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现代科技下的战争
16590600000017

第17章 特种战篇(1)

现代作战中的“尖刀”

特种战是由特殊编组、训练及装备的军事和准军事部队,运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来达到军事、政治、经济或心理目标的行动。政治、军事因素常常制约着特种战的形式,需要在国家的监督下利用秘密和隐蔽的方法来达到目的。特种战在风险程度、战法和部队使用方式上均不同于常规作战,它基本上不需要友军的支援,主要依靠作战情报和当地资源来完成特定的作战任务。

特种战和特种部队的出现始于17世纪60年代到18世纪80年代期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形势的需要,世界许多国家都组建了特种部队,如美国的“绿色贝雷帽”和“海豹”突击队,前苏联的独立特种摩步旅和英国的特别空勤团等。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各种形式的特种部队,一经登上战争舞台,便以其特殊的使命和作战方式,崭露锋芒,屡建奇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特种战和特种部队在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表现得更加活跃。比如,1969年12月26日晨,以色列特种部队乘2架直升机成功地袭击了埃军雷达站,并将整套先进的苏制雷达设备运回以色列;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开战前夜,埃及特种部队派出“蛙人”从水下破坏了以军布设在苏伊士运河内的全部喷油管道,使以军的人工火障封锁运河的计划落空,埃及得以顺利突破“巴列夫防线”;1979年,苏军派特种部队谋杀了阿富汗总统阿明及其家人,揭开了大规模入侵的序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爆发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以及各种恐怖活动都清楚地表明,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对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何等的重要。因此,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加紧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在保持军队总体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一支编制精干、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可有效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特种部队。

特种部队作为一个新的特殊兵种,是一般任务部队的加强和补充。在现代战争中,就其担负的作战任务而言,主要是执行特种形式的作战和实施侦察、获取情报两大任务;就其所起的作用来讲,既可以在战役战斗中发挥关键作用,又可在达到战略企图上发挥独特的作用;就其执行任务的形式来说,既可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实施突然袭击,作为“拳头”和“尖刀”在敌要害部位“点穴”,执行独立作战,又可在敌后方实施袭扰,配合正面部队作战。

独立作战是特种战的传统方式。特种部队实施独立作战,多以达到战略意图为目的。其作战行动与一般任务部队的联系不十分紧密,既不需要一般任务部队配合,一般任务部队也无法支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采用这种方式,特种部队执行任务专一,便于组织指挥和保障,更能充分发挥其战术特长。特种部队独立作战时,通常执行如下任务。暗杀和绑架敌国政府要员或军队高级将领,使其国家或军队失去控制,不战自乱;破坏敌军导弹阵地、机场、指挥所等重要目标,削弱敌军战斗力,阻滞其作战行动;深入敌后,实施战略战役侦察;反特工、反偷袭,制止敌特种部队的破坏行动,保护重要目标的安全等。

配合正面部队作战,是特种部队执行任务的又一重要方式。它多以达成战役战术企图为目的,多以以下方式进行。先于攻击部队行动,破袭敌障碍设施或抢占要点,为主力部队攻击创造条件;在主力部队侧翼行动,扰乱迷惑敌人,保障主力部队行动的突然性;配合部队攻坚作战;深入敌后,破袭敌重要目标,配合正面部队的作战行动等。

实战证明,无论是在“大打”还是在“小打”中,特种战都是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特种部队都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在当今低强度的小规模局部战争和反恐怖的准军事行动日益频繁的形势下,特种部队的发展愈来愈受青睐。在特定的战争舞台上,大兵团一筹莫展无法顾及的场合,特种部队却可以一展雄姿。特种战必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尖刀”和“拳头”,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123战例分析

1982年4月至6月,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争端爆发了一场自两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空前的海空大战。但是,许多军事专家的注意力却盯在特种部队的行动上。其中,英军使用特种部队出击南乔治亚岛、夜袭佩布尔岛、建立海上转运站和扫清马岛门户的惊险战斗,格外引人注目。

英军派特混舰队奔赴马岛后,第一个目标是重占南乔治亚岛。夺占该岛,可以使英军在战区内获得一个重要的立足点,方便英军的作战物资转卸、登陆部队集结与换乘等。在政治上也可以打击阿根廷的民心士气,加大对阿政府的压力。

由于远离本土、补给不便,阿军收复南乔治亚岛后只派了一支60人的小部队负责守备。为了迷惑英军,阿方在宣传报道上给外界的印象是岛上守军至少有三四百人之多。为了确切弄清岛上阿军的兵力和布防情况,以及有无军舰协同驻守,英军实施了空中侦察,并用直升机把“特别舟艇中队”部分人员组成的侦察小组送上岛,但都因气候恶劣而未达目的。

4月23日,天气好转,一架“C—130”运输机从阿森松岛起飞,准时飞临南乔治亚岛北面的预定海域上空,和等候在那里的一艘核潜艇取得联系后,14名海军“特别舟艇中队”成员身穿电热服,戴着头盔,携带自动步枪、望远镜、夜间观测器材和防水的快速磁带、发报机降落到海面,登上潜艇,然后向格里特维肯港附近驶去。在距岸不到3英里(约5千米)处,突击队乘橡皮筏悄悄登陆,14人分成两组,分头查明格里特维肯港口西北方向的阿军兵力、装备和火力配置情况,并为登陆部队选择和准备直升机机降地点,以及将侦察到的其他情况记录在磁带上,然后快速发回特混舰队。

4月23日,特混舰队进入二级戒备。由“安特里姆”号、“华美”号、“普利茅斯”号和“忍耐”号组成的快速分遣队,离开特混舰队向南乔治亚岛驶去。300名海军陆战队员准备乘直升机在岛上侦察分队的接应下实施机降,以奇袭的方式占领该岛。4月25日拂晓,岛上的英军特种部队成员突然发现格里特维肯港4海里外有一艘水面航行的阿根廷潜艇,于是立即用电台报告了分遣队。英国军舰分批起飞2架“大山猫”和2架“黄蜂”式直升机前去攻击这艘潜艇。原来,这是阿军的“圣菲”号潜艇刚卸完增援部队的补给品和邮件后在返航。该潜艇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一枚“海上大鸥”式空舰导弹击中,随后搁浅,被英军俘获。英军对“圣菲”号的攻击暴露了登陆企图,偷袭已不可能。阿军守备部队已进入作战状态。英“特别舟艇中队”指挥官约翰少校率领突击队对南乔治亚岛发起强攻。英军先用舰炮进行了几个小时的压制性射击,然后突击队员一部分乘直升机着陆,另一部分从海上乘小艇上陆。经过2小时的战斗,英军夺取了格里特维肯港,第二天又占领了利思港。南乔治亚岛被英军夺去。

英军重占南乔治亚岛后,基本切断了阿军由大陆到马岛的海空补给线,接着又采取行动隔断东、西两岛之间的联系和扫清福克兰海峡北口的障碍,为登陆准备条件。

英军经过侦察发现,阿军在海峡北口的佩布尔岛上修建了一个简易的野战机场,进驻了一批“普卡拉”式强击机和一些轻型侦察机、运输机。岛上还部署了一部雷达,由一支警卫部队负责守卫。这对英军在圣卡洛斯登陆是个障碍,必须将其打掉。但用飞机轰炸效果不好,因为分散隐蔽的飞机很难一次全部破坏,土跑道即便被炸也很容易修复。于是,英军决定还是派特种部队实施奇袭。

5月14日晚,44名陆军“特别空勤团”的突击队员和1名炮兵上尉乘直升机在与佩布尔岛相连的小岛上着陆,然后涉水通过一条800米长的地峡潜入佩布尔岛。英舰“格拉摩根”号从西南驶抵佩布尔岛的南边占领射击阵地,准备掩护和支援突击队。英军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摸黑前进,走了几个小时才到达机场附近。按照突击队员发出的信号,“格拉摩根”号首先向机场上空发射照明弹,然后根据炮兵上尉的目标指示和校正口令进行火力急袭,每次连续发射20发,在半小时内发射了100多发炮弹。英国突击队乘阿军一片混乱之际,分成12个小组分头破坏停在地面的阿机。负责警卫机场的阿军士兵大多数是新兵,缺乏夜战经验,未能挫败英军的袭击。结果,英军以伤2人的代价把停在机场上的11架阿机全部炸毁,其中有空军的6架“普卡拉”式强击机、海军的4架“T—34”式教练攻击机和1架轻型运输机,还炸毁了一座弹药库和一个雷达站。突击队员完成破坏任务后,于拂晓乘直升机返回特混舰队。

英军出击南乔治亚岛和夜袭佩布尔岛的作战行动,搞得阿军措手不及,不仅拉开了马岛战争地面战的序幕,也为策应主力部队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

马岛战争本是一场大规模的海空较量,但双方的特种部队在战斗中也异常活跃。在阿军进攻马岛时,阿军以精锐的两栖别动队为先导,迅速占领马岛各要害部门,迫使英军守备部队放弃抵抗。而英军则技高一筹,在反攻过程中派“特别空勤团”和“特别舟艇中队”等特种部队先行上岸,昼伏夜出,搞侦察,炸飞机,袭击雷达站,抢占登陆场,使阿军防不胜防。

按照惯例,使用特种部队进行渗透和游击作战,原本是弱军对强军采取的战法,因此当英军特种部队频频出击的时候,不少人以为这是一些彼此没有直接联系的报复性行动。只是到了英军里应外合迅速登陆之后,人们才醒悟到,这是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直接影响战争全局的行动。这说明,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中,特种战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功能多样的军用机器人

军用机器人是指军事上专用的具有某些类似人体某些器官功能,并能代替人完成某些军事任务的机电一体化自动装置。它是机器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产物。机器人发展到现在,已历经三代:第一代是示教再现工业机器人,具有记忆功能;第二代是装有小型计算机和传感器的离散编程的工业机器人,能感知外界信息;第三代是智能机器人,具有人类大脑的部分功能,装有多种传感器,能识别作业环境,接受指令后,能自主决策,动作灵活。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型机器人1961年诞生于美国。经过50多年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1992年全球机器人已达57.2万个,目前各种用途、各种类型的机器人队伍已达百万之众。

军用机器人以其超常的作战效能、巨大的军事潜力,吸引着众多军事决策者的目光,各国军队对它十分重视,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都制订了发展军用机器人的计划。美国国防部1985年将20项对战争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技术作为发展重点,其中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位居第16位,列入研制计划的军用机器人就达100多种。1989年,美国国会为开发非保密军用机器人和无人系统,同意拨款21亿美元;1990年和1991年,又将智能机器人列入“国防部关键技术计划”,1990年拨款增至25亿美元,1991年再增至34亿美元;1992年预算额为53亿美元,1993年预算额为57亿美元。西欧“尤里卡”计划也将发展机器人作为重点之一。法国国防部曾召开“未来战场上的机器人”研讨会,提出了发展军用机器人的初步计划。俄罗斯将30多种机器人列入研究计划。目前,上述国家(或组织)都在优先考虑用机器人来取代士兵执行侦察、作战和后勤支援等危险任务,以减少作战伤亡。

直接遂行战斗任务的军用机器人主要有“哨兵”机器人、“徘徊者”多用途机器人、战场突击机器人和火箭炮机器人等。它们在战场上的使用可大大减少作战人员的流血伤亡。美国“哨兵”机器人可说300个单词,能测出声、火、烟、风等异常物体有关数据,自动对可疑目标发出口令,如果目标答错口令,又不服从指令,机器人会迅速开枪射击。一种名为“激战哨兵”

的机器人还装备有反坦克武器,发现敌装甲目标时能自动抢占有利地形发起攻击;美国“徘徊者”多用途机器人,装备有防空导弹,可自动控制导弹的发射,还装有一活动桅杆,可升高到9米,用于观察山地和树荫后的目标。美陆军正在试验将“轻标枪”反坦克导弹装在无人侦察车上。“轻标枪”导弹射程为2千米,将它装在无人侦察车上,士兵通过遥控操纵可对12千米处的坦克进行攻击。如果不将导弹装在无人侦察车上,则士兵必须在距目标2千米处发射导弹。陆军还可以在无人驾驶地面车辆上安装“陶”式反坦克导弹,士兵用无线电链通过带有视频显示器的控制装置、导航装置、加速器以及像摩托车一样的驾驶装置,对无人车辆上的导弹进行遥控,每个士兵可同时遥控几套无人武器系统。战场突击机器人可用于战场火力突击或反装甲、反步兵的火力伏击。这种突击机器人非常机动灵活,它们可以迂回到敌人后方或迅速冲击到敌战场的浅近纵深,甚至迅速隐蔽地穿插到敌战斗队形当中,对敌实施突然、猛烈、致命的火力打击,还可以在敌前出的道路附近设伏,进行突然袭击。

比如“伏击手”机器人,其总体结构是小型轮式越野车,行走部分采用6个宽面轮,装有3部不同用途的摄像机和其他各种传感器,并有一可升高9米的桅杆,使摄像机能进行360毅旋转和30毅俯仰,以便看到开阔、深远的地方。

它还装有2个显示屏,对机器人所处位置、前进方向、行走速度、燃料和弹药消耗情况,进行不间断的显示和监控,并装有多普勒雷达、音响探测器和地震传感器等多种探测装置,能迅速捕捉战场上各种快速机动目标,测定敌人阵地上火力点的位置,红外线扫描器可以探测到隐蔽的目标或藏在树丛中的敌人。

它还装有M60机枪、M19榴弹发射器和一具“海尔法”(Hellfire)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探测到敌装甲目标后,立即用计算机算出射击诸元,并将其摧毁。火箭炮机器人是一种火力突击机器人,接到指令后可按程序自动进行射击准备,竖起发射架向敌人发射导弹或火箭。这种机器人的车体上部装有2个长方形发射箱,每个发射箱内装有6枚火箭弹,一次齐射可发射12枚火箭弹,共射出7728颗子弹,每颗子弹就像一颗手榴弹,爆炸后可杀伤6米范围内的敌人,其覆盖面积足足有6个足球场那样大。