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语言的突破
16592100000055

第55章 如何拥有语言的魅力(22)

1.语速训练

选一篇文章作朗读训练,朗读过程中,不停顿、发音准、吐字清。

方法:每天朗读训练20分钟,开始时速度较慢,逐次加快,培养语感。

2.背诵训练

选一篇文章,逐字推敲,句句斟酌,培养自己对文章的直观感受,认真理解其思想感情,找出重音、划出停顿,先背后诵,背诵文章3~5篇,累计3000字以上。

表情——无声语言胜有声

表情即面部表情,是指头部包括脸部在内的各部位对于情感体验的反应动作,它与说话内容的配合最便当,因而使用频率比手势高得多。达尔文在《人类与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指出,现代人类的表情动作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因而人类的原始表情具有全人类性。这种全人类性使得表情成了当今社交活动中少数能够超越文化和地域的交际手段之一。

面部表情是依靠五官的动作来表达的。五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眼睛,其次是脸、眉、口。不过,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五官中某一个器官的单独运动几乎是不可能的,面部表情依靠的是眼、脸、眉、口、鼻的组合运动。

1.脸

脸的表情依靠脸面肌筋动作和肌肉颜色、纹路的变化。脸面肌肉颜色和纹路的变化又跟脸面肌筋动作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一般情况下,脸上的肌筋动作都向上,则显示出“愉快”、“和蔼”、“善意”的表情;脸上的肌筋动作都向下,则显示出“不快”、“悲哀”、“痛苦”的表情?

2.眉

眉和目相连,眉目常联合传情。横眉竖目,表示恼怒;双眉紧锁,表示忧愁;眉目骤张,表示惊异;眉目低垂,表示冷漠:眉飞色舞,表示兴奋等等。由此可见,在表情时,眉的动作变化,必须和眼睛变化协调配合。眼神变化,实际上就包含有眉的变化。因此,眉的训练必须与眼神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

3.口

口形变化也可以表情达意。口角向上,意为“高兴”、“愉快”、“谦逊”;口角向下,意为“忧愁”、“失望”、“傲慢”;嘴唇紧闭,口角向下,意为“厌恶”、“不满”;嘴唇微开,口角向下,可表示“悲哀”、“痛苦”;口大张,意为“畏惧”、“恐怖”;嘴唇一直张开,可表示“麻木”、“呆傻”;口角平而嘴唇微开,可表示“期望”、“倾听”;口角平而口大张,则意为“诧异”、“惊愕”;嘴唇颤抖,可表示“气愤”、“激动”等等。在表情时,口形变化,必须与脸面、眉目变化谐调配合,因此,口形训练应与脸面、眉目、眼神训练同时进行。

培根说:“含蓄的微笑往往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笑与无表情是面部表情的核心,任何其他面部表情都发生在笑与无表情两极之间。发生在此两极之间的其他面部表情都体现为这样两类情感活动表现形式:愉快如喜爱、幸福、快乐、兴奋、激动;不愉快如愤怒、恐惧、痛苦、厌弃、蔑视。愉快时,眉毛轻扬,瞳孔放大,嘴角向上,面孔显短,所谓“眉毛胡子笑成一堆”;不愉快时,面部肌肉纵伸,面孔显长,所谓“脸拉长得像个马脸”。无表情的面孔,平视,脸几乎不动。无表情的面孔最令人窒息,它将一切感情隐藏起来,叫人不可捉摸,而实际上它往往比露骨的愤怒或厌恶更深刻地传达出拒绝的信息。

微笑,真诚的微笑是社交的通行证。它向对方表白自己没有敌意,并可进一步表示欢迎和友善。因此微笑如春风,使人感到温暖、亲切和愉快,它能给谈话带来融洽平和的气氛。常用面部表情的含义是: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否定,昂首表示骄傲,低头表示屈服,垂头表示沮丧,侧首表示不服,咬唇表示坚决,撇嘴表示藐视,鼻孔张大表示愤怒,鼻孔朝天表示骄傲,咬牙切齿表示愤怒,神色飞扬表示得意,目瞪口呆表示惊讶,等等。

眼神——你的眼睛会说话

善用眼神

讲话很简单,每个人都会讲,讲到每个人都想听,就变成一种艺术。演讲是一种艺术,它不是一种科学。什么叫做科学,有没有人知道?我来告诉大家,科学是照这个方法任何人做都会得到一样的结果,但演讲不只是科学,它是一种艺术。因为听众是不一样的。同样这套方法某一个场合很成功,换作另外一个场合可能彻底失败。所以演说家本身的“敏感度”非常重要,也就是他察言观色的能力、查询听众的反应能力非常重要。那么讲师要对听众的表情、思想、思路几乎完全了如指掌,靠什么?敏感度!它是讲师与听众进行无声沟通的桥梁!所以说一个讲师的“敏感度”是非常非常重要。

眼神实际上是指瞳孔的变化行为。眼神一向被认为是人类最明确的情感表现和交际信号,在面部表情中占据主导地位。眼睛具有反映深层心理的特殊功能。瞳孔是受中枢神经控制的,它如实地显示着大脑正在进行的一切活动。瞳孔放大,传达正面信息,如爱、喜欢、兴奋、愉快等;瞳孔缩小,则传达负面信息,如消沉、戒备、厌烦、愤怒等。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思想情绪的存在和变化,都能从眼睛这个神秘的器官中显示出来。因此,眼神与谈话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它忠实地显示着说话的真正含义。与人交谈,要敢于和善于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这既是一种礼貌,又能帮助维持一种联系,使谈话在频频的目光交接中持续不断,更重要的是眼睛能帮你说话,恋人们常常用眼神传递爱慕之情,特别是初恋的青年男女,使用眼神的频率一般超过有声语言。

有的人不懂得眼神的价值,以至于在某些时候感到眼睛成了累赘,于是总习惯于低着头看地板或盯着对方的脚,要不就“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很不利于交谈和发挥口才的。要知道,人们常常更相信眼睛。谈话中不愿进行目光接触者,往往叫人觉得在企图掩饰什么或心中隐藏着什么事;眼神闪烁不定则显得精神上不稳定或性格上不诚实;如果几乎不看对方,那是怯懦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些都会妨碍交谈,当然不能老盯着对方。

英国人体语言学家莫里斯说:眼对眼的凝视只发生于强烈的爱或恨之时,因为大多数人在一般场合中都不习惯于被人直视。长时间的凝视有一种蔑视和威慑功能,有经验的警察、法官常常利用这种手段来迫使罪犯坦白。因此,在一般社交场合不宜使用凝视。交谈时,目光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宜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超过这一阈限,可认为对对方本人比对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低于这一阈限,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对对方都不怎么感兴趣。后两者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失礼的行为。但是集会中的独白式发言,如演讲、作报告、发布新闻、产品宣传等则不一样,因为在这些场合讲话者与听众的空间距离大、区域广,必须持续不断地将目光投向听众,或平视,或扫视,或点视,或虚视,才能跟听众建立持续不断的联系,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你的目光就犹如早晨的阳光一样,你注视的区域,那里的听众会感到你对他们的关注和喜爱,他们有种受尊重的感觉。他们会更认真听你的演讲,并会支持你,给你热烈的掌声。

眼神要照顾到全场。如果你演讲时,听众特别多,也要用你的眼神环视全场,让听众感觉到你的关注。就像歌星张惠妹开演唱会时,她对后面的观众喊:“后面的朋友,我看见你们了,”观众们激情澎湃,对张惠妹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尖叫声!

眼睛要看到正前方的2/3处,这样会让全场的听众感觉到你是在关心他们的。

用眼睛培养善意的听众。在演讲时,用眼神与部分认真、友好的听众多交流,或点头微笑,或开心地微笑或开个善意的小玩笑,这样演讲会显得轻松、快乐。

目光语中视线运用的基本方法

1.前视法

即视线要平直向前流转,统摄全场听众。一般来说,视线落点应放在全场中间部位听众的脸上,在此基础上适当变换视线,照顾到全场听众。这样,可使听众感到演讲者的指向性,也有利于演讲者保持端庄优美的姿态,随时注意会场的气氛和听众的情绪。

表达者的视线,无论上下左右,都传递着一定的信息,视线向上,传递着傲慢、祈求、思索的信息;视线向下,传递着羞怯、悲伤、悔恨的信息;左顾右盼,传递着惊慌失措或征询意见的信息;视线向门窗,传递着情绪不安或心不在焉的信息。因此,运用前视法应注意兼顾全场,用弧形的视线在全场流转,使每个听众都感到表达者在注意他,从而产生更大的聆听兴趣。

2.环视法

即有节奏地或不时地来回环顾会场内的听众,与他们保持目光接触,增强双方的感情联络,在前视法的基础上,辅之以环视法,能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运用环视法,要防止头部摆动过分有规律,类似摇头的电风扇;还要防止眼睛滴溜溜地频繁乱转。否则,会使听众感到滑稽可笑,影响交际效果。

3.点视法

指偶尔进行的有重点地把视线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方法,根据内容表达和现场变化的需要,集中注视某一听众或某一区域,同个别或部分听众进行目光接触。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启发引导专心听讲,还可以起到批评、制止的作用。

4.虚视法

即运用一种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目光来似看非看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克服怯场心理,显示出彬彬有礼、稳重大方的神态,还可以把思想集中到讲述内容上来。在回忆和描述某种情景时,虚视法可以表示思考,可以引导听众进入想象的境界,使其受到优美意境的熏陶和感染。

肢体动作要点

(1)话筒到口的距离为一大拇指节。

(2)尽量动上半身而不是下半身(不要轻率地走动)。

(3)要站在舞台的前三分之一处。

(4)手势要朝前朝上。

(5)手握成拳头或手掌指收拢。

(6)手心朝上。

(7)手势呈弧形或圆形移动。

(8)要设计一个标准有力的个性化动作。

(9)不能面无表情,要善于用眼神交流,用眼神看观众,可消除紧张:①眼神要停留0.3秒以上;②眼神要照顾到全场;③眼神要到全场2/3目光处;④用眼睛去培育善意的听众。

(10)不要用一根手指指人(用手掌)。

(11)鼓掌时要带头。

(12)舞台上的每个动作都有暗示性。

手势——用手势牢牢地把握听众

手势语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体态语言,它通过手和手指的活动变化使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为此,有人称:“手势是口语表达的第二语言。”

凡是看过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的朋友,都会清楚地记得列宁当众演讲的雄姿和他那配合有声语言准确、恰当并且有雕塑感的各种手势。其中有这样一个手势:在他演讲的同时,身体向前倾,头脸微仰,双目眺望远方,右手掌果断而有力地推击出去。一瞬间完成的这个手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宏伟气魄,看到了他坚定必胜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决心。

语言学家们认为,手势是人类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是先于有声语言的,手势语在当时的交际中,使用频率之高,范围之广,非今日可比。

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一位古罗马的政治家、雄辩家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指手画脚等动作。双目传种的面部表情必须极其丰富,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一位在华讲学的心理学教授与一群聋哑儿童不期而遇,居然能用欧美流行的手势语言同他们顺利交流。事后,这位教授风趣地说:“用手势语交流比不懂英文的人用手势比划更方便、更省事。”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环球旅行时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调查。在一小时的谈判中,芬兰人做手势1次,意大利人80次。法国人120次,墨西哥人180次,俄国人在表露自己的感情时较为矜持,如果说话时指手画脚,会被看作缺乏教养,然而在西班牙和拉美一些国家在说话时特别喜欢用手指点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