短几个月,父亲从180斤消瘦到140斤。这件事让我真的感到:父母不会在原地等你。

其二,爱德华·肯尼迪的逝去,宣告了一代政治王朝的衰落,而其中最让我触动的是绵延在这个家族几代人血液中的美国梦,一代一代如阶梯般的传承,从学界,到商界,到政界,直指总统之梦。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奋斗到家族最后一个男丁的逝去。这件事让我感到:你在历史中为家族而活。

时至今日,我很愧疚于仍然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甚至还连累他们为我的学业与前途担忧,真的愧疚。而至于第二件事,在短期内我还肯定不会有孩子。但这两件事对我很重要,成为负责任的儿子与父亲,它们会成为我理想的一部分,始终萦绕在我心头,激励我奋进,而总有一天,我会成为那个人!

深夜写完这篇文章,心情释然了许多。四周都是静默的黑,只有一盏孤灯伴我,想起父亲在十多年前教我的那句曾国藩的名言:“世无艰难,何出人杰?”

梦中来,梦中活,梦中去

(和君商学院第二届学员,北京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门,闭灯,打开电脑,播放最喜爱的曲目《沧海一声笑》,15个不同版本循环播放。深呼吸若干下,伏案,打开word,托起下巴,抬头遥望窗外圣洁浩瀚的夜空……①

我的理想是什么?我问自己,思绪却情不自禁回到从前,过往的一切,一幕一幕出现在脑海中。

生活地点:从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到首都。家庭环境:从极其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当地“富豪”,从当地“富豪”到顷刻间衰败下来。家庭成员:从爸妈两人,到我出生变成三人,再到弟弟出生变成四人,其乐融融,然顷刻间爸妈离异,我判给妈妈,复归成初始的两人。个人成长:从光脚光腚不知幼儿园为何物,整日躺在田埂上看着蓝天白云的贫家小子,到在县城一所小学创下历史记录,却依然有些土里土气的最优异毕业生;又从土里土气的小学生到在县城最好的初中,一直名列前茅,并在县、市、省、国共豪取十余项竞赛奖,且时常有小车接送、保姆照顾的“阔”家少爷;从“阔”家少爷再到省重点高中的明星学生——年级第一、班长、两科课代表、足球队长、学校升旗手、富少……意气风发,目标直指省理科状元;从目标直指理科状元的明星学生到顷刻间开始逃课、谈恋爱、抽烟、喝酒、打架、赌钱、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经常出没于迪厅酒吧的堕落少年。②

那是一段最黑暗的日子,其时爸妈离异,互视为仇人,两家族为财产,为所谓“咽不下的气”内斗,牵扯进当地黑社会,流血负伤,一片狼藉。弟弟无人照料,从一个优秀的乖乖学生变为一个被学校开除,在外挥刀砍人的职业古惑仔,犯案后被公安通缉,在外跑路,狼狈不堪。我亦痛苦郁闷之极,不愿回家,经常与一帮“哥们”在外喝酒赌钱、蹦迪打架,无“恶”不做,成为校园里有名的一“恶”少。还曾记得有段时间我与妈妈住在阿姨家,一间房两张床,深夜经常可以听见妈妈在旁边偷偷抽泣——我那时因经常失眠,故多未睡着,在旁亦忍不住泪流不止,却不敢发出一点点声响,装着熟睡模样,任泪水慢慢浸湿全部枕巾,不堪回首。那两年成绩直线下滑,终于熬到高考,创造了个人有史以来最烂成绩,梦想自然破灭,填完志愿便不愿出门,怕见熟人。熬完暑假,带着无尽的遗憾与失落来到首都,生命在那时仿佛降到了最低点。初进大学,我没有一丝兴奋,有的只是失落与抱怨,我恨爸爸妈妈,恨班主任,也恨我自己,觉得命运对我太不公。从出生到进大学,我走过了一个标准抛物线的人生轨迹,那种从高处重重摔下的慌乱与痛苦,至今仍历历在目,心有余悸。如果不是心底深处一直有一束极其强烈的理想之光在照耀着我,激励着我,我可能早就破罐子破摔,系统崩溃了。③

“自救者天救”④,大学三年级开始从仇恨和埋怨的情绪中慢慢醒悟过来,在心态上努力正视过去,在行为上重新尝试努力学习,孝爱父母,疏导父母间敌对关系,引导教育弟弟,调解两个家族间一直对立的情绪。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效果渐起,甚感欣慰,愈发唤起我对生活的信心与期望。在大学四年级时接触到和君商学院,蹭听了几节课,如沐春风,课后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我,因为先生这种朴素的理想主义情怀,而温暖;我,因为自己的很多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了呼应,而欣喜;我,因为自己丢失的很多纯真在这里被唤醒,而感动。”⑤

如今,我终于如愿以偿,顺利加入了和君商学院,开启了人生另一崭新的篇章。我深刻明白,此生,和君与我,先生与我,都将拥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如今,父母身心皆安康,昔日“恩怨”亦已放下,家族间对立情绪亦缓解不少。弟弟重新回归正途,来到北京,跟叔叔学做服装生意,每日奋发向上,读书与生活,均一丝不苟。本月初又搬到北大旁边专门旁听学习,学习热情有时都令我自感惭愧。我也早能坦然面对过去,并在修为与学识方面积极修炼。虽修炼之路时有不顺,败多胜少,但总能不断提醒自己,不断鞭策自己,一路追赶。日子终于从波涛汹涌的黑夜恢复到如今风和日丽的平静,回顾这曲曲折折的一路,心中不断响起一个声音:心有理想,春暖花开。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