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不知晓的濒危动植物
16609400000022

第22章 濒危动物篇(13)

河马的怀孕期持续大约8个月(倭河马为6.5个月),这对于如此巨大的动物而言是比较短的,但同时提高了河马产崽的频率。分娩可以发生在陆地上,但主要是在水中。哺乳也是两栖的,一直持续到幼仔完全断奶为止,大约1年。

两种河马一般都是在6~8个月大的时候开始断奶,断奶之后,幼仔仍然和母河马待在一起,直到完全长大,大概到8岁时离开。

两种河马的繁殖生理的相似性表明,倭河马比较小的身体是近期进化的结果。当然也发现过相当大的倭河马化石以及比较小的普通河马的化石。

偷猎者的重要目标

倭河马主要生活在浓密的雨林中,由于它们独居和夜间活动的习性,使得人类很难观察到它们,更不要说统计它们的数量了,粗略估计从几千只到上万只。

对倭河马的生存构成最大威胁的是森林的消失,另一个则是人类的猎杀行为,虽然目前还很难评估猎杀的危害。能提供可持续的栖息地的利比里亚萨坡国家公园,是河马存活下去的最大希望所在,人们最近在那里发现了河马的身影。那些生活在尼日利亚的河马亚种身份需要确认,但它们很有可能已经灭绝了。

倭河马在动物园里表现得很适应,繁殖哺育也很正常,但并没有达到它们最理想的状态。这可能部分归因于动物园理所当然地给它们进行一雄一雌的配对,这违背了它们的自然习性,从而导致生殖能力的下降。尽管如此,在过去的25年里,被人类圈养的河马数量仍增加了一倍,几乎现在所有动物园中的河马都是人工繁殖的。倘若我们不把注意力集中到潜在的遗传问题上,这或许意味着即使不确定它们在野外是否会灭绝,但将它们保留在动物园仍然是个好办法。

普通河马和倭河马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生态习性大不相同,它们像需要水一样,需要依赖那些草地生存下来。根据在乌干达的发现,河马的分布密度从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的每平方千米9.4~26.5头,到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的大约每平方千米28头不等。后者的密度是非常高的,研究发现,高密度会导致过度取食和栖息地退化等情况的出现。觉察到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的过度拥挤情况后,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类开始采取了淘汰劣质河马的措施,21000头河马中的大约7000头被射杀了,从而使得植被得到恢复性增长,也让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群体变得更加平衡、和谐。

根据1988~1989年的大陆范围内的数量普查,发现普通河马的数量要多于倭河马。虽然不同国家调查的精确性有所不同,但最乐观的估计是整个非洲大陆总共有17.4万头河马,其中南部非洲有86400头,东部非洲有79500头,西部非洲只有7700头。拥有河马数量最多的国家是赞比亚(4万头),接下来是刚果(金)(3万头)。34个拥有河马的国家中有18个国家的河马数量出现了下降,仅在2个国家发现了河马数量的增加,另有7个国家河马的数量据说很稳定,但其他国家没有关于河马保护的相关情况。

调查清晰地表明,西非是需要保护河马最为紧迫的地区。在那里,不仅河马数量不多,而且正在被分裂成最多几百头小的亚种群;另外,西非也不能给河马提供很惬意的生存环境。

从部分地区来说,尽管栖息地很重要,但对于普通河马而言,比栖息地流失威胁更大的是偷猎。因为它们白天习惯于聚集在大的群体中,使得它们很容易成为偷猎者的目标。人类猎杀河马是为了获取它们的肉,它们的大犬齿和门齿则常被当作奖赏的战利品。象牙的买卖禁令常使得河马犬齿的贸易量增长,这是循环性的。

河马有时因为破坏庄稼而招致敌意,而且它们偶尔也会伤害人类。它们最经常袭击的庄稼是水稻,因为水稻更接近于它们常吃的草类。在那里,即使谷物没有被吃掉,庄稼地也会因为被践踏而遭到破坏。

农民主要依靠呼喊以及敲击铁罐发出的声音来保护其庄稼不被河马袭击,但这是非常危险的。射杀是一个选择,不过需要由当地政府而不是农民来执行,但由于官僚政治的拖延,使得其效果甚微。以马拉维为例,928头要被射杀的河马中有651头带伤逃跑了。动物权益保护人士认为,这些河马是极其危险的。

那些受河马袭击风险最高的人是独木舟上的渔民,那些狂暴的河马很容易就能掀翻小船。

尽管单一的动物园很难拥有多头河马,但普通河马如同倭河马一样,在动物园中生活得很好,并产下了很多后代。动物园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对于让那些圈养的河马克服遗传限制是十分必要的。

金丝猴

金丝猴是很美丽的:金丝猴身上披着黄色丝样的毛,长达30多厘米,由此而得名。这种猴子的鼻骨极度退化,即俗话所说的没有鼻梁子。因而形成上仰的鼻孔。金丝猴脸为天蓝色,在头顶上生有黑褐色毛冠,两耳长在乳黄色的毛丛里,棕红色的面颊由橘黄色衬托。胸和腹部乳白色,而四肢外侧却为棕褐色,色泽向体背则越深,从那深色毛区中,伸展出缕缕金丝,犹如贵夫人的金色斗篷。金丝猴的体毛五颜六色,风雅华贵。雄猴威武雄壮,雌猴婀娜多姿,真不愧为当今“美猴王”。

金丝猴的生存现状

我国金丝猴分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三种(还有一种越南金丝猴),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是一种古老的动物,早在300多万年前就已经存在,曾在四川、贵州及广西的山洞堆积物中找到金丝猴的化石。

历年来,由于乱捕滥猎,几种金丝猴的数量日渐减少,其分布区由过去的西南、华中广大地区缩小为现在仅限于川、陕、甘,以及滇、贵、鄂的局部山区中。

高山上的金丝猴

金丝猴生活在海拔1400~3000米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与大熊猫同域分布,同样惧酷暑而耐严寒。滇金丝猴则生活在海拔3800~4700米的热带松杉林中,那里山势陡峭,气温很低。滇金丝猴一年中有好几个月都在雪地生活,故又有“雪猴”之称。几种金丝猴均在树上活动的时间多,没有固定的住处,晚上都在树丫间挤着睡。

森林卫士---金丝猴

滇金丝猴喜群居生活,在清晨或黄昏活动。它是世界上栖息地最高的灵长类动物。金丝猴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中,如此庞大的群体亦属罕见。它们主要在树上生活,也到地面找东西吃。主食有树叶、嫩树枝、花、果,也吃树皮和树根以及昆虫、鸟和鸟蛋。吃东西时总是吧唧着嘴,显得那样香甜。寄生在高山针叶林区的松萝是滇金丝猴的食粮。松萝的寄生影响树木的生长,所以滇金丝猴可以称得上是森林的“小卫士”。

母子情深的猴子

母爱在金丝猴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母猴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疼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在哺乳期,母猴总是把仔猴紧紧抱在胸前,或是抓住小猴的尾巴,丝毫不给它离开玩耍的自由。在此期间,朝夕相处的丈夫,尽管向夫人献了许多殷勤,又是理毛,又是捡痂皮,也别想摸一摸自己的后代,更甭提抱抱小猴亲热亲热了。母猴总是抱着小猴,把背朝着自己的丈夫,丝毫不给丈夫抚爱子女的机会。

神秘的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很陌生。有的人虽然知道它的名字,也从未见过其尊容。由于滇金丝猴生活的地区山势险峻,森林茂密,海拔极高,交通不便,对滇金丝猴的研究很困难。1890年,两名法国人在云南德钦县猎获7只滇金丝猴并制成标本运回了法国。之后许多科学家均推断这种稀有动物已经灭绝了。直到1979年,我国的动物学家才在野外再一次看到了活蹦乱跳的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的生存危机

滇西北的藏民认为滇金丝猴是人类的远亲,不能捕杀。独特的人文及自然环境条件使金丝猴依旧生存在自然的怀抱里。然而,由于当地对森林的砍伐,滇金丝猴的家园被破坏,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少。滇金丝猴的眼睛里所见的绿色越来越少,它们澄澈的瞳仁里已充满了幽怨,“给我一个家园”,人类已听到了它们的呼喊。

长臂猿

长臂猿在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产的有4种,即黑长臂猿、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

这4种长臂猿,目前仅在云南和海南岛尚有为数不多的群体,属于非常珍贵的稀有动物,已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长臂猿主要生活在树上,特别爱在古树参天的森林里活动,是整个兽类中最灵活、最敏捷的“攀援者”和“臂行者”。它们能够在树上来去如飞,这种神速无比的“臂行法”,姿态十分优美。据考察,长臂猿的啼叫声极为嘹亮,可以与南美洲森林里的吼猴相媲美,被并列为世界上最出色的高音歌星。

长臂猿是小群生活,地域性很强,每群一般不超过5只,都有各自的地盘,不准他群侵入,否则就会发生纠纷。长臂猿的啼叫既是取乐的一种方式,又是群体内相互联络的一种信号,也是相互警戒、保护自己的一种警告声。

黑长臂猿又名“黑冠长臂猿”,产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岛。雄猿浑身全黑,头顶上有一撮直耸的黑冠毛;雌猿棕黄色,头的额部正中有一道黑褐色纹。

白掌长臂猿产于我国云南西南地区,通常浑身上下也是黑色,不过它的手和足部,却因呈现灰白色而得名。多数白掌长臂猿整个面部有一圈白毛,少数则是大半圈白毛,常被人误认为是不同种的长臂猿。

白眉长臂猿产于云南西部,由于它眉额处有两道白眉纹而得名。幼猿白色,长成后雄猿变成黑褐色或赤褐色,雌猿变成淡黄色。

白颊长臂猿原来作为黑长臂猿的一个亚种,现人们已把它独立成一种。雄猿与黑长臂猿一样,虽然全身也是黑色,但是两颊长有较长的白毛,故得名白颊长臂猿。雌猿灰棕黄色,头顶部和两边耳部有黑斑。国内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它们栖息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热带密林中,常以一对成年个体和数个幼体组成小群,树栖生活。每群占有一定的区域觅食,以嫩枝芽、树叶、各种果实和昆虫、鸟蛋等为食。

长臂猿是我国唯一的类人猿。令人担忧的是,它们已数量不多,濒于灭绝。

大猩猩

大猩猩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它们同两种黑猩猩是与人类血缘关系最近的猿类。事实上,来自化石和生物化学的数据都表明,与猩猩相比,黑猩猩和大猩猩与人类的关系更近。

除人类以外,猿类应该是陆地上最聪明的动物了,至少依照我们的标准来看是这样。它们至少可以学会100个用聋哑手势表示的“单词”,甚至能将某些词串成简单而合乎文法的双词“短语”。然而,大猩猩可怕的外表、巨大的力气和捶打胸膛的动作,却使猎人认为它是凶残的动物。事实上,雄性成年大猩猩只有在互相争夺雌性大猩猩,或者保护它们的家庭成员不受掠食者和猎人伤害的时候才具有危险的攻击性。

最大的猿类

大猩猩与黑猩猩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体型要远远大于后者,而且身体的比例(与腿相比,手臂更长,手和脚也比黑猩猩的短和大)和颜色模式也不同。特别是大猩猩需要更大的牙齿(特别是臼齿)来处理大量的食物,从而维持它那庞大的身躯,这就还需要更强大的咀嚼肌,特别是颞骨肌---该肌肉一般与雄性头骨的中线汇合,并与弧形的头顶相连。雌性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头盖骨比较小,然而头骨后面更大的一块骨头才是辨别雄性大猩猩的典型特征。它明显地影响了头部的外形。

除此以外,雄性大猩猩的犬齿比雄性黑猩猩和雌性大猩猩的更大,大猩猩可以利用犬齿给对手甚至是掠食者造成严重的伤害。从进化的角度看,这可能是因为那些赢得雌性以及为雌性提供最好保护的雄性,正是那些拥有最强大武器的雄性。雄性的头骨比雌性大是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食物,需要有更强大的肌肉去碾碎粗糙的食物,同时它们也需要更大块的肌肉来增加它那巨大犬齿的伤害力。大猩猩的耳朵比较小,鼻子上有宽大的脊一直延伸至上嘴唇,从而扩大了鼻孔。

大猩猩主要生活在地面上,用四足行走---它们用后脚底和前肢的指关节走路。然而,由于西非的果树数量比东非更多,那里的成年大猩猩---包括巨大的雄性---会花不少时间去吃高挂在树上的果实,体重比较轻的个体甚至可以用它们的上肢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而幼年大猩猩则会在树上嬉戏。虽然大猩猩偏好吃果实,如无花果,但在很难获得果实的地区或时期,它们也会吃树叶、木髓和茎干。莎草、香草、灌木、藤蔓等构成大猩猩后备食物的植物在沼泽、山区和次生林里生长得最好,因为这些地方没有森林顶篷的遮盖,充足的阳光可以到达地面。

大猩猩巨大的体型和食果的习性意味着它每天必须花很长的时间进食,以维持自己的体重,这就阻止了大猩猩进行经常性的长途迁徙。虽然大猩猩群体的活动范围可达5~30平方千米,但它们通常的移动范围每天只有0.5~2千米。就群体的活动范围和每天移动的距离而言,东部大猩猩都要比西部大猩猩少,因为在东非的森林里果树的种类更少。因此,东部大猩猩的食物种类中树叶的比例比西部大猩猩的大,它们每天可以不用走太远去寻找食物。

每天行进很短的距离意味着大猩猩不可能是地盘防卫性的动物,因为即使一块只有5平方千米大的范围,它的周长也有8千米,或者说至少是每日普通行进距离的4倍,因此,它们的活动范围是无法有效防卫的,所以,邻近的大猩猩群体才会有大片重叠的活动范围。事实上,即使是使用最频繁的核心区域也是可以重叠的。

大猩猩通常在早上和下午进食,中午有一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像所有的大猿一样,它们在晚上筑巢---将树枝和树叶扯下并折弯后当做台子或垫子放在身下。这种巢可以将大猩猩与寒冷的地面隔开或者将它们支撑在树上,而且,也能防止它们滚下悬崖。这种习性在非洲东部尤其有用,因为对大猩猩进行普查的人可以通过它们巢穴的数量以及周围粪堆的大小来测量大猩猩家庭成员的数量和体型。在西非,大猩猩通常是不筑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