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不知晓的濒危动植物
16609400000013

第13章 濒危动物篇(4)

蓝鲸全身灰蓝色,胸部有白斑,鳍短小,无牙齿,以上颌数百条角质鲸须代替,鲸须有过滤作用。蓝鲸虽大,但只吃小型浮游生物,尤其喜吃磷虾和甲壳类生物。蓝鲸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虾群,这意味着蓝鲸白天需要在深水(超过100米)觅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觅食。觅食过程中蓝鲸的潜水时间一般为10分钟。潜水20分钟并不稀奇,最长的潜水时间纪录是36分钟。蓝鲸一天能吞食8吨磷虾。

蓝鲸的家庭

虽然有人曾见到50~60只蓝鲸成群活动,但它们一般很少结成群体,大多数是孤独的,或仅有2~3只在一起活动。双栖的蓝鲸非常和睦,它们成双成对地游泳、潜水、觅食和呼吸,宛如鸳鸯,形影不离,身后常常留下一条宽宽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蓝鲸,大多为雌鲸和一只幼仔鲸紧靠在一起,雄鲸尾随其后,相距大约3米。蓝鲸一般每2年生育1次,每胎1仔。科学家估计蓝鲸的寿命可达90~100年。

大熊猫

大熊猫别名花熊、华熊、竹熊、花头熊、大浣熊、猫熊、大猫熊、熊猫、貔貅、黑白猫等。大熊猫的显着特征是它的黑白花纹,和它那大头。雄性的大熊猫可以重达125千克。大熊猫只生活在中国四川等地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丰富的竹子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它每天要吃掉竹子的总量相当于它体重的40%。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平均寿命约为15岁。在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里,大熊猫似乎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画家挥毫摹写它们娇憨可爱的神态,工艺美术师用它们来设计图案、商标,动物园里的熊猫馆是游人最爱驻足之处,连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徽章也是一只精致的白铁镀金的大熊猫。

大熊猫差不多是和恐龙一样古老的动物。根据已发现的大熊猫化石,证实在距今100多万年的时候,大熊猫是一个正处于兴盛时期的大家族,它的分布地区西起缅甸,东达华东,北至北京,南到广东、台湾。

在野外,大熊猫生活在2000~4000米的高山竹林里,竹林就是它的家。竹林里还住着竹鼠,只有熊掌大小。它个体小,很灵活,又会打洞钻到地底下,专吃竹笋。大熊猫用带有肉垫的脚掌,尽量不发出声响,暗地里查找。一旦找到洞口,用力拍打地面,打得洞里的竹鼠心惊胆战往外逃。大熊猫敏捷地抓获竹鼠,一怒之下,竟能把竹鼠整个儿地吃下去。

大熊猫抓竹鼠,显得那么的机智巧妙,可它也常做傻事。大熊猫在溪涧喝水看到自己清晰的水中倒影,以为又来了一只熊猫,于是,抢先喝起水来,直到肚子胀得圆滚滚才肯离去。可没走几步又不放心,回到池边,看到水中的倒影以为另一只熊猫还在,怕水被喝光,又抢着拼命喝起来。喝着喝着,胀得昏昏沉沉,倒在地上,通常3~4个小时之后才能恢复常态。当地人把这叫“熊猫醉水”。

大熊猫的视觉和听觉都比较差,但它们却是爬树能手,也善游泳,能攀上高高的树巅,也能泅过湍急的河流。也许正是这两种天赋的技能。使它们得以在残酷的自然竞争中留存下来,没有遭到灭族绝种之祸。

大熊猫之所以特别稀有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生殖力极低,每胎只产1~2只幼仔,也只能养活1只。保护大熊猫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大熊猫的栖息地

由于大熊猫行动不敏捷,牙爪又不及对手的锐利有力,在弱肉强食的争斗过程中常常沦为猛兽的猎物。大约到了1万年前,为了保存种族,它只有放弃原有地盘,躲避敌害,活动范围已大大缩小了。如今它只栖息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一些混合长有竹木的高山深谷。

大熊猫惯于流浪生活,从来没有固定的住处,总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移。

夏天爬上凉爽的高山避暑,冬天又迁到比较低洼和避风的地方。它们早晚出来寻食,白天就栖息在竹丛中,或是爬在树枝上晒太阳。

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由于森林采伐,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大熊猫被迫退缩于山顶,竹种十分单一,一遇竹子开花,将无回旋余地。大熊猫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加上人类的猎杀,大熊猫已经成为珍稀动物。

小熊猫

小熊猫又称小猫熊,既像猫又像熊。有两个亚种,有产于尼泊尔一带的喜马拉雅亚种,也有产于我国云南、西藏等地的中国亚种。小熊猫身披柔软长毛,上身为红褐色,下体和四肢呈黑色。头圆额宽,有一个花脸,鼻、眼、耳部有黑、栗、白等色斑块。脚掌多毛,可防滑倒,四肢粗短,爪弯曲尖锐,有一定伸缩性。尾大而粗,有9个黄白毛相间的环纹,故俗名“九节狼”。小熊猫还有不少俗名呢,如红熊猫、山门蹲、山闷蹲、松狗、金狗、火狐等。

小熊猫的生态习性

在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小熊猫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欧洲中部和英国都有化石纪录。现代小熊猫在中国分布于西藏、云南和四川。也见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北部。小熊猫生活在海拔1600~3800米的有混交林和竹林的高山斜坡上。它们善于爬树,大部分时间都在树上休息,睡眠通常在树洞内。它们的动作像猫,坐下时也和猫一样舐手掌、揉嘴脸等。黄昏、清晨出来觅食,食性极杂,竹笋、竹叶、嫩枝、青草、野果、昆虫、鸟卵、小鸟、小兽、蜂蜜等都是它们可口的食物。它在进食前,常常把食物放在水里洗一洗,因此称作“浣熊”类。小熊猫不仅在体形和牙齿结构上与浣熊类相同,而且在杂食性、爱清洁等习性上也很类似。

小熊猫的保护

小熊猫性情温驯,不太怕人。它的听觉、嗅觉都不灵,视觉也不大好,因此,猎人可手持套杆,悄悄走近,然后出其不意地把它套住。它在地面上跑不快,猎人可追上它。小熊猫的天敌有豹、云豹、豺等。生性善良的小熊猫,即使在繁殖期,同群雄性也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只是不容异群雄性闯入自己的领域,遇到异群个体入侵,则会一反常态,变得凶猛异常,立即展开争斗。小熊猫每年4~5月间繁殖,孕期约2个月,6~7月产仔,每胎2~3崽。寿命约6~12年。小熊猫的毛皮非常厚暖美丽,在毛皮业中称为“大红袍”或“金狗皮”。因大量捕猎,现存数量已稀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它与大熊猫同域分布,因此在四川20多个自然保护区已和大熊猫一样得到了较好保护。

牦牛

在青藏高原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牛,它体形雄壮,四肢短小,身披长毛,尾似马,叫如猪,尤其是它的腹部和臀部,长有30~40厘米长的粗毛,宛如系上了一条特制的“长毛围裙”,这就是被人们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目前世界上有1300多万头牦牛,主要分布在中国、尼泊尔、阿富汗、蒙古、印度、不丹、巴基斯坦、锡金等亚洲国家境内。其中以我国的数量为最多。

我国牦牛主要分布在西藏、甘肃、新疆、四川、云南等省境内的冈底斯山、唐古拉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以及岷山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场上。分布的中心是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野牦牛的迁徙

野牦牛体形庞大,力大无比,凶猛异常。在西藏阿里东部改则县有一段“无人区”,被称为“野牦牛的王国”。每到冬季,数百成群的野牦牛聚集在湖滨平地,一起过冬。到了夏季,它们又迁到雪线附近适合牛犊生存的地方交配生息。野公牦牛的体重达1000千克多,相当于4头家牦牛的重量。

“高原之舟”

牦牛生性粗放,力气大,善爬山,耐高寒。一头用来驮运的牦牛,一般能负重40~50千克,有的多达100千克。每天行走20~25千米,不需休息。有时可以连续几天不吃不喝,驮运如常。牦牛的脚趾有一块坚韧的软骨,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走自如。平时,马跑得比牦牛快,但在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由于空气稀薄,马反而跑不过牦牛。尤其在雪原中和冰河上,牦牛比马行进稳当,老牧民翻越雪山或横过冰河时,宁骑牦牛而不骑马。在大雪封山的时候,藏族牧民往往让牦牛先行,牦牛能用蹄子和嘴扒开积雪,开辟道路,而且牦牛识途,是牧民们可靠的向导。最有趣的是,牦牛过草地沼泽,可以像船一般地拖浮着身体,贴着沼泽表面慢慢吞吞地跨越过去;如果陷得深了,它会自动停止前进,另觅新途。正因为牦牛有这么多优点,所以藏族牧民亲切地称它为“诺尔”(宝贝之意)。

牦牛的经济价值

牦牛是生长在高原上的一种特有牛种,是乳、肉、皮、毛兼用的家畜,经济价值很高,又是藏族人民的主要运输工具。牦牛的食用价值较高。它的肌肉纤维比黄牛粗,但比黄牛肉香,含蛋白质高,脂肪少。每头母牦牛的体重一般在200千克左右,公牦牛重达250~300千克,净肉率超过40%。牦牛奶的营养成分较高。同世界着名牛种荷兰奶牛相比,牦牛奶产量虽不如荷兰奶牛高,但奶汁比荷兰牛奶浓,含脂量一般在7%~8%,有的达到10%,比荷兰牛奶几乎高出一倍。而且,牦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发热量也大于荷兰牛奶。荷兰牛奶每千克发热量2500~3000千焦,牦牛奶每千克发热量则高达4182千焦。牦牛的皮、毛、绒是制革和毛制品的重要原料,尤其是牦牛绒,可以制成高级呢绒、毛毯等毛制品。名贵的“首相呢”,就是用牦牛绒和细羊毛混合纺织制成的。

由于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牦牛至今仍处于原始牛种的状态,生产性能低,生长迟缓,晚熟,而且繁殖力低,周转慢,商品率不高。

斑马

斑马是非洲最着名的动物之一。斑马共有3种---山斑马、普通斑马、细纹斑马,从它们身上的斑纹图式、耳朵形状及体形大小即可将其区分,且三种斑马的生态习性都差不多。成年斑马体长2~2.4米,尾长47~57厘米,肩高1.2~1.4米,体重约350千克。斑马喜欢栖息在平原和草原(山斑马则居于多山地区),是群居性动物,常10~12只结成一群,有时也跟其他动物群结群,如和牛羚乃至鸵鸟混合在一起。老年雄性斑马偶尔单独活动。它们跑得很快,每小时可达64千米,斑马经常喝水,很少到远离水源的地方去。它们还有一个特点,即使在食物短缺时,从外表看仍是又肥壮皮毛又有光泽。斑马是珍奇的观赏动物,但由于人们的过分捕杀,其中拟斑马已于1872年绝迹,山斑马也濒临灭绝。

斑马为什么长着斑纹

斑马原产于非洲,全身长满了黑白相间的光滑条纹,很像一幅人工描绘的图案,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常美丽。斑马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动物。当你在动物园里欣赏这美丽的黑白斑纹时,你是否想过它为什么会是这般模样呢?斑马的条纹实际上是一种适应环境的保护色。在阳光或月光照射下,由于斑马身上的黑白颜色吸收和反射光线的不同,能破坏它身形的轮廓,远远看过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如果它站着不动,就是距离很近也很难发现它。这样可以减少被猛兽侵害的几率。这种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些条纹不明显的斑马逐渐被猛兽吃掉,条纹显着的就被保存下来,一代一代的遗传下来,就成了现在这样斑纹分明的斑马了。斑马身上条纹的宽窄与种类有关,美丽的条纹也可以为同种之间相识的标记。

斑马的生态习性

斑马以嫩树枝叶和青草为食,喜欢集群生活,常由一匹首领带着进行活动。

斑马善于奔跑,听觉、嗅觉和视觉都很灵敏。但是抗敌能力较差,常遭狮子的侵害。因而觅食时轮流担任警卫,发现敌害即群集而狂逃。一群斑马一般是由一匹公马及其家族组成。在母马发情时,公马会占据一片地盘,不准外来动物入侵,但发情期过后它们又会随其他斑马群混在一起。

牛羚

牛羚又名扭角羚、羚牛,自从1850年首次采集到牛羚标本以来,牛羚是属于羊亚科还是牛亚科,科学家一直争论未休,现在大家趋向于划归属牛亚科。

牛羚总的形态像牛,体长200厘米左右,体重250千克左右。雌、雄均具角,角形弯曲特殊,呈扭曲状,故而称之“扭角羚”。其吻鼻部裸露,并以一明显的鼻中缝分开,前额隆起,尾短,四肢强健,前肢尤为发达。背毛短而松,但体侧下方披毛特别长。

牛羚的生态习性

牛羚产于我国西南、西北及不丹、印度、缅甸等地,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中,冬季又迁移至2500米以下的针叶林中的多岩区。夏季迁移至高处采食含多种维生素及淀粉的草本植物,冬季进入高山台地或向阳的山地,群居生活,少则三五只为一群,多则数十只,或上百只。牛羚群平时活动时,一般有一只强壮者屹立高处了望放哨,如遇敌害,“哨牛”会率领牛群冲向前去,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牛羚看上去又粗又笨,但反应很敏锐,攀爬能力很强。它们主要吃树枝、树叶、竹叶、青草等。6~8月为繁殖期,每胎1仔。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斑羚

斑羚又名青羊、山羊、野山羊。体形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没有眶下腺,耳朵较长。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较短小。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体毛厚密、松软且蓬松。

斑羚的生态习性

斑羚为典型的林栖兽类,栖息环境多样,常栖于有草的崎岖山岭上,或山林中的峻崖上。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它们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一般在固定的范围内。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非常敏锐。它们主要吃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秋末冬初繁殖,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2仔。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狒狒

狒狒属猴科的一属,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猴科的一属,通称狒狒。是灵长类中次于猩猩的大型猴类,体长50.8~114.2厘米,尾长38.2~71.1厘米,体重14~41千克;头部粗长,吻部突出,耳小,眉弓突出,眼深陷,犬齿长而尖,具颊囊;体型粗壮,4肢等长,短而粗,适应于地面活动;臀部有色彩鲜艳的胼胝;毛黄、黄褐、绿褐至褐色,一般尾部毛色较深;毛粗糙,颜面部和耳上生有短毛,雄性的颜面周围、颈部、肩部有长毛,雌性则较短。

狒狒是世界上体型仅次于山魈的猴,共分为五种,都分布于非洲地区。过去的分类法把狮尾狒也归入狒狒属,现在已单独列为一属。雄性凶猛,敢于和狮子对峙。属于杂食类,但也能捕获小型哺乳动物。

狒狒是猴类中唯一集大群营地栖息的高等猴类。狒狒也是猴类中社群生活最为严密的一种,有明显的等级序位和严明的纪律,惩罚的残酷令人害怕。在野生状态下的狒狒群体,经过几年一个周期,就会发生争战,或分群或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