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行星大探秘
16591800000024

第24章 神秘的自然景观(6)

从河源到匈牙利门(西喀尔巴阡山脉和奥地利阿尔卑斯山脉之间的峡谷)为上游,长约966千米。它的源头有布列盖河与布里加哈河两条小河,从茂密森林中跌宕而出,沿巴伐利亚高原北部,经阿尔卑斯山脉和捷克高原之间的丘陵地带流入维也纳盆地。上游流经崎岖的山区,河道狭窄,河谷幽深,两岸多峭壁,水中多急流险滩,是一段典型的山地河流。上游的支流有因河、累赫河、伊扎尔河等,河水主要依靠山地冰川和积雪补给,冬季水位最低,暮春盛夏冰融雪化,水量迅速增加,一般,6~7月份达到最高峰。上游水位涨落幅度较大,例如,乌尔姆附近的平均枯水期流量仅有40立方米/秒,而洪水期流量平均竟达480立方米/秒以上。在这段河流上,还有多瑙河上游最大的城市——累根斯堡。累根斯堡是座美丽无比的城市,它到处是古老的教堂、达官贵人的邸宅和备有佳肴美酒的古老酒肆。

现在机器制造、电子工业也初具规模。

蓝色的多瑙河缓缓穿过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市区。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山清水秀,风景绮丽,优美的维也纳森林伸展在市区的西郊,郁郁葱葱,绿阴蔽日。这里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音乐节。

漫步维也纳街头或小憩公园座椅,人们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圆舞曲,看到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音乐家雕像。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因此,维也纳一直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

站在城市西北的卡伦山上眺望,淡淡的薄雾使她蒙上了一层轻纱,城内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古老皇宫、议会、府第的圆顶和圣斯丹芬等教堂的尖顶,好像她头上的珠饰,多瑙河恰如束在腰里的玉带,加上苍翠欲滴连绵的维也纳森林,使人们想起在这里孕育的音乐家、诗人……他们着名的乐曲仿佛又在耳边回响。

多瑙河的中游流域从“匈牙利门”到铁门为中游,长约914千米。它流经多瑙河中游平原,河谷较宽,河道曲折,有许多河汊和牛轭湖点缀其间,接纳了德拉瓦河、蒂萨河、萨瓦河和摩拉瓦河等支流,水量猛增1.5倍。中游地区河段最大流量出现在春末夏初,而夏末秋初水位下降。随后,多瑙河切穿喀尔巴阡山脉形成壮丽险峻的卡特拉克塔峡谷。

卡特拉克塔峡谷从西端的腊姆到东端的克拉多伏,包括卡桑峡、铁门峡等一系列峡谷,全长144千米,首尾水位差近30米。峡谷内多瑙河最窄处约100米,仅及入峡前河宽的1/6,而平均深度则由4米增至50米。

陡崖壁立,水争一门,河水滚滚,奔腾咆哮,成为多瑙河着名天险,并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两国合作,于1972年在铁门峡胜利建成水利枢纽工程,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1976年罗、南两国决定建设第二座铁门水电站。铁门二号水电站,坐落在一号水电站下游80千米的地方,其中第一台机组已于1985年4月12日开始发电。

在多瑙河中游斯洛伐克境内这一段,由于地势低洼而形成内陆三角洲,河道宽而浅,有些地段涉水可过,一年只能通航5个月。而在汛期,河水又会左奔右突,给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此,早在20世纪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就一起商议过如何驯服这条美丽而又任性的大河,并于1977年签定了合作兴建水利工程的条约。从那时起,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在匈牙利的协助下,经过艰苦努力,费时14年,耗资8亿美元,于1992年建成了加布奇科沃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上游长约25千米、原设计总容量近两亿立方米的水库,总长约两千米旧河道拦河堤坝,把河水从旧河道引至斯洛伐克领土上长17千米、宽267~737米的引水运河,装机容量72万千瓦的水电站和两条各通过约1.4万吨级船队的航道,把水再引回旧河道8千米多宽的排水运河。

这项在多瑙河上进行的大型水利工程被称为“第三个年工程”。斯洛伐克这一水利工程竣工3年多,在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等诸方面发挥了显着效益,并使其成为旅游热点。

多瑙河中游平原,是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两国重要的农业区,素有“谷仓”

之称。多瑙河中游流经地区,都是各国的经济中心,其重要城市有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等。

布拉迪斯拉发,位于摩拉瓦河与多瑙河汇合处,自古以来就是北欧与南欧之间的重要商道,所以古罗马时此地就是要塞。

现在,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有造船、化工、机器制造、纺织等工业。此外,还是多瑙河航线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布达佩斯,被称为“多瑙河上的明珠”。它是由西岸的布达和东岸的佩斯两座城市,通达多瑙河上8座美丽的桥连为一体的。城内许多古迹多建于城堡山。城堡山是面临多瑙河的一片海拔160米的高岗,13世纪时修建的城堡围墙至今保存完好。着名的渔人堡,是一座尖塔式建筑,结构简练,风格古朴素雅。

游人可以站在渔人堡的围墙上,欣赏多瑙河上的美景和佩斯的风光。

矗立在多瑙河畔宏伟的匈牙利国会大厦,高90多米,金碧辉煌,两旁有两座用白石镂空挺拔俏丽的高塔,美丽异常,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在四壁上嵌满匈牙利历代皇帝的雕像,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匈牙利人民的才智,是匈牙利国家的象征。

人们说,多瑙河是布达佩斯的灵魂,而布达佩斯是匈牙利的骄傲。踏上这座古城,既可以欣赏到迷人的风光,又可以领略到历史的变迁。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坐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过市区,把城市一分为二。贝尔格莱德,意思是“白色之城”。贝尔格莱德附近是多瑙河中游平原的一部分,是全国最大的农业区,素有“谷仓”之称。本区生产了全国2/3的小麦和玉米,同时,还是全国甜菜、向日葵和水果的重要产地。贝尔格莱德是南斯拉夫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和水、陆、空交通枢纽,是全国机械制造中心。

多瑙河的下游流域

铁门以下至入海口为下游。这里流经多瑙河下游平原,河谷宽阔,水流平稳,接近河口时宽度扩展到15~20千米,有的地段可达28千米之多。多瑙河流到土耳恰城附近分成基利亚河、苏利纳河、格奥尔基也夫三条支流,冲积成面积约4300平方千米的扇形三角洲。

在6万年以前,三角洲地区还是碧波万顷的海湾。由于多瑙河每年挟来大量泥沙,年复一年地在此堆积,形成现在无数的水道流经芦苇中,或穿过漂浮着睡莲的神秘大湖之间,把坐落在它们之间的村庄、渔场、农田、菜园……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神奇的世界。

富饶的三角洲,2/3以上的地区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年产芦苇300多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由于芦苇全身是宝,如果把三角洲芦苇充分利用,每人每年可得约30千克的人造纤维和10千克以上的纸,所以被罗马尼亚人亲切地称为“沙沙作响的黄金”。

多瑙河三角洲,还是“鸟类的天堂”。这里是欧、亚、非三大洲来自五条道路候鸟的会合地,也是欧洲飞禽和水鸟最多的地方。这里经常聚集着300多种鸟类。各路鸟群在此聚会,形成热闹非凡而又繁华壮丽的景象。

三角洲上,由于有奇特的地理现象——浮岛,有名目繁多的植物、鱼类、鸟类和动物,所以,科学家们又称它为“欧洲最大的地质、生物实验室”。

多瑙河的地貌

多瑙河流域位于中欧东南部,三面环山。西部有黑林山,南部由西至东有阿尔卑斯山、韦莱比特山、迪纳拉山、老山以及巴尔干山;北部自西至东有捷克林山、舒马瓦山、苏台德山和喀尔巴阡山;东面临黑海。

河源处有两条河,即布雷格河和布里加赫河,均发源于德国黑林山的东坡,海拔高程分别为1010米和1125米。过两河的汇合点多瑙厄申根后,多瑙河流向东北。从乌尔姆至帕绍,多瑙河芽过巴伐利亚高原北侧,其间在因戈尔施塔特至雷根斯堡河段,多瑙河横切施瓦本-弗兰克山,河谷狭深。河道过雷根斯堡后转向东南流,从帕绍至奥地利的林茨,穿越阿尔卑斯山脉北坡与捷克高原之间的丘陵地带,形成典型的山地河流,河谷变窄,滩多流急。过林茨后,河道改向东流,进入维也纳盆地,多瑙河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匈牙利门峡流出后,进入小匈牙利平原,河床变宽,流速减缓,河道分汉,绕过泥抄淤积而成的大、小许特岛(面积1901平方千米)。出科马诺,多瑙河进入维谢格拉德峡,然后河道转向南流,过布达佩斯进入大匈牙利平原,河流呈平原河流特征,河谷变宽,河床比降小,河道弯曲,常有河汊和牛轭湖。多瑙河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转向东流,直冲南喀尔巴阡山。经过长年的切割,形成了壮丽险峻的卡特拉克塔(杰尔达普)峡谷,峡谷全长130千米,由4个峡谷组成。

其中最着名的是铁门峡。峡谷河段首尾水位差30米,最窄处仅132米,最深处达82米。多瑙河出铁门后,进入下游平原,河谷宽阔,岸边有宽10~15千米的湖泊和沼泽带,河口三角洲长80千米,每年以24.38~30.5米的增长速度向黑海延伸,三角洲面积5640平方千米以上,在三角洲顶点(图耳甘)多瑙河分成三条汊河,即基利亚、苏利纳和斯芬图乔治,其入海流量分别占总量的66%、16%和18%。

多瑙河流域面积广大,约有817000平方千米,内有影响其水源和水情的各种自然条件。这些自然条件有助于形成一个岔流多、稠密、水深的河网,内有支流约300条,其中30多条利于通航。整个多瑙河盆地,有一半以上由其右岸支流排水;这些支流汇集着来自阿尔卑斯山脉及其他山区的水,占多瑙河总流量或排水量的2/3。

多瑙河可分为3部分。上游自河源至奥地利阿尔卑斯山脉和西喀尔巴阡山脉之间、称为“匈牙利门”的奥地利瓦豪区内临多瑙河的葡萄园峡谷。中游自匈牙利门至南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山脉的铁门峡。下游自铁门至黑海的三角形河口湾。

上游发源于德国黑森林的东坡,开始时为名叫布雷格(Breg)和布里加赫(Brigach)的两条小溪。这两条源流在多瑙埃兴根(Donaueschingen)汇合,并通过北有士瓦本(Swabian)山和法兰克(Franconian)山、南有巴伐利亚高原的一条狭窄而怪石峥嵘的河床流向东北。

多瑙河在抵达其最北端雷根斯堡(Regensburg)时,转而向南流经广阔、肥沃而平坦的田野。就在它到达奥地利边境帕绍(Passau)前不远,河床变窄而底部多暗礁与浅滩。然后,多瑙河流经奥地利境内,切入波希米亚森林山坡,形成一条狭窄的河谷。为了改善航运,已在帕绍、林茨(Linz)和阿尔达格(Ardagger)附近建起拦河坝和防护堤。在帕绍,其上游最大的支流因河(InnRiver)带来比主流还多的水,使多瑙河水猛涨。其他上游的主要支流有伊勒(Iller)河、莱希(Lech)河、伊萨尔(Isar)河、特劳恩(Traun)河、恩斯(Enns)河和摩拉瓦(Morava)河。

多瑙河中游酷似平地的河流,河岸低矮,河床宽达1.6千米以上。它仅有两段——在维谢格拉德峡(VisegradGorge,匈牙利)和铁门峡——流经狭窄而峻峭的峡谷。中游盆地呈现出两个主要特征︰匈牙利大、小平原的平地,西喀尔巴阡山脉和外多瑙山脉的低峰。

多瑙河在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穿越匈牙利门峡谷后立即进入匈牙利小平原。在此水势突然趋缓并失去运送能力,以致大量沙砾沉积河底。河床升高给航运带来障碍并时而将河床分隔成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岔流。在科马尔诺(Komarno)以东,多瑙河被挤压在西喀尔巴阡山脉和匈牙利外多瑙山脉的山麓丘陵之间进入维谢格拉德峡。峻峭的右岸之上有10~15世纪匈牙利阿尔帕德(Arpad)王朝的要塞、城堡和教堂。

而后,多瑙河流经布达佩斯,穿越浩瀚的匈牙利大平原,才抵达铁门峡。

河床淤浅而多沼泽地,低矮的台地沿两岸伸展。河泥淤积而形成许多岛屿,如布达佩斯附近的切佩尔岛(CsepelIsland)。在这一长段流域中,多瑙河接纳其主要支流德拉瓦河、提萨河和萨瓦河而水势大变。平均流量从布达佩斯以北的每秒235立方米增至铁门的5663立方米。这里河谷极其崔巍,水深而流速变化很大。过去由于铁门的湍流和暗礁不能通航,后来建成一条侧航道和平行铁路,这样便可拖拉船只逆强流而上。

出铁门后,下游流经广阔的平原;河道变得宽而浅,水流趋缓。右边,高陡的河岸之上伸展着保加利亚的多瑙平原台地。左岸为低矮的罗马尼亚平原,在平原与多瑙河干流之间隔着一条布满湖泊和沼泽的狭长地带。在这一段,支流较小,对多瑙河的总流量仅增加微弱。支流有奥尔特河、锡雷特河和普鲁特河。此处河道又有许多岛屿形成障碍。就在切尔纳沃德(Cernavoda)南边,多瑙河向北流至加拉茨(Galati),又突然折向东流。在离海约80千米的图尔恰(Tulcea)附近,它开始扩张成为三角洲。

多瑙河分为三股岔流,即基利亚(Chilia)河、苏利纳(Sulina)河和圣格奥尔基(SfintuGheorghe)河。仅岔流苏利纳河已疏浚、拉直,可以通航。在三股岔流之间有一些横七竖八、狭窄的长方形台地。多数台地宜种植并已被开垦,有些还长满高大的栎树林。生长在浅水滩中的大量芦苇,可用以造纸和制造纺织纤维。三角洲占地约4200平方千米,它的形成年代比较晚。约在6500年以前,三角洲还是黑海岸旁小小的浅水湾,后逐渐被河中淤泥填满;现在三角洲仍在按每年24~30米的速度向海延伸。

阿尔卑斯山

欧洲中南部大山脉,是一条不甚连贯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该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过南欧和南亚,直到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从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阿尔卑斯山脉遍及下列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维尼亚;仅有瑞士和奥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尔卑斯型国家。阿尔卑斯山脉长约1200千米,最宽处201千米以上,是西欧自然地理区域中最显要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