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知识小百科
16607400000011

第11章 地理风貌(3)

水力蕴藏量约为13500万千瓦,占世界水力总蕴藏量的4.9%;已开发水力280万千瓦,占世界总开发量的1.8%。估计年可发电2000亿度,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

美拉尼西亚附近海域、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及新西兰附近海域为主要渔场,盛产沙丁鱼、鳕、鳗、鲭和鲸等。

相关人物传记

南北朝时期伟大的地理学家——郦道元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下辖涿州市)人。

早期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和洛阳担任中央官员,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一生足迹遍及中国北方。他为官“执法情刻”、“素有严猛之称”,得罪不少皇族、豪强,在东荆州刺史任上,威猛为治,被百姓上告,因而免官。在京期间专心撰写《水经注》。

北魏汝南王元悦的男宠丘念因弄权纵恣被郦道元逮捕,元悦找灵太后恳求特赦,郦道元干脆赶在圣旨到达前处死了丘念。自此元悦与郦道元结下深仇。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元悦乘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萧宝夤果然反叛,派人把郦道元和弟弟郦道峻及其二子在阴盘(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驿亭一同杀害。魏收修撰《魏书》,将郦道元列人《酷吏传》。

作为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道元在《水经注》的序言中对前代的著名地理著作进行了批评点评。秦朝以前我国已经有了许多地理类书籍,但当时由于国家不统一,生产力水平尚不够发达,人们对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些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虚构。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禹贡》等。我们认为这种虚构是受当时社会条件限制的,不必过分苛求。在这种虚构中我们仍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种情况直到秦、汉时期仍有一定市场,与人们相求真正了解地理知识的需要发生矛盾。郦道元是坚决反对这种“虚构地理学”的。他提倡严谨的学风,改变这种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他在《水经注》序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法。其主要原则就是重视野外考察的重要性。前代地理学者中巳有人开始考察研究工作,但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我们常说科学的基础是真实,地理学当然更需要真实,郦道元可以说开创了我国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

在郦道元生活的时代,当时的欧洲历史正是所谓“黑暗时代”,全欧洲在地理学界都找不出一个杰出的学者。郦道元在世界地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郦道元一生勤于读书和著述,《魏书》卷八十九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代表作有《水经注》。道元写景文字,遣词精当,“词组只字,妙绝古今”。历来研究《水经注》称“郦学”。唐代李白、杜甫的诗,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文章实脱胎于《水经注》。宋朝苏轼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日本地理学家米仓二郎称郦道元为“中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年,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到达了西欧人认为的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两千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他误认为到达的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1451年哥伦布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哥伦布在青年时代没有受到过多少正规教育。虽然他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纺织匠,但哥伦布对航海和来往于地中海之上的商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哥伦布十分崇拜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巳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使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但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

靠着一个罗盘,各种海图,一副两脚规,一个直尺和一个计时的沙漏这些最基本的航海仪器。哥伦布凭借其高超的航海技能四次远航美洲,无论在航海史还是探险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作为美洲的发现者,他是人类开拓史上的英雄。

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阿蒙森

罗尔德·阿蒙森(1872—1928)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1872年7月16日生于奥斯陆附近的博尔格。曾在挪威海军服役。1901年到格陵兰东北进行海洋学研究。1903—1906年乘单桅帆船第一次通过西北航道(从大西洋西北经北冰洋到太平洋),并发现北磁极。在获悉罗伯特·皮尔里成功到达北极后,积极准备探测南极。1910年6月乘“前进”号从挪威出发,经过4个多月的艰难航行,“费拉姆”号穿过南极圈,进人浮冰区,于1911年1月4日到达攀登南极点的出发基地一鲸湾。阿蒙森在那里建立了基地进行了10个月的充分准备,度过了6个月漫长的冬季。同时,阿蒙森也着手南极探险的准备工作,他率领3名队员,带着充足的食物,分乘3辆雪橇。从南纬80。起,每隔100千米建立一个食品仓库,里面放置了海豹肉、黄油、煤油和火柴等必需品,仓库用冰雪堆成一座小山,小山上再插一面挪威国旗。这样,在茫茫雪地上,很远就能发现仓库的位置。阿蒙森一共建立了3座食品仓库。

当阿蒙森回到鲸湾的时候,英国人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也到了,两个竞争对手进行了友好的互访。阿蒙森看到斯科特带的西伯利亚小马和摩托雪橇。而他自己率领一百多条爱斯基摩狗组成的雪橇队探险,阿蒙森坚信,爱斯基摩大狗有着比西伯利亚小马更惊人的耐寒能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10月20日,阿蒙森带领4名队员,分乘4辆由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橇,正式向南极进发了。斯科特在11月1日,也踏上了南极探险之旅。两支探险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展开了一场争夺光荣与梦想的竞争。

阿蒙森前进的速度很快,他用了4天时间就赶到一号仓库。在到达南纬85毅时,出现在他面前的是连绵起伏的南极高原。阿蒙森下令,把较为瘦弱的24条狗杀掉,用18条强壮的狗牵拉3辆雪橇,带足60天的粮食,轻装上路。这时,南极地区天气异常恶劣。暴风雪连续刮了五天五夜,为了抢先赶到南极,阿蒙森他们顶风冒雪,艰难的前进。12月15日,阿蒙森终于率先到达了南极。阿蒙森激动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他们互相欢呼拥抱,庆贺胜利,并把一面挪威国旗插在南极点上。他们在南极点设立了一个名为“极点之家”的营地,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太阳观测,测算出南极点的精确位置,并在点上叠起一堆石头,插上雪橇作标记,还在南极点的边上搭起一顶帐篷。阿蒙森深信斯科特很快就能到达南极点,而自己的归途又是相当艰难的,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于是,他便在帐篷里留下了分别写给斯科特和挪威哈康国王的两封信。阿蒙森这样做的用意在于,万一自己在回归途中遇到不幸,斯科特就可以向挪威国王报告他们胜利到达南极点的喜讯。然而与此同时,恶劣的天气给斯科特他们带去了灾难,他们的西伯利亚小马在探险途中全部冻死。虽然斯科特在1月18日也到达了南极点,但由于他们的体力衰竭,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在归途中相继倒下了。8个月后,营救人员发现了他们的遗体和斯科特留下的一本日记。

阿蒙森在南极点上停留了3天。12月18日,他们带着两架雪橇和18只狗,踏上了返回鲸湾基地的旅途。阿蒙森伟大的南极点之行,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欢呼喝彩。

阿蒙森为极地探险而生,并为极地探险而死,当诺比尔两年后乘坐“挪威号”的姊妹飞艇“意大利号”进行第二次北极飞行时,探险队失踪。阿蒙森参加了前往寻找飞艇的搜救队,另外一只搜救队发现了飞艇和仍然活着的诺比尔,但是,阿蒙森与他的伙伴却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