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朝纷争之英雄辈出
16641400000013

第13章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2)

庄贾的手下见庄贾性命悬于一线,知道能救庄贾的唯有齐景公,遂飞驰入朝,向齐景公报信。

齐景公闻讯也大吃一惊,急忙遣使者持节杖到军中赦庄贾之罪。然而来不及了,等使者赶到的时候,庄贾早已人头落地。三军之士见田穰苴毅然砍下了齐景公的大宠臣庄贾的头颅,并将庄贾的脑袋挑在竹竿上示众,均吓得两股战栗。

齐景公的使者乘坐三驾马车到来后,传达齐景公的旨意,田穰苴威严地回答说:“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使者还想啰嗦,田穰苴厉声问军正:“军营中不能跑马。今使者在军营中奔驰,该当何罪?”军正回答:“当斩!”使者闻言,生怕自己成了庄贾第二,顿时吓得面无人色。

田穰苴道:“国君的使者不可杀之。”乃令将使者的马夫斩首,将马车左边的马杀死,并砍下马车的左驸(马车左边的立木),算是代替对使者的处罚。然后,田穰苴令使者回朝,向齐景公说明这一切。使者保住了性命,狼狈而逃,回朝中向齐景公复命去了。三军将士见状,皆领教了这位田穰苴将军的厉害,不禁对田穰苴肃然生畏。不战而屈人之兵军事家们都有一个共识,这就是战争的最高境界,乃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其实孙子的某些见解,就源于田穰苴的军事思想。如“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即出自田穰苴之口。孙子将这句话写进了《孙子兵法》,遂使之成为军事格言而妇孺皆知。田穰苴的带兵实践,又说明作为一个军事家,其“善之善者”乃“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不是穷兵黩武、杀人盈野。凭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

凭的是军容,凭的是装备,凭的是士气,凭的是道义,凭的是天时地利,凭的是人力物力,凭的是将帅的运筹帷幄,凭的是士兵的勇敢善战……总之,凭的是实力!只有具备了强大的实力,才能使敌人望而生畏,才能使敌国不战而服。田穰苴治军,大体上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立威,一是施恩,恩威并用,执法严明。他杀庄贾之后,三军将士对他既畏且服。之后,他开始施恩了。

司马迁记载说:“士卒次舍,开灶吃饭,问疾医药,(穰苴)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意思是田穰苴对于士卒的营房和饮食以至生病医药之类的事都非常关心,亲自检查、询问,并将自己的粮食俸禄拿出来分给士卒,自己分到的粮食是全军中最少的。先让别人最后自己,身先士卒,这是何等可贵的品质啊!

这也难怪,当田穰苴准备与敌人开战时,连生病的士兵也要求上阵了。三军之士无不奋勇当先,“争奋出为之赴战”。有既爱兵如子又赏罚分明的将军,其部下为之赴汤蹈火,又何辞焉?后来的吴起就从田穰苴这里学会了这一招,也是“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也是“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而且,对待生病的士兵,吴起做得更到位,竟亲自为两个生疮的士兵吸吮脓血……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军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也只好在战场上舍命以报了。所以,出战之日,齐军士气极为高涨,以至晋军见状,不战而退;燕军闻讯,渡河而逃……田穰苴麾师追击敌军,夺回阿、甄二城,收复黄河两岸,然后凯旋。

田穰苴挟大胜之威,率精悍之军,而且军卒皆唯其号令是从、唯其马首是瞻,这肯定会令齐景公心生忧惧。田穰苴料到这一点,故而在临淄郊外便“释兵旅,解约束”,与三军将士盟誓要忠于齐景公,这才只带几个随从进入临淄城。

这下齐景公放心了,对田穰苴的表现颇为满意。为了表彰田穰苴为齐国立下的大功,齐景公特意率朝中大臣们迎出都门,拜田穰苴为大司马。司马一职,为周朝初年所设。《周礼》云:“司马掌五兵。”虽然还不能说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最高统帅当然是国君),也应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了。田穰苴不仅做了掌握齐国军队的司马,而且还是“大司马”,由此可见齐景公对田穰苴的倚重。

田穰苴任齐国大司马后,人们遂以司马穰苴称之。此后,司马似乎就成了他的姓氏了。遭谗言抑郁以终。齐景公虽然荒淫无度,却也有一样令人称道之处,即能任用贤才。他执政四十余年,文有晏婴为相,武有田穰苴为将,竟使本已日趋衰败的齐国颇有振作之势。

内外政事有晏婴和田穰苴撑着,齐景公整日便琢磨着怎么吃喝玩乐。可惜他最宠信的庄贾被田穰苴杀了,一时竟找不到像庄贾那样陪他玩乐的“狎友”,玩起来未免觉得有些不能尽兴。

一天,齐景公在宫中饮酒取乐,一直喝到晚上,意犹未尽,便带着随从来到相国晏婴的宅第,要与晏婴夜饮一番。齐景公的随从前去敲门,向晏婴通报:“国君来了。”晏婴忙迎接出门,问齐景公:“国君为何深更半夜来到臣家?”齐景公说:“酒醴之味,金石之声,美妙得很,寡人想与相国一起享受一番。”

按说,国君亲自跑来找臣子喝酒,这是臣子莫大的荣耀,是求之不得的事。不料,晏婴却不领情,他板起面孔,对齐景公说:“陪国君饮酒享乐,国君身边自有这样的人,此等事非臣之职份,臣不敢从命。”

在晏婴这儿吃了闭门羹,齐景公不免有些下不来台。没办法,国家大事他还要倚仗晏婴,也只好忍气吞声了。离开晏婴的府第,齐景公又想起了田穰苴。于是,君臣一行又来到田穰苴的家中。

田穰苴听说齐景公深夜造访,忙穿上戎装,持戟迎接出门,急问:“诸侯得无有兵乎?大臣得无有叛乎?”齐景公笑嘻嘻地说:“没有。”田穰苴佯装不解,又问:“然则昏夜辱于臣家者,何也?”

齐景公说:“寡人无他,念将军军务劳苦,寡人有酒醴之味、金石之乐,思与将军共之耳。”

田穰苴接下来的回答与晏婴的回答如出一辙:“陪国君饮酒享乐,国君身边自有这样的人,此等事非臣之职份,臣不敢从命。”

齐景公万万想不到在臣子的家门前竟两次吃了闭门羹,不由意兴索然。左右问他是否回宫,他说:“还是到梁丘大夫家吧。”梁丘大夫名据,是个像庄贾之类的阿谀奉承之徒。听说齐景公来找他饮酒,顿时乐得手舞足蹈,慌忙左操琴、右持竽,口中唱着歌,跑出门来迎接齐景公。齐景公大喜,于梁丘据相携入室,把酒欢呼,喝了个通宵达旦。

次日,晏婴与田穰苴都上朝进谏,劝齐景公不应该深夜到臣子家饮酒。齐景公说:“寡人无二卿,何以治吾国?无梁丘据,何以乐吾身?寡人不敢妨二卿之职,二卿亦勿与寡人之事也。”话虽这么说,敢让一国之君吃闭门羹,齐景公心中毕竟不快。

此时,一些善于揣摩齐景公心思的人抓住时机,开始向齐景公进谗言了。本来田氏已经权倾朝野,如今又有个田穰苴一跃而成为掌管齐国军政的大司马,这就不能不让一直敌视田氏家族的鲍氏、高氏、国氏三大家族如芒刺在背。

齐国的田氏、鲍氏、高氏、国氏四大家族互有矛盾,以前只是在国君面前争风吃醋,后来是争权夺利,而且日趋激烈。这几大家族中,田氏的势力最为强大。田氏的代表人物田桓子是个有心人,在齐庄公时就开始发展家族势力。至齐景公时,田桓子趁齐景公对民众盘剥无度之机,用大斗出贷、小斗收进的办法来收买人心,赢得了齐国人民的交口称赞。鲍氏、高氏、国氏三大家族见田氏甚得人心,势力迅速臌胀,纷纷向齐景公进谗言,欲驱逐田穰苴以削弱田氏势力。

齐景公似乎也预感到田氏势力太盛,便采纳了鲍氏、高氏、国氏的意见,将田穰苴辞退了。

田穰苴无辜被免职,未免有些想不开。毕竟,他成为齐国的大司马,并非凭借田氏家族的势力,靠的是自己的才能和军功。如今,他却成了四大家族争权夺利的牺牲品,这又让他如何想得通呢?

人在长期心情郁闷的情况下容易致病。可怜一代卓越的军事家,竟因此抑郁成病、一病不起了。

田穰苴抱恨临终之时,一定充满了惆怅与遗憾。本来,在动荡的年代里,正是英雄豪杰挥洒胸中才学、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之机,谁料竟因几句谗言,齐景公便自毁长城,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以致赍志而终。田穰苴死后葬于临淄城郊,其墓在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尹家村南,墓高10米,南北25米,东西38米,保存完好。

不过话说回来,仅仅因为被齐景公免职,便抑郁成病,田穰苴的气量未免太小。田穰苴虽然死了,但田氏家族的势力并未因此而削弱。而且,由于田穰苴之死,田氏家族与鲍氏、高氏、国氏的矛盾益发不可调和。

田穰苴被罢黜,晏婴的态度如何史无记载。可以推测,晏婴对此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爱惜田穰苴之才略,一方面又对田氏势力的尾大不掉而忧心如焚。他也曾向齐景公进谏,请齐景公限制田氏之权势。由此可见,田穰苴被罢黜,晏婴大概没有表示反对。

晏婴出使晋国时,与晋卿叔向私下谈起各自国家的政事,晏婴慨叹道:“齐国之政,其卒归于田氏矣。”之后历史的发展证明了晏婴的论断。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记载道:“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

司马迁此处所记有误,田和不是齐威王,田和自立后,他的孙才是齐威王。

不管怎么说,齐景公罢免田穰苴,激化了田氏与鲍氏、高氏、国氏的矛盾,反而使田氏加速了夺取齐国政权的步伐,鲍氏、高氏、国氏以及晏氏后来均被田氏所灭。公元前391年,田和将齐康公迁于东海之上。又过了五年,周王朝承认田氏为诸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总之,司马穰苴凭借他卓着的军事活动,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据有显要位置。而他的《司马法》,也成了我国军事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