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朝纷争之英雄辈出
16641400000024

第24章 天才指挥家王翦(1)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着名战将,与他的儿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生卒年不详)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频阳源于本地频阳河(今天的富平顺阳河))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他的儿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侍奉秦始皇征战。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王翦又代替将军李信,帮助秦王打败楚军。秦使王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最早记载王翦的战役是发生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当时,王翦率军攻打赵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秦王政十八年(前229),王翦从郡上发兵,下井陉,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时间。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李牧死后,王翦势如破竹前行,大败赵军,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东阳,俘虏赵王迁,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成为秦郡。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发生了历史上着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荆轲失败后。秦王政利用这个机会,派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嘉联合抵抗秦军,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楚,大败楚兵。然后王贲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

秦王政二十一年,建议以60万大军攻楚,未被秦王采纳。后因秦军失利,秦王政请王翦复出。二十三年,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进军至平舆(今属河南),大败楚军。二十四年,灭亡楚国。

在灭楚后第二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而此时,王翦之子王贲,他与李信也攻取了辽东,俘虏燕王喜,燕亡。又攻代,俘虏代王嘉。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王贲攻入齐都临淄,虏齐王建,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灭亡。齐亡后,秦统一了中国。这当中除了韩之外其他五国全是他们父子俩搞定的。这样的功劳在中国历史的千百年中也属难得的。

王翦就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不过,王翦的前辈中却没有出现过一位足以担当大将之才的武将来。王翦自然也是和那些兵家儿一般早识得刀枪的。在他的幼年,伴随他成长的就是孙武子、司马的兵书和许多的他父亲、叔叔给他制作的木头的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王翦自己最喜爱的兵器是一柄开山大刀。那刀虽然也是木制的,但是分量很大,足有现在的度量单位十多千克。这在一个成人抡起来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分量了,在一个不满八岁的幼儿来看,那就是天文数字了。因为刀二十多斤,那起码要五十多斤的力量才可以玩得转。

王翦和别的小孩子,当然也是秦国一些有名的武将的儿子玩耍,他一般只需要把大刀在空中舞圆了,那气势就足以把那些孩童给吓趴下了。于是,很快王翦就又开始去练习骑射。骑马、射箭再合成的一种功夫。王翦的力量很大,他在九岁的时候就可以拉开五十石的弓了。自然五十石在那些成名的将军面前不值一提,就是很多校尉也是可以拉开五十石的弓的,但在十岁以下的孩童中,王翦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了。王翦射箭很准,但是在和伙伴们进行摘下箭矢的苇箭比试中,王翦往往只瞄准了对手,引而不发,凭自己的气象就战胜了对手。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与桓等攻赵,取阏与(今山西和顺)等九城。十八年,趁赵饥,率秦上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兵与杨端和所率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兵夹攻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因秦军屡败于李牧,遂施反间计,除李牧,迅取邯郸,尽占赵之东阳(今河北太行山以东),虏赵王迁,进而屯兵中山,临燕南界。二十年,受命攻燕,败燕军和赵公子嘉的代军于易水西。次年,率大军破燕太子丹军,攻下燕都蓟城(今北京西南)。二十三年,秦王政在李信攻楚失败后,不得不纳王翦之议,命其率60万大军灭楚。王翦因手握重兵,出征时向秦王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消除秦王疑惧之心,确保出师必胜。率军进至平舆(今河南平舆北)驻屯,采取稳扎稳打,坚壁固守,消耗疲惫楚师的作战方针,趁其无所得而撤师东还时,挥军追击,大败楚军,追至蕲(今安徽宿州东南),杀楚将项燕。次年,攻下楚都寿春(今寿县),虏楚王负刍。二十五年,平定楚之江南地,乘胜征服百越。

魏被灭后,三晋之地已尽数入秦了。东北面的燕国名存实亡。南面的强敌楚国已经数次败给秦军了,王翦之子王贲也攻取了楚的好几座城邑。秦准备尽早灭楚,但是楚国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王在灭楚大战需要多少兵力的这个问题上拿不准主意,于是征求众将的建议。秦王问年轻将领李信需要多少兵力可以灭楚,李信回答最多不过二十万人。这个李信,年少英勇,雄壮威武。曾率数千军马追击燕太子丹,最后使燕太子丹被迫自杀。秦王政因此非常欣赏李信能力和勇猛。所以秦王政一开始就询问他。在问完李信后,秦王政又问王翦,王翦却回答说没有六十万人马是万万不行地。秦王政听后对王翦说:“王将军你已经老了,连胆子也变小了。李将军果敢威武,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派李信及蒙恬率军二十万伐楚。王翦已自己的话不被采用,便称病回到家乡频阳。

李信与蒙恬分别从平与、寝邑两路发兵,其间曾大败楚军。李信接着又将鄢、郢都攻下,于是向西前进,准备与蒙恬在城父会师(今安徽亳县)。李信年少英勇,不免有些心高气傲,又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这个时候项燕率领的楚军已经悄然地在李信军后面跟踪,接连三天三夜马不停蹄,李信却丝毫没有注意楚军的动静。也有可能是李信根本无屑楚军动静。结果楚军找到一个大好的机会,向李信的部队发动突击,攻破了秦军两座营垒,杀了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楚军在打败李信军后,还一直向西进军,大有反攻秦国的势头。秦王政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于是亲自赶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请王翦出来率领大军攻楚。王翦起先假意推辞,说自已年老体弱,又有病在身,疲乏无力,实在不能担当重任,请秦王另选良将。秦王政又再次向王翦道歉,并执意要王翦为将。王翦说:“如果大王一定要任用我为大将,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政立即答应了王翦的要求,并表示愿意听从王翦的谋划。

王翦率领秦国六十万大军准备出发了,秦王政亲自到灞上为王翦送行。王翦临行时,请求秦王先行赏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为国作战,以后有的是赏赐,还用得着害怕家里会穷困?”王翦说:“作为大王的将军,有功劳才可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顾念我的时候,我就应该及时向大王请求赏赐一些产业来留给子孙后代。”秦王听后大笑。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在这期间,连续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请求赏赐良田。有人觉得王翦索取无度,应该适可而止,就对王翦说:“将军连续请求赐予家业,太过分了吧。”王翦说:“不对。秦王暴魇疑人,现在这支六十万的大军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军力,如果我不多次请求赏赐来表示自已的意志,秦王不会怀疑我吗?”

王翦代替李信为将攻楚国的消息被楚王负刍得知后。楚王就尽数调集全国的军力来抗击秦军。王翦的军队在赶赴战场后,就构筑坚固营垒只守不攻。楚军每每挑战,王翦始终不应战。王翦与士兵每日照常休息沐浴,并与士兵一起进食。这样两军对持稍久的一段日子后,王翦派人问军中士卒平常在玩些什么?军中士卒回答说:“正在比赛投石和跳远。”王翦看到士兵的精力都很充沛,于是说:“士卒可上战场作战了。”这时由于秦军的拒战不出,楚军以为秦军只是防守边境,于是开始向东撤军。王翦趁这个楚撤军时机,率军追击楚军,楚军失利后撤。秦军就一路乘胜追击到蕲南,击杀了楚国的将军项燕,大将一死,楚兵终于全面溃散。秦军一路拿下楚国的各城邑。一年后,王翦攻破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尽收楚地入秦,设为郡县。

秦二世的时候,王翦与子王贲已死,蒙氏被灭族。陈胜起义反抗秦朝时,秦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国,围困赵歇和张耳在钜鹿城中。当时,有两种议论。一种说王离是秦的名将。现在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打新建的赵国,必定能胜利。另一种议论说:不对,三代作为大将的必定要失败。他家祖上杀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后代就要招受不祥的报应。如今王离就是第三代将领。没多久,项羽救赵,攻击秦军,果然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军队于是投降了诸侯军。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体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的气势。这当中,王翦父子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