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现代科技下的战争
16590600000021

第21章 特种战篇(5)

“蚂蚁雄兵”是一种机械蚂蚁,体型只有一般蚂蚁大小,但具有可怕的破坏力,技术性能非常高。这种小精灵背部装有微型太阳能电池作为动力,根据需要,身上可装上搜集情报的微型传感器,也可装上微型高能炸药,偷偷潜入敌军总部,专找电脑网络或电线下手,其威力足以炸毁各种重要的通信线路,用它攻击指挥自动化网络是再合适不过了。

“机器虫”实际上是一种微型战地机器人,由传感系统、处理和自主导航、杀伤机制、通信系统和电源系统等组成。其体积大的只有鞋盒子那么大,小的仅有硬币大小。这种“机器虫”能爬行、跳跃甚至能飞行,它可担负搜集情报信息的任务,也可到千里之外执行排除地雷等危险工作,还可执行攻击电子系统的任务。当“机器虫”接近目标时,能“感觉”出敌方电子系统的位置,并渗入该系统实施攻击,使其丧失功能。

“蜇人黄蜂”是一种黄蜂大小的武器装备,具有信息处理、导航、通信和攻击能力,能在一定范围内飞行、爬行和跳跃。它带有某种极小的弹头,能非常便利地攻击敌人的武器系统和信息系统。它们的攻击目标是敌人的装备系统而非人员。有些“蜇人黄蜂”可以通过插口钻进敌人的计算机内部,破坏其电子线路等硬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瘫痪。可以预见,许多大型武器系统将面临着严重威胁,“以小胜大”的事例将会层出不穷。

“蚊子导弹”。纳米导弹是一种仿蚊导弹,由于纳米器件比半导体器件工作速度快,可以大大提高武器控制系统的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能力,制造出全新原理的智能化微型导航系统,使制导武器的隐蔽性、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发生质的变化。利用纳米导弹直接接收无线电波遥控,可以不被察觉地潜入目标内部。其威力足以炸毁敌方火炮、坦克、飞机、指挥部和弹药库等。

“仿生鱼雷”是指一种酷似鲨鱼、海龟和海蜇的攻击型机器人武器。给鱼状的机器人安装炸药,可以使其攻击停泊在军港的敌方舰艇。虽然这种机器鱼上携带的炸药数量有限,可能无法将舰艇击沉,却能对声呐等军舰上的重要部位进行“单发必中”的攻击,破坏其部分关键零件和重要结构系统,重者使之失效,轻者也足以推迟其参战时间。

纳米武器装备与传统武器装备相比,具有系统超微型化、高度智能化和便于大量使用的特点。

武器装备系统超微型化。用量子元器件取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使武器装备控制系统的重量、体积和功耗大幅度缩小,它可以把现代作战飞机上的全部电子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使目前需车载机载的电子战系统缩小至可由单兵携带,从而使电子战得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微型武器,其体积只有昆虫般大小,却能像士兵一样执行各种军事任务。由于纳米微型武器装备体形微小,工作特征不明显,极不容易被发现,它们可以在敌方关键设备潜伏长达几十年之久,战时发挥作用。

高度智能化。量子器件的工作速度比半导体器件快1000倍。用量子器件取代半导体器件,可以大大提高武器装备控制系统中的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能力。采用纳米技术可使现有雷达体积缩小数千倍,信息获取能力提高数百倍。

用微机电系统制造的微型敌我识别器散布于整个飞机蒙皮或车辆的外表面,能以较低的功率自动对询问信号作出应答,敌人难以侦听或截获。用纳米材料制造潜艇的蒙皮,可以灵敏地“感觉”水流、水温、水压等极细微的变化,比真人的皮肤还敏感,并能及时反馈给中央计算机。

便于大量使用。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微型武器系统,几乎没有用肉眼看得见的硬件单元的连接,省去了大量线路板和接头,因而成本低廉,运用也十分方便。比如,用微机电系统制成的个人导航装置,可以增强现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的功能,价格仅100美元。用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就可以将数以万计的微机电系统探测器空投到敌军可能部署的地域或散布在天空中,很容易掌握敌人动向。纳米武器因之可以大量使用,以质取胜,以量取胜。美国战略研究所的一位科学家说:“道理很简单,如果美国十几艘航空母舰毁了四五艘,可能会重创美国军力。如果以这笔钱来发展袖珍武器,那么我们可以以量取胜,毁了一百艘袖珍舰艇或飞机,也无关痛痒。”

随着纳米技术在军事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微型军”家族会越来越庞大。

纳米技术的发展,导致武器装备的微型化,将会在军事领域引发一场革命。五角大楼的武器专家预计,5年内第一批“微型军”将会服役,10年内有望大规模部署。当“微型军”开始广泛应用于战争中时,称雄一时的重型武器装备系统很有可能败在“微型军”手下。未来将进入“小妖”战“巨魔”的时代,战场上将会出现从天上黑压压的“蜜蜂战机”机群到地面无数的“蚂蚁大军”铺天盖地的战场特异景观。

电子战在战争中的威力

时间:1982年6月9日下午2时14分。

目标:黎巴嫩境内的叙利亚贝卡谷地防空导弹基地。

以色列埃齐翁空军基地的美制“F—15”、“F—16”战斗机,一架接一架地呼啸而起,飞上湛蓝色的天空,进行高空掩护。

“F—4”、“A—4”型飞机载着沉重的美制激光寻的制导滑翔炸弹、集束炸弹也飞上天空,实施低空轰炸攻击。

贝卡谷地拉响了凄厉的紧急战斗警报。

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指挥官、士兵奔向自己的战斗岗位,密切注视着天空。

“以色列飞机!”一个担负了望任务的士兵大声吼道。

“雷达开机!”指挥官下达了命令。

雷达是“萨姆—6”导弹系统的“眼睛”。只要“眼睛”捕捉到目标,敌机就休想跑掉。

可是,以色列人太狡猾了。叙利亚人看到的飞机实际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的、无人驾驶的“诱饵”飞机。以军用它们来引诱敌人发射导弹。

叙利亚军队果然中了圈套。导弹相继发射,山谷里红光闪闪,而此时,在距离贝卡相当遥远的地中海上,以色列的E—2C型“鹰眼”预警与战斗控制飞机在盘旋。

叙利亚的雷达一开机,其天线电波频率和导弹指令发射频率就源源不断地被“鹰眼”飞机接收了,并迅速运算出来,通知已在空中的以色列战斗机。

以色列空军的空对地导弹和高爆炸弹需要这几种频率。它们拥有能沿着“萨姆—6”导弹的雷达波束准确攻击目标的激光制导装置。

当叙军看到以色列“飞机”接二连三地被击中、坠地而在阵地上一片欢腾的时候,以色列空军的第一攻击波已悄悄来到贝卡空域。

几个叙利亚士兵发现坠落的飞机竟是塑胶制作的,连忙报告指挥中心。指挥官马上明白中了诡计,紧急下令:“雷达关机!”

可是,一切都晚了。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的19个“萨姆—6”导弹阵地,在6分钟内成为一片火海。叙利亚人引以为自豪的“萨姆—6”导弹已不复存在。

轰炸结束了,但空战还在继续。

叙利亚空军紧急出动60架米格—21、米格—23战斗机,这些飞机与90架以军F—15、F—16搅作一团。在蓝天白云之间,150架先进的超音速作战飞机疾如流星、快如闪电,你追我赶、穿梭往来。只见炮声隆隆,火光闪闪,左一架飞机拖着烟栽下,右一架凌空爆炸。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导弹的呼啸声、飞机的爆炸声响彻天空。

到底是以色列空军实力雄厚、技高一筹,短短10余分钟,叙利亚的米格飞机损失几近一半,这是中东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也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中最精彩的一幕!

以色列之所以发起入侵黎巴嫩的战争,有着复杂的背景。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共损失飞机109架,有71架是被防空导弹和高射炮击落的,其中大部分是被“萨姆—6”导弹击落的。这是以色列空军创建以来受到的最沉重打击。惨重的损失,败北的耻辱,使以色列当局对驻黎叙军及其部署的“萨姆—6”导弹恨之入骨,发誓要报一箭之仇。就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力量成立了2600多人的突击队,支持埃及和叙利亚反对以色列,所以以色列一直把巴解组织武装力量视为心腹之患,一心想使用武力消灭巴解游击队。巴解总部和其领导的游击队主力从1970年由约旦进驻黎巴嫩后,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区,成为“国中之国”。所以,用武力消灭巴解游击队,驱逐黎境内的叙利亚军队,建立一个亲以的黎巴嫩政府,成为以色列蓄谋已久的既定政策。

1982年4—5月间,机会终于来了。两伊战争进入紧张阶段,英阿在马岛交战,而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矛盾尖锐,国内处于无政府状态,而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后,与埃及达成和解,埃及不会介入战争。

6月3日,以色列借口驻英大使被暗杀,内阁批准了入侵黎巴嫩的命令。

6月4日,以军悍然出动大批“F—15”等战斗机对大量目标进行了48次袭击,巴解游击队也炮轰了以色列北部地区。

巴解游击队的兵力不足以军的1/10,他们顽强抵抗,虽然给侵略军的推进造成了巨大障碍,但以军毕竟有泰山压顶之势,3天便攻占了贝鲁特。巴解遭到毁灭性打击。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自信地宣称:“巴解已不再是一支有效的武装力量了。”

以色列军队的下一个目标是贝卡谷地。沙龙要消灭部署在那里的叙利亚空军和导弹。

此前,以色列通过各种渠道让叙利亚人相信,以色列只打巴解,绝不动叙利亚一指头,因而在以军向黎巴嫩南部推进的过程中,只与驻黎叙军发生了几起小小的侧面冲撞和摩擦。不过,从叙军标绘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态势图上,则可明显地感到,以军对驻黎叙军的地空导弹阵地形成了包围态势。

叙利亚开始感到战争形势十分严峻,以色列咄咄逼人。不过,他们太相信前苏联老大哥了,认为有世界上先进的前苏联作战飞机,有苏制萨姆防空导弹系统,这是以色列空军难以逾越的障碍。十月战争中,以军不就是被萨姆导弹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饱尝苦果的吗?他们认为有这把安全保护伞,就不会有来自空中的威胁,有苏军顾问的虎威,以军也不敢轻举妄动。正是叙利亚对战争形势的错误判断和决策上的优柔寡断,为驻黎叙军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6月9日凌晨,以色列召开内阁会议,国防部长沙龙耐着性子,说服议员们批准他提出的袭击贝卡谷地的计划。其实,在内阁会议前,沙龙就已开始执行攻打贝卡谷地计划的准备工作。以军在沙龙等人的授意之下已推进到贝鲁特—大马士革公路一线,袭击了一些孤立的叙军据点,并从南、西两面对贝卡谷地迂回包围,施加军事压力。以军在围攻贝鲁特市西区巴解游击队总部的同时,逐步把作战的重点转向贝卡谷地周围的叙军。其后,在贝卡谷地南端的吉金地区,同叙军第85装甲旅首先交火,双方均有数十辆坦克被毁,以军逐步逼近贝卡谷地。

叙利亚还想再凭萨姆导弹壮胆、制敌,但万万没有想到以色列人已经掌握了制服萨姆导弹的方法。就这样,19个“萨姆—6”导弹阵地在6月9日下午的以色列空袭下顷刻化为乌有。叙军于当日夜间补充的4个“萨姆—6”导弹连和3个“萨姆—8”导弹连,第二天也被以军摧毁。

美军《航空周刊》报道6月9日、10日两日交战双方的损失情况称叙利亚损失81架战斗机,以色列损失飞机10架。

贝卡大空战挫伤了叙利亚空军的元气,陷入重围的巴解部队更无望解救,叙利亚于6月11日被迫同意停火。此后,以军继续围困贝鲁特市区,双方边打边谈,直到8月21日才达成巴解撤离贝鲁特、多国部队进驻黎巴嫩的协议,双方的军事行动基本停止。

9月15日,以色列军队以黎巴嫩总统希尔·杰马耶勒遇害为由,再次派兵进驻贝鲁特,对巴勒斯坦2个难民营进行了持续40个小时的血腥屠杀,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难民丧生。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以军被迫于9月29日开始撤离贝鲁特西区,由多国和平部队维持秩序。

1983年5月17日,黎以签订了撤军协议,但由于该协议在黎巴嫩南部问题上作出了有利于以色列的决定,使以色列基本达到了侵略目的,所以叙利亚、巴解组织都反对这一协议。此后,以色列单方面声称分阶段从黎巴嫩撤军。直至1985年6月,以军才撤出黎巴嫩。

这次战争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双方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导弹、电子战设备、新型的坦克、装甲车等。尤其是以军,充分发挥了先进武器装备和电子战的作用。

以空军的胜利表明,电子战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为了压制叙军在贝卡谷地的防空导弹和同叙空军作斗争,以军事先制订了周密的电子战计划。进攻发起后,以军首先发射大量遥控无人驾驶飞机从西部和南部进入叙防空区,诱使叙发射“萨姆—6”导弹,从而探测其指挥雷达的电波频率,再派出电子干扰飞机实施干扰,使其导弹不能准确命中目标;同时,由改装的RC—707和E—2C“鹰眼”式预警与控制飞机搜索敌情,派出情报支队搜集叙军机场指挥塔和叙军使用的无线电和雷达电波频率,迅速指挥以机进入有利阵地,同时积极实施电子干扰。以空军“F—15”、“F—16”战斗机上的干扰台针对出现的威胁自动开机,施放欺骗干扰;当对方发射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导弹时,以机则施放偶极子反射体,诱开来袭导弹。日本有学者称,“黎巴嫩战争是未来电子战争的先例”。国际评论认为,以空军空袭贝卡谷地是“电子战的胜利”。

叙军却满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萨姆—6”导弹曾击落过大批以机的“成就”,自恃装备先进,未能根据新的情况(即“萨姆—6”导弹已不是首次使用,而且以军也早已研究对付它的办法)研究新的对策,以致在遭到突然袭击面前束手无策、被动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